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看到看见:裕固族传统仪式视觉符号的感与知

2022-05-30张辉刚马念

新闻论坛 2022年1期
关键词:视觉符号

张辉刚 马念

【内容提要】裕固族传统仪式是通过视觉符号显现出来的,这些符号布满传统仪式的各个场景与角落,裕固族族群成员之所以能够在传统仪式现场开展信息的交流与互动,仪式中的视觉符号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参与仪式的个体对传统仪式中视觉符号的认知处理,不是先将其各自独立展开再进行单线条式的操作,而是会将其视作一个整体,在“看”到“看见”的感知变化过程中,依据颜色、形状、运动、空间等不同维度展开对视觉符号的系统认知。

【关键词】裕固族传统仪式  视觉符号  视觉认知  意义生成

裕固族传统仪式中的各类视觉符号共同组成了传统仪式自身的视觉符号体系,以视觉符号表意的具体对象为划分依据,可将其划分为动作、服饰、器物和图像等不同类型。在参加仪式的过程中,传统仪式凭借视觉符号传递着丰富且多样的仪式信息,但能被个人所看到的信息却因诸多原因而存有明显的差别。参与仪式的个体对视觉符号的感知程度决定了视觉符号得以发挥作用的深浅,而要想理想化地完成对视觉符号的认知处理,就要求参与者不能只关注符号自身的某一个视觉特质,而是要将其视作一个综合了多种认知信息的视觉整体。视觉系统在处理符号信息时,个体对传统仪式中视觉符号的解读,是靠大脑和已经形成的视觉经验进行对比处理,通过辨认、分析、处理信息的整个过程,进而产生对视觉符号的认知。如果仅仅依靠人眼对视觉符号进行采集和处理,则只能称其为看,要想系统有效地完成从看到看见的整个过程,则必须实现大脑与人眼协同一致的联动工作。从无到有,从有到看,从看到看见,裕固族传统仪式能够通过视觉符号带给参与者强烈的感官冲击,最终使参与者能感受到而不只是认识到传统仪式的意义指向,这也恰恰即是视觉传播的优势所在。

一、裕固族传统仪式中的视觉符号

裕固族传统仪式中的视觉符号,可以是寄托族群精神特质的仪式动作、歌舞组合,也可以是指代特定意义的服饰刺绣、器物道具,这些“典型的视觉形象被冠以民族符号的所指时,这一形象便构成了一个鲜明的视觉识别”。①类别各不相同的仪式符号共同构成了裕固族传统仪式的视觉景观,根据符号表意的具体对象可将裕固族传统仪式中的视觉符号做出如下分类。

(一)传统仪式中的动作符号体系

在裕固族传统仪式展演中,行为动作成为了参与者传递信息、表达情感最形象生动的视觉符号,参与者发出的各类或主动或被动的动作行为被赋予了特殊的象征意义。在传统仪式现场,参与者会依据传统仪式程序做出事先练习准备好的既定动作,也会因情绪变化在现场即兴发挥,这些要么由个人单独完成的行为展演,要么由在场人员共同完成的群体动作,共同构成了传统仪式中的动作符号体系,体系中的每一个符号既是一个个具体的行为,同时这些动作由于被仪式的场域、氛围、规矩所规定,也就附加上了情境中的特殊意义。

1.程式化的仪式既定动作

裕固族传统仪式都有其各自固定且严格的仪式程序,遵照程序完成展演是仪式活动最为核心的内容,仪式中这些有着严格展演规范和细致动作要领的仪式动作,都是经由历史更迭传承下来的,正是因为有着严格的动作要领,使得这些动作成为了传统仪式中意义不同的视觉标识,对这些动作的规范操作,也成为了区分参与者专业与否、规范与否的重要依据。在传统仪式中,所有既定仪式动作的姿态、速度、力度等都有着严格的标准,参与仪式展演的个人或群体要想完成这些动作,都需要事先学习掌握以保证个人展演的准确无误。对于一些复杂的仪式动作,特定身份的表演者需要进行专门的学习,如当下在传统仪式中专门负责颂词展演的民间艺人,就需要经过拜师学艺掌握表演颂词的技艺后才有资格在仪式中表演;对于群体性的行为动作,则需要参与者参照仪式程序自行学习并在仪式中完成程式化的展演,如在祭鄂博仪式中,所有参与者在转鄂博时必须要按照从右至左的方向随队伍按序转圈,参与者不得自行改变方向逆向旋转。

2.个性化的现场自发行为

在裕固族传统仪式展演中,除过既定的仪式动作外,还有许多人们自发发出的行为,这些行为并非事先规定或设计好的,而是人们在现场即兴发出的。仪式中这些自发的行为没有像既定动作一样有着明确的意义指向,人们也无法对其行动轨迹路线、持续时间长短、参与人数多少等做出准确的预测和判断,但因为它们也是参与者在仪式现场发出的动作,因此,同样需要人们参照这些“毫无征兆”的自发行为去解读动作符号所蕴含的意义。在裕固族传统婚礼仪式中,新娘在娶亲环节有感而发的潸然泪下,代表着新娘对离开娘家生活的不舍和对旧日时光的眷恋;宾朋在诵读沙特环节不约而同地齐诵欢呼,代表着人们对传统仪式文化的认同和对新人结合的祝福。这些或个人或集体的自发行为,也成为了仪式动作符号中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传统仪式中的服饰符号体系

裕固族在其民族演进过程中,受自然环境、历史变迁、生产方式、风俗礼仪和宗教信仰等因素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服饰文化。②作为个体身份最明显的视觉标识,在参与仪式的过程中,仪式程序会对仪式中男女老幼的服装配饰做出极为严格的要求,尤其是在传统仪式中担任重要角色的参与者,必须身着符合各自身份要求的服装配饰才能参与仪式。通过服饰符号,参与者可对各自身份做出准确标识,其他参与者也可以通过服饰对其身份做出判断。除了在裕固族文化中本身所固有的特定含义之外,裕固族传统服饰在传统仪式中也有更为特殊的意义所指,人们在仪式现场所穿着的服饰,还有着不同于其他时刻的特殊含义。

(三)传统仪式中的器物符号体系

裕固族传统仪式中有着功能各异的特殊器物和仪式道具,这些器物道具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在传统仪式中有着实际作用的固定器物,而另一类则是因为特殊的象征意义成为了仪式中的典型道具。在传统仪式推进的过程中,许多仪式环节需要借助于特殊的器物才能完成,这些器物所发挥的实际效能成为了传统仪式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如在剃头仪式、剪马鬃、剪羊毛仪式中都会使用的剪刀,四月斋会仪式中众人祈福时所转的转经轮等。还有一些道具在传统仪式中并没有实质性的作用,但因为其特殊的象征意义也成为传统仪式重要的器物符号,这些道具都是因为在形状、颜色等外形特征上能够与裕固族传统文化中的某些特定元素找到一定的关联性,因而成为了传统仪式重要的器物符号,如婚俗仪式中的“什凯特”、丧葬仪式中的“库尔”、赛代里羊仪式中的五色布、祭鄂博仪式中的幡杆等,这些器物都是因为外形上的相似性和接近性,成为了传统仪式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仪式道具。对这些器物的重复使用是对裕固族生产技能和族群智慧的有效延续,对这些道具的现场展示,也是对裕固族传统文化和族群记忆的生动再现。

(四)传统仪式中的图像符号体系

“尽管说视觉修辞的研究对象相对比较宽泛,表现为一切存在‘视觉之维的意义符号,但最经典的视觉形式依然是图像符号。”③裕固族传统文化拥有极其丰富的图像符号,这些图像符号被运用在裕固族族民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在裕固族传统仪式中同样有对图像符号的综合运用。在裕固族传统服饰上有对各类花纹的刺绣,在典型道具上有对各类图腾的描绘,在有些传统仪式现场,甚至会让参与仪式的群众参照一些特殊的图形图案展开集体表演,作为传统仪式中最为常见的视觉符号,图像符号常常会为其他类型的视觉符号所借用。传统仪式中的图像符号蕴含了裕固族人的历史记忆、生存智慧和人生哲学等,这些图形图像正是借助自身和对象酷似的一些特征作为视觉符号发生作用。要想准确解读这些图饰符号,一方面需要从其最初的孵化环境、演变的历史踪迹和包含的深层蕴意等诸多因素出发;另一方面,对于出现在传统仪式中的图像符号,还要视其所在的仪式场域做出判断,同样的符号出现在不同的仪式现场,很可能会有不同于以往的特殊解释。

二、从感觉到知觉:视觉认知的产生

从人体感觉器官(如眼、耳、鼻等)的生理功能和大脑之间的配合过程来看,“感觉指感觉器官收集有关环境的信息的过程;知觉指大脑选择、组织和解释感觉的过程”。④如果从人们对事物从局部到整体的理解过程来看,“感觉是当前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在头脑中的反映;知觉则是当前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的整体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⑤在参与裕固族传统仪式的过程中,只是搜集到视觉符号在仪式现场的相关信息,并对其形成了简单初步的印象,而尚未真正理解其意义所在,这只能算作完成了感觉的过程,只有将接收到的信息整合起来,并结合个人经验形成个性化的认识,才可算作形成了完整的所谓的知觉,这一繁杂且系统的视觉符号处理过程具有以下特点。

(一)双重方向的知觉获得

个体对视知觉的获得可通过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路径实现。自下而上是指参与个体可以通过感觉便能直接获取知觉,比如在传统仪式中看到一顶女性佩戴的红缨帽,帽子的形状、颜色和材质等属性共同构成了参与个体对于红缨帽整体的印象,这种印象不需要从经验出发,只需要将这些成组的属性稍加分析便可获得。自上而下是指以感觉信息为基础,但需要借助人们过去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相关经验来保留有效信息和删除无用内容,由此來获得较为准确的认知。一个即将登台吟唱颂词的民间女艺人,在面对服装间各种各样的服装配饰时,会首先辨认出自己即将要穿戴的红缨帽,而对其他服装配饰则会视若无睹,这种果断准确的认知是因为红缨帽能够与她个人所拥有的某个记忆深刻的印象完全匹配,从其既有经验出发便能迅速将其提取出来。

(二)约定俗成的知识共享

贡布里希(E.H. Gombrich)在阐述旁观分享(Beholders share)理论时强调:观者在感觉和解读图像时并不存在所谓“纯洁的观看”,个体的认知活动会贯穿整个观看行为的始终。⑥对裕固族传统仪式中视觉符号的认知也同样如此,传统仪式中所有的视觉符号对于参与群体来讲更像是一种几经历史弥留而约定俗成的知识与记忆,仪式中所有的视觉符号在被创作之时,都被事先设置了需要参与群体识别理解的约定,而对这些约定的准确解读就需要参与者拥有对应的知识储备。只有相互匹配的知识与记忆才能对应深层的内涵解释,也只有拥有这些知识的参与者才有机会共享视觉符号所传递的深层内涵,否则即便是身处仪式现场也无法理解传统仪式中这些复杂且凝练的图像译码。

(三)个性化的主观判断

参与个体对裕固族传统仪式中视觉符号的切实感受是从参与仪式的实践活动中直接获取的,但每一个身处仪式现场的参与个体又会有着以自我意识和经验为中心的各自不同的主观加工。这种主观加工通常会受到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参与个体会结合自我在传统仪式中所扮演的角色、与他人的互动、仪式周围的环境、族群中的相互关系等因素,做出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化判断;另一方面,参与个体会从个人记忆中找寻与之有关的相似记忆,通过对这些记忆的比对确认,最终做出一个令个人满意的综合判断。这些判断的形成是参与者借助于族群规范、仪式程序、现实逻辑等多重因素所做出的综合考虑,所以从总体来讲是对真实做出的反映,但参与者在解读视觉符号时依据个人心理投射、想象力的发散所做出的个性化调整,也会使个体对视觉符号的认知具有一定的主观色彩。

(四)恒常不变的认知习惯

仪式的发生场域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对于以游牧生活为主的裕固族而言,即便是同样的仪式,也很少会在相同的场地举行,频繁更换的仪式场景会让仪式中的视觉符号也随之发生“位移”,但并不是每发生一次“位移”都会让参与者对视觉符号的认知做出调整。“大脑对亮度、大小和形状的认知都具有恒常性,物体的表面亮度和空间位置发生改变后,人们仍然能够保持对物体认知的恒常性。”⑦认知习惯的恒常性会让参与者从更加动态全面的角度去看待这些变化,而不会只从孤立静止的角度出发产生片面的错误认知。

三、裕固族传统仪式中视觉符号的认知处理

大脑内部的视觉认知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头脑风暴”,从视网膜上获得最低层次的感觉信息,到最终完成视知觉的过程,这一复杂的视觉符号处理过程,需要对大脑视皮层产生的图像信息进行进一步的认知加工。一般来说,大脑对视觉信息的认知操作可分成处理色彩、运动、形状和空间等信息的具有不同功能的系统,其运作模式具体如下。

(一)视觉符号的色彩认知

裕固族人对色彩是极其喜欢且敏感的,在裕固族传统仪式中,人们喜欢将鲜艳的配色装点在服装、道具、器物之类的外在修饰上,许多时候参与主体角色的转换、参与者身份的确认和特殊道具功能的区分等,都是依赖对色彩信息的辨识来实现的,在此情形下,只有对色彩信息进行准确解读,才可能获取正确的仪式意义。⑧当我们用照相机拍摄下置于不同场景中的同一颜色的事物时,我们会发现在人眼看来颜色完全一致的事物,在照相机下会呈现出非常明显的颜色差异,甚至是在同一场景内用不同机位的摄像机完成多讯道节目录制时,呈现在切换台前的镜头画面也会因机位的不同产生十分明显的色差。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无论是照相机还是摄像机,虽然在记录事物的颜色时会与人眼的工作原理极其相似,但正是因为机器设备缺少一个像人脑一样的“色彩校正部门”,便无法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而适时做出调整。“我们所看到的颜色,不仅取决于表面的反射特性(颜色),还与落到该表面的光的波长有关。大脑主要感兴趣的不是反射率和照明光的组合,而是物体表面的颜色特征,大脑试图通过比较眼睛对视野中若干不同区域的响应来抽取这种信息。”⑨所以参与仪式的个体对传统仪式中出现的各类颜色的认知通常会依据个人的既有经验、认知习惯、历史记忆、仪式场域、审美情趣等因素综合做出一个相对稳定且综合的判断。

(二)视觉符号的运动认知

在裕固族传统仪式中,有着各种形态各异的仪式动作,除了听觉符号的传达之外,大部分的仪式活动都需要借助动作变化来实现对其意义的表达。从视觉感知的层面来看,仪式动作也是最能吸引参与者注意力的手段之一,动作变化的大小,运动起伏的强弱,运动持续时间的长短,都会成为传递信息的重要依据,对这些运动的认知同样需要通过从看到看见的过程来处理。在传统仪式中对事物运动变化的认知同样是一个复杂的认知处理过程,同样需要参与群体综合心理因素、环境因素、人为因素、技术因素等多重因素来完成。

在裕固族传统婚礼中,当女方送亲队伍到达男方家时,新娘并非直接进入男方家主帐房,而是要先到男方家为其临时搭设的小帐房即“斯勒玛盖勒”内休息,此时,女方送亲马队会在领队(一般为舅舅)的带领下围绕白色帐篷欢呼“踏帐”,同时男方家几名妇女则会在小毡房内用树枝、木棒不停地敲打,并大声叫喊,使女方家的马或骆驼不敢靠近。这种看似并不友好的仪式行为虽然是象征性的,但却十分激烈,它是以舅权为代表的母权对夫权的一种反抗,通过这一动作可以清楚地看到在裕固族地区从妻居家庭是如何向从夫居家庭过渡的,而对这一系列运动的解析还需要从其运动轨迹、运动方向、动作力度、持续时间等多方面入手进行分析。

(三)视觉符号的形状认知

裕固族传统仪式中许多视觉符号正是因为其外部形状的特殊性而被赋予了特殊的符号意义,婚礼仪式中新娘所持的三角饰遮面,祭鄂博仪式中三角形的五色彩旗,剪马鬃仪式中呈台阶状的马尾等,都是有着典型形状特征的视觉符号,对这些符号形状的认知首先需要建立对其外形特征的初步认识,参与个体可以通过视觉与触觉的协同联动,实现对其支点、线条、体积、边缘和角度等构成元素的基本辨认,之后便需要调用个体记忆中有关形状的知识储备,找寻到与之相匹配的“形状模板”,当仪式中视觉符号的形状特征可以与大脑中已有的模板相匹配时,个体便可调用与之相关的知识储备完成对符号形状的解读,如果已有储备中没有与之接近的相似模式,此时就需要参与者通过查阅资料、询问他人等方式来获取相关知识,重新在脑海中建构起新的形状模式。

对传统仪式视觉符号形状认知的分析,还可借用格式塔学派对于形式和形状研究的相关成果。格式塔操作有两种特性:一是补足未完成的图样;二是在杂乱的环境中找出想要的图样。在搜寻此两种图样时,视知觉采取了主动积极的动作。⑩个体对传统仪式中视觉符号形状的认知,不能只从单个符号或局部特征出发进行辨认,而是应该更倾向于从传统仪式整体出发来感知符号,个体可以结合视觉符号在仪式中的背景、连续性和完整性等,做出更为完整的判断。

(四)视觉符号的空间认知

裕固族传统儀式通过仪式中的视觉符号连接起了神圣空间与世俗空间、现实空间与仪式空间,要想从视觉符号的空间属性出发去认知处理符号,就需要参与者从“感与知”的双重维度做出判断。参与个体对传统仪式现实空间的认知是一个包含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原理的极其复杂的过程,人的大脑往往会综合单眼和双眼两重线索,通过比对接受到的差距与变化来获得深度知觉。对于物体在视网膜上所呈现的二维平面图像,人脑会依据眼睛的瞳孔直径、近大远小的视觉原理、个人已有的实践经验、光影的形成、物体表面对光的折射和反射能力的差异等单眼线索对传统仪式空间远近的深度做出判断;同时,人脑还会根据双眼相差和双眼幅奏作用等双眼线索对仪式空间产生深度知觉。以上这些条件都是可能产生深度知觉的原因,通常大脑会综合各方面的线索,获得对深度知觉的感受。11

另外,参与个体对裕固族传统仪式视觉符号空间属性的认知还会受到环境和文化的影响,“不同族群的空间观念亦是其文化观念体系的再现。空间作为一个共时的横向丈量方式,是人类对宇宙、社会认知结果的一种表达。”12裕固族人在自己的文化观念中形成了族群特有的空间观念,这种抽象的空间观念会以最直接的方式体现在人们对于自己身处任何环境时的方位意识和空间划分,作用到传统仪式中,族群特有的空间观念也会促使人们对视觉符号的空间认知不仅仅局限于从现实空间出发。在裕固族传统仪式中,参与者会在脑海里构想出一种完全独立于现实空间之外的空间存在形式——神圣空间,人们在仪式现场渴望与之对话的神灵、祖先、山神、护法神和极力躲避的妖魔、鬼怪都存在于此空间之内,无形的神圣空间和神灵鬼怪都是人眼无法看到的,但对于身处仪式之中的参与个体来讲这些“无形”却是无处不在的。裕固族传统仪式中每一位参与者对于仪式视觉符号的认知固然会受其双眼所及的现实空间的影响,但对于身处仪式现场的参与者而言,固化于脑海之中的神圣空间才会是个体划分空间、产生意识的关键依据所在。

四、结语

经由历史演变中传统仪式行为的反复实践之后,裕固族传统仪式中的视觉符号被赋予了具有民族精神内涵且约定俗成的深刻意义,这些意义的存在使得符号体系具备了相对独立的根源特质;经由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视觉符号体系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汲取其他文化养分并为己所用的发展态势,也促使其具有一定的复合型特征。要想在历史更迭、文化互动、民族交融的发展态势之下更为准确地解读裕固族传统仪式,就需要通过仪式视觉符号所编织的意义之网完成对仪式信息的感与知;要想在理念更新、技术升级、媒体融合的背景之下全景再现裕固族传统仪式景观,就需要借由视觉传播的有利之势使裕固族传统仪式可以在“式微与复苏”之间突破重围。唯有如此,才能通过对裕固族传统仪式的创造性转化,实现对其的再认识和再发展,从而使裕固族传统仪式能够真正成为增强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优质载体。

【本文为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祁连山区各民族口传文学传承保护机制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XMZ042);2020年度国家民委中青年英才培养计划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甘青宁各民族婚俗文化的传播创新路径研究”;2020年度甘肃省社科规划一般项目“祁连山区甘肃段各民族口传文学影像化传承路径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YB022)研究成果】

注释:

①张辉刚,海万玲,郭雨.裕固族文化传播中视觉识别系统的建构[J].当代传播,2015(02):64-65.

②陈文福,王萍.裕固族妇女服饰艺术探析[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1,20(02):24-26.

③刘涛.视觉修辞何为?——视觉议题研究的三种“修辞观”[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02):155-165.

④张智勇.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5.

⑤伍棠棣,李伯添,吴福元.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9.

⑥王琦.贡布里希的图像阐释学论析[J].世纪桥,2015(09):48-50.

⑦任悦.视觉传播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65.

⑧任悦.视觉传播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62.

⑨[英]弗兰西斯·克里克.惊人的假说—灵魂的科学探索[M].汪云九,齐翔林,吴新年,曾晓东,等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55.

⑩Robert H. McKim(麦克林).视觉思考的经验[M].蔡子玮,译.台北:六合出版社,2002:13.

11任悦.视觉传播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65.

12林红.姓与性:一部裕固族亲属制度的民族志[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237.

作者简介:张辉刚,博士,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马念,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9级本科生

编辑:孟凌霄

猜你喜欢

视觉符号
童帽图案的视觉符号研究
徽式视觉符号在现代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中的符号生产与传播
浅论视觉符号中的“中国主题”元素
中国吉祥图案视觉符号化表达
小议网络表情包的视觉呈现
浅谈标志
浅析九江双蒸酒酒标设计的视觉符号
平面公益广告的视觉符号建构策略探究
城市宣传片在对外传播的推广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