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体教融合教学的三种策略

2022-05-30陈菲菲

广西教育·C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体教融合学校体育实施路径

【摘要】本文阐明体教融合的内涵及学校体育的价值定位,论述在体教融合背景下改变体育教学观念、改革教师聘用模式、以竞赛促进教学并增强学生体育锻炼、传承优秀传统体育项目使之融入现代体育教学体系的策略,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更好地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

【关键词】体教融合 学校体育 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21-0165-04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各界也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与综合素养提高有着密切的联系。高职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健康的体魄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社会所需,在职场竞争中取得优势。以往不太受师生重视的体育,也开始回到原有位置。长期进行体育锻炼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素质,而且能更好地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新时代体教融合的目标,就是要让广大青少年具备优良的人格品质和健康的体魄。新时代高职学生,需要通过积极的体育锻炼,培养良好的体魄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具有健康的精神面貌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体教融合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2020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体发〔2020〕1号),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大力培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队伍、强化政策保障、加强组织实施等多个方面对体教融合工作的开展提出规划和实施意见,为体教融合指明了方向。体教融合强调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教育部、体育总局共同制定学校体育标准,共同整合各类青少年体育赛事,为在校学生的运动水平等级认证制定统一标准并共同评定,等等。就体育而言,高职体育教学能大幅度地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他们不怕苦、不服输、坚定信念的精神以及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因此高职院校要根据学生个人全面发展的要求将终身锻炼的意识融入现有的体育教学体系中,使学生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保持健康的体魄和饱满的精神状态;要增强体育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力度,比如,体育场地的建设与维护、教学器材的更新和保养。教师要做好体育锻炼的指导与服务工作,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比如,篮球、足球等项目,教师要训练学生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技术技能和规则。与此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在毕业后能以积极的心态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就高职教育而言,它的范围比体育更广,重在技能培养,使学生具有比较高的技能水平,具备比较高的人文素养,掌握一定的技术理论知识。因此高职院校要以体教融合为基点进行顶层设计,制订体教融合教学目标,并进行系统性培养。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上,高职院校和教师要加强学生的人格塑造工作,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搞形式主义,避免只重视体育技术技巧训练而忽略了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通过长期有规律的体育锻炼逐步使学生养成遵守规矩、顽强拼搏的精神以及终身锻炼的习惯。体教融合的提出是学校体育在认知上的巨大进步,是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的具体措施。就高职院校学生而言,要重新定位体育竞赛。高职院校要不断完善体育教学、训练以及竞赛机制,开放现有体育运动资源,开展校际比赛,提升学生的体育参与度,营造人人参加体育锻炼的氛围。

二、高职院校体育的价值定位

从整个社会发展的角度而言,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是为了培养高职学生的体育习惯,提高未来的劳动者的身体素质。体育是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学生锻造强壮的体魄从而高效进行学习的保障。伟大领袖毛泽东就体育做过精辟的阐述:“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想要更好地进行工作和学习,就必须具备健康的身体和充沛的精力,否则所有一切都是枉然。毛泽东在1917年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中提出“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的看法,认为“今世百科之学,无论学校独修,总须力能胜任。力能胜任者,体之强者也。不能胜任者,其弱者也。强弱分,而所任之区域以殊矣”。这可谓是体教融合的精辟之见,生动地诠释了体育的价值,对当下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从个人角度看,体育既是成功之基础,又是个人感情、家庭幸福之所在。归结起来,学校体育的价值就是,强健体魄、健康心理、振奋精神、促进学习、快乐工作、幸福生活。

三、体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的实施路径

(一)改变体育教学观念,以竞赛促教学

目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观念已经难以适应学生发展所需,与体教融合的思想相距甚遠。为了能够更好地推动体教融合工作开展,需要改革不合理因素,对其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完善和补充,改变过去“重体能,轻技能”的观念,将教学的重点转移到技能的掌握和提升上来。教师要明确体教融合的一个目的是提高学生体育竞技水平,体教融合理念的发展实质是将竞技体育融入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体系当中,以全面提升个人的体育运动素养。因此要加强体育竞技训练,提高比赛意识,使学生主动练习,在竞技中得到锻炼和提高,这也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当前很多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体育教学,然而受制于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体育竞赛机制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因而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形成积极有效的竞赛机制。这导致部分对某个运动项目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无法参加相应的训练、比赛,有部分学生上完体育课后未曾参加过班级、小组之间的比赛(小范围的对抗赛),使得体育教学、训练未能很好地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小范围小规模的竞技比赛虽然也强调结果,但是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规则意识和合作精神。在这样的竞争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挖掘个人的体育运动潜能、发挥个人的能力、培养集体荣誉感、团队协作精神和积极的乐观的心态。在赛场上大家是对手,在赛场下大家是朋友。这种比赛能帮助学生培养理性面对输赢的意识,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体育教师要改变教学模式,设计更多的班级比赛、小组比赛,分项目、分进度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式小范围比赛,促进学生开展体育锻炼。在一个竞赛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与比赛的意识,并从中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各个级别的比赛。高职院校要更多地关照体育特长生,要组成竞技比赛小组对他们进行长期训练。创造条件推荐和鼓励特别优秀的学生进入省队、国家队或俱乐部,并为其保留学籍。以保证这些学生在体育职业生涯结束之后,能重新回到学校完成学业。高职院校要利用优秀运动员的成就增强学生的体育精神、营造体育运动气氛,加强学生体育锻炼。教师要为学校培养体育人才,为社会培养体育专才,为国家输送身体素质、思想素质高的建设人才。

各地要加强学校体育三大体系的建设(教学、训练、竞赛),并做好后备人才的筛选与培养工作。就高职院校而言,具有体育特长的高职生需要有高水平的教练员、专业训练人士指导,需要接受系统性培养。以校园篮球为例,目前无论是教学还是训练、竞赛体系,在国内重点城市基本上已搭建完成;在三四线城市虽然在总体上已经有了较大进步,但还需要再完善。因此,为了能够培养更多优秀的篮球运动员,需要在全国范围内举办联赛,让这部分学生在竞争激烈的赛场上更好地发挥个人特长,提高个人竞技能力;让教练员的指导能力得到提升。目前,各地区、各高职院校都建有规模不一、性质不同的篮球训练场地。高职院校学生每周都应该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系统性训练,通过内部对抗赛选拔篮球后备人才参与校际以及全国的比赛。这体现了体教融合的思想,能够为国内体育运动培养大量优秀的后备人才。

在竞赛思想引导下,高职院校要改变过去的教学与训练方法,以竞赛引领教学,以竞赛促进教学,以竞赛培养人才。比如,在平时的训练中,教师要根据竞赛要求和高职生的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力量、速度、敏捷性等方面的身体素质训练,并不断地提高力度。无论是球类还是田径,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应只讲解理论知识,而应当利用好的经验、教学辅助器材等训练学生,使学生熟练掌握动作要领,并开展不同形式的竞技比赛提高学生的技能技术水平。比如,教学篮球、足球,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基本的技术动作、掌握比赛规则,而且要鼓励学生参加年级、系部、学校开展的比赛。让学生从中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加强练习,提高技能,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但要注意的是,对运动项目的选择应当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对所训练的项目要长期坚持,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训练、竞赛形成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的循环系统,促进教学相长,达到以竞赛促进教学的目的。

(二)改革教师聘用模式

要想圆满完成高职院校体育改革的预定目标,各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师资力量,尤其是储备和引进高水平的体育教师,以有效保障更多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培养。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聘用模式也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变,可采取多种形式的聘任办法。既保持传统的入编任用方式,也要有非入编其他形式的聘用方式。特别是后一种聘用方式,它比较灵活,可以为高职院校某方面的体育教学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就目前来看,非入编的任用方式,可以适用于外校体育教师的兼职、校外体育教职人员(主要是体育机构的教练员),还可以是校内具有某项体育特长的非体育教师的兼职人员以及体育在读研究生(特别是专项体育研究生)。根据不同的聘任方式,制定薪酬、课时标准,以及项目培养目标。聘用的时间可以是短期,也可以是长期。比如体操运动,有的高职院校有比较好的苗子,有许多喜爱这项运动的学生,但苦于自身没有体操教师,那么就可以聘任其他学校的体操教师,或者体育机构的体操教练员来开展半年期或一年期的教学与训练工作。体育运动多样化,不可避免地要引进更多的单项体育教师。在高职院校现有的条件下,不可能配备所有体育项目的专项教师,因此需要采取灵活的方式,引进优秀的教师充实体育教师队伍。例如,采用聘请的方式将退役的优秀运动员,比如奥运会的奖牌获得者、全国性体育项目比赛奖牌获得者等,将他们引入高职院校,充实师资队伍,使各专长教师与训练项目得到合理匹配。在教学过程中,这些教师可以将个人丰富的比赛经验和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本校的教师也可以从这些名将身上学习到实用的技术、备赛的方法,从而全面提升全校体育教学水平。对兼职教员,在福利待遇方面,在兼顾公平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以有利于兼职教员能够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工作中。

引进兼职教师和聘请非编制性教师的目的是提升专项技能的训练水平,扩大专项体育教学数量,更好地营造体育专项学习与训练的氛围,挖掘学生的体育潜能,最大限度地使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项目,使具有不同体育特长和爱好的学生都能得到很好的培养,使其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进而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运动素质。可见,这样的师资队伍才符合体教融合理念,能将体育回归育人的本质。因此,只有具备高专业素养的教师队伍才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体现体育的本质。

(三)将优秀传统体育项目融入现代体育教学体系

当前我国学生学习传统体育项目的人数不断减少,部分传统体育项目甚至后继无人。面对当前一些问题,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体系应该进一步探索,在融入国际体育体系的过程中,应该保持优秀传统体育项目。优秀传统体育运动之所以没有像一些现代体育运动一样得到人们普遍接纳,有其深层的原因。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传统体育,利用好高职院校的优势,让高职院校成为发扬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基地。高职院校要适当地把一部分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列为体育课程,制定运动规则、比赛规则,编写训练教材,培养教练,配备开展教学与训练的软硬件设施,提供教学条件,营造气氛,将之融入现代体育课程体系中。比如,从众多的武术项目中选择一部分进行优化或改造,使之成为锻炼身体的必修课,让所有的学生学习、锻炼,从而让一部分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成为人们喜爱的常练的项目。

在大学里加强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教育,从优秀传统体育锻炼中感受文化自信,传承优秀传统体育项目。比如,舞狮、太极拳,这些具有浓厚文化色彩的中华优秀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文化的代表性符号。高职院校要以必修课、选修课的形式将这些传统体育项目纳入学校体育教学体系中,让学生学习和练习。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讲解其发展的历史和蕴涵的文化底色,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自信,使学生感受到中华传统体育的光辉,从而喜爱中华优秀传统体育运动。有条件的学校开设优秀传统体育运动专项训练课,普及并选拔优秀的运动员组建专项训练队,带领队员參加各种文体活动、专项体育比赛,展示中华优秀传统体育风采。

但是有一些问题我们也不得不正确对待,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在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之后,也面临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因此我们要认真研究,进行改良,使之更好地融入现代体育教学体系中。在体教融合的理念下,高职院校要吸收现代体育思想精华,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体育;将传统与现代的体育项目结合起来,构建一个现代与传统共存的体育教学体系,形成一个比较立体的体育教学与运动体系;要重视文化自信的培养,传播中华优秀传统体育的独特文化和历史内涵,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自信,传承优秀传统体育项目。

总而言之,在体教融合背景下开展学校体育教学改革,能够持续提升我国高职院校学生运动水平和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和健全人格,为我国体育事业培养大量的优秀后备人才,为整个社会输出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乔维维,宋万翔.体教融合视域下我国高职院校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困境及推进策略[J].辽宁体育科技,2021(6).

[2]殷明越,刘骞.现状·热点·演进:体教融合研究回溯与展望[J].湖北体育科技,2021(10).

[3]蒋云龙,高力翔.“体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体育教育领域的发展策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21(9).

[4]刘纯献,刘盼盼,苏亮.体教结合的难点、痛点、堵点与体教融合价值引领的闪光点[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1(9).

注:本文系2021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提质培优视域下广西中职院校气排球‘课堂革命实施路径研究”(GXZZJG2021B141)、2020年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分层教学法在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气排球教学中的研究”(2020JGY07)、2017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课题项目“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实施‘1+3模式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GXG-ZJG2017A028)、2020年广西中青年教师能力提升项目“基于‘互联网+体育跑步定位系统的研究与实践”(2020KY32005)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陈菲菲(1987— ),广西北海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现就职于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

(责编 卢建龙)

猜你喜欢

体教融合学校体育实施路径
体教融合模式下体育专业学生人才培养探究
体教融合的实践探索与难点分析
烟草商业企业标准化管理实施路径研究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探析少数民族体育项目进入学校体育
论当今社会对体育教师成见问题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如何上好一节乡镇体育课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浅议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