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角下中学美术大单元教学实施策略
2022-11-21蔡非非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属学校
蔡非非|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属学校
大单元教学是中学美术教育进入核心素养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针对问题情境开展自主与研究性学习、提升发现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基于中学美术核心概念确定大单元教学目标
首先,以中学美术学科大概念为统领,对课程内容进行结构化设计。每个单元选择具有统摄性的大概念作为整合架构的支撑点,构建单元主题知识脉络,建立中学美术单元主题知识与目标任务之间的联系。
其次,中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目标是对教学主题的进一步深化,是开展单元教学的基本前提。因此,要在大单元主题内容学习目标的基础上,统筹教学实施过程中的真实问题情景与大纲设计及课堂呈现方式等。
最后,中学美术大单元教学设计与问题的提出要遵循美术教学标准,将美术语言贯穿其中,以发展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化理解素养为起点,强调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学生经验之间的联系。
基于中学美术核心概念设计单元教学活动
核心素养既是中学美术课程的目标指向,也是美术育人导向的主要体现;既是美术课程内容结构整合的主要依据,也是重视艺术体验、突出课程综合的中心和主要维度。因此,中学美术在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时,要以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为依据,设定学习目标、内容和学习活动,使学生在美术活动和情景中吸收、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文化成果,提升感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这客观上要求中学美术教师在教学单元设计上站位更高、目光更远、格局更大,由以往单一化、碎片化、片面化的小单元教学模式设计向基于核心概念的结构化、主题性的大单元教学转变。
在新课标视角下,围绕核心素养进行美术课程大单元教学设计时,首先,要明确课程育人的价值取向;其次,要实现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理念引领、课程创新、内容分析等思想观念的转变;再次,要呈现教学演绎的活动化、结构化与情景化的重塑,提升学生紧密联系现实生活进行美术创新和实际应用的能力;最后,要促进学生持续、系统、自主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内涵的感悟、领会和阐释能力。
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应基于新课标要求创设真实、综合且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情景,并突出引领性的学习主题、结构化的学习内容、可观测的学习目标和真实性的学习任务,将整个教学内容及活动的实施根植于教学情景,以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并应用于实践。大单元教学的着手点在于,以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为基础,营造能够唤醒学生已有经验的真实情境并设置符合学生兴趣的问题,以任务的形式驱动学习开展。如讲授《感受色彩》一课时,首先,组织学生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实现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衔接互动,加强艺术与生活、情感之间的贯通融合;其次,通过课堂提问、讨论、竞赛、合作等多个环节,促进生生、师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再次,基于大单元教学理念对色彩知识进行探索教育,强化学生对色彩的理解及运用;最后,通过小组合作创造美,进一步强化团队合作精神。
基于中学美术核心概念实施单元教学评价
首先,评价机制从单一的课后评价模式向教学前、中、后全过程改变,将评价与课程设计、教学活动、学习效果高效融合,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进一步落实中学美术课程的核心素养。在学习过程中,有序设定每个目标的评价任务和标准,以考量与教学目标相匹配的学习成效。
其次,基于大单元学习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体验方式和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量化评估。就中学美术而言,学生的美术表现和创意实践也需要一定的标准,可以采取分层并赋予不同权重的方式,围绕不同层次的大单元学习目标制定详细的评价标准,使评价真正成为落实核心素养的保障。
最后,善于利用各种学习载体,将学生挖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评价大单元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以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学习、提升美术表现能力和创意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提升自我分析、自我反思、自我判断和自我改进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