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ToS自主互助教学模式培养医学生创新思维与科研能力

2022-05-30桂宝恒马云婷桂春绒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科研能力创新思维

桂宝恒 马云婷 桂春绒

摘  要:SToS(student to student)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互助式创新教育教学理念与模式,对推动医学生教育模式改革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基于SToS自主互助教学模式培养医学生创新思维与科研能力可从多层次科研团队组建、多维度课题设计实训、全流程课题实施探索、全方位教学效果评价四个方面逐步开展实施,以促进学生从接受式学习向创新科研过渡,增强科研兴趣与信心,启发内驱动力和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培养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与科研意识以及创新实践能力与科研素养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SToS教学模式;创新思维;科研能力;医学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R-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23-0099-04

一、自主互助式SToS(student to student)教学理念及其对培养医学生创新思维与科研能力的意义

(一) 培养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对推动医学科学发展至关重要

医学是一门基于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的科学,科学研究是推动医学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源泉。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是现代医学教育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医学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卫生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而科研实践训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培养医学生创新思维与科研能力的途径。通过科研实践训练,医学生可构筑知识模块并有机融合,提高创新意识并付诸行动[1]。在新时代医学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渐进培养并不断提升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成为国家医学教育改革关注的重点,也是医学教育发展及其模式变革的必然趋势[2]。传统科研实践训练常以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主体,医学生被动参与使得学习体验感下降、独立思考缺失、学习热情骤减、相互交流匮乏,造成“教”与“学”分离,理论和实践脱节,阻碍了医学生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的培养[3]。此外,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为医学科学的突破与发展注入了持续的原动力,医学生唯有具备创新思维与科研能力才能不断在医学领域探索前进[4]。因此,创新培养模式,变革培养途径[5],帮助医学生提升科研意识、掌握科研手段、增强科研能力、强化科研精神对推动医学科学发展尤为重要。

(二)自主互助式SToS教学理念推动医学生教育模式创新

SToS(student to student)教学模式是基于同伴自主互助式“教”与“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角度,突出学生作为指导者与被指导者的思维导向,以训练和培养共同合作探索、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2]。在导师的合理引导下,作为指导者的学生以交流式、探讨式、分享式等方式向被指导的学生提供知识引导、难点分析、思维碰撞、情感共鸣等多维度的支持与帮助,并起到榜样示范作用,作为指导者的学生也得以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加深认识,强化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基于SToS同伴自主互助式教学的优势,可以破除传统医学教育中师生交流的壁垒,激发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借助同辈之间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可发挥不同专业学科背景的优势特色,强化深度思想交流与情感互动,最终提升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SToS教学以优秀的高年级的学生,如博士生、硕士生为指导者,有助于解决制约同伴互助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SToS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在医学教育中,可以充分发挥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之间进行充分思考和互助交流,带着问题去查漏补缺,一方面进一步巩固专业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可利用牢固的专业基础知识引领专业内容的探索创新。学习方式灵活,内容展示多样,对促进医学生职业认知和学业提升起到积极作用[6]。此外,将SToS教学模式运用于医学生临床技能培训,可有效缓解其心理焦虑,大幅提升其自信心[7],更有助于培养医学生团队的协作精神。因此,自主互助式SToS教学理念可有效推动医学生教育模式创新。

(三)SToS教学理念对培养医学生创新思维与科研能力的意义

SToS教学模式可有效构建科研创新实践与专业理论教学之间的交融互促体系,从专业基础理论出发,批判性交流新知识,创新性探索新方法,促进科研实践能力提升,对培养医学生创新思维与科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学生之间轻松建立的深层次联系,组建多学科梯队式医学生科研创新团队,有效帮助其营造学术氛围、应对科研压力,促进其从被动式接收学习向创新性科研探索过渡,激发其科研兴趣和探索欲望,达到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的教育目标[2]。

1. 基于SToS自主教学模式培养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与科研意识

传统科研教学模式下,很多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理解不透彻,对基本研究方法认识不清晰,缺乏发散思维和扩展延伸,因而难以将基础理论知识与前沿科研热点有机结合;同时传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往往局限于教学内容,知识体系框架不全面,扩展学习不足,难以支撑系统性渐进式科研探索创新。SToS自主式教学模式增加同伴之间的互助交流,促进学生从接受式学习向创新性科研过渡,开展多维度的科研课题设计实训,使学生带着科研问题相互探讨,加深其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并进一步查漏补缺,帮助其充分认识基础理论,进而再利用牢固的基础理论引领科研探索创新,有利学生锻炼本领,构建自身的科研思维和科研模式,从而达到培养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科研意识的教育目标。

2. 基于SToS互助教学模式培养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与科研素养

医学科学研究来源于临床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或难点,其本质是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探寻某一问题发生的规律及其有效的解决方案,在临床实践积累及与之相契合的科研实践活动中培养敏锐的科研意识。传统科研教学模式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方法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缺乏对学生创新思维、发散性思维的系统化训练。SToS互助式科研创新培养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在全流程科研实践中利用自身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不同学科成员知识共享,处理实践中的问题,形成团队共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模式,有利于医学生科研知识和技能的构建与发展,加强多学科专业背景知识交融贯通。学生大胆探索、切身体会、付诸实践,并通过广泛交流互助互促,共同提高。从科研实践中产出的创新成果,进一步增强医学生参与科研探索的信心,从而达到培养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科研素養的教育目标。

二、基于SToS教学理念培养医学生创新思维与科研能力的实践思路及实施方案

(一)总体实践思路

基于SToS自主互助教学理念,组建多层次科研团队,以不同学科专业背景为基础,从基础研究、应用推广、开发探索三个不同目标层面开展研究实践。开展多维度课题设计实训,明确课题方案设计任务分工,独立思考结合互助交流,按讨论研究方向、文献调研评估、制定研究方案等步骤完成课题设计,并从课题科学性、可行性、创新性层面进行不同课题小组间的交叉评价与反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科研意识。推动全流程课题实施探索,科研团队按不同学科的任务分工,自主进行实验开展、进展汇报、问题反馈、数据整理及结果分析等科研实践,并从科研实验的可靠性、严谨性、发散性层面进行不同课题小组间的交叉评价与反馈,进而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与科研素养。最后从医学生科研项目立项、研究论文撰写、创新竞赛参与、专利成果与科技奖项申请等维度进行全方位教学效果评价,以成果汇报和问卷调研等方式进行反馈,从而不断完善优化培养方案,最终提高医学生创新思维与科研能力。如图1所示。

(二)具体实施方案

1. 多层次科研团队组建

不同层次医学生的科研经验具有优势互补效果,组成博士、硕士、本科的梯队式团队。不同学科专业背景的医学生组队,有利于产生更多的思维碰撞和头脑风暴,为科学研究提供新思路、新切入点。发挥学科交叉优势,从基础研究、应用推广、开发探索三个不同目标层面进行研究,开拓科研探索领域,丰富科研课题内容。建立不同层次、不同学科专业背景、不同目标优势的构成合理的科研梯队,可营造平等互助的科研文化和学术氛围,不同学科组员自由交流和讨论,增强相互的知识共享和学术带动,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最大限度发挥不同层次、不同学科的团队优势。

2. 多维度课题设计实训

组建科研团队后,自主互助开展多维度课题设计实训。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科研能力优势与特点,明确科研小组内部任务分工,博士生主要负责课题选题设计,硕士生负责研究方案制定,本科生负责文献检索汇报。进一步分解课题设计过程,包括讨论研究方向、文献调研评估、制定研究方案等步骤。完成课题设计方案后,科研小组间交叉评价课题的科学性、可行性、创新性,进一步优化课题设计方案。通过团队互助式科研课题设计实训,培养医学生批判性思维,提高其发现问题以及探寻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全流程课题实施探索

按课题设计方案,由团队成员全流程负责课题实施与探索。根据不同学科的优势与特点,明确科研小组内部任务分工,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融合优势,不同学科对口不同课题任务,临床医学学科背景的成员负责病例队列建立,基础医学学科背景的成员负责群体调查,生命科学学科背景的成员负责实验设计实施,生物信息学科背景的成员负责数据分析与挖掘,等等。进一步分解课题实施过程,包括实验开展、进展汇报、问题反馈、数据整理、结果分析等全流程环节。不同学科背景的成员合作与讨论,分享知识经验并相互配合支持,及时发现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各类问题,激发组内成员利用自身所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在每一课题实施阶段及时汇报进展,科研小组间交叉评价课题实施的严谨性、可靠性和发散性,营造自由探索和广泛讨论的学术氛围,引导科研小组加深对研究课题的理解,并不断完善优化课题设计方案。通过团队自主式科研课题实施探索,激发学生探索求知欲及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及科研素养。

4. 全方位教学效果评价

完成课题实施与探索后,以成果汇报和问卷调研等方式进行现场评价和反馈评价,从多维度全方位评价SToS教学模式取得的效果,从而不断完善优化培养方案,最终提高医学生创新思维与科研能力。从科研团队项目申报立项、研究论文撰写发表、创新竞赛参与度、专利成果与科技奖项申请等角度进行分析,全方位评价教学效果。通过成果汇报和现场评分考核课题完成情况和质量;通过医学生问卷调研和整体实训的反馈评价,进行总结与反思,进一步探索优化SToS自主互助教学模式培养医学生创新思维与科研能力教学模式,提升教學质量。

参考文献:

[1] Sebastian Mathew,Robinson Matthew A,Dumeny Leanne,et al.. Training Methods that Improve MD-PhD Student Self-efficacy for Clinical Research Skills.[J].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Science,2019,3(06).

[2] 辛娟,谢桂兰,杨文方,等. SToS教学模式在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 临床研究,2021,29(10):189-192.

[3] 王晓雨,吴常生,张磊,等. 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在医学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性探讨[J]. 中国卫生产业,2018,15(25):120-12 1+124.

[4] 陈桂兰,钟佳娜,温伟恒,等. 培养医学本科生科研思维与创新能力的探讨[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14):1-4.

[5] 王红. 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J]. 科教导刊(下旬),2015(03):47+63.

[6] Etzel,A.M.,Alqifari,S.F.,Shields,K.M.,et al. Impact of Student to Student Peer Mentoring Program in First Year of Pharmacy Program[J]. Currents in Pharmacy Teaching and Learning,2018,10(06).

[7] Wong,G.,Apthorpe,H.C.,Ruiz,K.,et al. Student-to-Student Dental Local Anesthetic Preclinical Training: Impact on StudentsConfidence and Anxiety in Clinical Practice.[J]. Journal of Dental Education,2019,83(01):56-63.

(责任编辑:淳洁)

猜你喜欢

科研能力创新思维
浅析科研能力、学术修养与科技论文写作
徐州技师学院教师科研能力提升新途径研究
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现状及对策
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现状调查与思考
高职院校教师提升科研能力途径研究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