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更需要“把关人”

2016-12-17吴飞

中国记者 2016年11期
关键词:把关人迪伦假新闻

吴飞

前些天,一条“鲍勃·迪伦拒绝接受诺贝尔文学奖”的文章刷屏了,不少朋友在转发,并且信以为真地为鲍勃·迪伦的行为大加赞赏。某公号发布的这篇文章很快就达10万+。文章称,消息来源是鲍勃·迪伦的经纪人AlbeltGrossInan,说鲍勃·迪伦得奖后整晚上一秒钟都没有睡,凌晨,鲍勃·迪伦打电话给经纪人,宣布了自己将拒绝接受诺贝尔文学奖的决定。理由是“我们美国人的音乐,不需要欧洲人指手画脚。”

但后来据腾讯“较真”栏目考证,AlbertGrossman召开发布会替鲍勃·迪伦发声拒领诺奖这一说法最早来自于微信号为“非正常事件研究中心”10月14日推送的文章。其实,这一团队专门撰写“洋葱新闻”。他们自已介绍:洋葱新闻,其特点是以最正统的新闻报道手法,报道纯粹虚构或真假掺半的新闻事件,从而达到娱乐或讽刺目的。

2016年8月Facebook解散了它的“热门话题(Trending)”团队,而采用机器算法来抓取头条新闻。这可能是未来lAI更深入地进入新闻生产领域的开端,就算不少人反对,也无法阻挡这一趋势了。类似于今日头条之类的算法,将会更多地取代人工的工作。不过,就在Facebook舍弃人工编辑的第三天,一条关于“MegyrlKelly真实身份是美国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的秘密支持者,因此遭到了保守派的福克斯电视台解聘”的假新闻没有被“万能的”算法识别出来,堂而皇之地出现在“热门话题”中,甚至还被网友们分享了上千次。

在传统媒体时代,记者、编辑和媒体决策者在新闻传播中一直充当着至关重要的“把关人”角色,在社会信息传播网络中,他们居于核心地位,决定着传播什么、传播多少以及怎样传播等。那么在互联网时代,把关情况面临着巨大挑战。因为社交媒体的发达,极大地激发了人们主动参与信息传播活动的热情。在人人都是记者的时代,文本已经不再是专业人士的工作,它更有可能是一些人的业余事务。这些业余人士所提供的信息文本,显然达不到专业人士生产的文本那么精致。而人工智能的算法,更可能因为算法的不完善而错误百出。所以,从这一角度说,人工的编辑把关工作至少到目前为止然必不可少。

当然,既然人类已经创造了比人工大脑更快的算法、更强大的记忆与存储能力、更方便的搜索工具,我认为人工编辑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将会成为未来新闻传播内容把关的主要形态。比如Google最近宣布在Google的新闻搜索服务中加入“事实调查”的标签,如果新闻被大量用户标记为“事实调查”,那么Google就会人工干预撤下虚假新闻。同时Google还和chimReview机构合作,该机构的工作是为互联网上的结构化数据制作标签,让它们在传播过程中容易被识别出来,这也包括假新闻。另外,《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Buzzfeed等传统和新兴网络媒体也参与到了Google引导的打击假新闻的行动中了,这些公司和机构承诺建立一个统一的合作平台Fitst Draft coalition,帮助自己的用户和读者发现、举报虚假新闻和消息。

如果说,前文所指的主要是传统编辑中的相对消极的把关(主要目的是防止出错)角色,事实上编辑还有许多积极的把关角色,如创新性的策划、组合、版面设计与节目形态创新、标题制作等等,所有这些工作,对于信息传播而言是锦上添花,能够更好地提升信息内容的传播效果,但它们具有的创造性远非人工智能短期内所能达到。因此,在新媒体时代,编辑的把关作用不是少了,而是更繁杂更有挑战性了。

猜你喜欢

把关人迪伦假新闻
鲍勃·迪伦艺术大展
鲍勃·迪伦
众声喧哗,怎样识别假新闻?
假新闻泛滥,如何趋近真相?
鲍勃·迪伦歌词中的社会正义表现
假新闻炮制不出真实的社会冷暖
自媒体时代如何做好微信公众平台“把关人”
“互联网+”时代传媒对媒介域“私有化”的应对
印度电影“把关人”受贿落马
有关载人登月的两条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