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助产学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困难及对策研究

2022-06-11刘欢赵阳

大学·课外阅读 2022年7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

刘欢 赵阳

摘  要:2017年,助产学专业首次经教育部批准本科专业。高等教育作为培养助产学人才的主要途径,承担着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卓越助产学人才的重大使命。文章旨在分析助产学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困难,结合南方医科大学开展课程思政的实践,探讨如何从师资培养、课程建设、管理保障三个维度将课程思政显隐结合融入高等教育中,达到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助产学;课程思政;显隐结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3-7164(2022)21-0118-04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有效性,满足成长发展需求和期望,其他各门学科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并进,产生协调效应。”[1]自2014年上海大学在教育部指示下展开“课程思政”试验管理工作后,各地高等院校对“课程思政”的相关研究和政策实施如火如荼[2]。2020年,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指导纲要》,明确提出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将在我国全部大学、全部学科专业整体展开[3]。助产学专业作为医学类专业,更要积极地把爱国主义、社会责任心、科学道德、医学与人文精神等相关的思政教学内容,纳入课程思政工作教学。

本文分析了助产学专业教师实施课程思政教育的基本问题,并结合学校教师实施课程思政教育的实际,提出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资源构建、质量管理保障三个层面,把课程思政教育的显隐结合融入专业课程教育之中,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三全育人”的教学目标。

一、助产学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困难

(一)助产学专业课程特点及思政教育研究现状

助产学作为医护类学科,实行通识教育、医学基础知识、护理通科、助产专业四大模块人才培养,本科毕业后颁发理学学位,具有专业性高、实用性强、偏自然科学的专业特色。学生毕业后工作服务对象涉及孕产妇和新生儿特殊人群,需要具备娴熟的操作技能和有效的心理安慰以及隐私保护等人文关怀素养。“课程思政”目前是全国高校研究的焦点问题,通过中国知网搜索主题词“课程思政”,共搜索到30981篇论文,而主题词中含“课程思政”“助产”的文章只有5篇,可见助产学相关课程思政研究目前相较于其他专业相对匮乏。

(二)课程体系以及授课老师挖掘隐性的思政元素困难

助产学专业课程体系包含通识教育、医学基础、护理通科、助产专科四个模块。以往思政教育、德育始终依靠课程体系中的思想基础理论类通识教育学科,而非技术层面的人文素养与技能培养,起到的效果有限,导致培养的部分学生在价值取向上缺乏奉献精神、利益至上,职业道德和伦理道德淡薄。显然,仅靠几门思政或人文学科还远远不够。

医学基础、护理通科以及助产专业模块类的课程,大多专业性较强。学校为了确保思政教育、德育教学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常要求授课教师把隐藏于医学基础、护理通科以及助产专业类课程中的德育元素、德育资料、德育事例进行发掘、梳理,并通过课程设计把“人生价值创造、人才培养、专业知识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但目前授课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这方面的能力有限,亟待提高[4]。

(三)课程思政教育缺乏积极的激励和管理机制

目前课程考评体系中,教学工作量、发表论文量、竞赛获奖等都有很多量性的考核指标。而对于课程思政、德育方面的成果很难有量性的指标考核。如果教师职称评聘条件以及课程评价中德育、“立德树人”相关比重不高的话,将导致大部分教师在繁重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忽视课程思政的工作和德育的任务。

二、助产学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对策分析

(一)建设强化课程思政师资团队

助产学专业要在通识教育、医学基础、护理通科、助产专科四个模块全面开展思政、人文教育,必须依托护理学院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良好的师资基础进行传帮带,为助产专业培养和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人文素质厚重、充满活力的专业梯队。

经过培养,中青年教师可在课程思政建设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从年龄上实现老中青合理搭配,从课程上实现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师团队——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师团队——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师团队的师资力量建设。

1. 专业所在学院完善经费保障机制,专业负责人率先垂范

要求专业负责人坚持每个学期给助产专业学生上好思政第一课,在教授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中融入人文素养、职业素养等课程思政内容。学院按照不同的课程梯队,下拨课程思政建设经费,保障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开发以及自身能力提升。

2. 人文课程师资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师资引领示范,指导帮扶

不断提高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南方医科大学的护理与人文课程教学团队于2014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教学团队,人文课程的教师队伍将课程教学与传统爱国主义教育、传统道德教化、信仰价值导向教育、传统文化熏陶教育相结合。学校要求中青年教师每学期需要旁听人文课程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程,并邀请人文课程师资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师资进行专项讲座分享。要求中青年教师在人文课程师资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师资的指导下不断开发思政案例,学习“寓道于教”的教学方式,让专业课程承担其“课程思政”的功能。

3. 以赛促教,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知识

引导中青年教师参与省级国家级的教师教学竞赛和技术应用大赛,在中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和课堂教学中与爱国主义教育结合、与思想道德培养结合、与信仰价值的引导传播结合、与传统文化熏陶结合,通过技能大赛不断强化中青年教师在技能操作上渗透人文关怀意识,让中青年教师进行技能操作,养成关爱患者、“三查七对”的责任心,配液、观察病情变化的严谨、细致和慎独等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课程思政资源建设

对助产学专业课程实行教学育人顶层设计。助产学专业大一大二学生主要完成了公共基础知识、医学专业基本课程教育,此阶段的“课程思政”建设,更多的是基本道德、仁术的教育。大三进行基础护理学、助产学、助产综合训练等专业课程学习时,要强化针对病人隐私的职业道德、人文关怀等教育。临床实习阶段的课程思政教育主要依靠实践基地的护理个案、小讲课,将临床鲜活的案例融入突出职业奉献、南丁格尔、责任担当等方面的教育。

1. 贯穿德育红线,助产学专业思政人文教育全程化

以思政教育为基本概念,以课堂为载体,形成全员、全程、全课程教育格局模式,培养有“五术”,即道术、仁术、技术、学术、艺术的助产士。第一学期立足点放在执业所必需的公民基础政治品德、社会主义基本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科学通识教育上;第二学期立足点放在护理通科人文素质培训上;第三学期立足点放在全面提高助产专业知识素养水平上;第四学期立足点放在全面适应第一任职要求上,并由各实习医院开设相应的课程,组织毕业生深入院、产房开展社会工作实践教学与研究,充分发挥临床研究护理实践教育的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强对在校生的职业精神素质教育、职业操守素质教育、职务标准素质教育等。建立校内外的互动人文综合性教育与实训过程基地,开展规范化、可借鉴性强的助产社会工作人文实践性教学。

2. 建设示范课程及在线课程资源

通过国家级精品课程提升与改革,国际混合式教材课程建设项目等,不断完善课程建设。对课程资源加以优化整合,建立“突出人文、注重创新、加大助产、体现社区”的新课程体系,通过鼓励优质思政课程,积极申报国家示范性课程,以课堂为载体,将助产学专业教师对立德育人问题的深刻反思及在课堂中所累积的经验,转变为可享用的教育资源。编写“走进护理——疫情中的南医护理人”“注护理人文之魂,传南丁格尔精神”“把疫情防控当教材,夯实健康评估教育基础”等助产学专业教学“课程思政”案例素材,推广促进课程思政案例库的建设。

3. 教学内容挖掘及教学方式创新

挖掘教学内容和文化自信以及爱国主义相关教育的融合。在选择孕产方式时可以给学生强调我国人文关怀的先进性,例如家化病房、一对一助产,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主义情感。在外国同行对中国有偏见时,如在交流中认为中国剖宫产率比较高,中国没有人权时,可以很自信地解释我们是按照科学指南选择剖宫产,更多的时候倾听和考虑了孕产妇尤其是初产妇的意愿,不会冷冰冰根据绝对的死规则给孕产妇顺产。还要挖掘中医中在保胎方面的优势,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由于目前“00后”大学生大多自主意识较强,迫切要求表现个性思想、展现个性能力,但往往也因为心理素质尚不完善,遇到问题时承受能力差、适应能力弱。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生存成本和压力导致部分学生在涉及经济权益问题时诚信意识淡薄。在价值观念上,学校也注重实用性,从以往一味地追求崇高理想,逐渐变为既讲究实用、又崇尚实效,既注重实际认识与能力,更重视现实生活和物质利益。因此,教师应加强挖掘职业道德、价值观,并将其融入助产学专业知识中。助产学的各项专业课教学内容都必须在突出应用技能、知识的同时,强调职业道德的重要,包括保护患者隐私、注重患者的生命权等。

改革教学方式,提高课程思政的教育效果。引进“双师带教”的高校联合教学模式,以提升助产专业学员对传统匠人精神的理解程度。调研表明,“双师带教”院校合作教学模式和课程思政相结合的新教学方法,对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理念、职业发展观具有重大意义[5]。课程思政要做到与时俱进,避免“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利用视频等一些新型的数字工具,或者进行情景剧学习医患沟通技巧,让学生懂得换位思考,深刻地体会到加强沟通可以减少矛盾、多一些关心可以缓解患者的恐惧心理的工作技巧[6]。课下,通过微信、邮件、短信、座谈等形式,提高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实效性[7]。

(三)完善课程思政管理保障机制

建立学科思政教学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开展全学科思政知识教学变革工作,协调开展学科思政工作建设,学院党政负责人是课程思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系主任是课程思政建设的直接责任人,应将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纳入单位和教师个人绩效考核范围,纳入教师职称评审条件中。督导检查增加课程思政评分比重,及时宣传表彰、督促整改、确保成效。立项并扶持建设一批示范性项目,选出课程思政中的示范典型教学单位及教师,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逐步全面推开,确保课程思政落实到每一门课程中,构建线上线下课程思政师资培训体系。定期开展教师交流研讨沙龙、示范教学成果分享会、教师教学技术培训,进一步提升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能力与水平。在学校学科建设、学科教育组织开展、课程教学质量评估等系统建设中,把思政教学能力视为关键的监测指标;在课程考评系统中加强对学生家国情感、职业道德、医德医风、社会唯物主义、人文素养、科技精神、健康生活伦理方面的考核分数占比。在“金课”、公开示范课等的选拔立项、评价与验收工作中,设置课程思政等重要指标;在全国中青年高校教师课程竞赛、教学评估标准中设置课程思政育人评分比重。在教学源头、目标和流程上强化将教学融入德、美教学理念,并在课程构建、执行与管理的各环节中落到实处。

三、结语

针对当代医学生的思维活动,呈现出独立性、多样性、多变性的全新特征[8],首先是创新教育理念,落实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的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教师授课宗旨由过去单纯的掌握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逐步提升为实现对当代医学生需求的适应、个体的成长、生命品质的培养、正确人生价值观的树立,从而推动学生发展和健康成长[8]。助产学专业课程中加入思政元素,可以培育学生的专业信念,弘扬大爱无疆的医人精神,并为其日后服务病人打下扎实的基础基石[9]。其次,为更好地进行助产学专业课程思政,需要在师资培养、课程资源、管理保障三个维度采取有力举措,通过优秀教师起示范带头、传帮带作用,通过培训和竞赛锻炼师资队伍,发挥教师在立德树人培养中的引导作用。还要建设好课程思政的主战场——课程资源,通过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示范课堂、挖掘典型思政案例,更加丰富教学内容及改革创新教学方式。最后,还需完善评价、管理机制,保障课程思政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習近平.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2016-12-09(01).

[2] 彭子坤,刘家豪,高庆蕾. 妇科肿瘤学科课程思政方略探索[J]. 大学,2022(03):88-91.

[3] 裘莹. 医学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析[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2(01):88-92.

[4] 何衡. 高职院校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的困境及突破[J]. 教育科学论坛,2017(30):27-30.

[5] 左欣鹭,王吉,刘卫云,等. “双师带教”院校合作与课程思政结合的教学在提高高职助产专业学生工匠精神认知程度方面的研究[J]. 企业文化(下旬刊),2019(07):266.

[6] 关婷. “课程思政”在高职专业课程中运用的方法策略探析[J].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20,34(05):84-89.

[7] 陈萍,丁春丽,李久现,等. 中医院校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策略探析[J]. 教育教学论坛,2020(23):40-42.

[8] 李雯,徐涛,刘兆玺,等. 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及教育现状调查研究与对策探索[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03):20-21.

[9] 敖博,焦鹤仙,马晓,等. 助产学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入——以“健康评估”和“护理学导论”为例[J]. 西部素质教育,2021(07):62-64.

(荐稿人:罗晨玲,南方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陈华康)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助产学一流专业建设标准的构建与实证研究”(粤教高函[2020]20号-133)。

作者简介:刘欢(1989—),女,硕士,南方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护理教育、营养护理学、肿瘤护理;赵阳(1987—),女,硕士,南方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教研办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护理教育、肿瘤护理。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
高校思政课程的现状与改革措施研究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
“专企融合”模式下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课程思政理念下英汉口译教学改革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