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羊莫拉菌的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2022-08-06庄科勤董文龙沙万里徐菁岐卢殿杰孟雨晴高学勇付连军

中国兽医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莫拉菌液琼脂

庄科勤 , 董文龙 , 沙万里 , 徐菁岐 , 卢殿杰 , 孟雨晴 , 高学勇 , 付连军

(1.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动物科技学院 , 吉林 吉林 132109 ; 2.吉林市丰满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 吉林 吉林 132013)

近年来,关于莫拉菌在临床上的致病报道日益增多,该菌多寄生在人体和哺乳动物的呼吸道,为条件性致病菌。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多数莫拉菌可单独或与其他细菌共同引起疾病,尤其是在幼儿及老年中较为常见[1]。与人类疾病密切相关的莫拉菌中,卡他莫拉菌(Moraxellacatarrhalis)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第3位常见致病菌,并会引发败血症、脑膜炎、肺炎、自发性腹膜炎等;腔隙莫拉菌(Moraxellalacunae)可引发结膜炎、慢性鼻窦炎、心内膜炎等;非液化莫拉菌(Moraxellanonliquefaciens)可引发角膜炎;奥斯陆莫拉菌(Moraxellaosloensis)和亚特兰大莫拉菌(Moraxellaatlantae)可导致败血症[2-8]。

有学者发现,山羊莫拉菌可与某些致病菌共同作用引起山羊红眼病[9]。此外,国外曾有儿童因感染该菌而导致心内膜炎发生的报道[10]。但就目前的资料来看,山羊莫拉菌的基本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耐药机制等尚不明确,因此,本试验对其基本生物学特性进行探究,以期对将来的临床防治提供帮助。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料和试验动物 吉林市某养殖场的患病山羊,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流黏性鼻液并伴有轻微咳嗽。昆明系4周龄SPF级小鼠20只,雌雄各半,体重为18~22 g。

1.2 培养基及试剂 BHI琼脂培养基、MH琼脂培养基、BHI肉汤培养基,均购自青岛高科技工业园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LB琼脂培养基、细菌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50×TAE缓冲液,均购自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PremixTaq(ExTaqversion),购自TaKaRa Bio;微量生化管、药敏纸片,均购自杭州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核酸染料、革兰染色试剂,均购自北京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凝胶回收试剂盒,购自南京诺唯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6S rDNA上、下游引物,由库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成。

1.3 细菌的分离培养 把采集的鼻拭子接种于BHI琼脂培养基上,37 ℃培养18~24 h。将接种环彻底灼烧灭菌后,挑取单个菌落在LB琼脂培养基上划线,置于37 ℃恒温箱中培养18~24 h,并将其命名为MC-1。

1.4 染色镜检 对载玻片用酒精消毒后,挑取单菌落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在酒精灯外焰加热固定,按照革兰染色说明书步骤进行染色,并于显微镜下观察。

1.5 生化试验 挑取纯化培养后的MC-1接种于微量生化鉴定管,37 ℃培养20~24 h,试验过程参照微量生化管说明书。

1.6 16S rDNA序列测定

1.6.1 基因组DNA的提取 取1.5 mL过夜培养菌液,严格按照细菌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说明书步骤提取基因组DNA。

1.6.2 PCR扩增 PCR反应体系(25 μL):PremixTaq酶12.5 μL,去离子水9.5 μL,模板MC-1基因组、上游引物(5′-AGAGTTTGATCCTGGCTCAG-3′)和下游引物(5′-GGTTACCTTGTTACGACTT-3′)各1 μL,混合均匀。反应条件:94 ℃ 5 min;94 ℃ 1 min,50 ℃ 45 s,72 ℃ 1 min,共30个循环;72 ℃延伸10 min。

1.6.3 PCR测序 PCR产物通过1%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检测,其切胶纯化产物送往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测序。

1.7 系统进化分析 分离菌株MC-1的16S rDNA测序结果与GenBank数据库中已知的不同种的细菌基因核酸进行BLAST比对分析,并参照相关菌株16S rDNA核酸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

1.8 药敏试验 选用兽医临床上常用的14种抗菌药,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分离菌株MC-1的抑菌圈直径,分析其药物敏感性。

1.9 小鼠致病性试验 将小鼠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5只,其中1个组作为对照组。取新鲜培养菌液,12 000 r/min离心10 min,弃上清,菌体沉淀用PBS重悬,调整菌液浓度为1×109CFU/mL。试验组小鼠腹腔注射重悬菌液0.2 mL/只,对照组腹腔注射相同剂量的PBS。接种后每隔6 h观察1次,连续观察5~7 d,期间观察并记录小鼠的精神状态、体表变化和死亡情况。

2 结果

2.1 细菌的分离培养 将菌液接种于BHI琼脂培养基上,37 ℃需氧培养36 h后进行观察。发现该菌菌落较小,呈灰白色,菌落圆润,表面光滑有凸起,见图1。

图1 MC-1菌落形态Fig.1 Colony morphology of MC-1

2.2 染色镜检 对挑取的单个菌落进行革兰染色,在显微镜油镜下观察发现,菌株MC-1为革兰阴性杆菌,在视野内多数排列紧密,常上下组合在一起,见图2。

图2 MC-1革兰染色 (1 000×)Fig.2 Gram staining of MC-1 (1 000×)

2.3 生化试验 记录试验结果并参照《伯杰细菌鉴定手册》第8版进行分析。结果显示,MC-1氧化酶阳性,符合莫拉菌的性质。但MC-1可以发酵葡萄糖和蔗糖,这点与其他莫拉菌存在不同,见表1。

表1 MC-1生化试验结果Table 1 Results of MC-1 biochemical test

2.4 16S rDNA序列测定 分离菌株16S rDNA PCR扩增产物电泳结果显示,其扩增产物在1 500 bp左右,见图3。序列结果在GenBank数据库中经BLAST分析,显示该菌与莫拉菌的同源性为99.7%,证实分离菌株为莫拉菌。

图3 分离株16S rDNA的PCR 扩增Fig.3 PCR amplification of 16S rDNA gene from isolated strain M:DL2 000 DNA Marker; 1、2:MC-1 16S rDNA PCR扩增产物M:DL2 000 DNA Marker; 1,2:PCR product of MC-1 16S rDNA

2.5 系统进化分析 核苷酸测序结果在GenBank数据库中进行BLAST分析,与莫拉属其他种的16S rDNA序列建立进化树。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与Moraxellacaprae(登录号:NZ AUGF0100104.1)亲缘关系极近,再次证明MC-1为山羊莫拉菌,见图4。

图4 MC-1与其他莫拉菌16S rDNA系统进化树的构建Fig.4 Phylogenetic tree of 16S rDNA gene from MC-1 and other Morexella strains▲:本试验获得分离株▲:The isolates obtained in this test

2.6 药敏试验 采用纸片扩散法对MC-1进行药敏试验,并测定抑菌圈直径。分析药敏试验数据并参考相关研究,发现MC-1对试验中的14种抗菌药物均敏感,见表2。

表2 MC-1药敏试验结果Table 2 Results of MC-1 drug sensitivity test

2.7 小鼠致病性试验 试验组注射菌液约24 h后,部分小鼠出现精神沉郁、毛发蓬乱、打堆现象;48 h后随机选取精神不佳小鼠剖检,未发现典型病变症状;72 h内所有精神不佳小鼠恢复正常状态,试验阶段小鼠均未死亡。

3 讨论

本试验在采集的山羊鼻拭子样品中分离得到菌株MC-1,通过对其菌落及菌株的形态特征观察,并结合生化试验、16S rDNA序列测定和系统进化树分析,鉴定菌株MC-1为山羊莫拉菌。山羊莫拉菌是Kodjo等在健康山羊的鼻腔中分离的类莫拉菌,在进行了全基因组DNA-DNA杂交、DNA碱基组成和遗传转化研究后,将其归属于莫拉菌属[11]。莫拉菌属为无动力的杆菌或球杆菌,氧化阳性酶,对糖类不发酵,生化反应不活泼。过去认为莫拉菌属对人体无致病力,目前认为其对人体是机会致病菌,在机体防御功能不健全或免疫功能受到严重抑制时,其可单独或与其他细菌共同感染,引起脑膜炎、败血症、心内膜炎和胸脓等[12]。多篇报道显示,绝大多数莫拉菌对青霉素敏感,某些菌株对卡那霉素、青霉素、庆大霉素耐药[13]。

本试验中山羊莫拉菌菌株MC-1,通过小鼠致病试验发现其毒力较弱。从基本生物学特性来看,菌株MC-1与同属的其他莫拉菌存在明显的差异。生化试验中,传统莫拉菌对糖类不发酵,但本试验获得的山羊莫拉菌在葡萄糖、蔗糖的检测中呈阳性。镜检结果显示,本试验获得的山羊莫拉菌为杆菌,王江博[14]曾在文章中提到山羊莫拉菌为球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本试验获得的山羊莫拉菌对阿莫西林、四环素、多西环素、庆大霉素、阿奇霉素、氯霉素、头孢曲松、磺胺异噁唑等多种抗菌药物高度敏感。虽然山羊莫拉菌目前对多种抗菌药物敏感,但作为人体和哺乳动物呼吸道的常驻菌,在当今滥用抗菌药物导致耐药菌株不断增多的严峻形势下,不可忽视每一种潜在病原菌在抗菌药物压力下产生耐药性的能力。

猜你喜欢

莫拉菌液琼脂
琼脂基环保包装材料的研究进展
消除国产琼脂磷酸盐沉淀的工艺优化及设计
多糖微生物菌液对油菜吸收养分和土壤氮磷淋失的影响
马传染性贫血琼扩试验中琼脂配比浓度及温度因素对琼脂板制作的影响
Bonfire Night
有效选择沙门氏菌培养基
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中通过吸光度值测定菌液浓度的方法研究
沙门菌和志贺菌通用增菌液增菌效果实验观察
他富起来之后……:记维吾尔族“老关工”克力木·依莫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