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微粒观建构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
2022-04-29王洁
王洁
【摘要】信息技术的高效化运用,既能够形象直观地展示微粒观方面的相关内容,同时也便于学生深入认知与把握。基于此,教师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运用信息技术,行之有效地提升并优化学生的化学思维,更好地保障学生的化学学习实效。
【关键词】初中化学;微粒观建构;信息技术运用
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微粒观建构教学的深入推进,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和把握物质世界。依托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应注重整体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积极引导学生成为化学学习的关键主体。可以说,学生的化学探究能力是他们必备的基础能力。为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注重全方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科学精准地利用好信息技术手段。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成为微粒观的学习主体,引导他们利用家中的电子设备来自行制作PPT课件,并将有关微粒观方面的内容进行有效的直观展示。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积极向班级内的其他学生展示自制课件,并阐述自身的认知。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整体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积极性,也能全面系统地优化学生的化学认知水平,确保学生化学学习实现质的发展。
一、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精准科学的知识分析
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依托科学且高效化的微粒观建构教学,能够全面系统地加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精准理解与科学运用,卓有成效地保障学生的化学学习实效。初中化学微粒观的建构教学是以“分子、原子、离子”等具体化学知识的深入理解为前提的。在微粒观建构指导下的学习,学生既要明确分子、原子、离子的相关概述,也要从宏观视角出发来有效认知宏观与微观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全面系统地实现对化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在新课程标准的科学指导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应得到充分全面的体现。为卓有成效地保障学生的化学学习实效,也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化学认知水平,教师应注重结合课程内容,行之有效地推动学生进行微粒观的建构,继而帮助学生深层次理解与认知。与此同时,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积极深入推进微粒观建构教学,也能够为学生后续的化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真正有效地培育、提升学生的化学思维。
比如,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依托多媒体中丰富多元的图片、动画、视频等资源向学生集中全面地展示分子、原子、离子等不同微观内容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做好精细化的知识图谱分析。教师可要求学生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将下列图示有关物质的组成补充完整,如图1所示。
二、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真实有效的问题情境
初中学生的思维具有独特而显著的特征,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处在逐步完善和提升的过程中,同时具备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正因为这一思维特征,使得他们在化学知识的认知过程中,可能更习惯于通过直观化的方式来进行认知。在传统教学中,很多化学微观方面的内容难以全面展示出来,为此,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巧妙地利用好信息技术手段,注重科学高效地发挥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作用,积极创设科学且真实的问题情境,科学精准地培育学生的化学认知能力,帮助学生更加深入高效地学习与认知,真正全面地提升、优化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学生的化学思维才能得到有效优化,学生的化学认知才能得到全面提升。化学学科中分子、原子、离子等方面的内容,通过传统的化学实验是难以全面有效地展现出来的。若教师采用平铺直叙的教学方式,难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理解与认知水平。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在引导学生认真观看分子运动或者相关性质变化的视频的基础上,积极向学生发问,引导、鼓励学生进行科学思考并深入地探究,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微粒观建构实效。与此同时,在实践中,依托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微粒观的全面建构,也有助于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如教师通过视频内容的还原和呈现来创设化学情境,可以有效提出相应的问题,如:“从定量(宏观、微观)的角度对化学反应2H2+O2点燃2H2O进行描述(各答出一项即可):宏观______;微观______。”
三、运用信息技术展示奥妙无穷的化学实验
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微观思维是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思维之一,也是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依托于微粒观建构教学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微观思维。
例如在进行“NaOH是否变质”的专题探究时,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视频为学生演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的实验流程,细化实验步骤,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每一步实验策略。一般来讲,验证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是否已经发生化学反应的基本方法有两种:第一种,取出少量的氢氧化钠放入试管中,再加入稀盐酸,如果试管中产生大量的气泡,就说明氢氧化钠已经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第二种,将固体氢氧化钠放入试管中,加水溶解以后得到了无色透明溶液,再分别取少量溶液分别置于两支试管中,用滴管向其中一支试管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就会变成红色;另一支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再滴入酚酞试液,溶液不变色,说明氢氧化钠已经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最后,用清晰的课件为学生展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CO2(少量)=Na2CO3+H2O,全面加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理解和掌握。
另外,教师可以用微粒观实验视频为学生演示金属钠与水发生的化学反应,实验流程是:先取出一小块金属钠,对表面的煤油进行擦拭,除去钠表面的氧化层,将这一小块金属钠放进盛着适量清水的烧杯中,小块金属钠最初浮在水面上,紧接着迅速融化成闪亮的银白色小球在水面游来游去,发出嘶嘶的声音,最终消失在水里。演示完该项实验视频以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银白色小球为什么能够在水中游动,并发出嘶嘶的响声?”最后,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其根本原因是钠和水发生化学反应以后会产生氢气,白色小球最后又消失在水中是因为反应同时生成氢氧化钠溶于水中形成无色溶液。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形成敏锐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巧记化学方程式。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开展微粒观建构的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为卓有成效地提升并优化学生的实验素养,也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应该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多元化展示奥妙无穷的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是形象直观的,考虑到现有的条件难以系统地展现微观方面的实验内容,为引导学生更加全面系统地进行理解与认知,真正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微粒观建构,教师可以依托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课堂翻转。比如教师将分子性质的化学实验视频提供给学生,引导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的实践过程中,学生能进行主动的思考并积极探索,结合化学知识来把握微粒观之间的内在关联性,也有利于学生全面深入地开展化学探究。因此,教师在微粒观建构教学中,要精心创设化学实验情境,卓有成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更进一步地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教师还可以将相关微观实验的内容和条件等同步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并尝试自主探究得出化学实验的结果,有效梳理化学实验的过程。在学生进行理解与认知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来进行全面有效地展示与总结,从而更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在初中化学中,微粒观建构教学是非常核心且关键的内容。为真正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也为了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把握好微粒观运用的实际方法,教师要充分全面地运用现代先进信息技术设备,利用好科学高效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有效提升学生的化学探究能力,精准理解、科学运用化学知识,切实创设科学的化学问题情境,直观展示奥妙无穷的化学实验,行之有效地提升并优化学生的化学思维,更好地保障学生的化学学习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黄嘉雯.信息技术促进初中化学微粒观建构的教学实践——以"金刚石,石墨,C60"教学设计为例[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1(14).
[2]王锋.初中化学"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内容梳理及教学策略探讨[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0(11).
[3]赵莹.新课程背景下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优化探究[J],新课程(下),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