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高校思政课堂的思考

2017-07-05杨燕华

山东青年 2017年3期
关键词:思政课堂四个全面对策

杨燕华

摘 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高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部工作的总遵循、总抓手和总方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思政课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思政课堂面临着一些难题,为此,要加强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思政课堂的深入探讨和研究,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思政课堂的对策。

关键词:“四个全面”;思政课堂;对策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首次把“四个全面”定位于党中央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使党和国家事业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它既是重大的战略布局,也体现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内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高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部工作的总遵循、总抓手、总方略。加强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思政课堂的深入探讨和研究,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思政课堂的意义

首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重大战略思想,也是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部署,更是引领中华民族、中国人民面向世界、融入世界和走向未来、走向复兴的理论指南和行动遵循。当前,高校各项工作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大局,加强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思政课堂的深入探讨和研究,对于帮助大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主要任务、实施途径及其与当代大学生发展的关系,更好地贯彻落实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其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结果,体现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进展。它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课提出了新的指导思想、新的教育内容和新的教育要求。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政课一直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高校思政课最终是要解决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健康成长问题,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研究高校思政课如何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对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效果, 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再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最终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需要强大的人才支撑与人才保障。高校思政课肩负着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国情和改革发展的成就,促进大学生提高政治鉴别力的重要职责,不断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 是思政课的重要内容, 也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灵魂。在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型的过程中、在当今价值多元、文化交锋、观念多样的复杂社会背景下,加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思政课堂,让大学生真正理解和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仅关系到他们目前的认识水平,而且关系到他们今后走上社会担当重任时的思想基础。

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思政课堂面临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的提出,在理论界及社会各界引起了广泛反响。各高校也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纷纷召开研讨会。上海高校《概论》课程教学协作组率先就“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课堂召开研讨会。会上,协作组组长就“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意味着什么?有着怎样的演进脉络?有哪些突出的特征?如何把握其精神和内涵?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中具有怎样的地位?等等问题向与会教师进行了交流。同时,要求各高校要深入研究并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思政课堂。

在黨的精神学习宣传贯彻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责任。会后,我校就如何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思政课堂进行了思考,如何通过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搭建起中央精神与大学生思想认识之间桥梁的工作进行探索,确保“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大学生所认同和理解。当下,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课堂,有几个方面必须着力研究和探讨的问题:第一,如何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理论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第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专题讲授还是按照现有教材的章节顺序讲授;第三,如何理解文件“三进”与精神“三进”;第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课堂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三进”又是什么关系;第五,我们将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来看待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课堂”等。以上这些问题是需要我们思政课教师着力探讨与研究的问题。“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

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思政课堂的对策

为解决上述难题,我们尝试开展“专题讲座式”的课堂教学模式,结合教材重点难点、社会热点焦点及学生的兴趣点与关注点设置讨论思考题深入探讨,通过促进师生互动、讨论研究来调动师生教与学的两个积极性,以达到明辨是非和最终形成比较统一思想认识的目的。与此同时,我们深入教学理论研究,及时将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和教研成果引入教学,增大信息量。在讲清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的同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首先,完善“专题讲座式”课堂教学法的实施过程,提升实施效果。

“专题教学法”,就是改变传统按部就班的按照教材章节顺序讲授教材内容的教学方法,而以教学重点难点为依据,以发挥教师知识魅力和理论魅力为手段,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将教材内容按其内在逻辑结构组织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专题,教师以专题讲座的方式在课堂上讲授并与学生互动。

在专题设置上坚持“三结合”的原则:一是与教学重点、难点相结合。在教材框架内以教材内容为素材,既避免专题设置随意性,又确保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二是与社会热点、焦点相结合。专题设置及内容安排充分体现现实性,避免专题教学过于强调理论色彩而失去对现实的关照;三是与学生兴趣点、关注点相结合。专题设置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避免讲课过于抽象而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

在专题教学中坚持“六环节”的流程:一是学生课前准备。教师提前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其中之一内容布置学生按专题查找资料,思考阐发;二是学生团队课上试讲。学生在收集资料整理的基础上,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其中之一专题由指定的学习小组在课前准备的基础上负责“试讲”,教师可以借此了解学生对该主题的把握程度;三是教师课堂深化讲解。针对学生试讲情况,教师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其中之一专题进行深入分析与讲授,以帮助学生深化对该专题的理解;四是学生课内讨论。围绕教师所讲授的理论问题展开讨论,谈理解或者提问题;五是教师提炼总结。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提出的问题进行释疑解惑并作提炼总结;六是后续专题布置。教师布置下一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其中之一专题及主要内容,要求学生课后查找资料做好准备。

其次,延伸教学空间。“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施“专题教学法”,在注重理论上深入挖掘的同时还要注重实践上的不断拓展,实现理论授课与实践教学相贯通。不断延伸教学空间,建立与团委、学工部大学生社会实践之间的合作机制,让学生通过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进一步加深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认识和理解。

再次,改革考试模式。为了深化“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专题讲座式”课堂教学法的推进,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要改革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在专题教学新模式下,根据各课程的专题分布,采取分段考核、期末汇总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真正体现注重过程,淡化结果的原则。

与此同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施“专题讲座法”还要汇聚优质资源。“专题讲座式”课堂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此,将社会名人、同行专家等引进课堂,以优质资源提升专题教学效果。

大学生是当代青年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坚力量,积极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思政课堂,使党的精神在广大学子中深入人心,并内化为坚定的理想信念,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为最终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贡献。

(作者单位: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1418)

猜你喜欢

思政课堂四个全面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基于信息权利视域的思政课堂慕课教学模式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新媒体发展的关系探析
实地考察对思政课能力本位的项目化改革的意义思考
“四个全面”清晰展现战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