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大学英语实践教学探索
2022-11-19杨雨桦
杨雨桦
(铜仁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一、引言
大学英语是大学生学习英语并接触国外文化的途径之一,为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大学教师会导入一定西方文化,因此教学难免会受到国外文化的影响,同时,目前社会意识形态复杂,各种文化纷繁复杂,比如功利性思想、极端个人主义等,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课程思政概念,不仅要教导学生英语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健康的三观和人格。
二、高校英语教育现状
(一)教师缺乏思政知识和思政意识
首先,英语教师对课程思政理念重视不足。一方面,在高校中,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把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和英语应用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首要目的,淡化教学的思想性,忽视了“育人”的重要性,甚至误认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是英语课加思政课,把“两张皮”生硬地粘在一起,变成了“四不像”课堂。另一方面,即使部分英语教师尝试在英语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但其本身思政知识涵养淡薄,无法支撑“英语+思政”融合教学的开展。
其次,大学英语教学“课程思政”难以形成统一标准。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面向各类专业的学生,而不同专业的教学目的、教学形式不尽相同,如理工科类专业偏重于实操性,文科类专业注重文化素养的培养,这就需要思政教育因材施教地融入相应的课程中,加上英语教学中不可避免需要接触到西方文化及社会背景,这就加大了“课程思政”融入高校英语教学的难度,因此难以对教学形式、内容及目标实行统一标准。
最后,大学英语教材缺少思政相关教学大纲及任务指导。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注入相应的思政元素需要有相应的材料内容作为参考和支撑,但就目前的英语教材来看,思政元素的注入是很少的。如《新视野大学英语》中涉及思政相关的内容仅有1.3%、《E时代高职英语》涉及约20%中国元素,但与思政相应的教学大纲和任务指导很少。英语教师在备课时缺乏指导思想和足够资料来设计教学内容,在授课过程中又缺少合理的素材来延展出思政教育,因此,高效英语教材中缺失权威性的思政元素成了“课程思政”有效实施的一大绊脚石。
(二)教师对思政教育制度不了解
课程思政教育是随着时代变迁的,当代教育不仅仅要教大学生知识,更要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三观为目标,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有高尚的精神追求。一些大学的大学英语教师深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认为英语教育无非是知识的转移和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大学生的思想意识的引导。同时由于“大学英语”课程的特殊性,许多高校英语教师都有留学背景,对国外的文化比较熟悉,而对国内的政策、制度和文化不太了解,缺乏思政教育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很少涉及思想政治教育,更不用说把专业教学与之相融合了。再者,为了保证语言学习材料的原汁原味,目前中国大部分高校的《大学英语》教材里多涉及西方文化知识的阅读材料,首先导致部分大学生受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不利于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大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习俗、生活习惯和价值观盲目崇拜,导致对自己的母语文化的身份认同感削弱;再次,大学生缺乏用英语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从而导致中国文化失语。因此,为了增强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大学英语》这门课中渗入思政教育也就显得尤为必要[1]。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一)英语学科特点要求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英语教育的很多教材中,语言和文化都带有浓厚的西方意识形态色彩,西方文化和价值取向对思想观念尚未成熟的学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容易引起大学生的消极思维。因此,如果在大学英语教育中不将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的概念结合起来,就很容易导致大学生的思想出现偏差。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对英语文本中所包含的人物和作品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拓展语言知识的内容,使学生通过学习英语,吸收深层含义,特别是西方文化的精髓。大学教师是中西文化碰撞的先行者,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以育人理念为基础,加强学科融合,注重思想政治实践[2]。融入思政理念的大学英语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生活观念和价值观,使学生成为融合国际文化的中国文化的社会主义继承者。
(二)当前社会形势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目前,网络信息资源鱼龙混杂,各种不同的价值观、思想形态都会对学生的思想带来影响。因此,中国高校必须确保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国家和社会意识,促进其健康成长。大学英语教师还应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整体引导,使学生正确感知中西文化,正确面对东西方文化的冲突,树立本土情感,在国际交流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
(三)大学英语与课程思想政治结合的优势
大学英语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强的融合优势。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使用英语作为学习媒介,通过学习英语内容,教师可以分析和阐释西方文化的精髓,使学生正确认识西方文化和历史的起源,帮助学生培养民族文化意识,引导学生利用自身优势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文化意识,提升高校英语教育效果。
四、课程思政体系下进行大学英语教学的策略
(一)注重对教材的运用,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大学英语的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内容,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运用,将其与英语教学相结合。一些高校开始形成课程思政教育的理念,在教材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改革。大学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个机会,联系教材内容、国内外动态、党政政策,整合英语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努力使这个梦想成真。通过挖掘英语教材中的思想政治材料,结合多种教育方法,使学生在获得英语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采取多种教学方式,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有效
现代大学生思维灵活,乐于接受新事物。如果教师在英语课堂中生硬地加入思想政治内容,可能会引起一些大学生的反感。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的形式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课前进行渗透。例如,《国际进阶英语》这本教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对导入活动的设计,在教学中结合中国制造方面的内容,或者可以在课前播放有关华为公司历史的视频,让大学生表达自己观后的感想,巧妙地融入一些思政元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在设计阅读和写作活动的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线上阅读,阅读后进行班级小组讨论,然后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中国制造的文章。这种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英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而且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三)采用现代技术教育手段,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渠道
随着信息时代和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的发展,网络信息化教学在大学教育中逐渐流行起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程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各种线上线下教育渠道提升思想教育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大学生学习微信公众号的文章,在学习平台阅读英语文章,进而促进学生学习和表达,而阅读时政材料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时政学习习惯。例如,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共享人类未来的共同体》等相关文章,引导学生了解正确的意识形态,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有序开展。此外,教师可以通过MOOC、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利用国内外在线教育平台,完善英语教材库,应用线上思政英语资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3]。
(四)注重师德师风的树立,发挥教师行为引导的作用
教师是学生的学习榜样,教师在英语教育中应注重思政意识的言传身教。很多高校教师的年龄与学生的年龄相差并不大,教师可通过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增进师生感情,以人格吸引力来影响学生,让学生认识到品德高尚、视野开阔是个人成长的目标。教师用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五)优化大学英语课程知识,改革英语教育体制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广泛收集课程思政教学素材,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升能力,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理论联系实际,解答同学们关注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与专业知识融合,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解读,传递爱国情怀和理想信念教育。与就业紧密联系,授课方式新颖,教学手段多样化。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综合分析能力和专业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们有获取知识的成就感,有兴趣自主学习,拓展视野。
为优化大学英语课程知识,教师必须具备足够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使思政知识能够合理地融入英语教育中,而不会引起冲突。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不仅在教学中扮演着主要角色,更要成为大学生的学习伙伴,积极与学生互动,拉近距离,确保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4]。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同时向学生推荐MOOC、微课、翻转课堂等优质网络平台供学生自主学习。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方式不适应当前课程的思想政治诉求,大学英语教学方式亟待改革。为此,教师需要塑造正确的教学理念,改革教学内容,同时确保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学生要积极提出对英语教学的建议和意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相关教学任务,提升大学英语的思政质量。
(六)提高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
首先,要增强英语教师的思想政治意识,定期组织教师了解学习国家的政治发展及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要求教师时刻关注我国国情变化、各大时政会议及领导人讲话等,提高英语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意识水平,为其后续的思政教育融入英语教学中奠定意识及知识基础。其次,高校应该明确高校英语教师在思政继续教育方面的职责义务,设立相关英语教师职责规范,使英语教师依照职责规范自觉承担起“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责任。最后,对任职英语教师开展常态化相关教学能力培训,可以为英语教师提供更多的进修班、革命烈士纪念馆参观、观摩学习优秀教师与学校的“英语+思政”融合教学成果等机会,同时鼓励英语教师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并给予资助。此外,英语教师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学习,英语教研组要增加英语教学“课程思政”教研活动,主张集体备课,联合兄弟院校举办“课程思政”教研能力评比,全方位促进英语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及能力提升。
(七)在评价中落实思政元素
加强大学英语教学“课程思政”监督和考核,一方面,高校党委书记等管理层领导应加强对校内英语课堂的管理,加大英语课堂参与度,公平公正地对英语教学课堂进行考评,并结合该英语教师的综合思政素质及教学水平等方面进行打分评价,将评分纳入教师年度考核表中,为教师职称评选提供参考。另一方面,高校要鼓励英语教师使用云录播技术,实现英语课堂常态化监控录制,对优秀的英语教学课堂进行表彰,并公开课堂视频,投放到校官网及论坛等平台,供学生和其他英语教师学习。
(八)丰富大学英语教材“课程思政”内容
一方面,备课要备教材,要及时补充和更新大学英语教材,向教材注入更多思政元素,使英语教材能够展示出我国政治文化,彰显我国优良政治风貌。另一方面,在选择思政元素时,要紧紧围绕我国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等内容,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政治观[5]。由此,要精确规划好英语主题元素和思政元素的占比,在教学材料上进行优化,实现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机融合。
(九)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继承并发扬我国传统文化是教育根本目标之一,在大学英语课程中,也应该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通过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映射,不仅能够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三观和人格,也能够不断塑造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例如,在网络教学平台开发“中华文化英语说”板块,让学生用英语来说一说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也可引进《中国日报》英文版,供学生在线阅读学习,这既能督促学生学习英语,又能够引导学生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五、结语
总而言之,新时期的大学英语教育不仅培养学生的综合英语应用能力,而且将课程的思想政治观念融入大学英语教育,使大学英语教育成为建设思想政治文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教育体系是核心价值观,必须充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大学英语教学与思政教育的结合,能有效地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其树立文化自信、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思政理念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机融合一定会取得丰硕的实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