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学习理念下的《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

2022-04-29张楠

课堂内外·高中教研 2022年10期
关键词:乡土中国深度学习

张楠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要把思想教育的思想实践作为优化和调整的重点。采用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方法,既能促进教学与学习的联系,又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语文教育改革的要求。因此,文章对《乡土中国》在深度学习思想下的整本书阅读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从教学指导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探讨,以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

关键词:深度学习;《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

一、概念梳理

通过阅读后的认识,可以对《乡土中国》一系列有代表性的成对核心概念进行整理、归纳,从而达到“把握核心理念、领会作者思想”的目的。

第一,礼俗社会,法理社会。从社会学角度来看,前者是一种社会,它没有特定的目标,只是由于共同成长而产生;后者则是一个为达成某种使命而联合起来的社会。从底层来看,中国的社会是地方的,它的本质在于人们对契约的熟悉,并非源于抽象的法则,而是源于对个体的了解。

第二,空间,时间。第一种是语言仅在同一社会的同一层面上进行,是一种可以被用来作为符号系统的物质,而第二种是个人和团体的不同视角,也就是个人的过去和现在的社会。

第三,团体格局,差序格局。在群体中,他们有明确的界线,在群体中有同样的联系,在群体中有不同的地位,这种观念源于宗教的信仰,它衍生出了“平等”和“公正”两个观念,“代理人”是一个概念。群体模式是一种社会生活中的人际模式。以个人的社交影响力为核心,与由圆圈的涟漪所推动的东西相关联。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圈子,有不同的顺序。所谓“人伦”,就是一种由其自己推动的与其有联系的人群中产生的一系列的涟漪,这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关系,增进个人的联系,组成一个社会的范畴。差序模式是中国乡村社会的基层组织,它是由社会伦理在家族群体中产生的。

第四,生育社群、事业社群(家庭、家族)。社区是所有有组织的群体。在中国农村社会中,比较有意义的群体是等级结构和群体,“小家族”是比较理性的。在结构与作用上,西方家庭是以子女为核心的生育圈,以夫妻为主轴;中国家庭注重夫妻尊重,女人崇尚“三从四德”,父子关系注重责任和顺从,这是职业共同体的显著特点,父子、婆媳是主轴。

第五,法治,礼治。法治是指在法律的基础上维护社会关系,而法律则依赖于权力,由人來实施,而更多地关注维护秩序所依赖的力量和依据。礼治是对传统规约的信奉,是指在经过教化的过程中,由传统、陈规、遵行礼仪而形成的一种习惯与次序。

第六,专制权力,同意权力。从社会矛盾的角度来看,权力体现在不同群体或阶级之间的主从形式上。掌管权力的人发出命令,用自己的意愿指挥被支配的人。力量是一种必要的工具,它在冲突的进程中保持暂时的和平。而执掌这一权力的政府或国家机构,则是统治者的工具。这就是霸道。从社会合作的角度来看,每个人都有义务维持自己的工作,并保持彼此的相互监督。任何人都不能“任意”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必须服从所有人的意见。根据社会契约(同意)来保证遵守的行动,这种权利称为“同意”。

第七,血脉,地理。血缘是指人们的权力和责任,取决于他们的出生和结婚,有时候只是因为孩子的出生而产生的,而地理则是从生意中产生的。亲属关系是社会认同的基石,而地域关系则是契约社会的基石。

第八,长老会的权力,以及时代的力量。“长老权”是指在社会成员的新陈代谢中产生的一种具有启发性的力量;“时间力量”是一种“文化英雄”,它能够在剧烈的社会变化中组织新的实验,并以此来赢得人们的信任。

在具体的地方,必须划出画龙点睛的词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结合语境,去考虑各种概念的差异和关联,通过查阅有关的材料,将常用的术语、作者专用语等整理出来,逐步形成较为明确的思维导图。

二、运用多种方式扎实推进整本书阅读

(一)迁移课

学生能够将教师所教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于其他课文的学习中,能够将所学知识和方法展现出来,其实际操作能力也能得以发展,还能学会运用方法、整合信息、建构知识、学会学习。在具体的教学策略中,要明确“前后顺序”与“左右平行”的语篇关系,从而形成一棵“学术观念成长之树”。

(二)研究课

这种教学模式是通过创造特殊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以批判性的态度去思考、理解、推理、解决问题。基于这一点,教师从文本中提炼出几个主题。例如乡村社会要如何改善才能与现代社会相适应?怎样才能有效地防止“差序格局”对社会生活造成负面的影响呢?文章试图通过《乡土中国》这一作品来探究中西社会差异的文化渊源。

三、阅读指导

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教师会让学生进行一定的阅读,然后再进行测试。将整本书的阅读教学方法引入到文学作品中,其效果是非常明显的。《红楼梦》《围城》《复活》等作品,由于情节丰富、人物性格复杂,使得学生对其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从而使整个作品的阅读变得容易。《乡土中国》是一本学术性的著作,没有及时的指导和引导,学生的阅读难免会产生两极化的倾向,有的学生会欣喜若狂,因为他们从中得到了意外的好处;有的学生却会觉得无聊,因为他们无法理解当时的当地自然和文化。这就造成了一个比较尴尬的情况。因此,教师要做好学术论文的阅读,避免由于缺乏专业知识,而造成“泛泛”的现象。在“深度学习”思想中,教师必须回归到“教师”的课堂地位,了解“教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适时地改变和优化传统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丰富、适当的教学材料。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实际的阅读活动中体会到知识的累积和构建的全过程,从而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因此,教师要做好教学前的准备工作,收集、整合各种教学材料,对其进行理论分析,并积极参加所开设的阅读教学活动,如陈忠实的《白鹿原》等。教师不仅要做一个“旁观者”,要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有针对性地引导,更要对学生的问题、争论等做出比较公正的判断。

(一)搜集尽可能多的资料

教师在《乡土中国》的教学计划和各项教学工作的制定过程中,既要了解当地的情况,又要了解作者费孝通的人文精神,还要深入阅读原文,分析业界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并注意到其他教师的教学报告。整本书的阅读是一种教学活动,因此,教师要深入地研究有关的理论,以便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和方法。另外,教师还要学习学术丛书,因为要真正理解《乡土中国》这个学术著作,光靠闭门造车是不够的,教师要积极而全面地探索它的思想发展过程,了解它出版后的社会变迁,加深学生对它的社会认识。如果教师和学生一起,先读读《走出乡土》《乡土重建》等书,加深对本土文化的认知,然后用比较的方式来读《乡土中国》,就可以很好地清除这些障碍。

(二)文本互涉阅读

“乡土中国”这个概念在现代文学中已是根深蒂固,因此,教师可以把沈从文的《边城》和鲁迅的多篇长篇小说都介绍给学生,把《乡土中国》与其他作品进行横向比较,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另外,也可以让学生去寻找与这本书有关的文字,并且给出相应的解释。

(三)科学合理规划

《乡土中国》每一章所涉及的话题不尽相同,可以归纳为四大主题,即“乡土中国的基本社会结构特点”“乡村中国的发展前景”“差序模式的内涵”“地方社会秩序的维护”四大部分。四个主题所呈现出的各方面都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必须深入了解中国的传统生活状况。在操作上,教师可以设置为56天的阅读时间,每个14天,教师会根据不同的主题,分为八个不同的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个主题,定期举行讨论会和研修。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安排好外出学习的时间,每周安排一次专题讲座。讲座的地点和时间应以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为标准,题目要清楚,素材要来源于课文,要在现实或文学作品中找到基础,这样的教学活动才能更合理、更有可行性。

四、理清线索与任务驱动

(一)以乡土社会文化为线索

《乡土中国》一书的阅读教学,要始终围绕着地方的社会文化展开。从整体阅读的角度看,应尽量增加学生的阅读体验,以满足他们对整本书的阅读需要。比如《乡土本色》《男女有别》等章节,都要进行个人化的整合,使其与当地的社会文化相结合,使之符合教师的教学要求,从而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更好的体验。另外,要在整本书中建立整体的阅读结构,并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从不同的章节中建立起一个完整的阅读体系,从而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创造出更好的阅读环境。充分发挥阅读的整体吸引力,使每个人都能够在不同的篇章中进行深度学习,从而增强学生的阅读鉴赏力,创造一个更加开放的教学环境。

(二)以任务促使全员参与

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社会实践,不是一种抽象的、个人化的心理活动。将深度学习思想融入整本书中,要突出全体人员参与的特点和原则,每个人都要明确自己的工作,保证工作的合理,合作的程度。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学生的工作分工和协作状况,以《乡土中国》四大专题为基础,进行更详细的作品研讨,同时也要“为难”学生,让他们在比较和对照中加深阅读的效果。举例来说,“乡土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一个学习小组要研究一到三章,另一个小组要研究四到五章,教师要安排适当的阅读作业,要指定一个小组的队长,由组长来完成。小组成员A:找到本章中的重要词语,并根据本章的内容拟出相应的大纲,并建立框架等。小组成员B、C:完成教师给的扩展练习。小组成员D、E:总结自己的阅读经验,回答对方小组和教师的问题,并为对方小组提供解答。小组成员F:把学习的内容做一个总结。

(三)以学习的“问”为切入点

在深度學习思想指导下进行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中,要真正达到“高效阅读”的目的,就必须适时地回答“问”,从而提高学生对阅读的理解能力。因此,在整个读《乡土中国》的过程中,教师要保证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并把“问”作为切入点,这样才能让阅读更加深入。同时,教师也要对学生的阅读问题进行适当的梳理,把“深度阅读”当作一种教学手段,从而了解当前的主题,了解我国基层社会的本质。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问”的作用,适时进行深入的探究式阅读教学,适时回答问题,使其能将各个章节的主题内容联系起来。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扩展了整个教材的阅读,使学生在深度阅读的同时,获得了更多的知识,达到了教学目的,把“问”引入了学生的课堂。

五、实践出真知

新语文教材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完全掌握一本学术作品或小说,必须从指导学生的角度出发,使他们有能力完成整本书的阅读。学习最新发展区域与深度学习理论所提倡的新旧知识联结,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乡土中国》的理解,设计出一道题目,让学生在自己的作品中感受乡村的悠扬,如果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到当地的“古老村庄”去调查,写出与乡村有关的文章。当然,因为学生的作业比较多,教师不能让他们在野外呆很久,也不能把一些工作放在假期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当地的生活,教师应该鼓励他们,让他们有时间去选择和考察一些有代表性的村庄,或者由父母带着去参观,做一些有特色的访问和调查。在访问前,要与家长委员会沟通,让他们联系到有资格的旅行社,并且为他们投保。如果有条件,可以让家长们提前探查,请出古镇的大人物为他们讲解,接受教师和学生的采访。

六、结语

因此,要对汉语教学进行深入的改革和发展,必须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创造更加开放的教学空间。不断地进行教学设计,使整个阅读教学的实际操作更加流畅,从而创造一个更加优秀的学习和讨论环境。始终坚信《乡土中国》要深入开展,就必须坚持以本土文化为导向,解决各种问题,使其成为一种有效的阅读环境,从而使学完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沈月明,李跃庭. “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的深度解读——以费孝通《乡土中国》为例[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21,37(03):14-22.

[2]张传松. 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乡土中国》阅读策略[J]. 语文教学与研究(上半月),2021(08):65-67.

(责任编辑:向志莉)

猜你喜欢

乡土中国深度学习
再思20世纪上半叶的乡村建设与改造
再思20世纪上半叶的乡村建设与改造
“乡土中国”的审视一种
有体验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电子商务中基于深度学习的虚假交易识别研究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