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南岸区2019年男男性行为人群哨点监测结果及HIV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2022-05-28邓雯文唐小清杜佳校吴小花

皮肤病与性病 2022年2期
关键词:安全套同性性行为

邓雯文,向 辉,唐小清,张 睿,杜佳校,袁 满,吴小花

(南岸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重庆 南岸 400067)

多性伴特征及无保护的“肛交”方式让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MSM)成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的主要高危人群之一[1]。2019年重庆市南岸区报告新发现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324例,其中经同性传播的比例占38.3%,远高于2019年重庆市新发现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中经同性传播的比例(14.8%);南岸区现存活2075例HIV感染者中,经同性传播占42.3%,也远高于重庆市水平(18.9%),说明同性传播是我区HIV感染的重要传播方式。本研究在社会组织的支持下,采用滚雪球的方法,对南岸区MSM人群进行调查访谈和HIV检测,了解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认知、态度、行为及HIV感染影响因素,为有针对的开展HIV防控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根据《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方案》要求,于2019年(4~6)月对有过男男性接触史的(15~60)岁男性进行监测。

1.2 调查方法 采取滚雪球抽样法,在被调查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符合条件的MSM人员开展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基础信息、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性行为情况、性病史、吸毒史,接受干预信息等,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8道题中,答对6道为知晓。

1.3 检测方法 采集受访者指尖血,采用免疫胶体金技术(Immune colloidal gold technique,GICT)开展HIV初筛检测,甲苯胺红血清不加热诊断方法开展梅毒初筛检测,HIV初筛阳性者转介至疾控中心行确证试验,梅毒初筛阳性者转介至医疗机构行确证试验。所有检测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和判定结果。

1.4 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3.1对问卷数据进行双录入,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及性行为特征 400名调查对象,年龄(18~59)岁,平均年龄(30.13±6.92)岁,以21岁年龄组,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未婚、本市人群为主。其中首次性交平均年龄为(21.37±4.14)岁。66.75%(267人)的调查对象第一次发生同性性行为对象为临时性伴;56.50%(226人)的人在第一次发生同性性行为时使用了安全套。近半年内发生同性性行为的人占85.25%(341人),其中有72.25%(289人)每次坚持使用了安全套。最近半年内同性性伴数量(0~1)个占50.25%(201人),(2~4)个占43.25%(173人),5个及以上占6.50%(26人)。

2.2 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情况 调查人群中,艾滋病相关问题知晓率为87.25%(349人),有89.75%(359人)的人接受过艾滋病咨询有关服务。

2.3 HIV感染情况 调查人群检出HIV阳性21名,感染率为5.25%。21名HIV阳性感染者中未婚14例,在婚6例,离异或丧偶1例;21名感染者在过去6个月内均发生过同性肛交性行为,有1人从未使用安全套,8人每次均使用了安全套;在过去6个月21名感染者均未发生过商业性同性性行为。

2.4 HIV感染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对调查人群HIV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第一次发生同性性行为是否使用安全套、使用安全套频率、第一次肛交年龄、最近半年内同性性伴数量、自觉染病可能性、梅毒感染情况的HIV感染阳性率有差异(P<0.05)。见表1。

表1 MSM人群HIV感染相关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2.5 影响MSM人群HIV感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对HIV的感染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与最近半年同性性伴侣数为1个的相比,性伴侣个数为(2~4)个(OR=5.86,95%CI:1.66~20.72,P=0.006) 和5个以上的研究对象(OR=6.60,95%CI:1.20~36.38,P=0.030)更容易感染HIV;与梅毒检测结果阴性的相比,梅毒检测结果阳性的研究对象(OR=4.24,95%CI:1.21~14.88,P=0.024)感染HIV的风险更高。表2。

表2 影响MSM人群HIV感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男性性行为传播是HIV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近年来,多研究报道,MSM人群HIV感染数呈上升趋势[2]。本研究中,MSM人群的HIV感染率为5.25%,低于(2010~2013) 年中国该类人群7.7%的感染率[3],可能与近年来我区依托社会组织以社交网络为基础,扩大了对MSM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教育和咨询检测服务覆盖面,部分已治疗感染者未参与调查,造成该类人群HIV感染率降低。

本研究调查到的400例MSM人群,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所占比例较高,提示该部分人群在当今社会信息化飞速发展的形势下,更容易通过社交网络接触更多性伴,更容易接受和发生同性性关系,增加了HIV感染风险[4]。

大量研究表明,人群中安全套的使用率要达到90%以上才能真正达到预防艾滋病的效果[5],而调查对象中,安全套的使用情况并不理想,增加了HIV向一般人群和家庭传播的机会,因此我区需继续扩大MSM人群中安全套的使用宣传,提高该类人群对此项高危因素的认知并促进行为改变,以有效控制HIV的传播。研究结果提示同性性伴数增加进一步升高了HIV感染风险,与大量研究结果一致[6]。溃疡性性传播疾病是促进艾滋病在MSM人群中传播的重要因素[7],本研究结果显示,梅毒感染使得感染AIDS风险增加3.24倍,与其他研究结果相似[8],因此除了加强MSM人群行为干预以外,应继续加强MSM人群的性病防治工作。

研究发现,性伴侣个数越多,感染HIV的风险越高,可能是由于伴侣个数越多,发生无保护性行为的频率更高,暴露于艾滋病毒的可能性越高,患HIV的风险越大[9]。因此,积极发现多性伴MSM人群,做好该人群的HIV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可以作为防控工作的重点。

综上所述,在我区MSM人群艾滋病防控工作中,大力推广安全套使用,提高安全套使用频率,减少同性性伴数量以及增加性病防治干预是重要防控措施。

猜你喜欢

安全套同性性行为
“性”有更广泛的内涵!心理学家分析3种形式
动物进化中的性谜题
报告
作为美女,压力山大
美国六成地区同性能结婚
怎样戴安全套才能防艾滋
安全使用“安全套”
揭穿男人的7个性谎言
人类性行为要受到约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