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菌和志贺菌通用增菌液增菌效果实验观察
2015-10-21张仕忠常晓涛
张仕忠 常晓涛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363-01
在對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或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作伤寒、痢疾带菌检查, 对各类食品样品作沙门、志贺菌检测时, 由于沙门菌和志贺菌检验所用的增菌液不同, 即使是对同一份标本也只能分别增菌, 分别划线分离, 使实验室的工作量成倍增加, 同时由于两者增菌时间不相同, ( 沙门菌前增菌 8~ 18 h,TTB、SC增菌18~24h 志贺菌厌氧16~ 20 h) , 给实验测定的工作安排带来一定困难, 因此, 研究和选择合适的可同时用作沙门、志贺菌增菌的通用增菌液, 对提高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选择了市售的 2 个牌号的沙门、志贺菌增菌液与 SC 增菌液及 GN 增菌液分别进行了增菌效果的对比观察,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培养基 营养肉汤培养基、SC 增菌液、GN增菌液分别按国标法 [1] 配制; 沙门、志贺菌增菌液干粉培养基 ① 、 ② ( 以下简称通用增菌液 ① 、 ② ) ,分别由广东环凯微生物试剂厂及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厂提供, 均按使用说明配制。
1.1.2 试验菌株 伤寒沙门菌( 50071) 、鼠伤寒沙门菌 ( 50013) 、痢疾志贺菌 2 型、福氏志贺菌 2a( 51302) 、大肠埃希菌( ATCC25922) 由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试剂厂提供。
1.2 方法
1.2.1 试验菌液的制备 取上述试验菌株的 24 h 肉汤培养物, 除大肠菌外, 分别按 10 倍递增连续稀释至第 8 管。
1.2.2 沙门菌增菌效果的测定 取上述不同稀释度的伤寒沙门菌及鼠伤寒沙门菌肉汤培养物各 0.1 ml加入 SC 增菌液及通用增菌液① 、 ②中, 同时取大肠埃希菌的 24 h 肉汤培养物在上述各管中各加入 0.1ml。经 36 ℃ 24 h 增菌培养后各取 1 环在 XLD 琼脂上分离培养, 于 36℃18~ 24 h, 检查伤寒沙门菌及鼠伤寒沙门菌菌落的生长情况。
1.2.3志贺菌增菌效果有测定 取上述不同稀释的痢疾志贺菌及福氏志贺菌的肉汤培养各 0.1 ml, 分别加入 GN 增菌液及通用增菌液① 、 ② 中, 同时取大肠埃希菌的 24 h 肉汤培养物在上述各管中各加入0.1 ml。GN 增菌液各管经 36℃培养 8 h, 通用增菌液① 、 ② 各管经 36 ℃培养 24 h, 取上述增菌液各 1环在 XLD 琼脂上分离培养, 于 36 ℃ 18~ 24 h, 检查痢疾志贺菌及福氏志贺菌菌落的生长情况。各项测定均按相同方法重复测定 5 次, 并计算出每皿检出沙门菌或志贺菌的平均菌落形成单位。> 1~ 5 cfu/皿为“ +”; 6~ 10 cfu/ 皿为“ + + ”; 11~ 20 cfu/ 皿为“ + + + ”; > 21 cfu/ 皿为“ + + + + ”。10-6 稀释度能分离到沙门菌或志贺菌者, 判定该增菌液符合要求[ 1] 。
2 结果
2.1 沙门菌的增菌效果 在大肠菌干扰下, 通用增菌液① 、 ②对伤寒沙门菌及鼠伤寒沙门菌的增菌效果均可达到 10 - 6 以上,详见表1、表2。
2.2 志贺菌的增菌效果 在大肠埃希菌干扰下, 通用增菌液 ① 、 ② 对痢疾志贺菌及福氏志贺菌的增菌效果, 分别达到 10-7 及 10 -6 , 已达到或接近达到 GN增菌液的增菌效果, 详见表 3、表 4。
3 讨论
关于肠道致病菌的增菌, 国家标准检验方法及相关文献中, 推荐以亚硒酸盐胱氨酸增菌液( SC) 、缓冲蛋白胨水( BPW) 、四硫磺酸盐增菌液( TTB) 等用于沙门菌的增菌, 以 志贺氏菌增菌肉汤—新生霉素用于志贺菌的增菌。由于沙门菌与志贺菌之间, 甚至在不同种类的沙门菌之间, 一般均不能通用, 从而给基层单位实验室的肠道致病菌检验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或不便。因此, 有必要开展对沙门、志贺菌通用增菌培养基的研究。本次实验结果可看出, 通用增菌液 ① 及 ② 在大肠埃希氏菌干扰下对伤寒沙门菌及鼠伤寒沙门菌的增菌效果可达到 10-6 以上,达到沙门菌增菌液的增菌效果; 通用增菌液 ① 、 ② 对痢疾志贺菌及福氏志贺菌的24 h 增菌效果已达到或接近GN 增菌液 8 h 增菌的效果。以通用增菌液取代沙门菌专用增菌液及志贺菌专用增菌液, 不仅使增菌管数量从原来每份标本的 2管减少至 1 管, 而且使划线分离用的选择性平皿也由原来的 2 块减少至 1 块, 增菌时间均为 24 h, 既节省了培养基的用量又降低了实验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其实用意义显而易见。本次实验仅选择2 株沙门菌及 2 株志贺菌进行增菌效果观察, 对其他沙门菌及志贺菌是否可取得同样的增菌效果等, 尚有待于作进一步的实验探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4789.4-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4789.5-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
[2] 何晓青主编. 卫生防疫细菌检验 [ M] . 北京: 新华出版社, 1989: 301- 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