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校美术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2022-05-30马勇
摘 要:美术专业是众多高校培养理论人才的重要专业,在当代也是人文艺术学科建设的重点,主要培养艺术人才。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美术教学体系构建尚处于起步研究阶段,所以需要对课程内容安排以及课程的实施等进行不断的完善,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尤其是现在大力推行教育改革,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受到了业内广泛的关注,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因此,对基于核心素养的高校美术教学体系构建进行论述。
关键词:美术专业;核心素养;教学体系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一些高校为了实现自身教育理念,追求优化专业结构,完善教学体系构建,同时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样,美术专业作为培养美术史论、美术评论与编辑、美术教学与科研、艺术管理等美术理论人才的依托,受到的关注度也日益上升,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美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尚处于摸索研究阶段,与国外一些顶尖院校存在很大的差距,所以本文主要就现在美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基于核心素养就完善其课程体系建设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高校美术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先进的教学模式
首先,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单方面地传授知识,为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少,对学生的了解较少。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干自己的事情,有问题也不敢提出来,不会对教师讲解的内容提出疑问,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没有被凸显出来,课堂效率不高。其次,部分教师在美术专业教学中,只是传授理论知识,忽略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比如说学生的人文素养、基础美术知识、创新意识等等。
(二)缺乏丰富的教学内容
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专业教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学内容的设计,除了书本上的知识,学生需要更多的拓展,美术素养还包括创新精神。但是现在很多学生在进行美术创作的时候只是对名作进行模仿,没有真正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究其原因,还是课程内容的设置存在问题。首先,学生学习到的拓展内容不够,接触到的知识面不够广。也有一些高校根据画风对学生进行了更加细致的专业划分,比如说油画专业建立了四个不同的方向,设计类的专业也根据设计范围的不同进行了划分,比如说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等,虽然这样可以使学生学习得更加精细,但同时,学生接触到的只有本专业的知识内容,教学体系单一,从而很难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其次,一些教师也局限于旧的教学方式,受到教学评价的影响,注重提升学生的专业成绩,而不是综合素质的培养。一些教师的教学课堂也缺乏一定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不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行教学,不仅阻碍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还会影响学生的创作水平,使其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求,从而降低就业率。
(三)缺乏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
很多高校都是通过考试对学生进行专业评判,注重学生专业技巧的掌握。但是美术专业的学习也需要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很难达到这一目的,所以教师无法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比如说创造能力、对于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等等,从而也无法得知自身的教学方式是否有问题,进而影响高校美术专业的发展。
同时,教学评价也有其局限性,值得我们去探究。对学生的学习成效及其未来发展进行测评,是件复杂而困难的事,测评结果只能作为参考,无法对学生的能力、创造性与思想品行做出定论。在高校的教学评价体系中,存在以下问题:首先,评价的主体较为单一,一般都是教师,评价具有主观性,并且评价的内容并不是多样化的,不能准确地对学生做出评判;其次,很多高校的教学评价只是通过平时作业、小测验还有期中、期末考试等进行,评价的内容并不全面。
教学评价原本的目的是改善教学,并且让学生和教师发现自身的不足,及时改进,所以建立一个更加科学的、更能反映课堂实际情况的评价标准体系,对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措施
(一)完善课程设计,加强学生专业素养
现在很多学生的知识储备较为零散,虽然学了很多东西,但是并不能将这些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构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比如说有的学校的美术专业学生会在大一学习美术史基础知识,在大三学习美术概论、美术鉴赏,从表面上来看,好像是从基础再到实践,但是学生实际只掌握了基础知识的相关内容,没有宏观的理论视野,无法从专业的角度去理解经典艺术,所以需要完善课程设计。
首先需要对课程体系进行完善,对理论资源进行系统的整合,辅助引导学生形成自身的知识体系。比如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将中西方历史上的经典艺术理论以案例的形式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用正确的角度、方法去解读艺术,然后在美术鉴赏课上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并对课程教学结果进行评估,根据结果分析教学中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且及时进行调整,逐步对课程体系进行完善。
其次需要完善課程内容,注重多元化、实用性。现在很多学校美术专业课程设计的综合性还有专业性都有所欠缺,比如“艺术史方法论”是罗格斯大学美术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属于核心课程模块,但相比之下,国内的美术学专业课程极少开设专门的方法论课程,所以可以对基础课程的有机性和综合性进行加强,同时也需要注重课程之间的有效衔接。
最后需要提升教学内容的质量。其一,由于很多高校美术专业培养目标大致相同,专业优势无法得到凸显,因此高校需要设定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学校的特点,凸显自身的专业优势;其二,开阔学生的眼界,比如在学习美术史的过程中,可以开设不同地域的美术史课程,使学生的作品不局限于一个方向,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开阔其视野,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将美术史与文学、音乐等人文学科进行关联,拓展课程体系的广度;其三,促进深度教学,比如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对作品背后的创作背景、创作历史等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对作品进行欣赏;其四,有目的地建设精品课程,提升课程的专业性,促进美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以及学科发展。
(二)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对学生实施教育的主体是教师,所以教师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一环节的关键。因此,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让教师跟得上教育改革的步伐,针对自身教学内容、教学方案做出调整,更多地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教师需要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这也意味着教师不能只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评价学生,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观察,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尤其是美术专业,学生的创造能力还有特点都不一样,要擅长发掘学生的优点,为他们指明发展的方向。
此外,教师也要不断地提升自我。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与时俱进,具有创新精神。新课改的大力实施,使得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之前的知识传递者这么简单了,而是需要参与全过程的教学,包括课程内容的开发、课程体系的建设、课后评价体系的建立等。这就需要教师具备很强的专业素养,对于教育者来说这也是一项新的挑战。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应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从而不断进步,要从课堂教学台前的主角变为幕后的配角,成为组织、引导、激励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不断的自我完善,也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做出调整,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案还有教学内容,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
(三)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创造力
1.加强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
教师在讲课的时候需要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例如在美术作品鉴赏的时候,可以询问学生对于作品的看法,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并提出想法,锻炼其鉴赏能力以及表述能力。在授课的时候也可以进行艺术品的赏析,或者阐述其创作背景等等,增长学生的见识,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在平时布置作业的时候布置一些创编作业,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可以将一些优秀的作品展示在校园的板报中,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2.改善学习氛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取一些比较有针对性的议题,组建学习小组,让学生课后进行讨论,比如让学生自行寻找一幅符合某个课题的艺术品,了解其绘画过程、创作背景等等,以PPT或者论文的形式呈现,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美术文化,提升自我涵养。
还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参加学院的比赛或者辩论赛来改善学习氛围,比如教师可以在学院多组织一些学生辩论赛,完善自身的教学体系。也可以邀请一些专业人士通过宣讲会与学生进行交流,这些都是开阔学生眼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
3.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在“双创”教育背景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受到重视。目前一些学校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创业型人才为目标,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联系,在进行人才培养的同时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比如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艺术教学,以传统艺术资源带动美术专业的创新实践,使传统艺术得到传承的同时,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得到了锻炼。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学校将互联网与美术教育进行结合,实现创新发展,比如搭建数字化教学平台。由于美术专业的特殊性,线下授课有时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比如在雕塑技法的线下授课中,关于肌理效果表现手法的相关问题需要学生自行进行反复的观察实践,但是线上授课就可以对教学过程进行记录,便于学生复习,同时通过一些视频,讲解会变得更加生动,课堂效率也会得以提高。
(四)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
传统的美术专业教育以讲述美术专业相关的专业理论以及专业技巧等为主,然而人文素养教育对学习艺术的学生来说也十分重要,因为人文素养有助于学生提升综合素质,使思维更加成熟,是一个人核心素养的体现。如果没有人文素养,可以说艺术作品会失去其原有的灵魂。但现在很多美术院校在进行专业培训的时候忽略了这一类素质的培养,导致出现“高学历、低素质”的现象,而且部分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不够紧密,适应社会的能力较差,不能与社会发展的脚步相契合,所以很难在社会中实现其理想抱负,也不符合高校原本的育人理念。
因此,在高校美术教学体系的建设中,应将人文素养的培养融入美术教学。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其一,建立健全心理咨询工作体系,关心学生的生活以及心理状况,进行及时指导,并且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其核心素养;其二,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改善校园氛围,良好的文化氛围可以给学生以创作灵感,同时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以校园文化为载体,提升美术专业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其三,在教学中融入丰富的人文元素,教师可以在平时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艺术赏析等,学校也可以再增设一些选修课,例如人文社会实践、作品欣赏与鉴赏等等。
(五)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最重要的作用在于提高教学质量。而如何开展指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评一体化系统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体系应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程度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其一,确立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也就是让教师、学生等参与教学评价,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及时改进;其二,确立发展性的评价内容,将学生的过程性学习行为作为评价学生的核心内容,比如说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等;其三,确立多样性的评价方式,也就是改变传统的量化评价范式,采用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考查课堂教学,尤其倡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
相關实验还有数据表明,完善教学评价体系,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所以在进行教学评价的时候需要多关注学习的过程,实现教学评价的最优化,使教师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学评价要谨慎,要注意评价对象的全面性、真实性,力求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出较为真实准确的评价。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改革的大力推进,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助于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本文主要就基于核心素养的高校美术教学体系构建进行分析论述,希望能对日后的教育工作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1]李晨.高校美术教育多模式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21(2):182-183.
[2]邵士德.高校美术应用型教学体系构建[J].教育评论,2015(3):119-121.
[3]林春华,刘贻新.高校美术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启示:以新泽西州立罗格斯大学为例[J].高教探索,2021(7):95-101.
作者简介:
马勇,博士,新疆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美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