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高级细胞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22-06-11

大学·课外阅读 2022年7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

摘  要:“高级细胞生物学”是华北理工大学为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它在细胞生物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深入解析细胞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交换以及信息交流的分子基础及机制,并导入该研究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和研究成果,为生物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打好基础。为充分发挥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文章从教学目标的设计、课程思政元素的发掘与融入、专业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考核与评价方式的改革等角度,对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深入融合课程思政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旨在提高“高级细胞生物学”课堂教学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高级细胞生物学;课程思政;研究生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21-0161-04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阶段,所培养的研究生人才关系到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科技文明的未来和高度。科学没有国度,但科学家是有国籍的。我国办的是社会主义大学,高等教育始终面临着“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 高校应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非思政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教育合力, 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因此,研究生专业课程教育也和思政课程一样承担着艰巨的思政任务。

高级细胞生物学是针对学校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开展课程思政,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既是每一位授课教师的责任,也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挑战。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特别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2],在研究生高级细胞生物学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就是贯彻“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理念的有益尝试。

一、强化高级细胞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设计

确定适合的课程思政目标,是高级细胞生物学思政教学所面临的首要问题。纲举才能目张,作为研究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既要把课程打造成有内容有营养的专业课,又不能单纯囿于专业属性,把教学精力和教学行为完全局限在传授专业知识,而忽视专业知识背后蕴藏的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具体来说,高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要融入思想政治和德育元素,在教学大纲中加入思想政治和德育目标。在课程思政目标确立上主要坚持两点:一是培养政治合格,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观、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精神。因此,在課程思政目标的设计上,通过该课程的课堂教学,可使上面两点得以圆满完成。

在制订课程质量标准过程中,高校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3],在课程内容中,要有针对性地展现本领域科学家的科学精神,特别是突出我国科学家为国家、民族、社会所做的贡献,一定要克服“纯专业性”学科的狭隘认识,从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角度,强化专业课程内容中的“课程思政”内容和元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地渗透思想教育内容,实现对研究生价值观、个人素养、学习态度和情感有意识的启发与指引,提升研究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意识、科学精神等,从而达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研究生的目标。

在课程评价时,要注意专业评价和思政效果并重,尤其注重两者的有机融合。“课程思政”的突出特点在于它的“融合性”,必须与具体的专业课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相融合,从而实现其价值引领作用[4]。

总之,该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目标是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培养研究生坚定“四个自信”、培养科学精神,提升奉献意识、团队协作大局意识和创新意识,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级人才。

二、推进高级细胞生物学课程思政的要点

教师是立德树人实施的主体,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双重职责,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起着关键作用[5]。作为课程思政得以落实的主要推进者,教师必须树立牢固的育人意识和责任意识,要有意识地从一般的专业授课教师转变为授道解惑的教育工作者。要使“课程思政”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渗透到每一个专业教师的内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学过程不仅要体现教师的教书才能,更重要的是突出教师的育人功能,要实现专业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教师要善于挖掘蕴含高等细胞生物学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和元素,解决研究生专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孤岛”的问题。

(一)以教师为主力,改变专业教师传统教学观念,树立大教育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简称“三全育人”)的要求。形成教育合力, 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总体教育目标要求。

专业教师需要通过专业课堂,帮助学生将自身专业与国家改革发展联系起来,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使课程思政贯通于学科体系和教学体系。

课程思政的主力军是专业教师,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6]。然而在相当多的专业课教师认识中,课程思政意识是相对薄弱的,总觉得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别人的事,只要尽职尽责搞好专业课教学就完成了数学任务、尽到了本分,如果过多强调“课程思政”,则是“种了别家的地,荒了自己的田”,是过界越线。思想认识不到位、观念不新、手段办法不多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教师。因而,高校要加强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寓思想政治教育于“高级细胞生物学”知识传授和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没有专业课教师“主力军”主体作用的发挥,课程建设“主战场”和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就无从谈起。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能力直接影响着课程思政建设目标的实现[7]。《纲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必须抓好课程思政建设,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专业课教师要切实增强课程思政意识,树立融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为一体的育人理念。

教师要规范自己的言行。教师的品德言行及教学态度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用自己严谨的工作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其次,要将主动育人和学生参与育人相结合。育人是一个互动交流的过程,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样才能够达到育人的效果,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教师的关怀,从而达到育人目的。

(二)以学生为主体,强化目标定位,找好课程思政切入点

研究生是未来科研的核心力量之一,在一定意义上,他们的培养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科研和教育的未来。高校应通过专业教育和课程思政,使学生树立为祖国的科学进步和赶超发达国家先进领域的信心,做好专业的储备和思想的准备。

要对一门专业课开展思政教学改革,找准并挖掘该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映射与融入点尤为重要[8]。如何结合学科特点,在准确做好思政目标定位的情况下找好切入点,直接关系到课程思政将会获得事半功倍还是事倍功半的教育效果。

教师要深入挖掘细胞生物学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的思政元素,将其融入高级细胞生物学的各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本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因此,教师应特别注重课程思政案例设计,以高级细胞生物学课程中的知识为载体,将这些知识背后的案例和故事中所蕴含的德育元素隐性地传授给学生,在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达到育人的目的。

(三)实现专业课教学和课程思政无缝对接和有机融合

在大部分理工类专业的学科教学中,做到将专业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对多数教师来说是不小的考验。在教学过程中,为把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做到水乳交融、水到渠成,不搞“两张皮”和狗尾续貂,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展课程思政,不是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额外加入思想政治教学内容, 而是将挖掘的各种思政要素和资源, 包括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和精神、科学技术的发现与应用、教师人格资源、教材背景资源、学校或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课堂情境资源等, 与专业知识以“盐入味”的方式融合, 并以案例分析、科学故事讲述等方式培养学生辩证的科学思维, 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 实现专业知识传授和课程思政的无缝对接和有机融合[9]。

三、高级细胞生物学课程思政的具体操作和实施

与本科生的教学相比,研究生的专业课教学除了给学生介绍更加深入抽象的理论知识以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指导科学研究,解决在科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10]。

(一)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給,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融合

高级细胞生物学课程思政通过以下知识点融会贯通:通过讲述帕金森综合征治疗新方案——单胺氧化酶B、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模型引入“改革创新-勇于创新”思政元素;通过多代人通力合作——ATP合酶结构及作用机制的讲授引入“民族精神-传承精神”思政元素;“科学精神-探索未知”思政元素通过细胞的发现、NO作用机理的探索——硝酸甘油缓解心绞痛来引出;“马哲辩证-相互制约”思政元素通过激动型受体与抑制型受体相关知识引出;通过干细胞研究与社会伦理观念的冲突-干细胞发现与应用的讲述引入“科学精神-科学伦理”思政元素;通过生命的意义——细胞分化与胚胎发育的讲述引入“大医情怀-敬佑生命”思政元素。授课中通过融入学科发展史、学科背后的人文故事或重大研究成果等内容,于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思想认识和思维方式进行训练和引导,并弘扬前辈探求真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激励学生形成内在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二)深入挖掘思政资源和思政元素,将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融入教学过程

教师首先在第一部分知识内容中强化细胞生物学知识对医学和生命科学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其专业的认可度,培养学生为社会做奉献的意识。如在讲述“生命的演化过程中,病毒是古老的生命形式”这一知识点时,适时引入当前在全球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这一事件,讲述许多医护人员和社区工作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工作在抗疫一线,为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竖起了一道坚实的壁垒和防线,其经历成为全球抗疫的宝贵经验,学生应该学习抗疫人员这种奉献大爱的精神。此外,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大自然存敬畏之心,学会与其和平相处。

其次在讲述生物膜与细胞器、细胞骨架体系研究和细胞核、染色体以及基因表达研究部分内容时,教师将细胞类比为人类社会,适时引入课程思政,让学生意识到只有各部分通力合作、精密配合,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大局意识。例如,在讲述细胞骨架体系研究内容时,开篇使用驱动蛋白拖动内啡肽在大脑皮层微管上行走使人产生快乐感的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入课程思政。小小的驱动蛋白拖动大大的内啡肽行走在大脑皮层上使人们快乐;而个体作为社会一份子,身负重任,同样也要履行自己的职责为社会服务。社会的运作与细胞活动有类似之处,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更多地参悟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最后通过对细胞的生命现象及其发生与延续部分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从时间和空间维度,把细胞的各种概念融入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和功能维持的理解,帮助学生认识和解决许多医学和生命科学问题。在讲述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引入实例,构建学生对科技发展和创新重要性的认识。如科学家对NO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对细胞周期调控机理的研究、在涉及胚胎干细胞和哺乳动物DNA重组方面的一系列突破性发现等方面的突出贡献,对科技发展、人类攻克疾病和社会进步等方面具有重大作用,激励学生在科研工作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学习科学家们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三)优化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标准,提升课程思政改革成效

高校应完善课程考核标准,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采取形成性考核评价,确保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质量;构建多元化考核模式,加强过程管理,将出勤、课堂表现、文献汇报、综述写作、章节总结等作业完成情况记入平时成绩,将考核贯穿于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之中;突出价值引领,通过自主学习,检验学生认知能力、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融入思政元素,进行综合考评,参考教师评价、研究生导师评价、实验团队成员评价,结合学生个人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四、结语

课程思政目前已经纳入研究生高级细胞生物学教学中,但在完成专业教学的同时,开展好课程思政仍有许多工作要做。本研究在有限的教学时段,对高级细胞生物学课程思政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与实践,教学效果还需要不断得到确认,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反馈,不断与时俱进。在后续教学中, 应注意将按照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内容对课程思政进行凝练、比较和综合,特别是要聚焦课程思政的质量评价和环节方面的研究。同时, 教育工作者们应与更多同行在课程思政建设中交流学习,不断完善课程思政的方式方法, 共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为生命科技领域培养更多符合社会主义建设要求和具备接班人特质的高素质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2016-12-09(01).

[2] 孙奴奴. 地方本科院校细胞生物学融合课程思政的探讨与实践[J]. 当代畜牧,2020(01):41-44.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 (2020-06-01).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4] 雷莉,胡劲松. “课程思政”融入“细胞生物学”教学中的途径探索[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02):24-25.

[5] 王文星,刘佩勇. 课程思政融入应用生物催化课程的实践探索[J]. 大学,2020(48):121-123.

[6] 王钰祺,吕东珂,丛丹阳. 课程思政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实践路径[J]. 创新教育研究,2019,7(05):659-665.

[7] 明新,潘秋平,张芳艳. 研究生课程深入融合课程思政探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21(34):99-102.

[8] 菅晓霞,贾红兵. 研究生《高分子材料》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J] . 高分子通报,2021(09):84-87.

[9] 刘军锋,李正军,聂开立,等. “细胞生物学”课程思政实施方法初探[J].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21,43(07):1490-1494.

[10] 周宇荀. “高级细胞生物学”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纺织服装教育,2018,33(03):225-228.

(责任编辑:莫唯然)

基金项目:河北省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高级细胞生物学” (项目编号:YKCSZ2021092);华北理工大学研究生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课程思政示范课——高级细胞生物学”(项目编号:SZK202204)。

作者简介:陈静(1970 —),女,博士,华北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為细胞生物学;张颖超(1991—),女,博士,华北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细胞生物学;曹睿(1989 —),女,博士,华北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细胞生物学。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
高校思政课程的现状与改革措施研究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
“专企融合”模式下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课程思政理念下英汉口译教学改革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