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二则》教学设计
2022-05-30陈砚雯
陈砚雯
《故事二则》是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和《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门豹治邺》以及口语交际“讲历史人物故事”组合搭配,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历史故事专题。相较于本单元简要复述课文内容的总体目标,《故事二则》的导读部分又更加明确要求“找出课文中表示故事发展先后顺序的词句,简要复述这两个故事”,可以说是目标与方法的统一。
一、回顾旧知,激趣导新课
笔者首先出示《西门豹治邺》的课后练习题,呈现课后练习中箭头示意图,总结之前学过的抓主要情节复述课文的方法。并提示,这节课我们也要用这种方法学习一篇略读课文。接着,指读课前导读。明确这节课的两个学习任务: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表示故事发展先后顺序的词句,再简要复述这两个故事;和同学交流你从中明白的道理。
【设计解读】精准定位学生的学习起点。回顾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唤起學习记忆,回顾旧知的同时导入新知。作为一篇略读课文,教师从教学一开始就明确了学习任务,让整节课的学习更有指向性,目标更为明确。
二、梳理脉络,得法讲故事
1.夯实字词基础。明确多音字“扎”的读音,初步了解文章内容,让学生用一句话说说故事内容,为之后的复述做好准备。
2.抓关键词,梳理故事脉络。
(1)默读课文,圈出能表示故事发展先后顺序的词句。默读后,学生快速圈出了5个表示时间的词。教师顺势带着学生学习故事刚开始的相关内容,以箭头示意图的方式呈现有关扁鹊第一次治病的关键词。
(2)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找到主要情节,在学习单上选择箭头或表格方式完成故事情节示意图。(PPT呈现两种示意图)
【设计解读】这两个学习任务由易到难。学生运用默读的方法,先自己圈画,找明显的时间词,共同梳理扁鹊第一次治病的过程;然后,教师加大学习难度,让学生自选两种示意图中的一种,完成故事情节示意图。这体现了任务和学习方法的坡度,同时也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了差异化教学。
3.交流学习单,复述课文。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绘制的故事情节示意图,简要复述故事的内容。
4.回归原文。引导学生领悟文章道理,并拓展“讳疾忌医”这个成语。
【设计解读】学生通过默读课文,圈画有关时间的关键词,教师则提供箭头或表格的方式帮助学生梳理主要情节,再根据示意图完成故事的复述。这个设计与当下流行的思维导图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情感和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锻炼表达,发展思维。同时,清晰的示意图为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提供了支持,提升了他们在课堂上的获得感。
三、总结方法,学说新故事
1.小结方法。在教学《扁鹊治病》中,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找到表示故事发展先后顺序的关键词—— 时间,抓主要情节,理清脉络,复述故事。
2.小组学习。
(1)学生默读《纪昌学射》,边读边在文中圈出表示故事发展先后顺序的词语。
(2)小组合作,画出故事情节示意图,把故事理清楚。可以用表格或者箭头的方式,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其他方式完成一张示意图。
(3)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喜欢的方式,复述故事。
3.小组汇报。采用喜欢的方式复述故事,可以一人复述一段,可以派一个代表复述,也可以边表演边复述……
总结方法:学生通过两个历史故事,学会了按照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理清文章脉络,抓主要情节,复述课文,简单来说就是找顺序、抓情节。
【设计解读】教师总结方法后,让学生自学《纪昌学射》,从学习认知到学习实践,在课堂上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这一环节进行小组合作,放手让学生去学、去练,教师从旁指导,让教学回归学生。在绘制故事情节示意图时,学生自由设计示意图,是课堂开放度的体现。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关注各个小组选择的不同方法,为他们提供更为准确的支持与帮助,也是差异化教学的体现。
四、拓展阅读,开展趣读会
如果想把故事讲得生动具体,还要注意语气,加上适当动作和表情。课后,教师组织学生搜集自己感兴趣的历史故事,开展历史故事趣读会,把更多的历史故事跟大家分享。
【设计意图】在课堂接近尾声的时候,教师向学生提供关联性较强的内容,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这是对语文世界的拓展,也是对课堂的延伸。※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小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