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时间窗PCI临床疗效及血清PⅠCP、PⅢNP、sLOX-1、IL-17水平比较

2022-11-15何文凤薛成郑健康帅壮岳荣川

山东医药 2022年29期
关键词:左心室心肌细胞心肌

何文凤,薛成,郑健康,帅壮,岳荣川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心血管疾病研究室,四川南充637000

急性心肌梗死(AMI)具有发病急、进展快、治疗难度大、病死率高的特点[1],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其首选治疗手段。急诊PCI可早期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恢复冠状动脉供血,改善患者预后[2]。急性血栓形成致使靶血管无复流是PCI术中最棘手的难题之一,甚至威胁患者生命[3]。心肌细胞外基质胶原Ⅰ型C端胶原前肽(PⅠCP)、Ⅲ型N端胶原前肽(PⅢNP)等增加是AMI后心肌重构的主要机制之一,抑制此病理过程对降低AMI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4]。研究发现,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白细胞介素17(IL-17)在心脏缺血损伤时发挥重要作用[5]。基于此,本研究对比观察了PCI不同介入时机对AMI患者术后无复流、心功能及主要心血管事件等临床疗效的差别,并分析该差别是否与调控血清PⅠCP、PⅢNP、sLOX-1、IL-17水平有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经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19年6月—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AMI患者。纳入标准:符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6]中相关诊断标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血管闭塞性病变;就诊前未接受溶栓治疗;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心源性休克或血流动力学不稳;有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或PCI、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史;未行PCI,或介入医师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需行外科搭桥;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精神异常或酒精依赖。共收集AMI患者115例,根据行PCI时间分为A组(<6 h)46例、B组(6~12 h)37例、C组(>12 h)32例。A组男36例、女10例,年龄(58.41±8.25)岁,BMI(22.36±1.87)kg/m²,梗死位于前壁24例、下壁16例、其他6例,Killip分级≥Ⅱ级11例,靶血管完全闭塞24例,合并高血压11例、糖尿病9例、高脂血症18例、外周血管病3例;B组男30例、女7例,年 龄(59.25±8.41)岁,BMI(22.51±1.96)kg/m²,梗死位于前壁18例、下壁14例、其他5例,Killip分级≥Ⅱ级9例,靶血管完全闭塞19例,合并高血压8例、糖尿病6例、高脂血症14例、外周血管病2例;C组男26例、女6例,年龄(59.74±8.82)岁,BMI(22.19±2.03)kg/m²,梗死位于前壁17例、下壁例10、其他5例,Killip分级≥Ⅱ级8例,靶血管完全闭塞17例,合并高血压7例、糖尿病6例、高脂血症12例、外周血管病1例。三组性别、年龄、BMI、梗死部位等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介入治疗方法PCI治疗及药物治疗方案参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6]与《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6)》[7]。Killip分级≥Ⅲ级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球囊扩张或球囊扩张加支架术后,若出现无复流,冠状动脉内给予硝酸甘油200 μg;1 min后仍未恢复心肌梗死溶栓(TIMI)3级血流,冠状动脉内给予替罗非班12 mL,再次冠状动脉内使用硝酸甘油200 μg,1 min后造影结果为最终结果。

1.3 术后即刻无复流及术后3 d不适症状观察无复流定义:冠状动脉前向血流TIMI分级≤2级或TIMI 3级而心肌灌注分级0~1级,同时无夹层、血栓栓塞、持久性静脉痉挛等急性PCI并发症。观察并纪录术后3 d不适症状,包括胸痛、胸闷等。

1.4 血清PⅠCP、PⅢNP、sLOX-1、IL-17检测方法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7 d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5 mL,以3 500 r/min、半径8 cm离心9 min,取血清备用。ELISA法检测PICP、PIIINP、sLOX-1、IL-17,试剂盒均购自上海蓝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5 心功能检查术前及术后1、3个月,采用美国GE ViViD7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心功能,检查指标包括左心室收缩末期直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1.6 主要心血管事件观察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主要心血管事件(不稳定型心绞痛、再次心肌梗死、严重脑卒中、心力衰竭、心源性死亡)发生情况。

1.7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例数或者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Bartlett方差齐性检验与S-W正态性检验,呈正态分布以±s表示,多组间比较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行LSD-t检验,重复测量数据比较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PCI术后即刻无复流及术后3 d不适症状发生率比较A组PCI术后即刻无复流及术后3 d不适症状发生率均为8.70%(4/46),B组分别为29.73%(11/37)、35.14%(13/37),C组 分 别 为53.13%(17/32)、37.50%(12/32);A组PCI术后即刻无复流及术后3 d不适症状发生率低于B、C组(P均<0.05),B、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各组不同时点血清PⅠCP、PⅢNP、sLOX-1、IL-17水平比较术前各组血清sLOX-1、IL-17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7 d血清PⅠCP、PⅢNP、sLOX-1、IL-17水平A组<B组<C组(P均<0.05)。见表1。

表1 各组不同时点血清PⅠCP、PⅢNP、sLOX-1、IL-17水平比较(±s)

表1 各组不同时点血清PⅠCP、PⅢNP、sLOX-1、IL-17水平比较(±s)

注:与C组同时点比较,aP<0.05;与B组同时点比较,bP<0.05。

?

2.3 各组不同时点心功能指标LVEDD、LVESD、LVEF比较术前各组心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3个月,LVESD、LVEDD A组<B组<C组,LVEF A组>B组>C组(P均<0.05)。见表2。

表2 各组不同时点心功能指标LVEDD、LVESD、LVEF比较(±s)

表2 各组不同时点心功能指标LVEDD、LVESD、LVEF比较(±s)

注:与C组同时点比较,aP<0.05;与B组同时点比较,bP<0.05。

?

2.4 各组术后6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A、B、C组术后6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0.87%(5/46)、21.62%(8/37)、50.00%(16/32),A、B组均低于C组(P均<0.05),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大量研究显示,急诊PCI较溶栓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疗效更好,尤其在降低血管再闭塞率,减少再次血运重建及心血管事件方面有显著优势[8-9];并且,AMI后晚期开通梗塞相关动脉虽不能降低心肌梗死面积,但仍对患者长期预后有益[10]。然而,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至心肌透壁性坏死时间窗约6 h,故超早期(<6 h)开通罪犯血管,可最大程度挽救濒死心肌细胞,临床预后较好。既往研究表明,急诊PCI距AMI发病时间延迟可增加患者术后心力衰竭及总病死率[11]。本研究数据显示,A组术后3 d胸痛、胸闷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较低。如闭塞血管再通发生在6 h后,氧离子自由基、坏死物质已大量产生,可加重梗死区周围存活心肌细胞炎症反应,导致心室壁僵硬,心肌收缩力减弱,诱发心源性休克;同时,炎症损伤可产生细胞膜电除极和复极差异,易引发心律失常。而早期开通罪犯血管,可促进坏死物质及局部炎症吸收,并通过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神经内分泌因子作用,抑制心室重构;同时,缺血心肌血液供应改善,增加心电稳定性,降低恶性心律失常及猝死风险。

临床发现,在PCI术中发生急性血栓形成的AMI患者易出现慢复流或无复流现象。研究显示,AMI患者PCI术中发生无复流现象与术后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左心室重构、病死率增加等呈正相关[12]。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PCI术后即刻无复流及术后3 d不适症状发生率降低。无复流现象多由微循环障碍所致,而血小板活化和聚集是关键因素之一[13]。AMI患者超早期PCI术后即刻无复流发生率较低的可能原因:减轻微血管床血流灌注损伤,抑制无复流现象的病理生理基础;减少心肌细胞损伤数量,利于实现心肌再灌注;减轻炎性损伤,抑制血小板活化与聚集。

AMI后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细胞信号转导通路改变、炎症因子作用等引起心肌细胞缺氧坏死及心肌细胞外基质组成变化,进而引发心室重构。心肌胶原如PⅠCP、PⅢNP合成和表达增多是心肌纤维化及心室重构关键机制。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是反映心室重构的敏感指标,与梗死范围呈线性相关。AMI后左心室重构越显著,左心室收缩受损越严重,心力衰竭发生率也随之增加。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A组血清PⅠCP、PⅢNP水平低于B、C组,且术后A组治疗后LVESD、LVEDD低于B、C组而LVEF高于B、C组。这提示PCI介入时间越早,可通过挽救缺血心肌来阻抑梗死扩展等机制,降低心肌胶原水平,抑制左心室重构,提高心功能恢复效果。实验与临床研究也证实[14-15],AMI后开通梗死相关血管,使供血区顿抑心肌复活,可减少心肌细胞缺血缺氧损伤所致心脏胶原纤维聚集,抑制左心室重构,恢复心肌收缩功能;同时,梗死相关血管开通后,与其他血管形成侧支循环,促使其他部位存活心肌功能改善,支持本研究结论。

sLOX-1是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关键分子,直接参与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研究显示,其可作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诊断生物学标志物[16]。闫杰等[17]研究显示,老年AMI患者血清sLOX-1水平升高,是AMI后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之一。IL-17是一种促炎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慢性炎症及血栓形成密切相关,并可刺激单核细胞分泌成纤维细胞金属蛋白酶,减少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促进心肌纤维化,参与心室重构[18]。林德洪等[19]研究显示,IL-17对AMI患者PCI后无复流有一定预测价值。本研究发现,A组术后3、7 d血清sLOX-1、IL-17水平降低,可能为其无复流发生率更低、预后更佳的重要因素之一。

综上可知,AMI后行PCI时间越早,术后无复流发生率越低,左心功能和预后改善越明显;其机制可能为梗死相关血管开通越早,所释放的血清sLOX-1、IL-17水平越低,心肌细胞外基质分泌越少,从而减轻左心室重构以提高心脏功能。

猜你喜欢

左心室心肌细胞心肌
前列地尔通过下调TRIM8表达激活Nrf2/ARE通路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CircRNA-32011调控三氧化二砷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
超声诊断心肌淀粉样变性伴心力衰竭1例
新生SD大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方法的比较
心肌桥是什么病?
查出“心肌桥”怎么办
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如何选用降压药?
心脏也需“减肥”
心脏也需“减肥”
人造鳐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