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城市文化传播中工匠精神培育机制研究

2022-08-08褚金红褚天昊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13期
关键词:把关人融媒体工匠精神

褚金红 褚天昊

摘要:新时代工匠精神彰显出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时代价值。文章从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入手,运用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的“把关人”理论,以连云港市为例,分析融媒体时代媒体从业人员在城市文化传播中的重要性及身为“把关人”的重要责任。从连云港市的文化定位出发,讨论了融媒体时代媒体从业人员工匠精神的内涵,提出工匠精神培育的有效途径,即:坚定信念,解决“为谁把关、怎么把关、把什么关”的问题;注重队伍建设,提高媒体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做强内容质量,挖掘开发更多富有本地特色的文化因素;创新工作方法,加强载体建设;抓好宣传推介工作,“扬”工匠精神,“贬”粗制滥造;以活动建设为抓手,丰富从业人员实践经历;做好质量监控及群众监督工作。

关键词:工匠精神;融媒体;城市文化传播;“把关人”理论;媒体从业人员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13-0072-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连云港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融媒体时代连云港城市文化传播中工匠精神培育机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1LKT0001;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科技期刊服务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1SJA1708

一、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

(一)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地位不断提升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这为人们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工匠精神提供了根本遵循。“工匠精神”还多次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从而使一个行业话语转变为政策话语,并上升到了治国理政的高度[1]。

2021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向全国广大劳动群众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时强调,“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希望广大劳动群众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勤于创造、勇于奋斗,更好发挥主力军作用”。2022年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强调,“我国工人阶級和广大劳动群众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适应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在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之一,工匠精神更是彰显出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时代价值。对工匠精神的学术研究如火如荼地展开。

(二)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

国内各行各业诸多学者对工匠精神进行剖析,对其培育、涵养、引领等作出多方面探讨。有学者认为,培育工匠精神需依靠政府、学校、企业、社会等主体,从工匠制度、工匠教育、工匠实践等方面协同配合共同发力。还有学者认为,打造“工匠时代”,就是要创造培育工匠精神的社会环境,倡导工匠,最终形成一种社会风尚。连云港本地学者也参与了讨论。连云港市总工会杨虹[2]对新时代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意义和路径进行了研究,认为各级工会组织应该担负起相应的职责。潘东旭等[3]探讨了连云港企业家精神培育机制,从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合作精神等层面解析了培育的重点与方向。姜永宝[4]以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为例,阐述了培育中职生精益求精、敬业守信、乐于奉献的工匠精神,对校企融合共同育人模式进行了探讨。还有其他很多研究针对的主要是职业院校的学生,由于高素质的技术和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因此更有必要培养学生精益求精、勇于探索和创新的工匠精神。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工匠精神被赋予了“奉献、卓越、细致、追求卓越”的新内涵。它已从制造业和手工业的“特指”扩展到各行各业的“泛指”,并已上升为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专业素质和企业文化。而媒体行业、文化产业也应该把工匠精神作为一种文化遵循和职业道德,文章从这个角度出发,探讨融媒体时代城市文化传播中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二、文化传播过程中媒体从业人员的重要性

(一)文化传播的重要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物等事业”。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

这从对内、对外两方面对我国文化事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作出了新部署。加强文化建设,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而推动文化传播,已经成为全民族共同的责任。而文化传播又是文化走出去、对外传播的一个重要方面。

文化传播传播的对象是信息。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主体是信息加工者,也就是媒介,它包括在传统纸媒、广播、电视、互联网及各种数字化移动设备终端搜集和发布信息的相关群体。这里姑且称之为媒体从业人员或编辑。他们是文化传播、传承和创新的“使者”,利用书籍、报刊等出版物以及声音、视频、图像等,提供知识,传播信息,积累文化。

(二)“把关人”理论及媒体从业人员的“把关”责任

1947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在研究群体中信息流通渠道时提出了“把关人”理论。他认为,信息流动在一些含有“门区”的渠道进行,在这些渠道中存在“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才能进入传播渠道[5]。而媒体从业人员正是所谓的“把关人”,他们对众多信息素材进行取舍、选择和加工,进而传播出去。在这个过程中,传播媒介形成了一道关口。由此可见,媒体从业人员的职责之一就是“把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连云港城市文化传播的把关者——媒体从业人员来说,在国家全力推进文化发展的背景下,在连云港市打造“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面临着全媒体、媒体融合的挑战,更应该紧跟技术前沿,在文化传播中发挥工匠精神,爱岗、敬业、乐业,宣传城市形象,推介城市名片,在文化传播中承担更多“把关人”的社会责任,“守土有方”,“守土有责”,这是新形势下面临的重要课题。

三、融媒体时代媒体从业人员工匠精神的培育

(一)连云港城市文化的定位

城市文化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积累。城市的人文环境和文化形象往往代表着城市的文明水平。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文化形象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它本身就是一种无形资产,能够提升城市知名度,增强核心竞争力,推进对外交流合作。

近年来,连云港市不断深化改革,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连云港市的定位是国际性海滨城市、现代化港口工业城市、山海相拥的旅游城市,着力塑造“名山名水、绿色生态、古城名郡”、文化内涵深厚的城市形象。城市文化则以西游记文化为中心,串带起历史文化、山海自然文化、名著文化、旅游文化等。例如,历史文化方面最具代表性的历史遗迹有桃花涧将军崖岩画、大伊山石棺遗址、秦始皇东巡传说、孔望山东汉摩崖石刻、《西游记》成书背景地花果山等。旅游文化包含最早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连岛、海滨浴场、花果山、孔望山、东海水晶城等。此外,还有新浦汽车总站雷锋车组及获得“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人民楷模”“时代楷模”等荣誉称号的守岛英雄王继才等红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因此,媒体从业人员要从连云港城市定位(形象)出发,对文化事业、产业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把握文化特色和多元化特征,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工匠精神,承担起“把关人”的职责,做好文化大使工作,更好地传播城市文化。

(二)媒体从业人员工匠精神的内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大数据、网络技术等的兴起,我国进入信息化发展的新时代。报刊、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逐渐失去对受众的吸引力,开始寻求转型。于是,融媒体时代来临。

所谓融媒体,是指充分利用媒体载体,整合广播、电视、报纸等一些在人力、内容、技术、宣传等方面具有共性和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媒体融合对媒体从业人员的媒介素养和编辑意识提出了新要求,但其“把关人”的职责不变,反而得到了加强。媒体从业人员要在文化传播中培育工匠精神,并在实践中传承与发展。具体来说,其内涵就是敬业、精益、专注、创新。敬业,即要对这份职业有敬畏和热爱之心,尽职尽责。精益,即精益求精,对所把关媒介的任何一种形式,无论文字、图片还是视频,每一个字、词、句,甚至标点符号都要凝神聚力、精益求精。专注,即内心笃定而着眼于细节的耐心、执着、坚持,这是技艺性工种必备的精神特质,从实践来看,工匠精神都意味着一种执着,即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韧性,方能熟能生巧,巧能生妙。创新,即追求突破和变化。融媒体时代,何种媒体融、怎么融、融得怎么样,没有固定模式,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创新。

媒体从业人员要在连云港城市形象打造、宣传、对外传播中迎接新媒体带来的挑战,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要进行对外传播需求分析,准确把握新媒体传播形式和媒体整合内核,在实践中传承和培育工匠精神。

(三)媒体从业人员工匠精神培育的有效途径

1.坚定信念,从“把关人”的职责出发,解决“为谁把关、怎么把关、把什么关”的问题

文化传播事业要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也就是说,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把关,传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息,要传递好党的声音,反映好民生民意,这是媒体人从业人员义不容辞的使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弘扬工匠精神、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在城市文化传播领域形成浓厚的敬业、乐业氛围,营造尊重劳动、崇尚科技、鼓励创造的良好风尚。

2.注重隊伍建设,提高媒体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作为文化传播的“把关人”,一要紧随时代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信息种类、质量、价值、心理等多方面需求,增强吸引力;二要提高新媒体使用技能,充分发挥传播者的影响力;三要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即对信息价值的鉴别能力,真正履行“把关人”的职责和义务,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传播正能量。

3.做强内容质量,挖掘更多富有本地特色的文化因素

近几年连云港电商产业蓬勃发展,频频登上央视等主流媒体平台。2021年曾入选特色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全国仅8个城市入围),并跻身“中国淘宝直播第三城”,仅次于杭州和广州。所以要宣传引导形成“诚信经营、耐心服务、创意无限”等优秀的电商文化,以增强吸引力,使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4.创新工作方法,加强载体建设

在以“互联网+”为平台的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是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媒体从业人员要顺应时代要求、达到行业需求、满足受众诉求,创新文化传播的新方法、新路径,如撰、编、发一体化等。随着电子化阅读时代的到来,更要“强基固本”,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网站等不同手段,抓好传播载体质量建设。

5.抓好宣传推介工作,“扬”工匠精神,“贬”粗制滥造

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加强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完善优秀从业人员荣誉制度,如“优秀记者”“优秀编辑”等。通过评优评奖,选树典型,表彰先进,增强从业人员争先争优、锐意进取的内动力,增强他们的职业荣誉感、归属感。

6.以活动建设为抓手,丰富媒体从业人员的实践经历

一是邀请专家学者开设讲座“传经送宝”;二是组织各种比赛、竞赛等活动,以评促进技艺提升;三是组织编读互动活动,了解并满足受众的需求。

7.做好群众监督工作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依靠群众力量做好文化传播工作,关注群众诉求,接受群众监督。可聘请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人员组成审读员队伍,一方面对工作效果进行评价,另一方面进行不同层次的监督与指导。

四、结语

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工匠精神无论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还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文化产业已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城市文化也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媒体从业人员要紧随时代的发展步伐,准确把握文化产业在新时代的发展趋势,充分利用融媒体优势,发挥工匠精神,为城市文化传播、品牌打造和形象树立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 赵宇飞.工匠精神的内涵、价值与培育探析[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20(3):76-82.

[2] 杨虹.新时代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思考[J].工会信息,2021(1):31-33.

[3] 潘东旭,宣昌勇,宋海沂.连云港企业家精神培育机制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7):256-259.

[4] 姜永宝.企业新型学徒制背景下中职生工匠精神培育探析:以江苏省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为例[J].职业,2019(27):27-28.

[5] 把关人理论[EB/OL].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 E6%8A%8A%E5%85%B3%E4%BA%BA%E7%90%86%E8%AE% BA/10532230?fr=aladdin#ref_1362165,2021-12-20.

作者简介?褚金红,硕士,副编审,副主编,研究方向:?出版传播。?褚天昊,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网络工程。

猜你喜欢

把关人融媒体工匠精神
新媒体时代更需要“把关人”
新媒体时代报媒“把关人”的角色定位
“互联网+”时代传媒对媒介域“私有化”的应对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印度电影“把关人”受贿落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