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现状及对策
2016-11-15杨东王慧琦
杨东+王慧琦
[摘 要]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者,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和实施者。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够引导和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大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进行教育和引导。通过分析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现状及原因,阐述提升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的意义,探索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培养的对策,进一步推进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道路。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探索 ;对策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8.095
1 辅导员科研能力的现状及原因
以黄河科技学院辅导员科研能力现状为例表现为:无职级占20%,初级占45%,中级占35%,整体职称普遍较低;学历上看本科学历占41%,硕士学历占59%,表明辅导员队伍的学历在不断提升;从发表论文来看,主要是省级一般期刊,高质量期刊极少;从主持课题来看,主持校级课题人员占29%,主持过省市级课题的占12%,大多数人员基本上处于参与课题研究“挂名不出力”状态。在高校转型发展中辅导员科研意识逐渐增强,但在面对科研课题时仍显无能为力。产生上述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原因。
1.1 高校辅导员缺少科研时间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对辅导员的八项职责进行了明确要求,内容可归纳为:以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道德规范为重点的思想教育和引导;以学业指导、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校园文化建设为重点的指导咨询;以落实规章制度、解决实际困难为重点的学生事务管理[1]。24号令要求辅导员管理好学生的方方面面,通过辅导员深入学生吃、住、学的一线,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经济、学习、就业、交往、情感等方面的情况,给予及时有效的引导和疏导,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辅导员整天忙于应付日常繁杂琐碎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生工作的科学研究中。
1.2 高校辅导员缺乏科研意识
高校辅导员的科研意识是指能够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及时发问题并积极主动进行探索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意识。高校辅导员在处理日常学生事务中,面对的部门非常多,大多时间都是在处理事务性工作,琐碎繁杂。这就影响了辅导员进行科研的意识;有部分辅导员认为带好学生,不出问题就行,没有必要进行科学研究;也有辅导员习凭借过去的经验解决问题,却没有意识到提升科研能力可以提升工作效率。长此以往,辅导员对科研的失去了兴趣,严重制约了辅导员科研能力的提升[2]。
1.3 高校辅导员缺少科研能力
科研能力是指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主要包括科研选题的能力、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能力、搜集文献资料的能力和撰写科学研究成果的能力等。因为辅导员搞研究申请的课题大多是和学生工作相关的心理、就业、思政、资助等相关内容,对于这方面专业毕业的辅导员来说具有一定的基础,做起研究要相对容易。而非相关专业背景的辅导员研究起来就显得很吃力,很多专业的内容都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把握,更别提做好课题研究了[3]。大部分辅导员表示自己在申报课题、查阅资料、统计分析数据时感觉很吃力,不能够有效运用专业知识进行科学研究。这种科研能力的缺少,严重阻碍了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的提高,因此有待于进一步的加强和培养。
1.4 高校辅导员缺少科研氛围
由于辅导员专业背景相对分散,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程度还不够,加之繁重的工作任务,辅导员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缺少在一起讨论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在辅导员的各类培训中,更多关注的是辅导员职业技能的培养,缺少对辅导员科研上的培训和指导。目前,高校辅导员的科研工作多处于自发、散养的状态,从事科研时往往在单打独斗,研究方向分散不成系统。这样的氛围直接导致辅导员科研意识的缺乏,科研成效也不高。
1.5 高校辅导员科研成果有待提升
科研成果的质量是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的直接体现。部分辅导员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但这些成果大部分停留在校级成果水平,市级成果就很少,更别提省部级和中国家级的,大多数成果都发表在省市级期刊上,质量不高。从辅导员科研的内容上看,多数表现为对学生事务工作现象的描述,缺乏科学的理论分析;从辅导员科研成果的质量上看,表现为实践应用性不强,难以形成实践——理论——实践的良性循环,没有创新性,推广和应用的价值不高。这从侧面反映出了高校辅导员理论基础不扎实,不能对科研选题做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以上分析体现,高校辅导员的科研成果在数量上升的同时,还需进一步提升质量。
2 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的意义
科研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辅导员对学生事务工作规律的探索和掌握,决定着辅导员工作的成效。对辅导员提出科研要求,倡导辅导员由经验型向学术研究型转变,提升科研能力,是切实提高辅导员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实现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需要[4]。
2.1 科研能力提升有利于培养辅导员创新能力
创新是民族发展的灵魂,也是高校辅导员必须要具备的基本能力。辅导员加强科研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掌握从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教育规律,具有比较广博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以及良好的文化素养;有较强的组织活动、调查研究能力以及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科研选题,有助于增强辅导员的分析判断力、预见力和决策能力;科研收集和运用文献,有利于辅导员信息处理能力、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提高;科研调查研究,能锻炼辅导员的组织协调和语言沟通能力;最后,科研写作论文,又能显著地提高辅导员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科学研究已被实践证明是培养辅导员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5]。
2.2 科研能力提升有利于推动辅导员工作成效
面对当前多元化的文化背景和“95后”大学生个性鲜明的特征,辅导员面临的教育对象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辅导员工作日益呈现出复杂性和挑战性的新局面。对于大学生思想呈现新的变化特征,仅凭满腔的工作热情是很难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提升辅导员的科研能力,让辅导员带着思考开展工作,成为“思考的探索者”,会提高在各项工作中的主动性,激发工作动力,提高工作成效。高校辅导员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前沿,更加需要紧跟新形势,分析新问题,通过科学研究潜心钻研,不断探索,创新学生工作的方法,解决学生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扎扎实实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3 科研能力提升有利于增强辅导员职业幸福感
辅导员工作是一项重复性的工作,需要在常态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并实现自身的成长。辅导员在实践中通过科学研究把工作经验进行深入思考、分析、总结、归纳,总结出规律,进行理论升华,在具体工作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逐步把自己打造为既精通学生事务又有科学研究能力的专家,在工作和发展中呈现和谐统一,从而产生幸福感。
3 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的途径
要提高高校辅导员的科研能力,需要强化辅导员职业化建设,通过建立稳定的职业发展机制加大对辅导员科研能力的培养。
3.1 减轻辅导员工作负担
通过科学研究正确把握学生工作的规律,科学理性地开展工作,提高辅导员工作效率,节省时间,减轻辅导员负担。高等教育研究专家杨德广教授倡导高校辅导员要坚持“工作、学习、研究”的六字方针,即围绕日常工作而努力学习,对工作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研究,再用研究的成果指导实践,形成“实践——理论——实践”的良性循环。科学研究的指导使辅导员轻松地完成日常的繁杂工作,为继续科学研究指导日常工作提供时间的保证。
3.2 增强辅导员科研意识
高校辅导员在长期的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新问题,并对这些新的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解决的过程就是辅导员的科研意识。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不仅要面对就业创业指导、职业生涯指导、心理健康还有陷入情感、网络等诸多现实问题,还需要处理和解决个性迥异的大学生群体中的多样问题。因此,具备科研意识的高校辅导员能够将实践经验进行积累,通过思考、分析,解决学生琐碎事务中的新问题,把思考、解决的过程进行归纳总结上升为科学的理论,形成科研成果指导日后工作。科研意识提高辅导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能够不断提升科研水平。
3.3 培养辅导员科研能力
高校辅导员通过科研能力的提升,才能占领理论高地,才能加强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才能够将日常繁杂工作简单化,简单的事情条理化,更好地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领路人。首先,结合专业加强培训,由于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五花八门,学校应该加强辅导员马列主义的学习指导,强化教育学、心理学、哲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的培训,提高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能力。其次,开展课题申报、论文撰写的讲座。进行科学研究首先从查阅文献资料、分析资料到结合课题选题,找出要解决的问题,结合课题研究内容,对课题的创新点和推广应用价值进行理论分析,形成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成果,强化辅导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长期的积累资料,增加经验,为日后解决实际问题,申报课题和撰写论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3.4 明确辅导员职业角色
中共中央明确提出,高校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学校应鼓励辅导员参与教学和科学研究,承担思想政治专项科研课题。落实辅导员是思想政治教师的身份,提升辅导员职业认可度。学校提供资金、项目的支持,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不断推动辅导员积极参加科研、论文发表和课题申报的进程。逐步使辅导员从事务性工作中走出来,有更多精力来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4 结 论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应是一种创新性工作,通过科学研究揭示、掌握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增强教育效果和工作效率。不断增强创新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运用新的理论和新的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学生工作中的新问题。辅导员必须树立学习意识,扎实做好大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勇于探索,善于反思总结,从而提升辅导员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骆文俊.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J].中国校外教育,2013(7):56-57.
[2]沈慧.年级组模式下独立学院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思考[J].学理论,2013(12):342-343.
[3]吴庆云.浅析如何提高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2(11):12-13.
[4]艾思明.高校学生辅导员核心能力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5]丁雪冬.浅谈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素质[J].价值工程,2011,30(7):298-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