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动量词习得偏误分析与教学对策
2022-05-16胡洁
摘要:本文以汉语水平初级阶段外国留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 HSK 动态作文语料库的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出学习者产生偏误的特点,基于语料库的分析,对汉语动量词教学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对外汉语;动量词;偏误分析;教学对策
一、汉语动量词习得偏误类型
鲁健骥(1994)在文中提出误代、误加、遗漏、错序四种偏误类型。
(一)缺失
缺失产生的原因指是因为外国学生词汇量不够,对动量词的用法还很陌生,产生遗漏动量词或者语法结构完整度不够的问题。这类偏误包括“CQ (缺词)”、“WWJ(未完句)”,按照缺失的句子成分再分类,具体类型有:
1.动量词的缺失
你们回忆两个星期以前你们校庆演出的时候,老师对你们节目的评价。
修正:你们回忆一下两个星期以前你们校庆演出的时候,老师对你们节目的评价。
(“你们”后面跟的是短时间的动作,“下”这一动量词缺失)
我们今天不出去了,因为昨天晚上下了一大雪。
修正:我们今天不出去了,因为昨天晚上下了一场大雪。
(“昨晚下雪”表示“下雪”这一动作发生在过去,外国学生面对这种情况容易缺失动量词,如该例句中的动量词“场”)
2.补语的缺失
这幅画的价格超过500元,但是你可以再跟她商量。
修正:这幅画的价格超过500元,但是你可以再跟她商量一下。
(补语由动量词充当,产生的补语缺失)
我的姐姐看到男孩要在墙上画画,大叫了:“不许动!”
修正:我的姐姐看到男孩要在墙上画画,大叫了一声:“不许动!”
(补语由借用动量词充当,产生的补语缺失)
(二)冗余
冗余与缺失相对,是外国留学生多加动量词导致了偏误。这类偏误有“CD(多词)”,具体分类有:
1.补语的冗余
他想让你再陪他一天一下,他想和你一起去动物园。
修正:他想让你再陪他一天,他想和你一起去动物园。
(例句中“一天”已经足够充当补语,不需要再使用动量词作补语了)
2.助词的冗余
我种在院子里的树因为一次的暴风雨的冲力,变成弯曲的树了。
修正:我种在院子里的树因为一次暴风雨的冲力,变成弯曲的树了。
(“次”表示的是主语“我”经受的“暴风雨”的次数而不是为了表示暴风雨的次数,例句偏误出现的原因是混淆动量词表示对象)
3.错词与错序
错词表示的是动量词与中心语不匹配,使用出现错误。错序指的是动量词出现在了错误的位置。这两种情况代表的类型是“CC(错词)” 和“CJX(语序错误)”。
小说主人公经历了一种奇遇,然后开始飞速地成长。
修正:小说主人公经历了一次奇遇,然后开始飞速地成长。
(例句中的“奇遇”是指主语经历的事件,而“种”这个量词表示的是事物或人物的类型,因此应该用“次”作量词)
苏珊曾经有过婚姻经历三次,所以她现在不想结婚。
修正:苏珊曾经有过三次婚姻经历,所以她现在不想结婚。
(例句中的数量短语“三次”表示的是“婚姻经历”的次数,位置应该是在描述对象前面)
二、偏误产生的原因分析
首先对外国学生动量词习得偏误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有助于针对性教学策略的提出,为对外汉语教师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不足提供依据。
(一)母语的负迁移
关于母语负迁移对汉语学习者动量词习得的影响其实很好理解。换位思考我们刚开始学习外语的时候,我们会不自觉用汉语的逻辑表达和书写外语,想要使外语和汉语对应起来,但由于不同语言形式与内容都存在差异,所以这种便捷转换并不会成功,反而成为我们外语提高的障碍。
(二)目的语负迁移
学生掌握的汉语知识有限,当学生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时,如果选择直接拿现有知识去应对,就会造成偏误。这种目的语负迁移也称过度泛化(概括)。关于“次”这个动量词,因其概念义和附加义比较单一,所以很多留学生在表达动作发生数量时选择使用“次”,导致“次”的泛化。比如“我把这条街的几家店铺逛了一遍”,因为“遍”的学习难度较高,很多学生会选择用“次”来代替“遍”,原句变为“我把这条街的几家店铺逛了一次”,这种偏误类型属于“错词”。大多数外国学生在学习动量词时会强调结构的学习,忽视语义特征的深入,这也与学生“重速度”、“怕出错”的心理有关,对外汉语教师应当多理解、多鼓励。
三、基于偏误分析的汉语动量词教学策略
要想学生真正掌握动量词,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最基本的汉语语法理论知识,还要教给学生其包含的的色彩义和附加义,这还牵扯到文化教学的问题。
(一)操练方法多样化
初级阶段的外国学生能够对量词进行简单区分,了解一定的量词结构规则,但即使是同一个初级班的学生,在动量词的学习上仍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有的学生一点就通,有的学生却很难理解。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基础薄弱的学生时,必须对动量词的使用的进行反复操练。关于操练的具体方法,教师可以通过情境设置让学生进行操练,比如将同桌的两位同学分为一组,基于情境设置进行对话,教师需要关注整个交流过程,适时进行指导。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示范的句子进行模仿操练,但无论是哪种操练方法,都要注意反复操练以及保证每位学生都能进行操练。
(二)重视语感的培养
对于母語是汉语的学习者来说,动量词的使用和搭配在多数情况下是“顺理成章”的,比如我们能够轻易说出“下完一场雨”,很多外国留学生却不容易做到。关于语感的培养,对外汉语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用的软件以及公众号,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学习提高。如今外卖十分流行,学生订外卖、接电话、拿外卖的过程,其实也是汉语语感培养的过程。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汉语语言环境,多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从而更好地应对和解决汉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三)动量词对比教学
基于动量词习得的偏误分析,我们能够了解导致学生动量词使用不当的原因包括动量词的错用,错用又包括相似动量词的错选。比如“主人公经历了一遍奇遇”中的动量词不应该是“遍”,应该是“一次奇遇”。对外汉语教师面对学生动量词选择不当的问题,可以采取对比教学的方法进行知识的讲解和使用的操练,从而有效地解决因错选导致的动量词使用偏误。需要注意的是,对外汉语教师在进行动量词对比教学时,仍要重视操练的环节,促进学生“理论能力”向“实践能力”的转变。
作者简介:胡洁(1997—),女,汉族,山东日照市人,学生,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