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资供应企业资金管控模式创新探析

2022-07-19张琳

国际商务财会 2022年12期
关键词:资金管控集团企业

张琳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融合发展,企业间的重组和兼并已成为新常态,集团公司经营范围和业务规模不断扩大、资金管理的复杂性与风险也随之增加。资金管控的有效落实以及对资金的恰当分配可以提升企业的运行效率,让企业获得更大的利益。因此,资金管理模式的研究成为企业关注的热点。文章以集团下设的物资供应公司为研究对象,对物资供应企业的资金管控模式进行分析,以期为其他企业提供借鉴。

【关键词】物资供应企业;集团企业;资金管控

【中图分类号】F275.1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公司间的竞争愈发激烈,现代物资供应企业中,资金管控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其对物资供应企业的工作效率以及经济效益产生直接影响。因此,相关人员要引起重视,根据物资供应企业的实际情况,从资金日常运营、资金监督、资金风险评估以及资金配置四个方面给物资供应企业构建更加全面、高效和安全的资金管理模式。一种先进的符合物资供应企业需求的资金管理模式可以促进物资供应企业资金的合理配置,保证现金流正常,提高资金的利用率,提高物资供应企业的收益。然而,物资供应企业现行简单的资金管控模式不能适应新经济发展环境下的资金管理工作,在新的经济环境下暴露出了诸多问题。第一,存在收入不及时入账的现象,成本费用发生之后,利润指标完成良好,但却存在收入能收而不收的情况,使收入不能及时入账,资金被占用,资金利用效率低。第二,资金预算口径单一,反映资金业务不全面,局限在货币资金方面,没有系统内部结算和管理交易结算等口径的资金预算情况。

二、物资供应企业资金管控的发展现状

(一)物资供应企业缺乏资金管控意识

虽然物资供应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但是对于企業资金的管控意识较弱,不成体系的野蛮资金管控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物资供应企业的平稳发展。资金的不合理筹划和不科学配置,终将使企业出现财政危机,资金管理工作的有序性也将大打折扣,可能威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二)物资供应企业缺乏资金计划管理

计划管理是资金管理的关键,但是由于信息技术水平有限等原因,很多企业对资金的计划管理不到位。资源采购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对于预算不能准确把控,导致采购、供应、储备等方面出现资金问题,影响企业的总体发展。不仅如此,物资供应企业缺乏资金管理计划,资金的使用情况难以核销,易出现资金使用不规范等情况,进而出现存款积压或资金无效占用的现象。不科学的资金计划使实际资金使用率低下,阻碍企业的集群式发展。

(三)物资供应企业对于资金的使用缺乏科学的效益评估

物资供应企业在对物资投资主体开展评估时,评估内容相对复杂且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对于评估结果的效益也没有具体的认知,物资投资的方向易受到管理层的影响,对于效益的理解存在偏差,这种情况容易导致大方向错误,影响投资收益。物资供应企业要想快速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应采用科学的效益评估方式,积极了解市场,加强与需求方的沟通,可以通过主动走访、座谈交流、现场核实等方式,获取第一手情况,全面掌握需求底数,进而提高效益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三、资金管控模式的创新

(一)以深化全链条规划为统领,在采购管理中优化资金管理

1.突出采购计划模板化管理,从根源上减少资金占用

物资供应企业要想减少资金占用,首先应当从管控物资采购计划着手,加强需求计划管理,强化与需求单位的沟通对接,紧密结合生产经营计划安排和物资需求,全面加强计划编制管理,结合物资属性、额度、数量等实际,合理细化分包、科学分类打包,精准编制采购计划,并配套实施通用类物资技术参数模板,提高计划编制质量和管理水平。在部门计划初审职能、供货职能和管理权限下沉试点的基础上,结合运转实际,完善计划业务管理考核机制,明确计划业务部门、供应部门的计划管理职责和考核标准,增强管理考核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并适时组织开展经验交流,扩大计划下沉覆盖面,为采供业务高效开展提供有力支撑,从根源上减少资金的占用。

2.突出采购效益化管理,在议价中减少采购资金

物资供应企业是一个集团公司物资采购与供应的保障单位,在物资采购中具有采购规模化、采购批量大等议价优势。一方面,在大宗物资的采购中,针对市场价格波动实际,结合采购价格辅助分析系统,采取加强市场调研、合理确定参考价格、评审视频答疑等手段,加强物资采购价格动态管控,加大议价谈判力度;充分利用有限资金和内外部库区场地,对大宗物资实施内外部集中仓储管理,提高对大宗物资的议价能力。另一方面,积极开展采购模式创新,灵活运用战略采购、电商采购等方式,合理调整采购比重,提高采购效率和效益。同时,完善采购“定价格、定渠道”管理机制,结合市场价格调研分析,保持对市场价格的敏锐性,提高动态把握能力,加大议价谈判力度,进一步提高物资采购性价比。

3.突出储备动态化管理,减少物资储备资金

对于物资供应企业而言,物资的储备资金占据着主要地位,应持续优化储备结构,及时调整储备品种,有效减少潜在积压风险。第一,充分利用物资采购信息平台,加强集团内部物资调剂利用,协调做好供需核实、运输配送、支领结算等工作,促进集团内部物资的高效利用;第二,完善物资增储常态化管理考核机制,加大对大宗、常耗等物资的动态增储力度,合理增加物资储备量,进一步平抑物资采购价格;健全物资积压预警、安全库存的动态管理考核机制,真正落实动态物资储备,有效减少储备资金占用。

4.促进业务信息化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在信息大爆炸时代,信息化的建设与实施势在必行。物资供应企业应高效推进系统功能调研、软件公司考察遴选、软件方案设计开发、系统改进优化等工作,建成并使用物资采购价格辅助分析系统和物资采购信息平台,构建集价格录入、查询、分析、追溯等功能为一体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提高物资采购信息化水平。另外,组织开展物资编码规则修订,加强对集团公司内部单位物资编码修订工作的业务指导,通过物资编码的统一,提高物资管理水平,从而间接提高资金的周转效率,减少资金占用成本。

(二)以降本增效为抓手,提升营运资金管理质量

1.加强资金运营管理,提高公司经营效益

营运资金是企业的经济命脉,营运资金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一方面,应积极争取集团公司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满足重点物资采购资金和经营资金需求;另一方面,强化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严格按照公司采购资金管理制度规定,积极推行阳光付款,合理利用商业信用达到短期融资的目的,同时合理调整资金存款期限,获取最大经济效益。

2.加强预算成本管控,多方位降低资金成本

预算人员在制订成本预算计划之前,应充分了解材料的市场价格,根据市场调查预测价格趋势并考虑到时间价值等因素。此外,预算人员应该确定货物的数量和批次,并考虑材料的合理损耗。为了缩小预算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距,预算人员与采购商之间的沟通无疑是必要的。在购买设备之前,考虑设备的未来使用价值,通过对各种因素的分析来决定是买还是租。预算人员还应该对设备维修保养费用进行合理的估计,使成本预算落到实处。成本预算的实施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参与和配合。执行工作需要以预算为基础,成本支出应按照成本预算的标准和范围进行。只有这样,预算才能有效地执行,资金才能合理分配,从而实现效益最大化。此外,管理者必须在预算监督和管理中发挥作用。只有通过不同部门的共同努力,成本预算才能真正起到控制和降低成本的作用。全面加强预算管理,科学下达预算分解指标,强化利润、费用、应收款项等重点指标的硬约束,加强经营指标的调度督导,严格落实考核奖惩,为公司完成全年经营目标提供保障。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强化极限成本費用管控,严控各项费用支出,努力压缩可控费用,为企业降本增效做出贡献。

3.加大业务开发力度,努力实现增收创效

在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市场竞争中,物资企业要取得可持续发展优势,必须准确把握瞬息万变的市场行情、变化特点及其规律。物资供应企业应充分发挥资金、场地设施的资源优势,抢抓市场机遇,积极开展供应链贸易、仓储租赁、运输配送等创收业务,进一步加强集团内部物资倒运、办公用品销售市场开发,提高内部市场占有率,努力提高创收创效水平。

(三)以提升管理为动力,切实提高资金管理水平

1.以“三优化五加强”主题活动为契机,提高员工管理理念

围绕优化业务流程、采供方式、管理机制,加强物资供应全链条管理、经济运行精细化管理、全域化安全管理和监督管理。以员工队伍素质管理为重点,研究制定主题活动实施意见,健全和完善配套考核机制,积极营造主题活动氛围,促进各项重点工作的高效落实。

2.全面开展对标提升行动,创新管理水平

围绕采供管理、经营管理、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等重点,选定行业标杆,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做法,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管理机制,持续优化业务流程,构建物供管理新模式,持续提升物供信息化、经营精细化、安全全域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公司管理创新能力和水平。

3.高效推进各项重点工作,提高物供管理水平

切实履行物供管理职能,结合采供业务实际,完善和优化物资采购价格辅助分析系统,积极构建功能齐全、流程规范、管理高效的物资采购价格管理系统,提高物资采购信息化建设水平。全力推进集团公司物资编码修订工作,确保形成格式统一、标准规范、数据准确的物资编码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提高集团公司物资编码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统筹推进授权采购、单一来源物资审核、废旧物资处置等重点工作,促进物供管理水平的提高。

4.以人才培养为导向,提高企业资金风险控制水平

要增强企业资金风险控制的效果,需要从四个方面考虑:一是提高风险管理部门的防范能力,主要是指企业在引进管理人才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以企业文化为培训目标,以实践能力为培训的主要内容,从而保证新员工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提升自己的能力,为企业贡献相应的价值。在员工试用阶段,要结合企业文化综合考虑员工的风险管理能力和完成任务的能力。企业需要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增强新员工大胆经营的能力。对于企业的老员工来说,可以优化企业的福利待遇,鼓励员工形成竞争意识,在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给予管理者最大的权利,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能力。二是提高投资、经营和管理能力,增强员工的风险意识,使其具备企业内部资金管理能力和外部融资管理能力。只有实时掌握企业内外的资金动向,才能把握企业整体的发展趋势,对企业的资金风险做好充分的防范。三是提高基本的风险防范能力,基于“高风险高回报”“低风险低回报”的风险理论,员工需要将企业的风险设定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内,在这个范围内,所有的风险都可以被接受,风险与机会并存,优化企业的风险管理环境。此外,还需要不断提升风险控制能力,运用更先进的技术来推动企业的发展。四是提高企业的实际风险防范能力,完善客户数据,做好企业合作过程中的用户监督和反馈,降低企业资金募集风险。

主要参考文献:

[ 1]张超,王逸晨,邹杭兵等.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控模式研究:基于文献研究视角[ J].会计之友,2021(13):113-118.

[ 2]袁静.管理会计在公司资金管控中的应用研究:以贵州水城矿业集团为例[ J].财会通讯,2019(5):48-51.

[ 3]汪渝.CQ公司:“一体两控”物资采购资金管控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J].财务与会计,2020(17):15-18.

[ 4]何向荣.集团企业资金管理模式创新与路径优化:以山西交通控股集团为例[ J].会计之友,2019(15):2-5.

猜你喜欢

资金管控集团企业
铁路基层站段资金管控的思考
完善企业集团资金管控的策略研究
略论企业资金与成本管控及其结合
上市企业集团资金管理体系的构建与控制
试析集团企业实施财务共享存在的风险及防控对策
浅谈集团企业财务的信息化建设
新时期集团型企业如何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初探
当前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中问题与对策
“营改增”对集团企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小微企业在成长期最容易忽略的8个财务管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