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现状及优化路径

2022-05-30何飞李婷婷苏娟

广西教育·C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高职体育优化路径课程思政

何飞 李婷婷 苏娟

【摘要】本文论述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与现状,分析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优化路径: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育人的认识、创新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完善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机制。

【关键词】高职体育 课程思政 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21-0056-04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文件指出,新时代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要持续深化改革,推动以“课程思政”育人为目标的教育教学改革,各门课程根据教学目标和特点,充分挖掘、利用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发挥各类课程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功能,实现各门课程与思政教育同向而行。将思政教育融入高职体育课程,对全面提高职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对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及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以促进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质量提升。

一、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

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也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高职体育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实施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对建设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有着重大意义。

(一)建设现代教育强国的必然选择

唐代思想家李筌在《太白阴经》中指出“国愚则智可以强国,国智则力可以强人”,这是中国古代教育强国思想的最早体现,表明了我国有重视教育、优先发展教育的传统。新时代中国教育发展的总战略是优先发展教育,总方向是教育现代化,总目标是建设教育强国,总任务是立德树人,总追求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新时代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则以培养立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终身的人才为根本遵循和重要任务。

高职院校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现代教育强国的必然选择。高职公共体育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素质教育为主的学科门类,其显性教学目标是培养大学生掌握体育项目技术技能、树立强身健体的健康观、提高身心健康程度、提升社会适应能力等,隐性教学目标是通过爱国奉献教育、团结奋进教育、传承创新教育和文化自信教育等,培养大学生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意志品质,这与思政教育的目标具有高度一致性,表明对高职体育课程实施课程思政建设,挖掘高职公共体育课程的隐性育人功能,能夠提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确保建成现代教育强国。

(二)深化体育强国建设的战略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关注体育事业,始终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高度引领体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等一系列举措出台,标志着“全民健身”在新时代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更是明确提出,到2035年要建成体育强国、健康中国,表明“体育强国”时代已经来临。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迅猛,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特别是公共体育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全民健身理念深入人心,体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体育强国”战略的举措成效显著。但是,体育事业发展的不均衡性和不充分性,造成区域之间、供需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十分突出,导致全民健身参与度不高、体育产业发展不协调,制约着我国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高职院校作为我国体育事业改革重要基地和职业人才培养摇篮,在当前面临前所未有的变化、机遇和挑战时,应积极主动肩负起新时代体育事业发展的使命,对标“体育强国”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的要求和目标,通过课程思政的方式构筑高职院校“健体育人”“以体育人”的体育发展新体系,培养学生爱国奉献、团结协作、勇于拼搏、自强不息的体育精神,引导学生把自我的身心健康发展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将个人的理想信念与实现“中国梦”目标紧密联系;通过将“体育强国”对大学生全面培养的要求和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对接,为实现“体育强国”和“教育强国”提供保障。因此,推进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深化体育强国建设的战略需要。

(三)发挥体育育人功能的精神需要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的“三全育人”,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是新时代国家从战略高度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的重大决策,能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的任务和目标实现。“三全育人”的核心是“育人”,而体育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承担着“以体育人”的功能。“以体育人”的出发点是“怎么样培养健康的学生”,因此“怎么样培养健康的学生”是高职体育教育工作首要解决的问题。

高职体育教学的对象是全体大学生,高职体育教师作为“全员”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主动肩负起“教书”和“育人”的双重时代使命。“以体育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气质,使其充满奋斗的激情,能够阳光健康地生活。由此,在课程思政建设导向下,高职体育教师应深刻认识“以体育人”的重要性以及自身的职责和任务,主动在体育教学内容中融入人文精神和思想政治素养的培育,将“以体育人”的理念和内涵贯彻到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之中,推动“以体育人”工作落实到位。

二、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教学工作持续深化改革,推动着各门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根据课程思政建设提出的新目标和新要求,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也在紧密推进,但是从“立德树人”“以体育人”“铸魂育人”的目标要求来看,目前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育人认识不到位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里,高职教育体系中的“德育”和“体育”是被边缘化的,特别是体育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功能未得到充分重视,并且“课程思政”是一个新鲜事物,部分高职体育教师对“课程思政”的内涵要义和目标导向认识不够深入,对如何开展行之有效的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未形成共识,对如何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和贯穿体育课程教学全过程理解模糊。目前,各大高职院校均有开展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工作,但部分教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师和辅导员的工作,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依旧侧重技能的训练,缺乏对学生思想价值的引领,造成“教书”和“育人”形同陌路,导致立德树人的目标难以实现。这表明当前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教师未能将思政元素自然、有效地融入体育课程,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未能充分发挥协同育人的作用,导致体育课程思政建设难以取得实效。

(二)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单一、刻板

当前,国家越来越重视人才强国建设,尤其注重人才培養的教育教学模式创新。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方面也应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以培养符合新时代需要的高层次人才。目前,高职院校虽普遍开展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但教学模式较为单一,部分体育教师固守传统灌输式、刻板训练的教学方式,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的设定过于强调体育技能训练,缺乏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关注,缺少思政元素的渗透,或者在体育教学和思政教育衔接时出现生硬、“两张皮”等现象,导致学生难以定位学习目标,对教学内容理解不深刻;体育课程思政目标缺乏长期性规划,体育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健康状况不能全面掌握和实时关注,导致体育教学和思政教育脱节明显,体育课程教学质量和课程思政建设成效欠佳。

(三)教学评价体系建设滞后

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订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结果进行测定和衡量,并给出价值判断的过程。高职院校应基于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评价体系。现阶段,高职体育课程教学的评价体系建设滞后,未及时把课程思政指标纳入其中,未及时更新评价方法与手段,考核方式单一,造成教学评价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教师难以准确把握课程思政教学情况和及时调整课程思政教学对策,导致体育课程思政建设难以落到实处。

三、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优化路径

(一)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育人的认识

教师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扮演着“领路人”“育人者”“培养者”的关键角色,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水平和理解程度,决定着育人目标的达成程度。高职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角色”优势,着力培养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提高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对课程思政育人的认识,需要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通过大力宣传与普及推广,加深体育教师对课程思政内涵要义的认识和理解,使其思想上、行动上均向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目标看齐。例如,学校教务部门、体育教学部门通过专题会议、报告、培训等方式组织体育教师学习党和国家有关课程思政的政策,领悟国家领导人对课程思政的论述和讲话精神。使体育教师加深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与理解后,能够结合体育课程的特点制订课程思政教学计划方案并组织实施教学。二是强化体育教师教书育人的意识。在传统体育教学观念的影响下,体育教师往往只重视技能的教学,忽视思想价值的引领。对体育课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须先让体育教师形成教书育人意识。学校可以通过完善考评激励机制、晋升机制、培训路径等方式,鼓励教师认真学习,主动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意识,主动肩负起课程思政育人的职责和使命,在教学目标设定、教学研讨、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等方面紧随新时代思政工作的步伐,让知识技能传授和思想价值引领并重,实现“教书”和“育人”双重目标。

(二)创新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根据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高职院校应从体育课程的实际出发,推动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积极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对高职体育教师而言,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课程思政建设对高职体育教师在创新教学模式方面的选择和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明确要求体育教师将思政教育融入体育教学全过程,在教学中挖掘、运用课程的思政元素,并密切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想变化、行为表现等,着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在学生遇到学习难题、团队矛盾、伤病等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游戏、观影、结对训练等方式渗透思政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团结协作、拼搏进取、永不言败、自信自强的体育精神。

基于体育课程的特殊性及思政教育的要求,创新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进行课程目标和内容的创新。创新高职体育课程的内容与目标,需从情感态度、社会适应能力、价值观等方面出发,设定相应的内容与目标,如进行长跑、体能训练等速度耐力型训练,目标设定为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忍顽强的意志品质;进行篮球、足球、排球等同场竞技型训练,目标设定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开展健美操、瑜伽、体育舞蹈等形体艺术项目,目标设定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气质面貌及社交能力;进行跆拳道、武术、散打等格斗对抗类训练,目标设定为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言行有礼、“习武先习德、健身先健心”的良好品质;进行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隔网对抗型训练,目标设定为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及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作风;进行攀岩、定向越野等户外拓展类训练,目标设定为培养学生勇于挑战自我、坚韧不拔的精神品格,同时锻炼学生的野外生存能力;进行板鞋、抛绣球、珍珠球等少数民族体育项目训练,目标设定为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第二,进行课程结构的创新。传统的高职体育课程主要由第一课堂各类教学活动构成,缺少第二课堂的活动内容。在“三全育人”要求下,高职体育课程结构应有所优化,创新构建“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线上课堂”的课程结构,日常除了正常开展第一课堂教学,还可以创建体育俱乐部或者体育社团,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或者开设各类体育活动网课,让学生能够更自由地选择上课时间和课程,延展其体育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在健全的课程结构下,教师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课程思政教学,如体育活动思政、线上体育课程思政等,切实提升体育课程思政效果。第三,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手段的创新。课内体育教学要与课外体育活动、训练竞赛紧密结合,形成课内外体育教学一体化模式。教师要注重日常教学、训练中的引导与示范,如言行举止得当、与学生交往谦虚有礼、教学过程耐心认真、注重团队协助等,由此落实体育礼仪教学、中华体育文化渗透、体育精神弘扬,最终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三)完善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机制

构建科学、合理、动态的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机制,对体育课程教学中的思政教育情况进行客观评价,是促进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方式。现阶段,体育教学评价不仅要发挥对课程的检验、对教学过程的诊断、对教学后的反思等作用,还应考查教师在教学中是否做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统一。

高职院校要建立健全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改善原有評价形式,构建符合高职课程思政特点的评价机制,通过教师评价、教学督导评价、体育教学团队评价、授课班级学生评价、教师之间互相评价等方式,综合评判体育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成绩。具体做法包括:第一,督导评价。要着重检查教师在教案的编写、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流程的设计、教学大纲的编写与核定、教材的编写与选用、课件的开发和修订等方面是否融入思政元素。第二,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除了评价其体育技能水平,还要评价学生综合素质中思想道德、行为态度等方面的提升情况,且要兼顾教学的长期性、时效性和隐蔽性,运动技能的评价可以采取量化指标,但思政教育的评价结果考虑长效性,应以描述性评价为主。第三,课程评价。根据不同的体育项目特点,进行模块化分类教学评价。课程内容分为若干类型:传统文化教育类,如舞龙舞狮、太极拳、八段锦等;团队协作教育类,如篮球、足球、排球等;自我突破教育类,攀岩、皮划艇、定向越野等;爱国主义教育类,如军事体育、野战拓展等。对这些课程进行评价,需制订相应的思政元素测评表,实施教学后对照测评表进行评价。第四,教师间评价。通过相互审核教学教案、教学大纲、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以及随机听课、相互评课等方式,检查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的效果。根据课程思政目标进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综合评价,促使体育课程和课程思政紧密融合,充分发挥体育课程思政育人的功能,将学科的资源积极转变为育人的资源。

为适应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步伐,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动学校教育中体育课程思政建设,高职体育教学改革要稳步向前推进。目前,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教师对“课程思政”育人认识不深、教学模式单一、评价体系建设滞后等问题,高职院校应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探索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理念、模式和方法、完善体育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从而推动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向常态化、制度化和标准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薇.课程思政视域下高级法语教学实践与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21(6).

[2]何飞,李婷婷.高校体育类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J].教育观察,2021(6).

[3]黄璐子.高职院校体育课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教育观察,2020(46).

[4]刘睿.“课程思政”与高校体育类课程融合的内在逻辑[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7).

作者简介:何飞(1987— ),安徽蒙城人,硕士研究生,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民族体育文化;李婷婷(1988— ),通讯作者,安徽阜阳人,硕士研究生,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民族体育文化;苏娟(1973— ),广东顺德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

(责编 黄健清)

猜你喜欢

高职体育优化路径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浅析微课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和意义
生命教育理念下高职体育教学现状及完善方法
信息安全下企业经济信息管理分析
试论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运用激励理论开展企业管理面临的困境分析
新形势下的党群干群关系及优化路径探索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