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
2022-05-30王健
王健
[摘 要]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与数学紧密相关,数学教学生活化可以使学生学会将知识运用到数学中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文章从知识学习生活化、看待世界数学化,知识应用生活化三个角度阐述以生活化进行数学教学设计,供广大教师进行探讨.
[关键词] 生活化;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数学生活化是指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实际,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真正达到学有所用. 教育改革大力提倡数学教学应该生活化,正是基于数学教学脱离实际的情况仍然比较严重. 数学知识的学习仍然是冷冰冰的课本知识,缺少课堂的活动体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师觉得力不从心,使学生觉得课堂索然无味,空洞枯燥.
数学教学生活化,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具体,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自己的感知感悟知识,由感性到理性,由抽象到具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在生活化的体验中,学生能发挥自己的思维想象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学会观察生活,运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认识世界,更加热爱生活. 本文拟从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角度,谈一谈笔者的思考和实践,供大家参考.
创设生活化情境学习知识
数学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具有探究的内驱力,才能长久地激发学生去深入的学习. 学生的兴趣和内驱力需要通过教学活动进行激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化情境,开展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开展知识的学习.
1. 学习数学概念
数学概念常常是困扰学生的一大难点,概念往往比较抽象和枯燥,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难以提起兴趣,也不能真正理解概念的含义. 数学概念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经验和知识通过抽象化的表达成为数学概念,因此数学概念的学习还需要回到生活中去.
如在学习几何图形时,教师可以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钟表、烧饼、方块、桌子等,让学生认识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图形. 在认识角时,学生也可以利用钟表中时针、分针的角度来学习角的顶点、两条边等概念和内涵. 总之,在生活中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去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熟悉度,让学生学习知识生活化,学得更容易.
2. 提炼数学命题
数学命题是通过条件和结论来表示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判断命题考察到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它的表达更加抽象.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命题,就需要教师创设生活化的场景.
如在学习四边形时,教师可以通过描述场景,一个人从一点出发,进行了四次转弯,最后回到原处,让学生认识所形成的图形及其外角等. 这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种场景,但是学生很难主动与数学知识相联系,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命题提炼,学生可以很轻松地认识到四边形的外角和,这就使生活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
3. 激活生活经验
学生的生活经验并不丰富,导致他们很难主动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相联系,往往孤立地学习数学知识,认为数学知识抽象难懂. 数学教学的生活化需要教师去创设生活场景,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真切地感受数学的本质.
如在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坐标时,学生往往会觉得脱离生活,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熟悉的场景——电影院中的座位,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都知道电影票上的座位都是描述成几排几座,为什么不是直接几座呢,这就告诉大家要找到这个点需要两个位置也就是横排和竖排,对应的就是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 同样确定自己的位置在教室内的位置,也是需要用到两个数字进行确定. 而在教室内通过用绳子进行标记,让学生找到横坐标和纵坐标,能让学生认识直角坐标系的概念.
从学生熟悉的场景出发,将数学知识还原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能使学生对数学知识获得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善用数学化的眼光看待世界
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关键在于学生能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和探索. 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数学思想的渗透,可以帮助学生用数学化的眼光去发现现实中的规律和本质,去解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如在学习了圆的知识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探讨生活中的相关问题,联系生活理解圆的特性. 如:生活中的很多设计为什么是圆形,比如茶杯、车轮、水管、锅盖等,请你想一想如果把这些圆形改为其他形状,会有什么影响呢?学生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联系生活经验进行讨论,就不难发现其中的奥秘. 车轮做成圆形,这样行进过程中就比较平稳,因为圆心到边的距离都是相等的,可以想象如果换成三角形、四边形等,车子还能平稳行进吗?茶杯、锅盖都会采用圆形,也是利用了圆形的旋转稳定性,这样方便拿取,密封性也较好.
这样有趣的探讨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 在不断的训练中,学生逐渐有了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能够自觉地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数学建模,解决问题,提升了数学核心素养.
巧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也离不开数学. 那么如何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呢?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创设生活化的知识情境,在使用中总结提炼,通过反复提炼和总结,提升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进而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让数学的学习变得更加简单.
1. 课堂导入生活化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一节课的导入是吸引学生的开端,生活化的导入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可以使学生迅速地进入学习的状态. 因此新课导入可以从学生熟悉的场景或者感兴趣的话题入手,让课堂在一开始就充满乐趣,紧紧抓住学生的目光.
如在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时,可以通过中国的人口数进行导入. 你们知道目前中国有多少人口吗?这个人口数据是怎么得来的呢?这是通过人口数据普查得到的结果,进而引入到课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本例中先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导入,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对本校的学生人数进行统计和分析. 生活化的导入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将数学知识联系到生活中去,源于生活又回到生活,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2. 试题训练生活化
试题训练是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过程,为了更加紧密地联系生活,教师可以将单纯的数学题进行生活化的改编,在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让数学知识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原题:如图1所示,在Rt△PAC中,∠C为直角,∠A和∠PBC分别为30°和60°,AB=500,求线段PC的长度.
这是一道学生非常熟悉的试题,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化的情境进行改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随处可见,数学的用途非常广泛.
变式1:一个人从A点看旗杆PC,需要仰头30°,然后他向前走了500 m到达B点,再仰头看,此时仰角呈60°,那么你知道旗杆的高度是多少吗?
变式2:小华同学打算测大海中灯塔的高度,他站在环海路A点处,环海路为东西方向,测得灯塔P在北偏东60°的方向,他又走了500 m到达B处,发现灯塔P在北偏东30°的方向,如图2所示,请问灯塔P到环海路的距离是多少米?
本例中,教师经过精心改编,将原本纯粹的数学题与生活相联系,赋予了题目新的情境,让试题的练习也增加了更多的趣味性,培养了学生数形转化的思想. 试题情境化的改编需要教师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示范和引导,经常进行生活化的输出,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近在身边,离自己并不远,自己可以用数学的思维去解决问题,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是联系數学知识和生活的桥梁,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将数学问题情境化才能不断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师也只有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在数学中体会生活,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