产出导向法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研究
2017-04-14李晴晴
【摘要】产出导向法是基于原有的输入输出理论,发展演变而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它将输入与输出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倡导学生与教师在英语学习中分工合作。这种新型教学法能够帮助教师充分认识到自己在英语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进而提升英语教学效率。本文首先分析了产出导向法的发展,又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大学英语课堂运用产出导向法时,老师和学生面临的挑战。并进一步从合理设计产出任务、促使学生明确产出任务、切实提升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帮助学生选择输入资料和输出资料等方面,探究了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策略。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 大学 英语
产出导向法基于原来的输出输入理论,是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它将输出与输入看的同等重要,产出导向法促使教师思考如何从传统的以课文为重心的教学法,转变为重视英语产出的教学方法,他在英语课堂对学生与教师都提出了相应的任务要求。主张学生与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分工合作。调查表明,产出导向法目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教师未能提供促成产出任务的输入材料,没有设计具有交际潜质的产出任务。可见,若要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产出导向法,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思考。
一、产出导向法的发展
产出导向法由文秋芳教授针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是一套完整的英语教学理论体系。这种学习理论以全人教育说、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为基础,将输入促成假设、输出驱动为核心,将产出性运用和输入性学习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高质量的英语课堂教学。产出导向法改变了以往低效的英语课堂教育和沉闷的教学气氛。当然,这种理论也经历了不断地发展演变,早在2008年,文秋芳教授就依据英语课堂教育提出了“输出驱动假设”,且从外语教学、心理语言学、职场英语需要等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这种设想的提出是为了解决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并在改革中使英语专业在翻译、表达和写作等方面提高效率,同时,还要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进而提升英语专业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到了2013年,文秋芳教授又进一步探究了“输出驱动假设”在非英语专业的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并运用这种假设阐述了英语教学的流程、目标、评估进而课程体系。文秋芳教授指出Swain的输出假设是“输出驱动假设”的理论基础。而Swain的输出假设理论指从增强对语言的意识程度、提高语言的流利程度、发现学习者所想、检验语言的假设等方面,阐述了输出的四大功能。到了2015年,文秋芳教授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总结,终于构建了完整的教学体系,即产出导向法。
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产出导向法面临的挑战
1.学生面临的挑战。学生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首先,要克服为难情绪,并提升自身规划学习时间的能力,以便可以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此外,还要具备团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和信息筛选组织能力等。大学生在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不仅要能够听懂相关的英语材料,还应当将信息清楚明白的表达出来,进而顺利实现沟通交流,而若要掌握这种能力就必须不断进行训练和学习。产出导向法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习得知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并自觉进行语言输入,丰富自身的英语知识储备,此外,还要通过口语训练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但目前,许多大学生都不敢开口进行英语表达,存在严重的自卑或畏惧心理,这也是运用产出导向法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
2.教师面临的挑战。产出导向法改变了以往依靠教材进行语言输出的方法,将产出作为驱动力,它更加关注有效学习的发生,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检验学习效果、促进学习的发生,相较于传统教学方法,这种教学的难度显然更大,对英语教师的调控能力、语言能力、管理能力都提出极大挑战。首先,教师要改变原有的教学习惯,打破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个体需求和教学进度,采用更具灵活性的辅助式教学。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不断挖掘新的语言产出任务,提升自身的引导能力与点评能力。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团队的作用,在产出导向法指导下,根据教材中的教学单元重新设计教学环节,将任务进行分解,设计实际任务,在进行课堂教学之间向学生传达这些学习任务,促使学生目标明确的进行英语学习。其次,可以通过将要完成的任务驱动输入性的阅读、听写,这可以引导学生注意那些有价值的短语、句子结构进而词汇,关注文章中的事实与观点。需要强调的是,教师不仅可以运用教材内容,还可以运用网络资源挖掘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而设计教学任务和环节。
三、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合理设计产出任务。在进行英语课堂教学之前,教师要设计多种产出任务,依据产出导向法的要求,这些任务要具备交际真实性,即是指教师所设计的产出任务在日常交际中有可能发生。例如,帮助外国游客指路。此外,还要注意难度适宜。要确保可以运用习得知识完成这些产出任务,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必须熟悉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和能力,这些产出任务可以包括project和task,其中,task主要是指那些用三个课时左右时间就能够完成的简单任务,project则是指需要用较多课时才能够完成的复杂任务。
2.促使学生明确产出任务。在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会明确教学口标,并在进行课堂教学前公布學习口标,以便学生了解学习任务,但许多英语教师设置的口标大多比较笼统,学生根本无法明确通过课堂学习应当掌握哪些知识,更无法运用这些知识完成语言交际。产出导向法要求教师将这些笼统的口标转化为具体的小口标。例如,在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下,时常会出现类似“grasp the main idea of this text”的口标,这种口标较为空洞,学生不知道在概括文段中心思想后要进一步怎么做。教师可以围绕“main idea”设计一些更加具体、细致的产出任务。
3.帮助学生选择输入资料和输出资料。学生面对的输入材料纷繁复杂,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认为输入的越多越能够丰富学生的英语知识储备,进而更好的完成输出任务。但实践表明,并非所有的输入材料最终都能够对输出有用,所以,教师必须首先明确课堂教学结束后的输出任务,在此基础上开展英语课堂活动,并从复杂多样的输入材料中挑选可以为输出口标服务的材料,这就可以促使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进行语言知识输入。教师根据产出任务提供的输入材料,可以采用生动形象的影像资料,这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为完成产出任务做好准备。调查显示,输入材料越新颖,与产出任务结合的越紧密,越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吸收。
4.切实提升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大学英语教学通常包括听说课程与综合课程,它们具有独立的材料,教师可以运用综合技能教学法,准确处理输出与输入的关系。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将单元主题作为切入点,设计输出与输入相结合的教学活动。例如,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前提下,鼓励学生通过问题回答、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形式明确文段的中心思想,了解文段的写作风格,并积极探究阅读體会。这可以促使学生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获取更多的语言交流机会,此外,在这些口头表达中,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话语输出质量。然后,英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这些口头表达转化为书面表达,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除此之外,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教师也应当引导学生实现由输入到输出的转变。例如,教师根据单元主题设计听力任务,并安排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这些任务既可以是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简短问题,也可以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概述问题。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听录音获取相关信息,完成语言输入,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使学生由以往的被动接受输入转变为积极主动输入。产出导向法将学生视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指导者、引导者和支持者,所以,学生是否可以按时完成输出任务,成为英语教学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文秋芳.大学英语教学中通用英语与专用英语之争:问题与对策[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1):1-8.
[2]杨莉芳.产出导向法“驱动”环节的微课设计——以《新一代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艺术与自然”单元为例[J].中国外语教育,2015(4):3-9.
[3]王奇文.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输人与输出探究[J].外语教学, 2003(3):67-69.
[4]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与建议[J].外语界,2013(6):14-22.
[5]潘海英,刘晓波.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的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模式研究——以吉林大学直博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为例[J].中国外语,2015(3):73-79.
[6]束定芳.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培养国际化人才——新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重新定位思考[J].外语学刊,2013(6):90-96.
作者简介:李晴晴(1983.8-),女,汉族,湖北荆州人,长江大学文理学院,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翻译方向),英语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