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保护理念下满族刺绣技艺传承与创新

2022-05-16贾秀兰

锦绣·下旬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历史文化非遗传承

摘要:满族的民间工艺主要以满族的民间刺绣为代表,是中华文化中当之为愧的民族瑰宝,满族的民间刺绣更是饱含着满族人民对于生活和劳动的丰富情感,也是最能够体现其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满族的民间刺绣其文化和艺术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在满族民间刺绣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问题,如何在这其中抓住机会,以崭新的面貌面对新时代也成为了如何继承并发展满族民间刺绣的问题所在。为此本文将从“非遗”保护理念下对如何传承并创新满族民间刺绣技艺进行浅要分析,希望能够让这一工艺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并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新机。

关键词:满绣;历史文化;沿革发展;创新;传承

满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满族刺绣更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当中满族刺绣为我们的在我国的文化产业中留下着悠久的文化遗产。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手工艺发展受限,满族刺绣技艺也不例外,它同样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困境问题。幸运的是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倡议的提出,人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发展的问题越来越重视,而满族刺绣技艺也能够在此良机下得到保护和发展。但是想要让其技艺得到传承和创新就需要正确看待满族刺绣工艺的现状,以及“非遗”概念对于满族刺绣技艺保护工作深入开展的价值。

一、满族刺绣技艺的历史由来和文化渊源

满族最初发源于我国的东北地区,时光的车轮缓缓向前,满族也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慢慢形成自己特有的民族文化。尽管满族这一个民族所经历的历史很漫长,甚至曾经两度建立王朝,但是满族刺绣出现的时间并不算早。在史书上面记载满族刺绣工艺是在皇太极称帝后,改国号为大清,将族号改为满洲后,无论是宫中还是民间的刺绣工艺都统称为满绣,至此才真正确立了其正统地位。虽然,其正统地位在1636年才正式确立,但是其刺绣历史渊源可以追逐到原始社会时期。当时为了渔猎生活,以及民族图腾等问题会将猛虎、野兽等刺在帽子上。而古代的妇女们慢慢也学会了在皮革上来刺东西,以便达到装饰的目的。可以说满族刺绣的发展是在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以及生活习性上共同作用形成的,并且在后期的民族大融合中得以借鉴,相互发展,使得这一技术艺术得到了兴旺的发展,在大清时期百花齐放,具备独特的民族风情。

满族刺绣技术的历史可以说是源远流长,但是其文化由来也是其能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依据。在满族刺绣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它形成了浓厚的民族特性,这和满族文化中的萨满文化离不开,可以说萨满教是满族刺绣的发展源头。在满族先民和自然界万事万物搏斗的过程中,他们并不能完全理解这些情况,以至于他们出现了“万物有灵”的认识,他们为动物和植物都赋予了灵魂。甚至由于这些动植物身上有着鲜艳的颜色,和特殊的能力,他们逐渐对其形成了崇拜和信仰。这也成为了萨满教能够成立的扣除,这些信仰和崇拜在一代一代的薪火相传中逐步固化,对于满族先民产生深远的影响,满族先民的也将其融入到文化和创作中,成为他們取之不尽的灵感基石。

二、满族刺绣技艺现状

从满族民间刺绣兴起至今算起已经有300多年漫长的历史,满族的历史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的,它吸收了鲁绣、苏绣的工艺在女真人皮革补绣的工艺上进行发展。具有想象力丰富、多样化以及粗犷与细腻杂糅并存的特点。即使是在民族大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满族刺绣技艺依旧保持着其特有的民族特色,成为了极具民间特色风情的民间艺术。而从国家公布的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来看共有三处地区的满族刺绣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这三处满族刺绣工艺所处的地区不同,但是他们身上也有着共性,其中要对制约着其发展的共性方面来展开论述。虽然,在现今社会满族刺绣依旧没有消亡还在继续传承,但是有很多方面的不足制约了其更好发展。从满族刺绣工艺的传承方式上面来看大多采取的方法是家庭继承或者是师徒传承,传承范围的单一虽然能够有效地保护其技艺的传统性,但是却不利于其技艺影响力的拓展。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的技艺开始利用机械代替手工艺,但是很多的满族刺绣艺术家采取的方式还是传统的手工刺绣,这使得其在现代社会中的竞争力单薄。虽然有很多的家族继承人通过开班公式的方式想要扩大其市场竞争力,但是由于管理经验的薄弱以及自身产业单一等方面的问题造成家族式满族刺绣管理公司还是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而为了能够让其技艺得到创新发展,我们就必须要根据其暴露出来的现状问题来进行有针对的措施提出,真正地帮助其进一步地发展起来。

三、“非遗”保护理念下满族刺绣技艺的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民族文化来说是珍贵的,它不仅仅是重要的文化信息资源,更是历史真正的见证者。满族刺绣记忆是满族先民一代一代薪火相传继承下来的,它和群众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更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重要情感,对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文化的协调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用发展的眼光重新审视其。满族刺绣技艺不仅仅是民族的特有精神,更是全体中华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体现,是中国人智慧力的捷径。它对于维护民族情感,联结各民族的团结也有着重要促进作用。如果不重视对于满族刺绣工艺的传承和保护,那么不仅仅是满绣工艺的消逝,其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会在一步步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步消亡。社会的发展不仅仅需要经济的进步,精神世界的丰富也需要同步强化,以此来共同促进人的发展。

四、满族刺绣技艺的传承和创新策略

(一)突破传统传承方式

为了能够打破传统的工艺传承的局限,可以在高等教育院校中开设相关课程进行传承。纵观我国的现代高等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培育了大量、稳定的工艺设计人才,甚至在2015年国家也实行了相关的政策,开设了研修培训班的试点院校,这些都为突破传统技艺传承的局限提供有利的客观条件。突破传统技艺传承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继承,也是为了使其创新发展。满族刺绣工艺者因为长期的口传心授的方式,使得知识和技能都是在旧有的基础上传授下去,他们是没有学过美术设计或者文化熏陶,更多的是在长期的生活中积累经验,因此其艺术理念和技术水平都存在着局限性。而参加高校的研修培训班后,在潜移默化中感受高等艺术教育后,他们的思维和想象空间也能够扩展,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真正地实现满族刺绣工艺的创新发展。并且理念和观念的发展,能够使得满族刺绣工艺更加符合现代发展的需要,使其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也能够保留其民族特色。

另外,在培训的过程当中对于传承者们的艺术审美也需要重视。满族刺绣的传承者只有在培训的过程当中通过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理论实践后才能够真正地认识自己的审美,提升自己的审美,也才能够结合满族刺绣工艺自身的特点和大众们喜爱的特点相结合,设计出让人民群众喜欢的艺术品。在进行理论指导的过程中对于作品的美术基础问题也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引导。让满族刺绣工艺的传承者不仅能够将地区特色展现出来,也能够融入自己的思考,将满族刺绣工艺推陈出新。传承者需要拓宽眼界,不仅要了解满族宫廷艺术的文化来源、发展过程、艺术特色等,对于民间满绣的表现形式也需要有深刻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其与现代社会的需求进行有机的融合,创造出人民群众喜欢的艺术品,使得满族刺绣技艺的得到发展,也让社会的需求得到满族。

(二)资源整合,拓展规模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满族刺绣的工艺现在大多还是存在于满族的普通民众之中,并且并不是呈聚集的方式,而是零散存在。即使是有些人认识到时代的发展积极地开设工厂,但只是零星的几个,并没有形成规模,甚至这一类型额大型企业存在不多。对于这一情况,想要对其进行扶持就必须进行资源的整合,然后有针对性地拓展规模,重点发展,面面俱到的扶持是无法更高效地提升其规模。因此,需要对于原有企业进行扶持,让其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大做强,形成自己的品牌,通过品牌效应来逐步地带动满族刺绣工艺的发展,实现满族刺绣的拓展。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地区资源整合的方式,将这一地区统一保护包装,形成合力,更好地打造满族刺绣的民族文化品牌。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也不离开宣传,因此对于宣传也需要进行立体化和集中化式宣传,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满族刺绣工艺品尽快打出名声得到发展,在人们的脑海中慢慢形成既有的认识。对于宣传的手段可以是多样化的,不局限于印制图册和纸质媒体,可以借用发展迅速的数字媒体技术来推出品牌形象代言,发挥名人效应,以及门户网站建设都能够为其宣传扩散。

(三)提炼满族文化符号,融合现代工艺创新

满族的文化是满族刺绣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其创作的源泉,但是現代社会下满族刺绣工艺想要发展创新就需要和现代民间工艺相融合,共同发展。为此首先可以从满族的文化中提出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地域文化符号和民族文化符号,这样在进行现代工艺融合的时候还是能够保留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根据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需求,可以将满族刺绣工艺融合到服饰、屏风、家居等生活用品之上。还可以根据满族的文化符合形成特色产品,如满族刺绣手机壳、箱包等。在当下社会,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是较为热衷的,这就为满族刺绣工艺品的发展提供重要前提。在将这些创意类的产品不断融入现代工艺当中,直接丰富的是满族刺绣的绣品种类,使其不再局限在某一物体上,大大的提升了其发展的空间。与此同时,还可以将吉祥鸟、柳叶纹等文化符号融入到现代工艺品上,将这些符号转移载体,使得满族符号不再局限在绣品之中。这样做可以让地域文化扩展地更为明显。总而言之,在当今创新成为主流,满族刺绣工艺不能够只生活在狭窄的“非遗”保护之中,更多的应该是融合到现代生活,走进千家万户。让满族刺绣不仅仅是传统工艺,更要为其烙印上鲜明的时代印记,只有这样才不会让其被社会所淘汰,能够传承和创新下去。

结束语:

总之,在“非遗”保护理念下人们越来越重视对满族刺绣工艺这一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但是要使其能够真正存在下去,永远不是固步自封,不接受新的思想。而应该是从多角度、多方面融合到现代生活中使其得到发展。本文从传承角度、发展角度、融合角度提出如何对满族刺绣工艺进行传承和创新,希望能够让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立强.吉林省满族文化产业化发展创新实践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6(08),15-17.

[2]张丽,韩福文.基于资源整合的满族文化遗产旅游品牌建设[J].果糖与自然资源研究,2017(05).

[3]林继富.保护非遗关键在于保护传承人[N].光明日报,2018-06-02(12).

[4]詹娜.辽宁非遗传承人的保护现状、问题及对策[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5):16-20.

作者简介:贾秀兰,女,岀生年月日:1954年2月24日,

籍贯,黑龙江省宁安市,学历:大学,研究方向:满族刺绣,

单位:黑龙江省宁安市满绣坊民间工艺品有限公司,职务:总经理

猜你喜欢

历史文化非遗传承
地方历史文化开发的媒介策略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城市化下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商业共存模式研究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