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比视频眼震电图与裸眼检查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价值

2022-05-03一,刘湘,曾

关键词:规管耳石复发率

韦 一,刘 湘,曾 莉

(惠东县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广东 惠州 516300)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ositional paroxysmal vertigo,BPPV)又称为耳石症,是最常见的源于内耳的眩晕病,当患者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诱发的短暂眩晕,属于具有自限性的周围性前庭疾病,眼震是其发作的主要特点之一。BPPV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可继发于头颅外伤、病毒性神经炎等疾病,因不同半规管BPPV患者位置试验时眼震特征不同,因而应用这一特点来诊断并鉴别BPPV[1]。既往临床多通过裸眼观察患者眼震情况,但患者在裸眼状态下,较弱的眼震和扭转的眼震不易被发现;此外,裸眼观察对眼震强度和方向均识别困难,效果不太理想。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视频眼震图(VNG)在临床中被广泛运用,VNG是一种基于视频采集的眼震图记录方法,是新一代的前庭功能检查仪器,对于BPPV的诊断结果更加精准、操作更加简便[2]。本研究旨在分析VNG与裸眼检查对BPPV患者的诊断价值,为患者后期诊治提供有效参考依据,并分析手法复位治疗BPPV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于惠东县人民医院诊治的204例BPPV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前瞻性研究。其中男性患者82例,女性患者122例;年龄21~86岁,平均(48.67±6.81)岁;病程15~34周,平均(25.69±1.75)周;继发性BPPV(继发于外伤、梅尼埃病、突发性耳聋等)29例,原发性BPPV 175例。纳入标准:符合《实用眩晕诊疗手册》[3]中的相关诊断标准者;头部变动,起、卧床或翻身等诱发短暂性眩晕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症状表现者等。排除标准:存在神经疾患者;合并凝血功能异常者;存有免疫系统病症者;存在全身性感染者;合并严重脑器质性疾病者;近期存在耳部手术史者等。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1.2.1 变位试验 对患者均施以Dix‐Hallpike试验和滚转试验(Roll)。①Dix‐Hallpike试验:患者坐于检查床上,检查者位于患者后方,双手扶其头部向患侧头转45°,并协助其快速变为仰卧位,使头部向后悬于床沿外,与水平面呈30°,头位始终保持向患侧转45°不变,询问患者有无眩晕感,并观察有无眼震及其方向,至少观察1 min或者待其眼震消失为止;然后迅速让患者坐起,继续观察眼震情况,同法检测对侧。②Roll试验:患者仰卧检查床上,头端斜垫木板使上身与水平面呈30°,头快速向一侧转动90°,然后头回转正中位,再快速向对侧转90°;每一种头位维持2 min,或待其眼震消失为止,患者处于3种头位时均询问其有无眩晕感并观察有无眼震出现。

1.2.2 眼震观察与诊断 所有患者均先在裸眼观察下进行上述变位试验,1 h后再佩戴红外视频眼震眼罩(丹麦国际听力前庭功能检查系VO425/VisualEyes525),再进行第2次变位试验,并通过视频眼动显示窗和眼震曲线显示窗记录各参数变化。裸眼诊断时注意检查前不饮酒,不做重体力劳动,检查者以肉眼观察受试者裸眼,注意有无眼震,若观察到有眼震存在,还需注意其方向、强弱及诱发条件,裸眼检查能观察到的最小眼震幅度为0.5°。眼震诊断标准:①典型眼震:有潜伏期,诱发的眼震有足够的强度、持续时间,可分辨出快慢相,从而判定眼震的方向与成分。②不典型眼震:能诱发眼震,但因强度弱或时间短而不能分辨快慢相,因而不能判断眼震的方向与成份。③无眼震:仅能诱发典型眩晕发作[4]。

1.2.3 BPPV分型标准 Dix‐Hallpike试验是确定后半规管 BPPV(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benign positional paroxysmal vertigo, PSC‐BPPV)与前半规管BPPV(an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benign positional paroxysmal vertigo,ASC‐BPPV)的常用方法:如若头部向右侧扭转后诱发眩晕和逆时针扭转向上性眼震,则诊断为PSC‐BPPV;如若诱发眼震指向受试耳对侧、带旋转成份为垂直下跳性眼震,则判定为ASC‐BPPV[5]。Roll试验:患者取仰卧位,向前倾30°,头部迅速向一侧转90°,出现眩晕和水平眼震,则诊断为水平半规管BPPV(horizontal semicircular canal‐benign positional paroxysmal vertigo, HSC‐BPPV)[6]。Dix‐Hallpike试验和Roll试验同时诱发不同的眼震为混合型BPPV。

1.3 治疗方法 根据变位试验诱发眼震特点,判断耳石部位(管石症或嵴顶结石)与受累的半规管,据BPPV分型选择合适的手法复位,应用相应的手法复位技术治疗,复位治疗时在视频眼震图的辅助下进行,治疗1 h后VNG监视下复查变位试验,如仍有眼震,再次复位治疗。具体方案如下:①PSC‐BPPV患者,首选Epey法治疗,患者平坐于检查床,头部向患侧转45°,将患者快速后仰后,使头与水平面呈10°~30°;再将患者头部向健侧转90°;保持头和身体的关系不变,再向健侧转90°,坐起,头稍低。治疗过程中每一体位待眼震消失后再保持1 min。②HSC‐BPPV患者,向地性眼震(包括可转换为向地性的背地性眼震)患者采用Barbecue翻滚复位法,患者平卧头,然后头和身体依次向健侧扭转90°,直至平卧位,每个位置停留至眼震消失后再保持1 min;不可转换眼震方向的背地性眼震患者,采用Gufoni法,患者端坐于床沿,快速向患侧侧卧,头快速向上转45°,维持2 min,恢复坐位。③ASC‐BPPV患者,采用Yacovino法,患者平坐于检查床,快速后仰垂头,使头与水平面呈30°,然后抬头,为含胸位,维持1 min,然后坐起。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裸眼检查与VNG检查对PSC‐BPPV典型眼震的检出情况。②比较裸眼检查与VNG检查对HSC‐BPPV典型眼震的检出情况。③比较裸眼检查与VNG检查对ASC‐BPPV典型眼震的检出情况。④比较裸眼检查与VNG检查对混合BPPV典型眼震的检出情况。⑤手法复位疗效和复发率。参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7]中的相关标准评估患者治疗后1、6个月的临床疗效:治愈:眩晕或位置性眼震完全消失;有效:眩晕或位置性眼震减轻,但未消失;无效:眩晕或位置性眼震无变化,甚至加剧或转为其他类型BPPV。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复发率:统计所有患者治疗后6个月内复发率,定期电话随访,随访期间患者再次发生与就诊时一致的变位性眩晕,则为复发。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PSC-BPPV典型眼震检出情况 204例BPPV患者中80例为PSC‐BPPV患者,其中VNG检查的典型眼震阳性率为91.25%(73/80),显著高于裸眼检查的75.00%(6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PSC-BPPV典型眼震检出情况比较(例 )

2.2 HSC-BPPV典型眼震检出情况 204例BPPV患者共检出75例HSC‐BPPV,其中VNG检查典型眼震阳性率为85.33%(64/75),显著高于裸眼检查的70.67%(5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HSC-BPPV典型眼震检出情况比较(例 )

2.3 ASC-BPPV典型眼震检出情况 204例BPPV患者共检出25例ASC‐BPPV,其中VSG检查典型眼震阳性率为76.00%(19/25),显著高于裸眼检查的52.00%(1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ASC-BPPV典型眼震检出情况比较(例 )

2.4 混合BPPV典型眼震检出情况 204例BPPV患者共检出24例混合BPPV,其中VSG检查典型眼震阳性率为66.67%(16/24),显著高于裸眼检查的45.83%(1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混合BPPV典型眼震检出情况比较(例 )

2.5 手法复位疗效 与治疗后1个月比,治疗后6个月ASC‐BPPV、混合BPPV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升高;治疗后1个月HSC‐BPPV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SC‐BPPV、混合BPPV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6个月内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共复发5例,复发率为2.55%(5/196),以 PSC‐BPPV、HSC‐BPPV 型患者复发为主,见表5。

表5 不同半规管BPPV手法复位疗效[例(%)]

3 讨论

BPPV是最常见的外周前庭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目前BPPV的完整诊断包括受累半规管和病理生理学(管石症和嵴帽结石症)检测。BPPV明确诊断需进行变位试验,眼震特点是BPPV诊断的重要标准之一,变位试验中出现眩晕与特征性、位置性眼震是其诊断标准之一[8]。医师裸眼观察患者眼震变化判断受累半规管,部分患者眼震强度微弱,或受固视抑制影响,眼震持续时间短,转瞬即逝,使医师未能辨认到眼震,从而导致漏诊。部分非典型眼震较为复杂,裸眼难以辨别旋转方向,容易误诊[9]。

近年来,VNG直接通过视频记录和计算机分析技术,能够精确记录眼震、眼动特点,对眼震的直接判断具有明显优势。本研究结果显示,VNG检查不同类型典型眼震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裸眼检查,提示VNG有助于提高典型眼震的检出率并准确进行BPPV分型。分析原因在于,VNG利用红外线系统对眼球运动进行跟踪描记,消除电极易受到干扰的缺点,红外线视频眼罩可避免裸眼下的固视抑制影响,通过测量眼球运动来实时反映患者的眼球状态并进行分析,以此精确地记录到眼震、眼动的特点[10]。同时,VNG可对眼震潜伏期、持续时间、震颤强度、方向等方面进行精准记录,并具备储存、回放资料的功能,从而显著提高典型眼震阳性检出率[11]。

BPPV的首选治疗方法是耳石复位,不同类型的BPPV选用不同的复位方法。耳石复位疗法的依据为半规管管结石学说,通过定向的头位活动及摆动,耳石经总脚达到椭圆囊,使耳石不再影响半规管的动力学作用。耳石手法复位治疗BPPV是否有效的关键是精准判断受累半规管,而变位试验诱发特征性眼震是正确诊断的保证[12]。本研究中,不同类型的BPPV经6个月的复位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均在90%以上;所有患者中治疗后6个月内复发率为2.55%,提示手法复位治疗效果较好,且复发率较低。分析原因主要在于,VNG不但能客观记录BPPV患者的变位性眼震,根据眼震特点,进行准确的定位、定侧,而且在耳石复位的过程中还有助于判断耳石运动的方向,更准确地把握复位手法,评估复位效果。

综上,VNG能够客观地记录BPPV患者的眼震情况,有助于提高典型眼震的检出率并准确进行BPPV分型,在VNG监视下进行手法复位,能够提高对BPPV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且复发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中尤其是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规管耳石复发率
歼击机飞行员视频头脉冲试验参考值的建立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小鼠半规管造模的实验技术优势及其应用
耳石症如何治疗
猛一转身就眩晕或由耳石症引发
民营电视剧企业社会效益失范问题的规管举措
你了解耳石症吗
动物也会晕车吗
耳石不是“耳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