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业财融合”背景下财务管理人员执业能力

2022-05-30郭小乔

中国集体经济 2022年18期
关键词:业财融合

郭小乔

摘要:财务管理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基础学科,除了要具备财务会计专业的扎实功底之外,还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业财融合指的是企业的业务与财务相互渗透、相互联系。企业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数据共享,发挥组合优势,提高企业价值。随着会计制度的日益完善,社会对财务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和执业能力同向增长。在这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一名优秀的财务人员除了要掌握会计核算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文章对于财务人员执业能力如何提升,进行了探究并提出建议,以备参考。

关键词:业财融合;财务管理人员;执业能力提升

职业资格包括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从业资格是指从事某种专业工作的起点标准,执业资格是指政府对某些专业工作所规定的准入控制。从业资格与执业资格都可通过考试取得,但执业能力无法考取,它是指从事某一行业所具备的综合能力,包括职业道德、专业技能、管理沟通等等,它也是我们立足社会所需要的最根本生存能力。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员工个人执业能力的提升,必然能带动企业竞争能力的提升。

针对如何提升执业能力的问题,我们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过硬的专业知识是执业的基本功

会计理论是会计现实工作实施的条件和基础。随着企业生产多元化经营的普遍化,会计工作所创造的成绩也是多元化的,对于刚刚接触会计工作的人员来说,无法便捷性掌握会计工作的实质事项,因此需要有会计专业理论指引,需要先学会通过理论解决问题。这个首要任务完成后,会计人员才能踏上实务实操步骤。

自从2017年1月1日我国取消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让很大一部分人都误以为是降低了会计的从业门槛。会计从业人群内滥竽充数的情况屡见不鲜。这也让许多的会计群、税务群里,问题不断。有问借条怎么写的,有问税种鉴定是什么意思的,还有的问报销制度怎么订立……有些税务师事务所、财务管理公司,为了拼业务量,雇佣毫无会计理论知识的人员操刀,趁这几年宽松的税政环境,随意零申报或造假。当然这些乱象都是暂时的,相信在合适的时机都会被治理。但这同时也说明,如果会计从业人员没有最基本的理论知识积累,仅凭短期的快速培训,是无法真正认知这门学科所包含的庞大知识量的。没有正确理论引导的职业行为,只会给自己、给投资方带来无尽隐患。

本人曾为某建筑企业实施2013~2019年期间的内审。在审计中发现该企业财务会计对于增值税附加税费的概念模糊,导致该公司在与内部承包的项目经理结算时,数据屡次出错。自2016~2019年,公司仅仅在附加税费结算这项,所流失的利润高达50万元以上。分析该事件原因,为该企业财务人员没有熟练掌握不同时期税收政策的变化。建筑企业增值税税率从营改增之前的3%,到2018年4月30日之前的11%,然后降为10%,到2019年4月1日之后再降为9%,短短4年变动4次。同时,各省县市对于附加税费的征收政策,也有不同的优惠减免措施。如果没有掌握这些最基本的计算方法,必然也就无法进行正确的会计核算。

在2015~2019年期间,某市民营企业由于融资过度引发的不良债务问题突出,许多当地知名企业不堪利息重负,陆续破产清算。究其财务原因,在于忽视了财务管理中的两大基本概念: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衡量,导致了企业经营者被暂时的现金流入蒙蔽,没有分析融资背后的货币时间价值成本和风险因素,使企业的实际收益与预计收益发生背离,从而蒙受了经济损失。

二、大数据信息处理技术是执业的法宝

大数据时代促进了会计的变革,主要体现在对财务人员管理分析能力要求的提升。计算机的出现和网络的普及,使财务管理随处可见。财务会计工作已经不再是简单地列分录、做报表,而是需要从大量数字和大量关联信息中找出问题,寻找促进经济发展的途径。传统的企业管理、会计核算是相对滞后的,没有大数据的支撑,很难做到事前预测、事中监督。新IT技术的应用则打开了业财融合的局面:IT技术在企业业务的应用,实质上就是一个数字化转型。数据将生产、财务、人力资源等各类信息组织起来,形成一个高速运转的有机体。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为企业提供关于成本经营等各方面的有效信息,提高经营管理和决策水平。财务人员可以拓展自己的职业范围,真正进入财务加管理的模式。

本人于2006~2010年期间,在宁波某中型生产企业负责台湾天心ERP的上线及运用。该ERP项目上线成功后,企业财务部门各岗位的人员在工作中切实感受到了数据信息智能化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的便捷性。之后本人进入东阳市某中型生产企业,负责指导用友U6ERP的上线。当时的企业从业人员,上至高层管理者,下至仓库统计员,对信息技术认知普遍匮乏。本人与软件顾问团队耗费了半年多时间,对该企业内的所有操作人员进行了ERP软件运行原理讲解培训,以及各模块实操指导。产供销与成本核算模块有效运行,采购、销售、库存报表基本能达到一键获取。此类大数据输出功能直接相当1~2名财务会计的工作量。如果财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依然只偏重計算型事项,在不久的将来则会被各类软件所代替。只有学会数据的收集、分析,熟练掌握数据信息的运用,才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三、活学活用法律法规,锻炼执业综合能力

财务人员需要掌握的法律法规以会计法和税法为重,掌握两者的差异更是重中之重。税法是国家权力机关及其授权的行政机关制定的,用来调整税收关系。其核心内容是税收利益分配。而会计法是以处理会计事务的各种经济关系为调整对象的。税法的原则是收付实现制,会计的原则是权责发生制。两个原则下对应的不同操作,在实务中往往体现在收入的确认、固定资产的折旧、招待费广告费的核算、产权交易中的税费归属、异地税费的缴纳方式等等方面。会计法和税法的差异是形成税收筹划空间的源头。只有掌握两者对应条款的实质,正确履行法规准则,才能将复杂的业务简单化,将简单的业务做正确。

以某市的地方税收政策为例,为了减少本地税源流失,该市财政对当地建筑企业、劳务企业给予了纳税激励。激励金额的计算基数,是指由异地项目经营行为产生的、入在本市财政的增值税税款。这就等于给财务会计人员出了一道附加题:按会计法操作,异地项目按规定税率预缴税款,与劳务发票何时取得没有关联,这个操作既简单,也没错。但若按税法要求,异地项目按规定税率预缴税款前,财务人员得先把能要的劳务发票给要过来,在预缴税的计税基础上予以扣除,再按差额和规定的预缴税率预缴。虽然这么做,公司的总税负一点没变,但两个地方的税源分配额变了,年底财政能给公司的奖励也多了。税收筹划的意思,就是会计人员在符合国家法律及税收法规的前提下,按照税收政策法规的导向,事前选择税收利益最大化的纳税方案。我们只有掌握好税法与会计法的实质与区别,才能在碰到各类实务时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另外,财务人员在实务中将会涉及不仅仅是税法、会计法、经济法,纷繁复杂的业务还会牵涉继承法、劳动法、建筑法、行政法、破产法等诸多法规。公司的经营假设是持续性正常经营,但谁也无法保证一个公司的所有业务都能有序开展。在遭遇异常事件时,财务人员作为管理的核心力量,需要熟练运用法律法规武装自己,有力支撑企业经营发展。本人所在单位曾在2020年5月与某城投公司展开一场诉争。诉争焦点之一是发票的开具。城投公司认为本人所在单位未开发票,不需支付工程款。本人咨询了律师顾问,参考了类似案例,查询了相关合同法后指出:开票与付款两个义务虽然属于互负,但履行上并不存在关联,最重要的是不构成对价关系。在卖方已经按约定交付项目提供服务后,买方支付工程款才是其對价义务,而开票属于附随义务。最后法官认定,城投公司以此为由拒付款项,理由不成立。该诉争最后由法院调解成功,本人单位也及时收到了工程款。

四、沟通能力是执业的桥梁

沟通无处不在,它是现代管理的命脉。正是因为有了沟通,原始人群和部落才形成了现代的人类社会。之所以说沟通能力是执业的桥梁,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来讲。

首先,从日常工作协同的角度来看:企业中的各个部门,由于其所担负的职责不同、所处的管理流程节点不同,必然有着不同的管理观念。比如生产部门,会看重原料的高品质、工人的好福利;采购部门,会偏重采购的批量性、供货的稳定性;销售部门,会注重产品的底价、赊销的底线;技术部门,则更希望机器设备的快速更新。而财务部门,是整个企业各类经营数据信息的汇总、处理机构,在各部门“此消彼长”的要求下,财务部门需要计算各种发展指标,以求最优化的资源配置。

以采购部门关于存货的决策为例:存货成本由订货成本、购置成本、储存成本、缺货成本构成,四个变量并非同向增长或降低,它们的关系如下:

存货总成本=订货固定成本+(存货年需求量/每次进货量)*每次订货变动成本+购置成本+仓储固定成本+仓储变动成本*每次进货量/2+缺货成本

再以销售部门关于产品的定价为例:对销售部门而言,产品的性价比越高,销售优势越大。说白了就是质量要好,售价要低。而对企业而言,保本是能持续经营的起码条件。因此掌握盈亏临界点,也就是保本销售量,在销售定价中非常重要。

保本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要将上面这些错综复杂、互相勾稽关系的财务数据关系,进行简化讲解,取得相关部门的理解配合,没有一定的沟通能力是无法完成的。而只有通过及时沟通,才能及时调整合理方案,化解各部门之间矛盾,用最低的成本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

其次,从战略管理运作的角度来看:企业要进行全面预算,离不开企业运营各部门的业务预算。从预算体系的构成中可以看出,财务预算要建立在业务预算基础之上才能完成。

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管理方式,全面预算备受关注,并且已被广泛推行。但是,很多企业在实施预算管理时,仍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在预算的执行力度方面,最常见的问题是企业自下而上缺乏对全面预算管理的正确认识,大部分人认为预算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与其他部门人员无关,所有的预算应由财务部门负责编制和控制。而事实上,财务人员并不能深入了解其他部门的业务,只能用现有的数据进行测算或修改,这就导致预算的编制、执行、控制、考核都与实际存在较大偏差,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无法体现出来。作为处在预算“旋涡”中的财务人,如果没有一定的指导、监督、执行能力,就无法将其他各部门的人力资源整合起来,也无法完成有效的全面预算。

五、职业道德是执业者安身立命之本

财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方式方法处理业务。换言之,财务人员处理的具体业务,是国家法律法规许可的业务。只有学好这些法律法规,才能做到在工作中不踩底线、不越红线。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类经济体制百花齐放。私有制经济因其高效的灵活性,在这几十年内突飞猛进地发展。但繁荣的背后往往都有灰色地带,比如:发票、印章、回扣、合同诈骗等等。这些虚假票据、假冒印章、管理漏洞永远是财务管理人员的心头之忧。邓小平同志在1982年4月10日的中央政治局讨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击经济领域中严重犯罪活动的决定》的会议上,有过一段讲话,他曾经提到:“打击经济犯罪活动是长期的斗争,刹住经济犯罪这个风,要从快、从严、从重。对有些情节特别严重的犯罪分子,必须给以最严厉的法律制裁。”在以后的三十多年,对经济犯罪现象,我国一直都是秉持严厉打击、绝不姑息的态度。虽然我国当代经济犯罪的状况是犯罪总量增长、大案要案增加。但同时,我国经侦部门的力量也在不断加强,软件硬件装备的更新与时俱进,再加上法律法规知识的普及,使越来越多的公民举起法律武器自我保护、检举揭发。犯罪分子终究难逃法网,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从近年的经济犯罪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财务人员侵占资产、挪用公款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不仅仅是因为财务侵占资产有着职务的便利性和操作的便捷性,还因为犯罪诱因只需要两个:一是个人违规,二是管理不严。财务工作因其所处流程节点的特性,决定了财务人员对这些灰色问题的掌控度是比较大的。如果我们没有掌握好法律法规,在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这个问题上站错了队,不仅将严重影响了国家经济的正常运转,也会给自身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个人面临的也不仅仅是罚款,还有刑事责任,职业生涯也将毁于一旦。

六、结语

财务人员要想在快速发展的环境中找到自身的位置,业财融合就是其获得发展机遇的重要选择。财务管理工作可在这个背景下,采取优化管理体系、转变管理模式、提升执业人员综合能力等方式实现成功转型。但业财融合并不是一个短期的工程,财务人员首先要寻找并认识自身的价值,通过持续不断的加强基本理论、基本法规学习,加强逻辑训练、业务知识等方面的锻炼,来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和执业能力,从而尽快融入经济发展的新环境之下。

参考文献:

[1]李广武.财务人员基本执业能力提升研究[J].甘肃科技,2020,36(19):107-109.

[2]蔡阿双.基于业财融合下财务人员执业能力路径研究——以石狮电商企业为例[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0(11):25-26.

[3]侯立渝.浅析管理会计“业财融合”会计人员执业能力提升[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05):204-205.

[4]李妍荣.浅析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J].中国集体经济,2019(05):126-127.

[5]刘红玉.浅议全面预算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9(05):31-33.

(作者单位:国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业财融合
“业财融合”在路上
基于业财融合的电信业管理会计指引体系搭建与实施研究
大数据对财务分析工作的影响和对策
基于财务职能定位的业财融合措施分析
业财融合背景下集团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构建思路
基于“业财融合”的管理会计初探
通信运营企业基于客户效益的业财融合研究及应用
业财融合助力企业发展探究
工业4.0下的业务与财务融合模式探索
论实施业财融合推进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