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阅读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研究
——以安阳师范学院为例
2022-11-21周莹
周 莹
(安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2017 年 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要进一步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深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要求,我们需要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政课教学要教育引导学生多读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要开出书单、指出重点,让学生正确理解经典著作,掌握马克思主义精髓,避免教条主义、本本主义,避免一知半解误读马克思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阅读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自诞生之日起,穿透19世纪和20世纪思想领域的混乱,滋养了无数后来人和继承者。但是自冷战结束后,世界社会主义力量极大削弱,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也异常艰难复杂,“既有从传统走向现代化所不可避免的冲突和阵痛,又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和资本主义现代化之间的斗争和抉择,”①而大学生受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的冲击,其就业方式、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发生了重要变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宣称马克思主义理论无用论或过时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冲击。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于克服高校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的现象,廓清各类社会思潮迷雾,避免部分大学生对信仰的无所适从具有重要意义。
(一)提高大学生政治辨别力,筑牢主流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堡垒
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以其科学性和真理性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指导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社会与外界交流与交往日益增多,思想文化领域交融增强。西方各种思潮随之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选择和行为取向产生了巨大冲击。在西方错误思潮的干扰下,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由认同走向怀疑和迷茫。
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对于克服高校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的现象,廓清各类社会思潮迷雾,避免部分大学生对信仰的无所适从有重要意义。恩格斯曾经就如何学习《资本论》为青年早已指明了方向:“对于那些希望真正理解它的人来说,最重要的却正好是原著本身。”②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融入思政课学习,是准确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需要,也是继承和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可以提高大学生辨别能力,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需要。
(二)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理想信念是人精神上的“钙”。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诞生之日,因理论的严谨性,严密的批判性,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预见性,引领无数青年找到自己的前行方向,并为之奋斗。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成为当时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的精神食粮,并成为一批怀有救国图存梦想的年轻人的信仰,给苦难的中国人找到了救国救民的工具。青年毛泽东是其中杰出的代表。1936年毛泽东和斯诺谈到自己的人生历程时曾说:“三本书特别深印在我的脑子里,并且建立了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③,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是三本书之一。年轻时通过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青年毛泽东建立起了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并为之奋斗终生。这个也事例彰显了大学生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大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必修课。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脚踏实地的努力实践,培养坚强的意志人格是大学生理想变为现实的正确航标和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增强大学生民族自豪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掌握实事求是和辩证思维方法,有助于大学生正确看待目前中国人民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首先,正确认识每个国家的国情国史不同,决定了这个国家选择不同的目标,不同的奋斗道路,成功的路径不一样。中国经过七十多年的发展,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最终探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形成了一套有自身特色的理论体系和制度,这条道路的形成来之不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实践,是中国人民付出艰辛的劳动和代价取得的。其次,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为大学生正确把握世情、国情和党情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现在之所以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别的道路和制度,是由中国人民自主选择的结果。最后,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帮助大学生敢于直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困境与改革。任何事业在前进道路上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基于中国现实的全新事业,历史上毫无经验可循。现在的国内国际局势复杂多变,更加剧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难度。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能够使青年大学生提高辨别能力,自觉意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具有历史的合法性,是人民选择的结果,具有制度自信;同时,辩证看到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在变化改革中谋发展,相信党和政府一定会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破除瓶颈,克服困难,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国梦”。
(四)有助于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强调,思政课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要用科学理论去培养人。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阅读融入到高校的思政课的教学体系中,有助于思政课教师提升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内涵与逻辑结构的深刻理解,有助于思政课教师自身教学水平和理论素养的不断提升,有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好地去指导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推动思政课的教学改革。通过对经典著作的深入研读,能让教师在思政课堂上讲明讲透一些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与学生在课堂共同研讨,也能够实现教学相长。
二、将经典著作阅读融入教学时存在的问题
课题小组面向安阳师范学院学生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40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38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6%。在调查样本中,男生216份,占比为54%,女生184份占比为46%;由于大学一年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时间过短,难以做出相对客观的回答,因而课题组调查主要在本科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中进行。二年级学生占53.1%,三年级学生占40.3%,四年级学生占6.6%;文科生为50%,理工科类为50%。
(一)大学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少数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知不够
在统计的384份调查问卷里,针对“你最喜欢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这一问题,数据显示有15%的大学生混淆了文学家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区别,把屠格涅夫、奥斯特洛夫斯基这些俄国文学家选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但85%的大学生能正确判断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
2.大学生涉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较少
关于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方面,大学生虽然了解一些,但是真正阅读过完整篇目的大学生比较少。在“你听说或了解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有多少个”, 超过60%的同学选择了5-10个,但在“您完整读过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篇目有多少个”时,有超过80%的同学选择了0个;在“你阅读过下列哪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选段或导读”的回答时,阅读《共产党宣言》的频率最高为37%,少数同学曾阅读过《实践论》和《矛盾论》,有5.8%的同学同时阅读过《共产党宣言》与《资本论》的选段。这表明大学生群体在阅读时喜欢有广泛影响力的经典文献,对于《国家与革命》等相对专业的文献很少涉猎。
3.大学生对待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存在知行不一
本次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在关于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个人成长、社会发展方面普遍持肯定态度,但在现实中不能真正重视经典,积极主动阅读经典著作的比较少。有31.2%的大学生认为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能帮助自己树立正确的三观,有13%的大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有助于坚定信仰,帮助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和文化自信,有20%的大学生认为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有助于认清时代新人的责任和历史使命。有48.2%的大学生同时认为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以上三点都有促进作用。这表明,大学生对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当代意义和重大价值比较认同。但是对“如果没有学校或学习工作要求,你会主动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问题时,只有10.2%的大学生选择会主动阅读,8.3%的大学生选择“看心情”,绝大多数大学生选择不会主动阅读。由此可见,在大学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方面存在知行不一的矛盾,因而高校在引导大学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方面,需要有计划有组织实施。
4.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引导不足
高校思政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宣传者,是思政课课堂教学的核心人物,是大学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引路人和指导者。在对大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主要途径时,有74.3%的大学生认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了解马克思主义相关著作,主要是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其次才是团课、党课、网络等渠道。在问及“你认为在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过程中,有老师的辅导对阅读是否会更有帮助”时,有超过76%的大学生认为思政课教师的解答疑惑更有助于自己对经典著作的理解。因此思政课教师在引领大学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发挥着主导地位。这说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者,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者,还应是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引路人,是大学生科学信仰的塑造者。
(二)大学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析
1.大学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工作机制不够完善
面对“若学校开设专门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程”的问题,有39.8%的大学生选择愿意选修,而45.1%的大学生希望学校举办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讲座,也有9.6%的同学愿意参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会或有关社团。因而可以结合师资情况,在全校牵头组建或委托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中心,组织开设相应的选修课程,或指导学生成立相应的社团、读书会、读书小组等,给与学生专业辅导。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动担当有所作为意识较弱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主阵地,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入脑入心仍然主要靠思政课教师的引领。当前思政课教师带领大学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方面有待加强。首先,重视大学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重大意义。有的思政课教师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阅读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该做的事情,对于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不必阅读,存在轻视非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学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误区。其次,以课时少、内容多,没有时间研读,忽视思政课教师在引导大学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主导作用。有的老师认为当前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各科教材需要讲授内容多,授课时数有限,课堂上系统讲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够现实,因而引导较少。再次,教师自身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不足,削弱其对大学生的吸引力。现今高等学校大学生主要以“00”后、“10”后为主要群体,他们的特点是在信息化充斥之下,思维比较活跃,有自身的文化价值体系,渴望更高的信息视野。在日常教学中,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他们并不排斥更深的理论,反而非常愿意接触这些理论。有的教师本身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没有深入研读,不能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课堂上只能讲一些皮毛,不能深入实质,对于一些热点难点问题,难以解答学生的困惑,在“亲其师,信其道”上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所以,教师在思政课教学上不能只停留在照本宣科的表述上,还要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科学理论本源与教学内容适当结合,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最后,采用多形式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在影响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调查中,有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授课形式单一,单纯的课堂灌输和照本宣科的知识讲解,学生参与角色的缺失,让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失去了吸引力。因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帮助大学生学习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引领上,应主动出击,有所作为。
3.大学生本身亲近经典感悟真理主动性不强
用马克思主义经典浇筑灵魂、升华境界、涵养自身、指导实践,需要大学生自觉读经典,悟真理。然而,本次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待马克思主义经典的阅读存在功利化的倾向,15.7%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缺少时间阅读经典著作,而大部分学生选择不愿意阅读,一些学生宁愿读网络小说。这说明大学生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不愿吃苦,不愿下功夫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阅读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思政课教学是引领大学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领悟科学理论魅力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思政课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在大学生中有计划地、经常地、有目的开展经典著作阅读活动,激发大学生在研读经典中求真悟道,逐步拉近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距离,感受经典作家的魅力,在成长的路上不断汲取正能量,让经典起到铸魂育人的作用。研究组在《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进行了初步实施。活动方案主要包括课前设置、课时分配、程序操作、过程考核等环节,来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制定适合的教学方案
本研究组成员结合《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性质,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回答大学生成长成才所关心和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以培育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涵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律修养,为逐渐成长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着力点,以经典阅读为手段,研讨整体设计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在设计经典阅读实践活动时,注重处理好二对关系:一是经典阅读实践教学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理论教学的关系,理论教学以课堂为主,经典阅读以课外为主;二是阅读书目与成才目标的关系,选择的书目既切合学生成长需求,又能激发学生兴趣,达到学生成长成才的目标。
(二)追求可行的教学目的
研究组在组织大学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的实施中,重视发挥好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作用,使大学生阅读经典时间有保障,过程能留痕,效果能检验。一是要改变教师课堂上口头一说,课后不管不问的状态。教师的主体作用主要是统筹谋划整个活动。从篇目选择、阅读小组划分、读书笔记、PPT展示、到如何考核,都离不开教师指挥和协调。二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过去教师满堂灌的说教模式,将教材内容与经典文献、学生讲解与教师点评、个人学习与小组研讨、读书笔记与课堂展示相结合,不但冲破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模式,变为学生为主体,教师参与并行的尝试,而且时间上合理分配,学习过程能够得以检验,便于大学生实施。
(三)进行有效的组织实施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经典阅读有赖于组织过程,有效的实践运行,对于滋养大学生的心灵,实现阅读效果起到保障作用。
1.选择适合的经典篇目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卷帙浩繁,如何甄选出适合大一新生和切合《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特点的经典篇目,是开展研读经典活动的首要一环。研究组反复研讨,结合大一新生刚入大学校门,理论功底较弱,三观还未形成,职业规划还在酝酿的特点,认为选择关于理想信念、职业生涯、经典作家传记为主的8篇经典文献。分别是:马克思和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列宁的《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几个特点》,列宁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列宁的《青年团的任务》(节选),恩格斯的《卡尔·马克思》,斯诺的《毛泽东自传》。其中前三篇为学生分成小组集体研讨学习,后五篇供个人任意选择一篇学习,并做记录。
2.小组合作课堂展示
本研究组教师在第一次授课时,把提前整理好的8篇经典篇目的电子稿发在学习通上供学生下载使用,同时安排学生学习通分组。学生填写《经典篇目选题分组表》,规定每组每个人细分各自的任务(甚至具体到每人负责的段落)。学生开始课下研读。每次上课,有一组上台用ppt讲解所阅读的文献,时间为10-15分钟。讲解内容主要围绕写作背景、主要内容、句段赏析、现实意义等几个方面进行。学生讲解完毕,允许学生提问,最后老师适当点评。小组展示的分值评价主要围绕学生讲解状态、课件内容、学生答题等。评分人按照每组汇报表现,在评分细则表上给出具体分数。
小组合作阅读的形式,有利于解决篇幅较长,理解难度较大的问题,增加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位老师结合自身专业素养,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取舍,把个性化教学与统一教材相结合。
3.体现个人阅读的实践作业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教学主要侧重于过程性评价。根据安阳师范学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规定,《思想道德与法治》的实践学分为0.5分,主要体现在课程作业上。围绕阅读经典教师应明确布置作业,把小组作业与个人作业结合。小组作业以PPT为主,围绕一个篇目进行课堂展示。个人则是根据自己在五个篇目中选择的任何一个进行,主要记录阅读感受,内容包括名句摘录加评述、心得体会等。对经典著作读后感的写作水平是个人作业得分的主要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及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时候,曾经深刻指出:“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④而理论的清醒必须建立在扎实的一点一滴、认认真真学习经典之中。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⑤。为此,思政课教学要抓住马克思主义经典阅读这个关键环节,对大学生在经典阅读方面进行有计划和针对性的要求,力争大学生在校期间能多接触经典、感悟经典魅力,体味真理的甜味,从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作为风华正茂的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少,也应该自觉把阅读经典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用马克思主义经典涵养底气、淬炼志气、升华思想境界,创造无限可能的未来。
[注 释]
①出自侯惠勤主编《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磨砺——马克思主义著作精要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②出自《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
③出自斯诺录《毛泽东自传》,汪衡译,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1年。
④出自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7月2日。
⑤出自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