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翻译理论指导下断句法对长难句理解的教学探究
2022-11-19杨玲
杨 玲
(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
一、引言
翻译过程是译者将源语的理解转化成译语,是传达源语信息的一种活动。阅读过程中学生对长难句的理解也是在将读者表达的信息理解并传达。这两个过程都着重体现了语言的交际功能。但长难句太多或者太难容易让学生产生畏惧或者退缩的心态,这种交际功能无法完整且顺利地传递和表达。所以,要想充分体现长难句的交际功能,教师首先要提高学生剖析长难句的能力。断句技巧能够帮助学生将长难句初步划分为若干个简单句,从而更好地理解源语,传递源语信息,实现源语的交际效果。
二、交际翻译理论与长难句理解
(一)交际翻译理论
纽马克认为交际翻译理论在于使原文对原文读者和译文对译文读者具有同等的效力[1]。语言具有三大纯理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构成语言的意义潜势,意义的表达和沟通的实现是从这个意义潜势中选择的结果[2]。在阅读过程中,说话者、作者、读者均要注重信息的传递,达到源语信息与译语信息的对等。韩东方提出,不论是从交际翻译的效果还是交际翻译的途径而言,交际翻译重在毫无遗漏地传递信息,达到信息对等最大化。纽马克在《翻译问题探讨》中提到:“从某种意义上讲,交际翻译是通过改编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原文的思想和文化内容,赋予语义翻译另一个维度。”长难句理解与翻译过程中,首先要对源语信息进行解析,可以切分句子,变换顺序,达到源语信息对等传递。
(二)长难句理解
1.源语文本特点
王惠一在探讨儿童翻译这一信息类文本时,认为交际翻译理论要求译者不仅要从原文信息入手,更要站在译入语接受群体角度,关注读者的感知效果,注重读者的反应,追求译文的流畅,做到通俗易懂[3]。《新概念英语》第2册文本以故事为主,属于翻译难度相对较低的信息类文本,同样要关注译语接受群体角度,但鉴于接受群体为大学生,以及学生学完每一篇课文的基本要求是自主书写一篇摘要写作,所以应更加关注交际效果,注重学生是否充分理解源语传递的信息,在输出源语时实现信息对等。
2.学习任务的过程
从学习任务的过程角度来看,该任务分为读懂原文再转述原文。这一个过程要求学生充分理解源语信息,再脱离原文,用源语再次传递信息。该过程可类比翻译过程,解读原文再传达原文信息。两者有一个重叠过程,即要实现交际功能,即信息从源语到译语的传递。在交际翻译中“信息”非常重要,最重要的就是让读者有所感受、有所思考并产生相应的行动。纽马克认为交际翻译理论在于使原文对原文读者和译文对译文读者具有同等的效力。
三、断句法
文章主要讨论连接词断句法和动词断句法,探讨如何最大化降低学生在阅读和翻译长难句时的难度,实现信息类文本的交际效果最优化。
(一)连接词断句法:显性连接词和隐性连接词“that”
语言体系的差异造成英汉双语句子结构的不同,而不同的句子结构是断句的基础。英语是一种形合的语言,注重显性接应[4],重形式和结构,常借助各种连接手段(之后统称为连接词)。
1.显性连接词
连接词断句法,即找出文中的连接词,形合语言注重使用连接词,所以找到连接词便可倒推句子主干,减轻理解和翻译压力,实现源语译语信息传递最大化。以本院校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难易程度,常见的连接词分为显性连接词和隐性连接词。显性的连接词是有明显逻辑的连接词,比如but,however, unless, because, and, if, although, which,what,where,when等(不仅限于上述连接词)。 这些连接词往往有特定且唯一的译语意义,所以在长难句断句时容易辨别,学生断句意识强,语言交际功能实现顺畅。
以《新概念英语》第 2册 63课句子为例,“Jeremy asked her why this was so and she told him that he did not like to see so many people laughing at him”,该长句出现 3 个连接词:“why”“and”和“that”,而译文省略“and”(并且/和)这个连接词的翻译,汉语为意合语言,即指通过汉语的内在逻辑,实现隐性连贯作用,常常会省略连接词。而文章强调的是英语中的显性连接词是长难句中比较显著的断句标志。再比如,以新概念2册77课一句子为例,“As there were strange marks on the X-ray plates taken of the mummy,doctors have been trying to find out whether the woman died of a rare disease”,根据显性连接词原则,学生可以找出该长难句共有“as”和“whether”2个显性连接词,所以句子可以初步划分为“As there were strange marks on the X-ray plates taken of the mummy”“doctors have been trying to find out”和“whether the woman died of a rare disease”三部分,最后一部分因为跟在“find out”之后,所以做宾语从句。所以整个句子的结构为“因为……所以……找出是否……”。句子的初步结构能够带学生/读者了解句子传递的结构信息,是整个句子的基础,达到了初步的交际效果。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上文第一个例子中的第一部分句子的理解不够透彻,原因在于第一部分存在两个动词“were”和“taken”。 后者为非谓语,所以“taken of the mummy”相比较属于次要信息,主要翻译谓语动作,强调重要信息的传递,在理解句子结构无障碍的基础上,再理解非谓语“taken”表达与逻辑主语“X-ray plates”的被动完成关系。通过判断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来划分句子结构的方法详见下文。
2.隐性连接词“that”
另一类是隐性连接词,即指文中找不到,是可以省略的连接词。主要以“that”为代表,“that”是学生长难句理解时的主要障碍,会降低信息传递效率,阻碍语言交际功能。“that”在长难句中表意有二,一是连接作用;二是代替前文提到的某个东西或某件事。在长难句使用中,两种含义共同作用。例如,“Imagine their surprise and delight when they broke open the packing cases and found that the forth engine was sweet as honey-still in perfect condition”,本句难点在于三个连接词“when”“and”“that”,均为显性连接词。“that”在这里有双重含义:一是引导并连接宾语从句,二是代指“发现”后面的宾语“一件事情”。比如,将上述例句变形后为“Imagine their surprise and delight when they broke open the packing cases and found the forth engine was sweet as honey-still in perfect condition”,这样初步断句只能找到“when”“and”两个显性连接词,而省略了隐性连接词“that”,会导致学生在断句时把“found the forth engine”作为主谓语理解,所以这种情况要求学生具备找出隐藏的标志词的能力,在阅读时能够实现自主断句,提升阅读能力,实现语言交际效果最大化。
再比如,“Though people have often laughed at stories told by seamen,it is now known that many of these monsters which have at times been sighted are simply strange fish”,第一步显性连接词有“though”“that”和“which”,可以划分为四个简单句,前两个简单句分别为“Though people have often laughed at stories told by seamen”“it is now known that”。 而“that”和“which”引导的两个句子的划分难度增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将句子分为“many of these monsters”和“which have at times been sighted are simply strange fish”两部分,所以在翻译的时候发现前者构不成句子,无法翻译出源语传达的信息,而正确理解是两句划分为“many of these monsters are simply strange fish”和“which have at times been sighted”。所以,当遇到这种情况,学生要通过动词去判断句子结构,“which”引导定语从句,里面的主谓分别为“which have been sighted”,which既做连接词也代指“monsters”。所以删除定语从句之后剩下的部分为另一个主谓(主系表结构),即“many of these monsters are strange fish”。这些案例基于动词只是谓语动词,而如果出现非谓语动词(这也是下文第二种断句法),要先划分出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从而在连接词在的基础上根据谓语或者非谓语再断句,理解其传递的信息。
(二)动词断句法:“动词不同形”原则
根据语法作用以及在句子中的重要性,动词断句法以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为基础。动词通过不同时态和语态体现,非谓语有to do,doing,done(非谓语的其他变形在此不做讨论)。“动词不同形”原则指的是,在一个短句中,只能有一个谓语动作(已根据第一个技巧判断无连接词的情况下),当句意需要另一个动作时,必须做成非谓语,两者是不能“同形”,不能保持同为谓语。
根据这一原则,通过判断动作是否为非谓语或谓语动词来断句。非谓语与谓语动词最大的区别在于,非谓语只有逻辑主语,而谓语动词前是有相应主语的。比如在“Dressed up as Father Christmas and accompanied by a ‘guard of honor’ of six pretty girls,he set off down the main street of the city riding a baby elephant called Jumbo”这句中共五个动词,四个非谓语动词“dressed up”“accompanied”“riding”“called”,一个谓语动词“set off”,谓语动词主语为“he”,除了四个动词,句中有一个连接词“and”,减轻理解压力。所以整体断句为五部分,分别为“Dressed up1as Father Christmas”“accompanied2by a‘guard of honor’ of six pretty girls”“he set off down the main street of the city”“riding3a baby elephant”和“called4Jumbo”。句子主干为谓语动词所在的部分,即“he set off”。非谓语动词三种形式有不同含义,1、2、4三个非谓语动词表达的是与逻辑主语的被动关系,分别翻译为“被装扮成”“被陪伴着”“被叫作”,3表达的是逻辑主语的主动关系,所以翻译为“骑着”。通过断句,确定主干和非谓语后,再通过判断不同非谓语动词的主动被动,体现的是不同部分之间的逻辑联系,就可以对长难句有初步的逻辑判断,继而对句子进行翻译时就不会有基本逻辑错误,能实现交际功能的基本要求,源语与译语在信息传递上的基本对等。
四、结语
总而言之,文章是在交际翻译理论指导下,借助案例分析法,提出连接词和动词断句法是学生理解长难句的两个技巧,目的在于提高学生长难句分析能力和翻译能力,力求忠实地、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源语传达的信息并输出,实现语言交际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