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71例男性低骨量患者中医经络检测及体质状况分析

2022-06-23邱林杰付燕来杲春阳张晋

中医药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骨量骨质疏松症经络

邱林杰,付燕来,杲春阳,张晋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 100091)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病。低骨量是骨质疏松症发展的早期阶段,骨量降低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1]。骨质疏松症多被认为是女性健康问题,对于男性骨质疏松症关注甚少[2]。近年来我国男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率逐年升高,低骨量人群庞大,调查显示我国40~49岁人群低骨量率达32.9%,其中男性为34.4%。50岁以上人群低骨量为46.4%,其中男性为46.9%,需要进行防治的低骨量人群总体患病率更是高达46.9%[3]。故本研究旨在分析男性低骨量患者的中医体质及经络特性,为中医治未病理论防治提供新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2018年1月—2020年12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治未病中心健康体检人群中行中医经络检测和骨密度检查的男性低骨量人群。共纳入271例,年龄20~77岁,平均(42.52±13.57)岁。20~30岁共66例,占24.35%;31~40岁共63例,占23.25%;41~50岁共62例,占22.88%;51~60岁共51例,占18.82%,>60岁共29例,占10.70%,见表1。

表1 男性低骨量患者年龄分布情况

1.2 诊断标准

男性低骨量诊断参照《男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中低骨量的诊断标准,-2.5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男性骨量减少的诊断标准;②年龄≥18岁;③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合并内分泌系统疾病、胰腺疾病、胃肠道旁路或其他手术、炎性肠病等胃肠道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及肿瘤等其他影响骨代谢的疾病。

1.5 检测方法

采用身心康中医经络检测仪(型号:SHXK-JL-200F-C)对人体十二经络反射区进行测量,采用双光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行骨密度检查。

1.6 中医体质判定

中医体质调查量表参考《中医体质学》制定,由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9个亚量表构成,每个亚量表包含7~9个条目,共60个条目,按照量表得分转化,得分范围为0~100分,对于平和质,若满足“平和质亚量表转化分≥60分”且“8种偏颇体质亚量表转化分均<30分,则判定为平和质”;对于8种偏颇体质,若满足“亚量表转化分≥30分”,则判定为“是该体质”[4]。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总体体质分布

在纳入的271例低骨量男性患者中,根据体质量表转化发现其皆为复合偏颇体质,按照偏颇体质出现频数进行汇总制成表,其中痰湿质例数最多,占比30.81%;其次为气虚质和气郁质,分别占比15.13%和14.21%,见表2。

表2 男性低骨量患者总体体质分布情况

2.2 不同年龄组体质分布情况

20~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以及60岁以上的低骨量男性皆以痰湿质占比最大,不同年龄组别间的体质类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男性低骨量患者不同年龄组体质类型出现的频次情况[例(%)]

2.3 经络检测分析

异常经络数共645例。其中异常经络出现频次最高的为肾经,占66.05%;其次为心经和小肠经,分别占55.72%和19.56%。不同年龄组异常经络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5。

表4 男性低骨量患者经络检测报告分析

3 讨论

3.1 年龄构成分析

纳入的271例男性低骨量患者中青年人群构成比最大,这与国内报道的男性峰值骨密度在20~39岁不一致[5],这可能与现代中青年男性多坐少动以及吸烟喝酒过于频繁的生活方式相关,也可能由于本研究纳入的样本量过少所致,仍需多中心大样本的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3.2 体质分析

体质是指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4]。本研究检测结果显示低骨量男性体质出现频次较高为痰湿质、气虚质和气郁质,且不同年龄组间的体质类型分布无差异,痰湿质占主导地位。吴鑫鑫等[6]梳理古今文献发现饮食偏嗜在痰湿体质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当代我国物质资源丰富,人们对于饮食选择更加多样化,男性社交应酬较多,吸烟、饮酒、油炸食物食用量明显上升,暴饮暴食,损伤脾胃,运化失司,致痰湿内生,加之工作压力大,郁怒肝火旺盛,壮火食气,熬夜加班暗耗精血,久作劳形耗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阳化气、阴成形”,其是机体能量和物质通过阴阳转化的内生规律。气不足则运行无力,“气行水亦行”,水不行则聚而成痰,痰浊易生[7]。骨量丢失是由于骨形成与骨吸收呈负平衡,导致骨重建失衡所造成的[8]。肖勇洪等[9]认为骨的吸收类似于有形物质转化为气,是阳化气的体现;骨的形成类似于气转化为有形物质,是阴成形的表现。气虚则精血津液生化不足,无以濡养骨质,骨的形成亦随之减少,故易致低骨量的产生。另痰湿等病理产物阻碍气血运行,也易造成骨质无以充养。

表5 男性低骨量患者不同年龄组异常经络出现的频次情况[例(%)]

疾病发生具有明显的体质倾向性,研究表明痰湿质与高血压、代谢综合征、糖尿病等病症息息相关[10]。中医体质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中起到关键作用,中医讲求治病必求于本,本指的是人的体质[11]。王琦教授认为干预偏颇体质能够先安未受邪之地,从而防止疾病的进一步的传变与恶化[12]。近些年有许多学者就从体质与疾病的相关性入手对偏颇体质进行干预,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杨阳等[13]就从气虚体质论治痤疮,发现其具有重要的临床基础以及治疗优势。王琦教授“痰湿调体方”在临床观察试验中发现其可以有效改善痰湿偏颇体质,对于代谢性慢病防治具有重要作用[14]。故对于男性低骨量患者可以从益气化痰进行论治,并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进行指导干预,从而达到阴阳动态平衡,使骨形成与吸收处于平衡状态,继而维持骨量的稳定。

3.3 经络分析

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是维系体表和脏腑之间的枢纽,是人体内外沟通的渠道。《灵枢·九针十二原》记载:“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中医认为经络的畅通能够影响人体机能活动的正常与否,经络与筋骨关系密切。经络包括经脉与络脉,《灵枢·本脏篇》曰:“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而利关节者也。”王欣欣[15]就基于经脉学说浅谈黄帝内经的“少阳主骨”理论,发现其上腧穴为治疗筋病骨痹的要穴,且少阳脉经气逆乱就会产生骨病,现代医学对于少阳主骨的认识多为骨质强度下降、易发生骨折。《灵枢·脉度》曰:“络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骨骼周围是有络脉分布的,其称为骨络,穿行于骨质、骨髓、骨膜中,是除肾-精-髓-骨骼外的又一营养通路。若络脉通畅,则关节骨骼能够得以荣养,骨骼才会健壮有力[16]。中医经络检测仪是依据经络学理论,并结合现代电能量原理、全息诊断原理、控制论原理进行量化测评人体状况的检测设备,并可初步了解脏腑功能活动的盛衰[17]。掌型经络检测仪能反映一定的经络状态,判断人体病理变化趋势,并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18],故能为疾病的研究提供有力依据。

经络检测结果显示异常率最高的3条经络分别是肾经、心经和小肠经。肾与骨的关系密切,肾主骨生髓,肾中之精气化生为髓以充养骨,肾精充足则骨骼坚固有力,正如《医经精义·中卷》所云:“骨内有髓,骨者髓所生……肾藏精,精生髓,故骨者,肾之所合也”[19]。《素问·上古天真论》也对肾主骨的生理进行了动态描述“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八八则齿发去”。病理状况下,则如《医法心传》所讲“在骨内髓足则骨强,所以能作强耐力过人也,否则肾衰则形体疲极也。”肾精亏虚则髓不足,从而导致骨枯[20]。肾虚作为一种病理状态,可以导致骨量流失,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功能障碍可能是其主要的物质基础[21]。朱琴等[22]就HPA轴进一步分析肾主骨的本质,提示“肾精”在一定程度上与HPA轴功能相关。并且发现其与骨代谢平衡也密切相关,能够直接或者间接影响骨细胞的数量。故不少医家皆从肾论治骨病,刘完素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提到:“虚损之疾寒热……损于肾,骨痿不能起于床。”并使用菟丝子、牛膝等补肾壮骨药物进行治疗。后世医家在前人经验基础上,对于肾阳虚证与肾阴虚证进行辨证施治[23]。研究认为补肾阴药物对于增加骨密度的效果明显[24]。

心经异常率高居第二,仅次于肾经。中医治疗骨病多从脾肾论治,较少从心论治。但心肾在中医五脏六腑理论上关系密切。一方面心肾两脏生理上关系密切,主要表现为心肾相交,主要包括水火既济、精神互用和君相安位。心肾二经同属于少阴经,舌为手少阴心之苗,足少阴肾又挟舌本,故心肾二经经络互联。只有心肾二经经络互联,坎离互济,相互交感,才能维持人体脏腑功能正常[25]。另一方面心肾二脏病理上相互影响,五行中肾水与心火为相克关系。心与肾之间水火、阴阳、精神的动态平衡失调,称之为心肾不交。《内经》曰:“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阴阳平衡被认为是人体包括骨骼在内的最佳平衡状态,骨量流失是阴阳失衡所致[2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明代医家如张景岳也将心肾不交归于阴阳不交,其在《类经附翼》中言:“既济为心肾相谐,未济为阴阳各别。”胡氏认为心肾不交是由心或肾本身的阴阳失调所致,并将其分为心火亢肾阴亏、心火旺肾阳虚、心肾阴虚和心肾阳虚四型[26]。李晓芸等[27]也认为心肾各自阴阳失调是导致心肾不交的根本原因,并强调交通心肾应根据病势及病因来调整心肾的阴阳平衡。故男性低骨量者当进行中医辨证论治,阳虚者当温通心阳;阴虚者当滋阴降火;而因肾阳虚致心火旺者,当清心温肾,寒热并治。

4 总结

我国低骨量人群庞大,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3]。尽管缺乏新近的流行病学调查,估测目前骨量减少者已远超原来数值。因此对于低骨量患者的防治刻不容缓。中医防治疾病,主要体现在“治未病”方面。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骨量减少类似于糖耐量受损或高血压前期,是骨质疏松症发展的早期阶段,通过中医经络检测知晓男性低骨量人群的体质“易患性”及经络特性,为中医治未病理论防治低骨量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方法。

综上所述,低骨量的本质是骨骼的阴阳平衡失调所致。不论是体质病相关易发的痰湿质,亦或是特异性明显的心肾二经,都可能是由于阴阳平衡失调所致,故对于男性低骨量患者可以从阴阳辨证论治。将中医经络检测更好地运用到男性低骨量的协助辨证及辅助诊疗。但本研究样本量数目有限,可能影响结果,后续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

猜你喜欢

骨量骨质疏松症经络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有些骨质疏松可治愈
身体出现这5个现象 说明体内的经络不通
骨质疏松症采用阿仑膦酸钠联合注射用骨肽治疗的效果
不同类型骨质疏松症临床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营养影响骨骼强度
骨量测定,走在骨质疏松前
《易经》养生法
经络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