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辩思维

2022-05-23袁兆龙

求知导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培养策略初中数学

摘 要:审辩思维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初中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审辩能力的基础上教学数学知识,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引进新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审辩思维。文章结合教学实际,探讨教师应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

关键词:初中数学;审辩思维;培养策略

作者简介:袁兆龙(1972—),男,甘肃省白银市育才学校,高级教师,本科学历。

一、有意引入易错题,让学生以审辩思维进行思考

在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下,“教师就是权威”的现象相当普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错误时,多数情况下学生都不敢发言指正。这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定的依赖性,难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影响数学教学质量。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转变观念,明确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在课堂中有意引入错题,以此锻炼学生的审辩思维,为学生创建独立思考的环境,进而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以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一课为例。许多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很容易混淆运算的顺序,笔者根据这一情况,在例题计算过程中有意识地写错运算顺序,并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如笔者在黑板上写出“72-22÷70=50÷70”的式子,让学生回答这个式子是否正確。学生纷纷回答“不正确”。接着笔者再写下“(-112)×2-23=114-23=91”的式子。当笔者写出“114”的时候,许多学生都意识到式子不正确,与所学的运算顺序不相符,并主动告诉笔者计算步骤有误。笔者由此发问:“哪里错了,哪位同学可以帮我写出正确的计算方式?”通过引入错题,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有理数的运算顺序,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审辩思维,遇到类似的问题学生也能够很好地解决。

二、加强知识迁移,使学生灵活运用审辩思维

许多数学问题包含多种解决方法,而一个方法也能解决多个问题。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总结方法和经验的能力,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2]。数学学科是一门系统性和灵活性相融合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灵活的思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讲授知识之外,还应注意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这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审辩能力。

以七年级下册《探索全等三角形的条件》一课为例。该课是关于几何证明的知识,有些情况下无法直接求证全等,需要通过增加辅助线来获取中位线平行与同位角相等的一些条件。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辅助线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以审辩式的思维掌握几何知识,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线与线、角与角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几何问题。一法多用,可以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找到最佳的解题方式,同时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也会得到提高。教师在此基础上也可以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融入生活实例,培养学生审辩思维

数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可以在实际生活中获得数学知识,并应该将这些理论知识更好地在日常生活应用。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将所学知识有效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因此,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融入生活元素,从而增强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以及审辩思维。例如,在教学“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这一内容时,笔者询问学生:“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旋转的呢?”学生回答:“旋转木马,还有摩天轮。”笔者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再询问学生:“一辆火车在笔直的轨道上行驶,火车头行驶了500米,车尾行驶了多少米呢?”学生们都回答:“500米。”笔者借助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平移与旋转的概念。对学生无法直接理解的抽象图像,教师可以在课件中插入一些相关的小视频,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教学内容。在生活实例的基础上进行数学教学,有助于学生切实感受生活实际,能够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学生主动对生活问题开展探究,审辩思维水平也会随之提高。

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逐步形成审辩思维

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要选择恰当的切入点,让学生自主探究,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并通过思考自主解决数学问题,真正体会成功的喜悦。这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3]。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等腰三角形》一课时,笔者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等腰三角形,让学生回顾等腰三角形的一些性质。在此基础上,笔者有意识地提出问题:“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其定理条件和结论反过来还成立吗?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观点。笔者最后讲解正确定理,并引出新课。当学生对新知识有一定了解后,笔者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已知AB=DC,BD=CA,求证△AED是等腰三角形。教师引导学生用审辩的思维思考,让学生交流和讨论,学生遇到问题时及时指导。练习完成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证明过程进行展示和评价,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教师要耐心讲解。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切实梳理证明的思路和书写过程,还可以促进学生推理公式的严密性。

五、运用新型教学模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审辩思维

初中数学教师应与时俱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融入创新理念,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审辩思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4]。例如,教学七年级下册《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这一课时,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以及清晰的表达能力,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多动脑、大胆猜测。例如:笔者在课堂中引入问题:“一个正方体的边长为52毫米,它的体积是多少?”“假如把边长增加为原来的5倍,正方体的体积会扩大为原来的多少倍?”学生们通过讨论后,得出结论:正方体的体积与边长的立方相等,故正方体体积为V=(52)3立方毫米;边长扩增5倍后就变为53毫米,正方体的体积也会发生变化,结果为V1=(53)3立方毫米。笔者接着询问:“很明显(52)3与(53)3并不是最简结果,谁可以运用所学知识快速化简结果?”学生经过计算后纷纷得出了答案,即V=106立方毫米,V1=109立方毫米。笔者对学生的运算结果予以肯定,并告诉学生这种运算就叫作幂的乘方,这样学生就能对幂的乘方有一定了解,再让学生尝试计算(103)2,并让学生判断(n3)3=n6是否正确,以此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帮助学生掌握一些易混淆的题型,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六、组织审辩活动,培养学生的审辩思维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基本原则。知识学习的主要目的都是将所学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数学学习更是如此。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审辩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审辩思维,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进而提升数学教学成效。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丰富教学形式,积极组织审辩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5]。以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打折销售》一课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图片以及视频等为学生创设打折促销的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以“商家这种打折活动可以赚钱吗?”的问题为切入点,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使其在交流过程中逐渐理解成本、标价以及利润等具体含义,并运用审辩思维解决相关问题。

七、注重问题设计,启发学生审辩思维意识

问题是思考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产生一定的疑问,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数学教师要注重课堂提问环节,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合理设计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并鼓励学生提出质疑。例如,在教学《整式的加减》一课时,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概念,如“8n”与“5n”、“-7a2b”与“2a2b”有什么共同特点。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对学生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逐一提问:“合并同类项过程中,它们的系数、字母以及字母的指数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思考后能够发现,系数相加,字母以及字母的指数都不变。在学生掌握基本的概念后,教师可以先出示一道简单的练习题“3a+2b-5a-b”,再让学生做一道化简求值题:“求代数式-3x2y+5x-0.5x2y+3.5x2y-2的值,其中x=1/2,y=5。”同桌之间分别以两种形式进行化简,一种是先化简后代入,另一种是直接代入求值,然后让学生判断哪种方法更简单。这样不仅可以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更能启发学生审辩思考问题。

八、科学引导,提升思维互动深度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入审辩思维,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审辩思维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以及独立思考能力的一种思维。学生可以对教师或者教材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展示审辩思维。学生的生长环境各不相同,自然会出现思维差异,这种差异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这要求教师有效引导学生学习,不断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增加其知识储备,为锻炼学生实践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并使学生充分发展个性思维,用更具价值的审辩启迪智慧,深入思考。以教学八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一课为例。笔者提问学生:“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以及性质是什么?”“平行四边形都有哪些判定定理?”学生作答后,笔者再问:“通过比较平行四边形的基本性质和判定定理,能够找到哪些规律?”学生回答:“判定定理是性质的逆命题。”经过笔者的引导,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一些基本概念有所了解。而后笔者再引导学生探究新知,让学生运用材料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逐步推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学生通过探究后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可以互相平分。学生通过推理能够巩固相关知识点,有利于进一步的学习。

九、小组合作学习,创设审辩思维情境

数学学习不是闭门造车,而是需要团队合作、师生互动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互动交流有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对增强学生研究意识,锻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这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交流平台,构建良好的群体关系。例如,八年级下册《分式方程》一课,需要学生运用转化思维,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探究,在学生理解基本的概念后,让学生思考方程式“2/(x-3)=3/x”的解法。最后,学生讨论得出可以通过通分、较差相乘等进行化简。转换的过程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判断能力。小组探究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推测、假设以及总结等能力,真正实现学生思维的提升,为学生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审辩思维,这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柴建丽.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审辩式思維的培养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07):60-61.

俞红湖.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审辨式思维的培养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27):44-45.

杨晓霞.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审辩式思维的培养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24):44-45.

李晓云.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审辩式思维的培养策略[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03):80-81.

王佳琪.培养学生“审辩思维”的数学教学策略[J].新课程导学,2021(22):79-80.

猜你喜欢

培养策略初中数学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