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新时代,打造职业人才成长多面体
2022-11-21杨春健北京市自动化工程学校
杨春健|北京市自动化工程学校
以教师培养促质量提升
师资是影响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加快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职业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对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师德素养、教学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的职教教师培养,还存在培养经费不足、培训基地不足、培训者团队能力不强、对“三教”改革和“1+X”证书制度改革支撑不够等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职业学校应探索造就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在职教教师培训对接新标准,助教师更新知识技能。
一是坚持用“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引领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师德素养;二是建立高等学校、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把职业标准、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行业企业先进技术等衔接贯通于职教教师培训之中,重点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满足“三教”改革和“1+X”证书制度改革的需要;三是创新培训形式,精准分析教师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培训需求,科学制定培训方案,采取线下混合研修、在线培训、结对学习、跟岗研修、顶岗研修、访学研修、返岗实践等灵活多样的研修方式;四是完善经费保障,中央财政通过专项资金支持实施《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各地要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资金使用管理,确保经费按时拨付。
以升学改革促人才培养
升学路径不通畅、学历认可度低是阻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顽疾。《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擘画出“中等职业教育—专科高等职业教育—本科职业教育”的纵向发展通道,要求各地加快建立“职教高考”制度,进一步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明确了到2025年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的要求。
升学改革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性工作。当下,“职教高考”制度与现行的高职院校多元自主招生政策冲突明显,且各地职业教育发展差异较大,落地执行存在一定困难,升学改革迫在眉睫。
解决技能型人才培养通道狭窄的问题,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促进教育的均衡平等,一是要以“职教高考”制度为契机,深入推动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的纵向贯通,统筹区域内中、高职联合培养,规范五年制办学;二是切实推动普职横向融通,打通中职学生进入普通高中学习并参加普通高中招生考试的通道;三是持续推进国际交流,提高职业教育在出国留学基金等项目中的占比,畅通职校生出国深造通道。
以校企合作促品质发展
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构建“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校企合作机制,鼓励行业企业参与职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一方面要引企入校,推动企业与职业学校共建共管、产权清晰的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产业学院、培训中心,延伸职业学校办学空间;鼓励企业深度参与职业学校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学设计等,开展订单培养,为用人企业精准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充分利用行业龙头企业在专业人才培养和评价方面的成熟标准,推动“1+X”证书制度改革,帮助更多学生获取实用技能,实现高质量就业。
另一方面要引校入企,鼓励职业学校在企业中建设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教师培训基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让职校教师在入企实践中了解行业前沿和企业需求,提升双师素质;积极推广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引导校企共建技术技能创新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服务区域中小微企业技术升级和产品研发。
要让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落到实处,就要努力实现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联动、人才培育与企业人才需求联通,为企业源源不断地提供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此外,还要不断优化校企合作政策环境,对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激活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