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20年临沧市麻风流行状况分析
2022-05-28税铁军
杨 平,税铁军,张 波,崔 鑫
(临沧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云南 临沧 677099)
临沧市是云南省边境州市之一,麻风在我市流行久远,史料记载,民国时期,有关部门在1934年至1935年间曾经作过一次调查,在凤庆、云县和临沧县分别查到86、98、47例麻风病人。1988年全市实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联合化疗”(MDT)后,麻风病人得到了有效治疗,流行趋势得到了有效控制。2012年临沧市卫生局联合发改委、财政局、残联等九个部门印发了《临沧市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对麻风防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本文对《规划》实施期间,临沧市2011至2020年新报告麻风病例进行统计整理,分析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在低流行态势下如何开展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数据来自《全国麻风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中(2011~2020)年临沧市各县(区)新发麻风病人个案信息。
1.2 研究方法 利用EXCEL2003建立数据库,以《麻风病防治手册》中的相关定义作为诊断、分型和畸残分级的标准。应用百分比、率进行分析,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回顾性总结。
2 结果
2.1 流行概况 临沧市(2011~2020)年累计报告麻风病例66例,病例发现数最高为2011年13例,最低为2019和2020年,均为1例,年均发现率分别为0.54/10万、0.04/10万,10年平均发现率为0.26/10万。2011年底有现症病例57例,2020年底为4例,年均现症患病率分别为2.35/10万、0.16/10万,详见表1。
2.2 地区分布 全市共辖7县1区,66例麻风新发病例除镇康外全市各县(区)均有分布,病例数排前四位的地区分别为凤庆20例、临翔区19例、云县11例、耿马7例,分别占病例总数30.77%、28.78%、16.92%、10.77%。
2.3 人群分布
2.3.1 年龄 确诊年龄以(35~54)岁为主,共报告37例(56.06%),平均确诊年龄为42.2岁,最小19岁,最大71岁。无儿童病例,详见表1、表2。
2.3.2 性别 男性病例54例(81.81%),女性病例12例(18.18%),男女性别比为4.5∶1,详见表2。
表2 确诊年龄、延误时间、诊断分型与确诊时畸残统计
2.3.3 职业 以农民为主,共62例(95.38%)。
2.3.4 民族 以汉族为主,共45例(68.18%),其次为彝族10例(15.15%),傣族5例(7.69%)。
2.3.5 临床分型 按治疗型别统计,累计共报告多菌型(MB)45例,少菌型(PB)21例。型比为68.18%,详见表3。
表3 性别与治疗分型
2.3.6 临床特征 确诊时无皮损7例(10.60%),1块皮损3例(4.54%),(2~5)块皮损23例(34.85%),5块以上皮损29例(43.93%),未计数3例(4.54%)。平均延迟期在两年以内有50例(75.75%),两年以上有16例(21.33%)。平均延迟时间2.33年。延误时间在两年内的病例,有34例发生神经损害,占51.51%,延误时间2年以上病例,有7例病例发生神经损害。病人确诊时有Ⅱ级畸残10例(15.15%),(2011~2020)年期间,仅有2011、2016年Ⅱ级畸残率超过25%,详见表1。
表1 临沧市2011~2020年麻风流行情况
2.3.7 发现方式 近十年报告病例主要以皮肤科门诊发现为主,共报告53例(80.30%)。
2.3.8 传染来源 家庭内传染17例(25.76%),家庭外传染7例(10.60%),不明42例(63.63%)。
3 讨论
临沧市通过开展《临沧市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经过10年防治工作,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2011~2020)9年全市麻风平均发现率为0.26/10万,2011年后,年均发现率都低于0.5/10万。(2011~2016)年全市年均患病率均在1/10万以上,2016年后持续低于1/10万。2020年年均现症患病率较2011年下降了93.19%。根据麻风病控制标准,我市已达到基本消灭标准[1]。
(2011~2020)年,我市新发病人平均确诊年龄为42.2岁,呈右移现象;无儿童病例;多菌型型比为68.18%,年均发现率与型比呈反比的规律;Ⅱ级畸残率逐年减少,10年均值为15.15%,低于20%。这些指标均符合麻风低流行区特点[1]。
从地区分布进行分析,我市麻风病例主要集中于凤庆、临翔区、云县、耿马四县(区)。这四个县(区)是我市有麻风疫情报告以来历年发现病人较多地区,四个县(区)历年累计发现病例1236例,占全市病历总数88.92%。截止2020年底四个县(区)有治愈存活者359例,占全市92.28%。四个县(区)报告病例数相对我市其它四县报告较多,可能与人口密度大、气候特点、地理环境以及历年病例密切接触者较多有关。我市镇康县已于1994年通过了省级消除麻风病危害达标考核验收,1994年以来至今报告病例数为0,双江县近10年也仅报告1例病例。这提示我们凤庆、临翔区、云县、耿马这些地区为我市麻风病防控重点地区,应加强开展各项防控工作。
全市报告病例以男性为主,这和国内其它地区如文山州、蒙自市、西安市[2-4]等地区报道一致。职业主要为农民,可能是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生活环境与卫生环境较差有关。民族主要汉族为主,这和云南省及其它地区报告一致。少数民族则以彝族、傣族为主。傣族病例均分布于耿马县孟定镇,耿马县其它乡镇10年来均无麻风病例报告,原因待以后进行深入调查。
平均延迟期在两年以内的占75.75%,平均延迟时间2.33年(27.96月),低于云南省全省同期平均延迟时间31.2月[5]。但我市新发病人延迟期长短不一,10年来有3年的平均延迟期大于2年,提示仍有潜在人群被感染的风险,应引起重视,要加大对高延迟期患者家属的追踪观察和体检。
病历确诊时皮损症状以(2~5)块皮损、≥5块皮损为主,单皮损率仅占4.61%。单皮损比反映病例发现工作及时与否,一般认为病人发现越早,单块皮损率越高[1]。说明我市需加强病例早期发现工作。在麻风病初发症状中,也多以神经症状为主。我市平均延迟时间两年以内发生神经损害病例就占51.51%,提示我们今后在诊断病例时,要加强神经症状检查及早期治疗,避免畸残症状发生。
新发病例发现方式以皮肤科门诊为主,传染方式家庭内传染占25.76%,传染方式不明占63.63%,与蒙自市、浙江省文献报道一致[3,6]。这提示我们医疗机构已成为病例早期发现主要机构,麻风高危人群为麻风病例密切接触者。相关文献表明,麻风可疑症状监测系统是麻风低流行状态下防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和模式,是一项投入低,产出高的疾病防治控制项目[7-8]。我市于2018年在省疾控中心麻风病防治所指导下在七县一区开展了麻风可疑症状监测工作,该项工作目前运转良好,为早期发现麻风病例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早期发现麻风病人,今后我们要加强医疗机构皮肤科医生、乡村医生培训力度,提高麻风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同时要开展疫村线索调查、重点人群体检、宣传工作,通过被动监测与主动监测相结合方式,共同做好麻风病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