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校企深度融合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2022-04-29史秀忠

课堂内外·高中教研 2022年1期
关键词:深度融合课程设置双师型

史秀忠

摘  要:本文从师资水平、校企信息沟通、课程设置等方面分析了校企融合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继而就如何真正实现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服务于区域的经济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双师型;课程设置

一、校企合作的现状及问题

(一)有品牌合作办学模式,但可复制性不强

上海石化工业学校地处上海市化工制造业的集聚中心,2002年6月,学校与德国拜耳(中国)公司签署了未来十年的教育合作协议,开创了学校“化学工艺”专业(以下简称“该专业”)校企合作办学的崭新历史。互惠互利、双向介入的合作办学模式引起了上海国内外知名化工企业的广泛认同与强烈反响,人们誉之为“拜耳模式”。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及拜耳效应,多年来,该专业已与德国、美国、英国、荷兰、西班牙、日本等多个跨国企业与国内知名企业合作并实施“订单培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组建了拜耳、赢创等冠名班累计近100个,其中52%为跨国企业冠名班。

除科思创、巴斯夫等冠名班之外,和学校长期合作的企业对学生的校内学习和入职跟岗、顶岗培训缺乏有效衔接,致使学校的课程设置缺少针对性。譬如学校每年招收的环保专业的学生和化工专业的学生的就业范围没什么区别,环保专业就业已处于饱和状态,更何况该专业的高学历人才大有人在,所以缺乏就业优势。企业需要的是操作工、蓝领,所以对学生的教学要求应贴近企业需求,学校课程仍然注重讲授原理和计算推导等,学生对理论学习的一知半解,对操作又不能完全掌握。如化工单元操作中“离心泵”,在教授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怎么去正确开泵(泵启动之前应该灌泵,先开入口阀,再开出口阀),而不是让他去计算泵的安装高度。

(二)专业教师数量充足,但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近年来,上海石化工业学校为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的专业教师团队,狠抓了机制、结构和能力三大建设。学校层面先后出台了有关双师型教师、专业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的认定及管理办法等文件,这些激励措施大大激发了本专业教师提高自身能力的积极性。学校坚持投入,努力搭建培养平台,通过派遣教师下厂实践、邀请跨国公司的培训专家/技术专家指导专业操作培训、组织教师参与国内外进修(其中出国进修达32人次)与校本研修、鼓励教师参与市级重大课题开发和教法评比与交流等系列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目前,该专业师资队伍结构已有较大改善,但学校高层次职业教育师资数量较少,“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有待加强。以学科组为单位的课程持续建设能力不够,以教师个体为单位的针对学生和课程特点的课堂教学驾驭能力不够。以学校化学工艺专业为例,现有专业教师61名,其中专任教师50名,企业兼职教师10名。专业教师团队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12名(占24%),硕士以上学历教师26名(占42%),双师型教师总数达30人(占49%)。总体来看,学校教育师资队伍水平不高,与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不相匹配。

(三)企业合作需求不少,但企业与学校信息沟通不对称

上海石化工业学校采用政策保障、优先投资的方法,通过实训装置的新建、实训环境的改造、工位数增加等能级提升诸多举措,并采用运行绩效考核、企业咨询等方式,不断充实和完善现有的实训基地——上海市职业教育化学工艺专业开放实训中心和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还与三菱瓦斯、上海石化、上海蓝滨石化、上海仲荷公司等企业分别签署了共建实训基地的协议,完成了三菱瓦斯仿真机房的建设、受限空间实训装置及HSE实验装置的建设等。该专业还拥有充足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第四学年顶岗实习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和更加广阔的实践舞台。

但从现状来看,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存在脱节现象,企业与学校信息沟通不对称,学校与企业之间缺乏一个人才信息协调平台。譬如在订单式培养过程中,企业冠名组班的人数和经过实习期后实际留用的(除学生实习期考核不合格)比例不高;化工专业的学生最终定岗在电子、文职等岗位;近年来又出现了参加跟岗、顶岗实习后大部分同学又蜂拥参加三校生考试,致使最终签约率降低,同时又影响了企业的用工计划等现象。

二、校企深度融合的对策和建议

(一)引进和培养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和培训制度。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强化新进专业教师到行业、企业任职的要求,完善在岗专任教师定期到企业锻炼、参与技术服务等制度。尽管目前有一些新进教师去企业脱产锻炼,也有大部分教师利用假期下企业,但和实际教学联系并不紧密。学校要鼓励中职教师取得国际公认的行业、企业职业资格证书,推动学校与企业人才双向聘用工作。

建设专兼结合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学校应聘任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聘用一批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强化专兼结合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使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时比例逐年增加。并带领专职教师开展教学和研究工作。

(二)完善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渠道

学校应让职业教育集团真正成为金山区职业技能人才的有效协调平台:通过职教集团的形式,逐步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学校与企业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机制的形成,引导学校主动对接企业需求,自主调整专业设置、改革课程教学。同时,学校还应构建以工作任务与工作过程为引领、以岗位群职业能力为依据,有突出针对性的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留有“活模块”以满足合作企业特殊需求。定期发布人口就业技能状况信息,引导学生合理规划其职业生涯。重点构建并完善对接度高、开放面广、功能先进的职业教育实习实训机制,增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三)强化课程设置与企业员工培训的衔接

学校和企业的深度融合,也应体现在学校课程的设置上。目前,学校的课程设置还局限于化工、机电等大专业,缺少和实际岗位所需知识的衔接。只有少数企业在实习招聘后安排技术人员到学校给学生传授相关的工艺知识,但从授课的效果来看并不是很理想。企业的技术人员不是培训专员,也不是专职教师,尽管他们在技能方面有特长,但其教学方法和手段还是比较单一,导致培训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提高培训效果,学校可以邀请长期合作的企业参与开发具有专业特色的“就业热身”的实训课程,实现实践教学与企业用工无缝对接,帮助学生就业,同时应考虑提前一到两年把对新员工的培训要求和内容跟学校的课程设置有机结合起来,校内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备课,取长补短,真正实现人才共育。

三、结语

学校在学习和活动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良好的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并树立企业的质量观和效益观等。实践证明,将优秀的企业文化渗透于专业教育全过程,在该环境中培育出来的学生最终可顺利毕业,成为企业的合格员工。

(责任编辑:秦  雷)

参考文献:

[1]肖扬. 国际视野 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上海石化工业学校走上国际化办学之路[J]. 上海化工,2018,43(03):52.

[2]赵玉成. 上海石化工业学校:16年构筑化工职业培训的国际品质[J]. 上海教育,2018(09):38-41.

[3]左文英,陆益娇. 关于特教班“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思考——以上海石化工业学校为例[J]. 无线互联科技,2019,16(23):82-83.

猜你喜欢

深度融合课程设置双师型
中小学教师助力深度融合的培训模式与实践
论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