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大荒美术之图像学视角解读

2022-05-30陈雨晴宋丽荣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图像学

陈雨晴 宋丽荣

摘 要:随着北大荒的开发建设,北大荒美术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这一特殊时期培养了众多杰出的北大荒艺术家,并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北大荒美术。北大荒美术的艺术风格极具个性,画面淳朴自然、浑厚凝重,传达出北大荒人不畏艰难、以苦为荣的乐观精神,以及无私无畏、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大部分北大荒美术作品的内容都是表现北大荒的自然环境、人们的日常劳作、当地的风俗礼节等等。以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理论为基础,以北大荒美术为研究对象,解读北大荒美术的审美特征,以及其所蕴藏的更深层次的艺术精神,并总结我国北大荒美术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带来的社会价值。

关键词:图像学;潘诺夫斯基;北大荒美术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年度项目“现实主义视域下北大荒美术图像叙事研究”(21YSB137)阶段性成果。

一、图像學的概念

图像学是现代艺术史中最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在19世纪下半叶,法国著名学者马莱首次提出图像学这一概念,而潘诺夫斯基是后来最有影响力的图像学研究者之一。潘诺夫斯基把图像学的研究分为前图像志描述、图像志分析及图像学解释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前图像志描述,也就是对图像的自然意义进行阐释。通过对线条、色彩和体积等纯粹的形式进行识别,确定一件艺术作品的主题。第二层是图像志分析,是对图像的深层次意义的发掘与阐释,也就是对某一作品的特殊题材和画面中的特殊形象的诠释。第三层是图像学解释,它阐释了作品更深层次的内涵,也就是其象征意义。它以艺术作品的内在意义与内容为阐释对象,旨在揭示出作品的象征意义与其价值所在。图像学既是认识图像的途径,又是阐释作品背景的手段,还能更加鲜明地呈现出艺术作品中的客观历史面貌,使观赏者从更多的角度认识艺术作品,进而打破艺术史料形式单一的现状。图像学也让观赏者更加深刻地了解图像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对于图像创作的艺术追求。

二、北大荒美术之图像学视角解读

(一)北大荒美术的概念

北大荒旧指中国黑龙江省北部在三江平原、黑龙江沿河平原及嫩江流域的广大荒芜地区。据史书记载,北大荒自古以来即为蛮荒之地,自然条件恶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国家对北大荒进行了有组织的开发。从1958年起,北大荒进入了大规模开发时期。为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成千上万的转业官兵、知识青年等怀着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豪情壮志来到北大荒。北大荒美术也在这片黑土地中被孕育出来,其创作主体包括转业官兵、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转业官兵的子女等等。北大荒美术的创作形式包括版画、中国画、连环画、宣传画、书法、油画等等。其中,版画的艺术成就最高,也是北大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前图像志描述——北大荒美术的表现题材

运用前图像志描述的方法,分析北大荒美术作品中的形象及营造的氛围,可以发现北大荒美术作品的内容题材主要包括展现北大荒纯真的自然风光、重现北大荒生产劳动的场景、歌颂北大荒精神这三种。

例如,北大荒版画学派的开创者和代表人物晁楣,在版画作品《松谷》中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刻画出了雄鹰在苍茫无边的松树山谷中自由翱翔的场景。作者采用灵动的线条,在视觉上给人以无限延伸和充满张力之感,使得画面凸显出了北大荒的广阔和生机。此外,冯法祀的《北大荒的金秋》、沈嘉蔚的《乌苏里江岸的白桦与航标》(图1)、张泽新的《小雪过后》、张路的《雨后》、贺友直的《江畔朝阳》等北大荒美术作品都描绘出了北大荒地区美丽的自然风光。

在北大荒美术作品中,描绘北大荒人的日常生活及劳动实践场景的作品数不胜数。例如,张作良的版画作品《接亲》采用斜线构图的方式,颜色以绿色为主,画中女子所撑的红伞使得画面色彩更加鲜亮。作品描绘了人们在风和日丽的天气中驾着马车穿过田野去接亲的欢快而又质朴的场景,展示了北大荒淳厚质朴的民俗风情。侯国良作品《北大荒的呼唤》是以国画手法创作的连环画,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北大荒地区独特的地域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日常。作品采用纵向构图的方式,描绘了连绵不断的山峰和辽阔的土地,还有人们在北大荒地区从事劳动的场景,展示出了浓郁的乡土情怀。杨学成的作品《龙口夺粮》描绘的是1971年夏天的抗洪救粮的场面。此幅作品是2265 cm×697 cm的大型画卷,运用了中国画的写意绘画技法,主要采用黑白色调,描绘了数百名青年头顶暴风雨、脚踩稀泥,在雷鸣电闪、大雨滂沱、洪水肆虐的环境中,奋力抢捞正在被浩浩荡荡的洪水冲走的麦捆的场景。《晒麦场上》《破冰捕鱼》《又是一个丰收年》《瑞雪年年》等作品,都是对北大荒劳动场景的直接再现,也再现了北大荒人在边疆战天斗地的英勇精神。

沈嘉蔚的油画作品《初尝完达雪》描绘了一位年长的战士和一位青年战士在被砍伐的树干上休憩的场景。青年战士手捧起一把洁白的雪,大口吃下以止渴,旁边的年长的战士抽着烟袋望向青年战士,仿佛在回忆着自己年轻时也用雪来解渴的情景。沈嘉蔚油画作品《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描绘了两位年轻力壮的军人在冰雪严寒的冬天站在哨楼上,迎着冉冉升起的太阳向远方眺望的画面。此幅作品的构图突出了两位战士在画面中的中心位置,巧妙地抓住了哨楼高耸挺立的特征,将观者的视线引向画面的底部,从而凸显出了军人强壮高大的形象。此幅作品的风格凝重、雄厚,体现出了北大荒人在寒冷艰苦的自然环境中恪尽职守的精神。大量北大荒时期的宣传画和连环画都记录了英雄事迹,彰显了北大荒人伟大的精神。

(三)图像志分析——北大荒美术的成因

北大荒美术不仅能够反映真实的自然风光和生产生活场景,还具有独特的社会意义。要想从更深层次理解北大荒美术,就需要从其特殊的历史和社会背景、北大荒艺术家的生活经历等多方面去分析北大荒美术的真正成因,其可以被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其一,特定的时代促成北大荒美术的形成。任何艺术的产生和发展都不能脱离一定的客观规律,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转业军人及革命干部来到北疆这片荒凉的黑土地,开始了大规模的开垦活动。经过60余年一代又一代北大荒儿女的共同努力,曾经的“北大荒”变成了如今的“北大仓”。其二,北大荒地区特殊的地域风貌及风土人情为北大荒美术提供了创作源泉。北大荒素有“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的说法。这里地域辽阔,土地肥沃,湿地与森林资源丰富,又是冰雪的故乡。不管是没有开垦时的辽阔荒原,还是开垦建设后的穰穰满家,都激起了北大荒艺术家们对北国风光的创作激情。其三,北大荒艺术家的自身经历和艺术修养造就了北大荒美术的独特性。北大荒文艺群体主要由转业军人和知识青年组成。其中,有一部分北大荒艺术家是专门从事文艺工作或就读于美术院校的,有着扎实的美术基础。例如,晁楣在来到北大荒垦区之前就从业于版画创作,并且参加过第一届全国版画展和第一届全军美术作品展览;张作良在来北大荒垦区之前,在《解放军画报》担任美术编辑;徐楞曾经也担任过志愿军报社的美术编辑;杨凯生曾经在鲁迅美术学院学习中国画;郝伯义曾担任长春电影制片厂的美术设计学员;尹瘦石曾经在江苏省立宜兴陶瓷职业学校学习陶艺和书法绘画。此外,一部分北大荒美术创作者是业余画家,他们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美术教育。但是他们将自己对劳动生活的热情都融入了创作,为北大荒美术注入了新鲜血液。在目睹了荒地变粮仓这一激动人心的转变后,画家们更加有激情进行艺术创作,并能更加自觉主动地把艺术创作同生产任务结合起来。其四,北大荒美术的发展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在开垦北大荒期间,相关领导指示,对于部队转业的专业文艺工作者,应鼓励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特长,例如支持他们组建文工团、办报刊、出画报,用文艺宣传来推动生产建设,鼓舞职工斗志。众所周知的《北大荒文艺》《北大荒画报》《农垦报》等美术刊物,都是在这一时期创办的。

(四)图像学解释——北大荒美术传达的精神内涵

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灵魂,任何一项伟大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支持和推动。北大荒美术作品记录了当时人们开垦北大荒的伟大壮举,也传达出历久弥新的北大荒精神。北大荒美术产生于特定的东北自然环境中,充分体现了东北地区广袤而荒芜的特征。在过去的历史中,北大荒是人迹罕至、野兽出没的亘古荒原,也是寒冷、偏僻、荒蛮的代名词。而正是这种特征激发了北大荒开拓者无限的生命力。因此,北大荒美术最突出的一個特征在于传递北大荒精神。例如,张作良在版画作品《排障》中,通过对枯木残枝的刻画,渲染出环境的恶劣,从而反映出劳动的艰苦,体现出军人在艰苦的环境中排除万难的豪情壮志;晁楣版画作品《第一道脚印》展现出了荒原的苍茫,让人感受到前路的艰难与漫长,体现出军人在风雪天不畏严寒、坚持勘探北大荒的钢铁般的精神。表现北大荒人不畏艰难、以苦为荣的精神品质的美术作品数不胜数。由此可见,北大荒精神的核心是艰苦奋斗,而北大荒人的意志品格是勇于开拓。北大荒人在开垦时期展现出了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尊重科学的求实精神及积极探索的创新精神。例如,宣传画《我们要用双手把荒地变成良田》《要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第一道脚印》等等,都是这种精神的真实写照。北大荒精神的最高境界是无私奉献,具体表现为无私无畏的献身精神、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和不求索取的忘我精神。北大荒人将自己的毕生所学毫无保留地播撒于这片黑土地,为北大荒的科教文卫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艰苦的条件下,开拓者们仍愿意留在垦区,世世代代守护这片黑土地,无私地奉献着他们的一切,正如沈嘉蔚的《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赵国经的《爸爸送我去边疆》等作品展示的那样。北大荒人胸怀全局、情系天下、勇于担当、忠诚使命,并始终如一地将这些品质作为行为准则。北大荒美术再现了几代北大荒人在艰苦的环境中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历史。北大荒艺术家们让人们看到了北大荒人用青春、汗水、生命将过去的北大荒建成今天的北大仓的壮丽画面。

三、结语

笔者借助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理论,从三个层次对北大荒艺术作品进行了阐释。第一个层次为前图像志描述,即把北大荒美术作品中直观的东西直接传递给观赏者。第二个层次为图像志分析,即从时代背景、自然环境、艺术家个体、社会支持等方面探讨北大荒美术形成的原因。第三个层次为图像学解释,即解读北大荒美术作品蕴含的象征意义或精神。北大荒美术让观赏者回到那段逝去的时光,再现了几代北大荒人青春的足迹。通过北大荒美术作品,人们也看到了北大荒这个千古荒凉之地在北大荒人的开拓下,日益显出繁荣的景象。从初期的广袤荒原,再到后来的层层麦浪和农作物大丰收的场景,北大荒美术作品所展现出的这种一日千里的变化令人鼓舞振奋。借助这些画面,北大荒美术传达出北大荒精神,即北大荒人不畏艰难、以苦为荣的乐观精神,以及无私无畏、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在弘扬北大荒精神方面,北大荒美术作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教育性、审美性特征,充满了感染力。北大荒美术能够增强人们对于北大荒精神的了解与认同,对弘扬北大荒精神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嘉莉.浅谈图像学语言:读潘洛夫斯基图像学[J].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10(5):24.

[2]刘云飞.形式、主题与意义:潘诺夫斯基图像学思想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9.

[3]薛涵文.图像学在中国美术史研究中的应用[J].美与时代(中),2021(11):8-9.

[4]刘晋晋.图像与符号[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21.

[5]米歇尔.图像学:形象?文本?意识形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

[6]王洪波.北大荒版画的成因探析[J].艺术研究,2008(3):139-140.

[7]刘路遥.砥志研思 感悟艺术:浅谈侯国良的连环画创作[J].美术观察,2016(12):54-55.

[8]严丰.北大荒版画风格演变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9]张清波.从《荒原春夜》到《第一道脚印》:试论1960年前后晁楣与北大荒版画的“拓荒”[J].美术大观,2021(6):108-110.

[10]邓灿、孙勇才.北大荒文学艺术史[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6.

作者简介:

陈雨晴,佳木斯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画。

宋丽荣(通讯作者),硕士,佳木斯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画。

猜你喜欢

图像学
评米歇尔的《图像学:形象、文本、意识形态》
维米尔与《绘画艺术》
《韩熙载夜宴图》的图像学阐释
波提切利《博士来拜》图像学研究分析
音乐图像学在中国的发展
贡布里希对图像学的修正
梁楷《释迦出山图》之图像研究
图像学视阈下的广安冲相寺摩崖石窟造像
城镇景观建设视角下的环境设计手绘图像学研究
符号学与图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