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岗课赛证”融通背景下“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路径探究

2022-05-30王玲玲唐雪暖

广西教育·B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教师团队岗课赛证建设路径

王玲玲 唐雪暖

【摘要】本文以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为例,分析“岗课赛证”融通背景下“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建设理念和现实困境,提出构建教学团队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打造名师引领的教学协作共同体、建立团队分级分类教师培训体系、完善团队建设激励保障机制等措施,为深化“三教”改革、落实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提供师资保障。

【关键词】岗课赛证 “双师型”教师团队 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17-0046-03

2021年4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明确提出“岗课赛证”融通是国家高度重视和倡导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理念,是落实职业院校“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和提升课堂教学品质的重要举措。其核心在于专业课程体系的建构,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团队正是实现这一变革的关键。但是在“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存在教师团队结构不合理、课程改革能力不足、校企合作开发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南宁市第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我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为深化“三教”改革、落实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提供优质的师资保障。

一、“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的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与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加速深度融合,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剧、新经济新业态频生,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形式已不能满足市场对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职业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岗课赛证”融通理念强调产教深度融合,是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结合未来岗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专业技能竞赛的要求,推进“岗课赛证”融通的综合育人模式,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当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学难以致用、理论和实践脱节、传统教学无法满足社会需求等问题,有利于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增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岗课赛证”融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化人才培养工程,需要进一步围绕校企协同育人模式进行“岗课赛证”四位一体的融合性课程开发与设计。“岗课赛证”分别是什么呢?“岗”指工作岗位,要求以企业具体岗位需求为目标制订课程标准,使课程内容对接岗位标准和工作过程;“课”指课程体系,以对接职业标准和工作过程的岗位核心职业能力培养,推动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赛”指专业技能竞赛,是课程教学的高标准检验,以赛促练、以赛促学提升课程教学水平;“证”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课程学习基础性的考核,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评价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与企业岗位需求相适应的基本职业能力。在这四个要素中,课程是其中最核心的要素,是沟通其他要素实现“融合”的联结点和落脚点,它以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为依据,将行业企业人才标准、职业资格证书标准、职业技能竞赛要求等充分融入课程体系构建的各个环节,开发模块化、系统化的实训课程体系,进而促进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岗课赛证”融通从根本上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倒逼“三教”改革,增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实施课程改革和提高育人质量的关键,“岗课赛证”融通对职业学校教师来说是一项重大挑战,它“带来的不仅是课程结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等方面的改革,还包括不同利益主体之间治理结构、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变革”。因此,要推动这项改革深入实施,就需要打造一支能精准把握行业企业岗位需求、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专业技能竞赛的要求,具有“教学理念自我更新和提升能力、信息化技术运用与教学资源开发能力、新形态和新模式课堂教学组织与实施能力和应用技术研发与创新能力”等核心能力与素养,分工合作、协同创新、共同发展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团队。

二、“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的现实困境

在国家大力推行“岗课赛证”融通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作为职业院校新兴的重点专业,虽然在建设过程中加大了对专业教师团队建设的力度,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诸多困难与问题。

(一)教学团队构成结构不合理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活动,不是一个人或单独某个部门可以独立完成的,必然涉及多方合作,同時还要利用各方资源,组成结构化的教学创新团队。从当前专业教师队伍构成情况来看,受教师准入制度的限制,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教师主要来自高校毕业生,虽然专业理论知识强但实践能力弱,且严重缺乏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专兼职教师、技术骨干和行业专家,导致实践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需求相脱节。由教育行政部门认定的“双师型”教师数量占专业教师总数比例不高,获得与专业技能相关的高级职称或技能等级证书教师数量不多,不能满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及推进“1+X”证书制度课证融通的需要。

(二)教师课程改革基础能力不足

在“岗课赛证”融通课程改革中,教师作为改革的主体,除了应具备课程改革需要的课程意识和课程规划、课程开发、课程决策、课程评价等基本能力,还要具备企业岗位实践能力、技能大赛指导能力、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能力等。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中,教师由于基础课程能力稍显欠缺,不能将岗位需求、技能竞赛、技能考证等实践经验适切地融入课程开发实践中,从而影响课程开发的质量,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课程意识和观念较薄弱,对新的课程理念理解不透彻,在编写专业标准、开发教学资源时,存在简单移植、拼凑他人文本的现象;二是课程开发技术掌握不到位,缺乏对课程开发过程诸多环节的系统性规划和整体性设计;三是课程决策能力较弱,缺乏企业实践经验,不能及时根据生产技术发展趋势对教学实践进行有效预测、分析和反思,实训课程内容与实际生产过程和工作岗位需求脱节。

(三)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机制不完善

“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开发与设计要求必须以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为基础,这就从根本上规定了教师团队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必须与企业展开深度合作和互动,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团队协作开发课程长效机制。但是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还存在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机制不完善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合作关系不稳定。合作形式单一、层次较浅,主要还停留在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实训,而其他层面合作程度都还不深,没有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二是分工协作发挥不到位。在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等方面的合作中,对企业方参与的角色定位不准,存在或是过分依赖企业专家,忽视教师的主体地位和课程决策作用;或是只把企业和企业专家作为文本上的摆设,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三是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不高。由于校企合作参与课程改革的激励机制不完善,特别是一线教师不愿意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课程开发与建设工作中,对教学改革带有一定的抵触情绪。

三、“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的可行路径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全新育人理念的引领下,职业学校课程体系改革正在深入实施,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也随之发生改变。我校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通过秉承“互建、互聘、互研、互训”的校企合作机制,深度对接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创新发展需求,不断提升教师专业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积极探索“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的有效路径。

(一)依托职教集团,构建教学团队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我校充分发挥职教集团的载体优势,通过校企共建、校校互助、行业监督、政府支持等途径提高教师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一是构建“四方联动”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整合学校、政府、行业、企业的优势资源,共同组建了以人工智能专业群为龙头专业的电气技术职教专业集团,充分发挥四方联动机制效用,形成“双师型”教学团队校企合作共建的长效机制。二是建立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依托职教集团整合多方资源,建立了由政府部门领导,行业企业专家、职业教育专家、一线专业教师组成的人工智能专业课程改革指导委员会,明确课程开发机制及各成员的角色定位,为学校提供“岗课赛证”融通课程改革实践的专业咨询与指导服务。三是构建“学校+职教集团+教师培训基地”的校行企交融推进模式。依托集团优质资源,建立2个由政府主导、校企双主体的市级“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开展教师企业岗位实践,促进教师深入了解企业文化、岗位需求和岗位标准、生产组织及管理、新技术新工艺,提高教师的技能水平及综合素质。

(二)名师引领团队协作共同体,提高教师团队专业能力

近年来,我校大力实施名师引领战略,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成立由市级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青年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名师成长工作室,形成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项目研究为抓手,通过示范引领、重点推进、以点带面,打造产、学、研、培一体化的创新协作共同体。一是树立科学教育理念。聚焦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引领团队充分理解“三全”育人理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培养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全面提高教师的思想意识和职业素养。二是促进团队协同创新。充分发挥教师团队协同创新功能,通过团队与行业企业、研究机构、认证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引导和鼓励教师开展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将职业标准、先进技术、资格等级认证等元素融入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积极探索有效途径,有效推动“岗课赛证”融通课程改革与实践工作。三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名师工作室明确工作室成员职责和个人发展规划,通过项目引导和政策支持,鼓励和帮助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技能和课程改革能力提升培训,特别是将“岗课赛证”融通课改理念培训纳入教师业务学习的重要内容,支持工作室成员努力获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行业相关资格证书,提高团队教师课程改革能力和专业水平。四是引领教学改革创新。学校与企业成立了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物联网技术等三个技术服务中心,通过“企业导师+教师+学生”三方参与的形式进行项目研究开发、成果转化推广,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和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创新。

(三)建立分层分类教师培养体系,提高教师团队人才培养质量

我校整合学校人工智能专业群教学团队师资力量,结合职业岗位群特征,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和配置,通过专业集团内校企行多方联动、资源优势互补等方式,进行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兼职教师的分类培养研究,从而构建结构合理的高质量教师团队。一是教学名师培养。制订专业群内名师培养对象遴选和培养计划,以科研项目为引领,以人工智能关键技术为核心,联合行业企业大师开展产品研发、技术攻关、专业核心课程改革和建设研究,引领教学团队综合能力全面提升。二是专业带头人培养。主要围绕人工智能关键职业能力培养,把专业骨干教师作为培养对象,采取交流学习、企业研修、参与企业技术改造等方式培养校内专业带头人。同时,采取企业专家引进措施,引进知名企业专家兼职专业群带头人,帮助教学团队发展。三是专业骨干教师培养,引进并分批选拔优秀教师作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由專业带头人和教学名师传、帮、带,进行课程改革、技术研发、企业实践,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将专业骨干教师打造成为教师团队发展的主力军。四是引进兼职教师,聘请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社会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建立兼职教师库,并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进行动态更新;每年定期对兼职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方法、信息化技术培训和考核,与专任教师互相听课、评课,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

(四)健全激励机制,保障教师团队建设持续发展

我校建立了具有指导性、约束性和鞭策性的教师团队建设体系,健全激励保障机制。一是建立发展性的团队考评制度。制订工作室三年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工作室成员三年培养计划和教师专业成长手册,制订目标导向的过程性考核评价方案。二是建立成果导向激励机制。完善多样化激励方式,把团队建设、课程开发、教学改革成效等作为教师职务晋升、绩效奖励的依据,激励教师积极参与团队建设和课程改革。三是提供有效的物质资源保障。学校对教学设施、项目经费、实训器材、活动场地等课程资源进行评估和分析,合理安排,优先满足教师团队建设需要,为教学团队有序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总之,“岗课赛证”融通背景下“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应积极构建教师团队合作长效机制,打造名师引领的教学协作共同体,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团队分层分类教师培养体系,完善教师团队建设激励机制,全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曾天山.“岗课赛证”融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8).

[2][3]邓小华,李心仪.“岗课赛证”融通背景下职业院校教学管理改革路径探析[J].江苏教育,2021(72).

[4]隋秀梅,高芳,唐敏.“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5).

注:本文系2021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提质培优背景下‘岗课赛证四位一体校企双元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以人工智能应用专业群为例”(GXZZJG2021A061)、2019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与实践”(GXZZJG2019B216)的研究成果。

(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教师团队岗课赛证建设路径
“岗课赛证”融通的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探索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模式研究与实践
电子商务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重构实践研究
MS—EEPO(有效教育)教师团队的构建与实践探索
从依法行政浅谈法治政府的建设路径
浅谈高校后勤管理的制度建设
精品课程建设促进教师团队专业发展研究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三元制”协同工作机制
论技能竞赛对会计教师团队建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