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融媒体中心的集成服务发展取向与进路
2022-05-30王启臻张红光曹茹毛清亮
王启臻 张红光 曹茹 毛清亮
【内容提要】全媒体时代我国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迅捷,深具国家战略意义。当前应尽快摆脱原先的经营管控思维、路径依赖和行政命令式治理惯性,着眼于全媒体时代的集成服务平台角色定位,凸显用户思维,积极转向集成服务运维主导的枢纽中心建设指向,汇聚整合有价值和效用的诸多服务板块资源,建构集成服务生态和体系,通过优化配置诸多服务要素,协同各主体、各对象共进发展,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治理体系中积极作为、提升效能,最终实现县级融媒体中心与社会基层治理和谐共进的长远目标。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 县级融媒体中心 集成服务 运维取向 群众路线
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新基建”、媒体深度融合等一系列重要政策,从国家战略高度为媒体智能化发展指明了方向。一方面,作为国家战略的媒体融合正处在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为了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中央进一步明确和深化了指导思想和战略部署,提出了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总方向,其中特别指出要以先进技术引领驱动融合发展。另一方面,2020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从顶层设计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按下“快进键”,势必将为媒体智能化升级转型提供更加完备的“新基建”底座。①
2020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意见指出,要走好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创新实践党的群众路线,大兴“开门办报”之风,把党的优良传统和新技术新手段结合起来,强化媒体与受众的连接,以开放平台吸引广大用户参与信息生产传播,生产群众更喜爱的内容,建构群众离不开的渠道。②
人工智能技术的突飞猛进,带动了传媒行业的飞速发展,催生促发传媒业深刻变革,颠覆了新闻传播的原生态体系,全球传媒产业呈现出智能化发展趋势。同时深化和深刻影响着各界集成资源服务导向的可持续发展与传播理念。人工智能技术不仅重塑了新闻生产的全业务流程,带来了全方位、全流程、全链条、全环节的影响,还催生出新的媒体业态,彻底打破和颠覆了原有的人—互联网的传媒边界,以广泛、深远与革命性的威力重塑与建构着全新媒体。万物皆媒、媒融万物、万媒皆智、智能传播,智能化成为现阶段媒体融合的主要特征,媒体融合智能化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
全媒体时代我国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迅捷,深具国家战略意义。当前应尽快摆脱原先的经营管控思维、路径依赖和行政命令式治理惯性,着眼于全媒体时代的集成服务平台角色定位,凸显用户思维,积极转向集成服务运维主导的枢纽中心建设指向,汇聚整合有价值和效用的诸多服务板块资源,建构集成服务生态和体系,坚持集成服务行动主导的中心平台定位与协同用户发展指向、与协作地方社会共进发展取向、与介入基层社会治理发展导向,通过优化配置诸多服务要素,协同各主体、各对象共进发展,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治理体系中积极作为、提升效能,最终实现县级融媒体中心与社会基层治理和谐共进发展的长远目标。
一、集成服务主导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平台定位与协同用户互为发展指向
全媒体时代,基于传媒技术和国家大政方针、顶层设计的多维促力,全国县级融媒体中心遍地开花,仅两年时间,全国县级融媒体中心和平台已建成体系,全国各地县级主要领导挂帅,作为政治任务和发展大事亲力推动,甚至西部地区也发展迅猛。平台硬件设施等相对容易建设,但关键还是思维的转变,立足時代前沿和大势,尽快转向全媒体时代的集成服务思维,以高质量服务主导的中心平台的关键枢纽角色定位,借助受众和用户强大的智慧服务资源,呼应用户强链接和强关系维护的要求,以集成协同功效与其携手并进,支撑中心平台的多向度服务界面和业务运转,解决诸多困扰和实际问题,力戒诸多实践的老路及行政命令式管理的僵化思维,面向受众和用户,丰富服务人民群众的内容业态和生态,充分满足全媒体时代和互联网时代受众与用户的复合需求。
(一)县级融媒体中心平台集成服务运维吸引受众与用户参与,丰富和共创内容生态
“社会化力量已经崛起,不管你看没看见,它已经在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改变着商业游戏规则,真正引领未来的生产力就是如何抓住用户参与到产业生产中来。”③在全媒体和互联网时代,以受众和用户为中心,激发用户强大的热情、激情,调动其积极性,用户生产内容与县级融媒体中心平台协同发展互为指向,已经成为成功与典型的主要发展运维模式,共建优质内容和聚合服务生态体系,深耕立体服务市场、延伸全网服务空间、满足用户多方面的需求、诉求,已成为未来发展的一大良性方向。首先,善于集纳和选用用户和自媒体资源,注重培养能写会拍、三观正确、懂得融媒体传播规律的活跃受众与用户,积极利用、引导和培养网红,挖掘正能量,在正确方向指引下激发创作热情,利用草根传递正能量。其次,与这些传播内容供应者集体协同策划记录田园生活气息,传递适合百姓喜闻乐见的景观,制作平民化、乡土味浓厚的文化短视频,因“创作门槛低、传播碎片化、互动性强的短视频用户画像中,三线以下城市用户群体超过一半,用户下沉趋势明显。”④其三,集成扩散地域风光与地方特色文化传播,“善于发现纳用地方‘能人,让当地人讲好当地事,形成‘县—区—乡—村多层次一体化的文化传播矩阵。”⑤开门办全媒体、开门办融媒体,与网民、用户和受众同呼吸,以他们的需求偏好为导向,在互为发展指向中谋求持续发展。
(二)县级融媒体中心平台集成服务运维辅助用户互利共赢发展
中共中央和中宣部等主管部门要求县级融媒体中心整合地方媒体资源基础,将其作为“开展媒体服务、党建服务、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增值服务等业务的融合媒体平台”。⑥县级融媒体中心以全面服务为导向,整合优质地方资源,依托中心平台,为用户提供多元化服务,全面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同时,利用县级融媒体中心平台资源,大力调动网友和用户的积极性,激发受众强大的采写拍编热情,自觉与网友“打成一片”,互为协同服务,互利共赢发展,打造成与用户“同呼吸,共命运”的共同体。
(三)县级融媒体中心平台强化集成服务体验,协同用户促力健全舆论
服务型政府与服务型社会发展治理已是大势所趋,全社会高度共识。县级融媒体中心平台立足全媒体时代受众和用户,拓展多维多元服务空间和格局,夯实与受众的强连接,通过诸多活动、策划和行为,打造亲民、利民、助民、为民的县级融媒体景观。持续增强与用户的黏性与链接,不断下沉,与用户和受众良性互动,聚集人气资源,持续扩大中心和平台影响力、传播力、服务力、公信力和舆论力。畅通人民表达的渠道和通道,积极引导和鼓励人民群众理性表达、建设性表达,健全社会舆论。
总而言之,县级融媒体中心既要立足互联网和全媒体时代,积极转变思维,以用户为中心,增强集成服务意识,摆脱和消除原有的管控思维和行政命令式思维,与用户协同互为发展指向,拓展中心平台运维发展空间,真正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服务。“未来县级融媒体平台中心不是简单的地方传媒机构相加,而是向系统的深度相融转变,要有‘服务+思维,以县级融媒体中心为原点,以用户的需求为半径画圆,厘清轻重缓急及自身定位,有的放矢,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定制化服务,不可以一哄而上,人有我全,比大比全,最终忘却初心。”⑦
二、集成服务行动主导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平台与地方社会共谋发展
服务理念、用户思维、受众中心是县级融媒体中心平台发展的重要内容。《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规范》确定平台建设包含五大业务类型(媒体服务、党建服务、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增值服务),规定中心的系统架构、部署要求、七大功能(包括采集和汇聚、策划指挥、数据分析、内容生产、综合服务、内容审核和融合发布等)以及具体实施、基础设施与配套、关键技术指标及验收等要求。⑧
县级融媒体中心整合社会资源,跨界整合,与地方共谋发展,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集成服务中心跨界整合资源嵌入地方推动民生发展,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如邳州融媒体中心、玉门融媒体中心及新疆多地的县级融媒体中心等整合地方资源,突出地方特色,跨界融合交通、美食、健康、防疫、生活服务等几百项便民服务,在全国树立了良好形象和效仿榜样。集成服务中心打造共享生态效益促进地方经济持续发展,县级融媒体中心平台整合各行各业资讯服务资源、人民群众生活服务和地方社会公共服务资源,打造功能强大的服务集大成者平台,促进社会和地方经济发展,以内容服务为原点,以用户需求发展为导向,持续“滚雪球”式辐射,不断复合、纵深延伸发展,集成人民群众不可缺少的综合服务大中心、大平台,促进社会和地方经济大力发展,全方位、立体式、综合性满足人民需求、地方经济社会需要。集成服务中心联结内外优质网络资源支持地方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县级融媒体中心平台整合和借鉴全国乃至世界资源,如支付宝、微信等,内引外输集成联结服务,打造综合性、复合式、一站式联结服务“生态圈”和“服务圈”,“一融在手,走遍神州”,广开用户和当地受众视野,以长远、发展的眼光拥抱未来世界,让人民群众、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持续受益。
三、集成服务引领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平台与基层社会治理互为促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县级融媒体中心责无旁贷服膺国家战略,“将政务服务与服务前置,把主要的功能职责向基层治理方面倾斜,成为社会治理过程中的支撑系统”。立足县级融媒体中心,打通乡村“最后一公里”,扎入乡村,深入基层,以集成服务理念积极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满足社会治理的多元多维需求,以积极的显著功效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和长远发展。延伸集成服务功能介入,推动公共部门治理现代化服务群众,把人民群众和社会公共部门治理搬到融媒体中心和平台上来,把为人民服务理念落到具体行动上来,让人民群众“办事不再难、花费不再高、心里不再气”真正成为现实。也应畅通渠道,广开界面,完善监督体制,不断提升政府为民服务形象,促进社会和谐。
拓展集成服务县级融媒体中心职能介入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服务群众,全方位延伸集成服务县级融媒体中心职能引领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现代化。2022年2月2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了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较2020年12月增4296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3.0%。其中,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10.29亿,较2020年12月增长4298万,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9.7%。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75亿,较 2020年12月增长4794万,占网民整体的94.5%;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34亿,较2020 年 12 月增长6080万,占网民整体的90.5%。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7.03亿,较2020年12月增长8652万,占网民整体的68.2%。⑨10亿之巨的网民规模,创建县级融媒体中心集成服务平台主动延伸的联结网络,融入乡镇、村庄、社区、社群自治与善治等现代化治理的各个领域,以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直面矛盾问题和困难纠纷,于服务民生发展中引导群众和舆论已非常重要。积极利用县级融媒体中心平台,大力传播公序良俗、美德美育、尊老爱幼、家庭和谐、社会文明等有情感、有温度、有内涵、有能量的事迹,服务地方社会长远发展。当然,也可大开“老赖”和不法分子曝光台,让“污浊”付出沉重代价。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根本之目的就是让融媒体、全媒体真正、全面、深入介入基层社会治理和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并以其强大的技术集成服務和融合化扎实推进社会和地方发展。
四、智能化技术对县级融媒体中心融合发展的意义及发展趋势
在当前我国媒体融合和县级融媒体中心智能化生态中,新型主流媒体和头部互联网商业平台是最重要的两股力量,两者持续发展竞合必将形塑智媒生态的未来格局和蓝图,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理论意义
《媒体融合蓝皮书: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2021)》指出,信息采集的智能化、新闻制作的智能化和发布、互动的智能化,正在催生新“四全”媒体、塑造媒体新“四力”。在媒体融合智能化进程中,“新闻+政务+服务+商务”已取代“内容+广告”的经典二元生产模式,成为媒体融合的基本逻辑。尽管各个媒体基于自身的路径和条件,在新闻、政务、服务等要素的配伍、成色方面各有千秋,然而,“服务制胜”与“内容为本”一样是媒体生存和发展的必备要件。“视频化+社交化”也正站在行业的风口,“无视频,不传播”。媒体融合和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一大特征,就是从内容到平台渠道的汇流。所有的媒体,都能生产文图音视频,都能让内容具有可听性和可视性。视频不一定能完全取代图文,但已经成为互联网底层的主要形式之一。⑩智能化正在释放能量,催生新“四全”媒体、塑造媒体新“四力”。
我国很多媒体机构和平台高度重视并积极谋划布局媒体融合智能化发展,基于国家顶层设计,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迅捷,意义与影响深远。伴随我国新媒体渠道对接市场下沉、地方用户物质精神的需求规模化涌现,因应中央顶层设计、基层社会治理、自身生存发展等内外合力驱动的县级融媒体中心,经各地多方努力筹措资金,建设的中心平台硬件设施成就斐然,而“民众在实用性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加深了对社交、尊重、自我实现需求的渴望。如何利用新平台紧密地域间人与人的联系,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满足民众深层次的社会性需求,是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建设中应着重思考的新问题”。11
因此,在全媒体时代,转变、摆脱和消除管控守旧思维,依托互联网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前所未有、无限沟通联结共享的传播能量,为国家、社会、地方民生与自身持续发展,深具重大现实与长远意义。笔者立足于县级融媒体中心,针对现实问题提出以集成服务主导为运维取向,以集成主动寻优的服务系统协同+服务机制健全+服务业态创新供给,由县级融媒体中心平台整合各板块优质资源,构建多元互为服务共赢生态,拓展资讯供给、舆论监督、介入引领传播和服务群众的全媒体职能等,助力这项经国济世战略富有成效地实施和推展。
(二)实践意义
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信息传播主渠道,移动媒体、媒体智能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媒体融合发展和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布局是一次以技术创新为引领的媒体变革,媒体技术迭代升级更快,无论从理论来看,还是就实践而言,意义重大,趋势鲜明。加快抢占全媒体时代的技术高地,占领舆论引导的信息圣地,成为各大媒体和平台,尤其是县级融媒体平台争相追逐的不二“法宝”。
当前,县级融媒体中心和平台的实践表明,智能化技术已渗透至媒体信息采集、内容生产、内容风控与分发、传播效果、舆情监测等全流程、各环节,涉及到信息采集、内容分发、内容生产、内容风控、内容管理、媒资管理、用户体验、效果反馈、媒体经营、舆情监测、版权保护等诸方面。调查显示,信息采集、内容分发、内容生产、舆情监测、内容管理是当前主要应用环节,分别占比63.77%、55.07%、49.28%、45.92%、44.93%;用户体验、效果反馈、内容风控分别以31.88%、30.43%、28.99%的占比位居其次;版权保护、媒体管理、媒体经营等环节上还不够深入。但受访机构和受访者普遍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对媒体融合全业务、全流程、全链条、各环节的渗透正在日渐深入和扩大影响。调研结果表明,线索收集、舆情监测、内容精准传播、信息发布、用户画像是人工智能应用渗入程度最高的环节,超六成(61.47%)的受访者认为线索收集环节渗透与影响最大。公开研究也显示,人工智能应用对于新闻生产效率的提升、新闻报道的时效性、个性化新闻推荐与分发的精准性等被受访机构和受访者最为看重。12
媒体融合智能化和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实践已初步探索出智慧广电、智慧报业、商业平台智能化三大模式。触电传媒探索出“5G+AI赋能全媒体新闻生产平台”,截至2020年6月底,触电新闻App累计下载量已达8196万,月活跃用户730万,稳步跻身省级广电媒体同类产品前列。13光明网的“智能发稿系统”助力全媒体传播,光明网围绕自身内容生产全链路需求重点打造了智能发稿系统。系统覆盖了稿件采集、内容分类、内容配图、多媒体编辑、媒体审核、全网分发及效果追踪等环节,成为2020年光明网智能化的代表性成果。例如,光明网推出的《光小明的两会文化茶座》音视频专栏,就充分利用智能发稿系统的智能采编系统生成短视频、电台式音频节目等,在光明网自有平台及喜马拉雅FM、今日头条、百家号等渠道推送,上线13期节目,阅读量2106.2万次。京报集团的“AR智能眼镜”让采访“所见即所得”。为提升新闻采集与传输效能,京报集团旗下科技公司在2020年推出智媒工具——AR融媒体智能眼镜。该款眼镜集采集、编辑、分发于一体,具有实时现场视频连线、直播、人脸识别、同声传译、语音识别等功能,能充分适应全媒体采编的需求,真正做到“所见即所得”,有效提升主流媒体的市场竞争力。在政协北京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中,AR眼镜以“第一人称”视角记录现场情况,并实时回传至北京日报客户端,极大提升了信息传输效率。14再如,界面·財联社的构建“媒体+资讯+数据+服务+交易”战略闭环、邳州融媒体中心的银杏融媒智慧港、人民日报的创作大脑等,都是媒体融合智能化和融媒体中心平台探索的典型样本。
(三)发展趋势
智能化是新闻传播行业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平台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科技赋能、技术加持、智媒传播、云上互动,智能化已成为未来传播模式和传媒发展创新的核心逻辑,全球大型新闻媒体机构、互联网平台和县级融媒体中心正在积极布局和深入推进媒体融合智能生态。调研数据与访谈结果显示,近八成(78.26%)的受访机构和受访者认为媒体融合智能化发展较为重要。有研究表明,未来传媒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和应用关联在一起。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形塑着整个传媒业的业态面貌,也在微观上重塑着传媒产业的业务链。人工智能给新闻业各个环节带来的变化,既是解构也是重组。15我国主流媒体、互联网平台和县级融媒体中心正在加速融合发展智能化的进程,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综合运用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新方式,加快融合发展步伐,探索智能化技术发展新路径。同时,积极寻求人工智能在传媒全链条中的应用,打造移动化、智能化、可视化、全媒化、新式化智慧型全媒体平台,构建共享、共建、共融的智能化新型主流媒体传播平台与体系,打造公共信息服务的智能媒体矩阵,让智能化成为推动媒体融合创新驱动与升级的新动力和新引擎,从而推动重新构建传媒新业态,将是媒体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
人机协作与媒体深度融合将成为未来传媒新常态。新闻传播领域人机融合、人机协作是大势所趋。技术的进步始终依靠着人类,人始终是新闻业的核心。16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一书中写道:“媒介是人体的延伸,任何一种新技术或新媒介的出现,都是人的一种新器官的延伸。”人工智能技术更深入渗透、融合至媒体信息采集、内容生产、内容管理等各环节,机器人写作、传感器新闻、大数据挖掘、智能审核发布、无人机和卫星等应用将为新闻工作者和媒体平台从业者延伸“四力”,使广大新闻从业者从繁杂的简单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极大地提高新闻工作的生产力、开拓媒体报道传播的新疆域、达到媒体融合智能新高度。“科技赋能+人文赋能”成为人机融合的新基点,机器智能是“工具理性”的体现,而人要更体现“价值理性”的温度与坚守。17人機协作协同与媒体深度融合必将成为未来传媒新常态。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布局与实践,某种意义上深具探索意义。
五、结语
全媒体时代县级融媒体中心集成服务运维指向,做好服务集大成者的中心平台定位角色,是推进社会治理和地方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县级融媒体中心平台发展,应尽快摆脱原先的经营管控思维、路径依赖和行政命令式治理惯性,着眼于全媒体时代的集成服务平台角色定位,凸显用户思维,积极转向集成服务运维主导的枢纽中心建设指向,汇聚整合有价值和效用的诸多服务板块资源,建构集成服务生态和体系,坚持集成服务行动主导的中心平台定位与协同用户发展指向、与协作地方社会共进发展取向、与介入基层社会治理发展导向,通过优化配置诸多服务要素,协同各主体、各对象共进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治理体系中积极作为、提升效能,最终实现县级融媒体中心与社会基层治理和谐共进发展的长远目标。
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发展和实践,也让我们深受启益。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深刻颠覆和改变媒体生态,促发传媒领域的巨大变革,县级融媒体中心和平台的建设发展,已带来全业务、整流程、全链条、各环节、全要素、全方位、立体化的渗透和影响,以及广泛的、深刻的、深远的、革命性的重塑,干预着媒体运作底层逻辑的改变与重构,深度推动着媒体融合智能化发展、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县级融媒体中心为代表的智能传播和集成服务正在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传播形态,是下一步传播手段的升级方向。未来,“算据+算法+算力+网络+智能”将成为智能媒体和社会治理生态迭代的新规则与新范式。“5G+AI”“AI+媒体”模式也打破了传统媒体产业的原有边界,新业态、新产品、新应用、新平台、新场景将层出不穷,MGC、PGC、OGC、UGC、PUGC蓬勃发展,媒体融合智能化、融合化生态竞争日趋复杂,商业模式走向多元,智媒中台建设和智媒上云成为赋能关键,生态协作将不断加深,全新规制体系和伦理责任规范亟待建立健全。媒体与科技基因的融合必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基础底色。媒体融合智能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主导性历史发展大势。人工智能为传媒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县级融媒体中心和媒体融合智能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关涉技术、理念、资金、人才、体制、机制等多要素,并非一蹴而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闻媒体‘讲好中国故事的无意说服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7BXW029)阶段性成果之一】
注释:
①中国传媒大学白杨网.中国智能媒体发展报告(2020-2021)[EB/OL].http://www.cuc.edu.cn/2021/0324/c1382a179108/page.htm.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EB/OL].(2020-09-26).http://www.gov.cn/zhengce/2020-09/26/content_5547310.htm.
③杨学成.蝶变——解密社会化时代的产业变革与重构逻辑[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5:31.
④高伟.县级融媒体中心如何利用短视频提升影响力[J].声屏世界,2020(06):97-98.
⑤郑晓萌.坚守群众路线 扎根地方文化——“三贴近”原则视域下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再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02):193-195.
⑥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规范[S/OL].(2019-01-15).https://bootcdn.xuexi.cn/file/ueditor/154746830221002C2BF64C86DDA5AC89050D7B9829EDB.pdf.
⑦李彪.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发展模式、关键环节与路径选择[J].编辑之友,2019(03):44-49.
⑧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规范[S/OL].(2019-01-15).https://bootcdn.xuexi.cn/file/ueditor/154746830221002C2BF64C86DDA5AC89050D7B9829EDB.pdf.
⑨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22-02-25).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2202/t20220225_71727.htm.
⑩梅宁化,支庭荣.媒体融合蓝皮书: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202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
11殷乐,王丹蕊.2019年中国县级融媒体发展报告[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0(02):15-19.
12新华社.2019年度“人工智能时代媒体变革与发展”研究报告[EB/OL].(2020-02-2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9019863448739412.
13网易.广东广播电视台:大小屏双轮驱动重构大视频生态[EB/OL].(2020-09-17).https://3g.163.com/dy/article/FMN7H2C805149OFR.html.
14梅宁化,支庭荣.媒体融合蓝皮书: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202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
1516喻国明.人工智能的强势崛起与新闻传播业态的重构[J].教育传媒研究,2018(01):95-96.
172019年“人工智能时代媒体变革与发展”课题组.智能时代 媒体重塑[M].北京:新华出版社,2020:93.
参考文献:
[1]闫爱明.互联网+数字化颠覆工业时代[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6:150-151.
[2]樊拥军,张红光.我国县级融媒体中心的集成服务运维取向与发展进路——基于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的思考探索[J].编辑之友,2021(12):25-31.
[3]唐钊,刘鹏飞.因地制宜推进县级融媒体建设创新实践[J].中国报业,2019(15):40-42.
[4]李寧波.县级媒体融合平台建设的方向[J].新闻战线,2019(19):106-107.
[5]耿晓梦,方可人,喻国明.从用户资讯阅读需求出发的县级融媒体运营策略——以百度百家号“用户下沉”调研分析结论为启示[J].中国出版,2020(10):3-7.
[6]朱亚希,肖尧中.功能维度的拓展式融合——“治理媒介化”视野下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20,41(09):151-156.
[7]樊传果,孙洁,刘峰.5G时代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与发展趋势探究[J].传媒观察,2019(11):20-26.
[8]孙希有.服务型社会的来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17.
作者简介:王启臻,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张红光,河北大学跨文化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曾任媒体记者,系本文通讯作者;曹茹,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毛清亮,河北大学跨文化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
编辑:孟凌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