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聂耳和国歌的故事讲好思政课
2022-05-30林虹
摘 要:高中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主要阵地之一,高中思政教师应紧抓教学契机,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聂耳和国歌的故事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高中思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充分挖掘聂耳和国歌的故事的教育内涵,为学生打造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思政课堂,以此调动学生的情感共鸣,帮助学生树立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本文主要以聂耳和国歌的故事为例,针对爱国主义融入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展开分析,以期展现高中思政课堂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爱国主义;思政课堂;聂耳和国歌
作者简介:林虹(1976—),女,云南省玉溪市民族中学。
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音乐不仅是十分独特的教育元素,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思政教育作用[1],是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材料。聂耳参与创作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不仅歌颂了我国革命历史的伟大,同时还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感,是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最鲜活的素材。当国歌响起时,学生不仅能透过国歌体会到伟大的革命精神,同时还能深刻地感受到广大人民为争取自由解放而进行革命斗争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高中思政教师应巧用聂耳和国歌的故事,剖析教学内容,深入挖掘国歌中的思政元素,讲好思政课,引导学生树立强烈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积极向上、报效国家的思想信念。
国歌是表现一个国家的精神的歌曲,能够激发人们的信心与凝聚力,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唱好国歌,而且要提高学生对国歌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国家观念和爱国意识,弘扬国歌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让红色故事与时代精神同频共振,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
一、爱国主义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的意义
(一)引导学生树立積极、正确的价值观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高中思政课的教育任务是帮助学生建立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在我国的发展进程中,有无数仁人志士满腔热忱地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将爱国主义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能引导学生坚定其建设社会主义的决心,让学生明确价值导向,促进学生健康成才。
(二)激发学生建立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我国经过不断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然而,部分高中生没有意识到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对革命先烈前仆后继、无私奉献亦没有深刻的感悟;部分高中生在生活中过度追求物质享受,对高尚的人生理想逐渐失去了信念。因此,高中思政教师应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在课程中积极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启发学生感恩革命先烈的牺牲与付出,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让学生意识到:要通过自身的奋斗,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任[2]。在高中思政课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建立以国家利益为先的思想意识,让学生意识到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相辅相成、高度统一的。
二、巧用聂耳和国歌的故事讲好思政课堂
(一)明确爱国主义教育方向
由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旋律振奋人心,每一句歌词、每一个音节都那么昂扬,奏响了饱受苦难的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奋发图强的乐章。《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蕴含了“万众一心”的爱国主义精神,表达了“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坚忍不屈的民族品格,是弘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高中思政课关于爱国主义的教学中,思政教师可充分发挥聂耳和国歌故事的教育功能,为学生营造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思政课堂。
第一,巧妙结合教学元素。一方面是教学内容上的结合。高中思政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科学、恰当地融入教学元素,确保聂耳和国歌的故事与教学内容的思想相统一,不能生搬硬套,否则会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元素的滥用。另一方面是教学形式上的结合。高中思政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应巧妙地融入教学元素,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第二,掌握教学中心。在课堂上引出聂耳和国歌的故事,其主要目的是强化思政教育的育人效果。因此,高中思政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前应深入剖析教材的内容,挖掘教学中心内容,以便更好地选择引出聂耳和国歌的故事的角度,从而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在引出聂耳和国歌的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切勿本末倒置,避免将思政课堂变为音乐课堂。另外,教师在教学时还应重点强调教学内容的思政教育价值,以此引导学生深刻体会爱国主义的内涵。
第三,充分发挥“三优势”。优势一,思政教师在引出聂耳和国歌的故事时,要充分发挥音乐的教育优势,精心选择讲解的切入点,营造更富感染力、吸引力的思政课堂;优势二,思政教师应充分发挥故事性教学的优势,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社会责任感[3];优势三,思政教师应充分发挥互动式课堂的优势,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的理念,以此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第四,把握教学分寸。首先,思政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思政教学活动中。其次,思政教师应掌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学生为主体,利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元素。在思政课教学中讲解聂耳和国歌的故事时,思政教师应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详解国歌的部分片段。最后,思政教师应管理课堂秩序,不仅要使学生感受到音乐教学形式的轻松和谐,同时也要使学生感受到国歌的庄严,以此使学生更深刻地掌握思政课的知识内容。
(二)创设爱国主义教育情境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思政教师在利用情境教学法时应遵循新课改理念的要求,以高中思政教材为核心,为学生创设真实情境。高中思政教师在开展日常教学活动时,应积极完善情境案例,以此为学生构建综合性的教学形式。基于此,高中思政教师在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元素时,首先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情境[4]。只有将爱国主义教育元素充分渗透于教学活动之中,才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爱国主义情怀。同时,高中思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核心,结合当前的时政热点,利用真实发生的案例为学生创设思政教学情境。高中思政教师呈现教学情境的方法也应多元化,如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的素材,使学生获得深刻的思政教育,充分感受爱国主义精神。
例如,在教授高中思政课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相关内容时,教师可在课前导入环节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内容:“请同学们简单说一说九·一八事变对我国时局的影响。”待学生总结完毕后,教师顺势引出新课内容:“今天,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红军战略转移的内容。”接下来,在讲解“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时,为了避免因课程内容单一使学生产生倦怠感,教师可引导学生同唱《义勇军进行曲》,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引导学生分析国歌中第一句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蕴含的意义。教师还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红军长征的电影片段,使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感受红军的长征精神。接着,教师向学生讲述聂耳和国歌的故事,让学生通过国歌的旋律及歌词,了解在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国燃起的抗日热情,深刻感受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三)培养合作探究意识
高中思政教师在融合爱国主义教育元素开展教学活动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问题导学。合作学习模式是素质教育的基础[5],高中思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采取合作学习模式,使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积极参与实践,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与其他同学合作,能形成良好的自主探究意识,并不断强化问题解决能力。高中思政教师在融合爱国主义元素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实践时,应启发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在团结、友善的合作氛围中认真思考爱国主义的本质内涵[6],最终能将思政教育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内化成自己的行为意识。
例如,在教授高中思政课程《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相关内容时,教师可在课前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研究小组,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通过互联网、图书馆文献等途径,查阅整理我国各民族文化与基本概况。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邀请各小组做汇报展示,将小组整理、归纳的信息与其他同学分享。教师还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聂耳和国歌的故事,并向学生提问:“在抗日战争中,国歌被公认为是连接中华各民族精神的桥梁,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并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可要求学生小组根据国歌的歌词,找出关于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词句。如此一来,学生不仅深入理解了国歌的歌词,也明确了民族团结发展的重要性,同时还在合作学习中树立了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高中思政课堂的核心目标之一。高中思政教师在讲解完相关知识内容后,应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功能,重视教学反思为学生带来的教育价值。只有这样,高中思政教师才能通过学生的反思了解教学目标是否达成[7]。有效的教学评价环节能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在教授高中思政课程《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相关内容时,首先,教师可利用微课视频向学生展示聂耳的生平事迹,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接着,教师为学生播放《义勇军进行曲》,当熟悉的国歌响起的那一刻,很多学生会情不自禁地开始跟唱。最后,教师为学生保留5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回顾本课学习的内容,并要求学生以随笔的形式总结本课的学习心得。如此一来,学生不仅在听、唱国歌的过程中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还升华了思政课教学的主题。另外,教师还可通过学生总結的学习心得,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便于因材施教。
结语
“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聂耳的精神是赤诚忠胆、担当尽责的精神,是追求进步、积极创造的精神,是扎根人民、为民服务的精神,是敢于斗争、奋勇前进的精神。聂耳的精神体现了热爱祖国、为民而歌的家国情怀,是勇于斗争、憧憬复兴的坚定信念,是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人生奋斗,是凝聚力量、鼓舞大众的时代强音。在思政课教学中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不仅能为学生营造和谐、轻松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同时还能引导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参考文献]
阎俊.纵横历史面向生活: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爱国主义教育策略[J].人民教育,2018(23):43-45.
郭海燕.基于信息技术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11):4.
赵佳玉,王柏文.浅谈爱国主义资源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J].才智,2019(6):87.
肖玉仙.高中政治课堂如何开展爱国主义教育[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6):25.
郎建均.高中政治课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学策略研究[J].文学少年,2019(2):215.
王伟克.探析爱国主义思想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渗透[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9(4):40.
冯岩.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贯彻爱国主义教育的尝试[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8(2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