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小学语文中高年段单元整体教学策略
2022-04-29曾艳青
曾艳青
【摘要】对统编教材进行单元整体教学,需要教师在分析单元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聚焦学生的语文素养,合理设置单元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有趣、有效的教学情境,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重组教学内容,运用多种策略,让学生沉浸其中,使得语文知识在学生的言语结构中逐渐内化,在言语实践中慢慢活化,最终固化为学生的语言素养。
【关键词】中高年段;单元编写体例;整体教学策略
我们现在使用的统编版教材的编写思路是以“人文主线”“语文要素”双线并行来组织单元,各部分内容环环相扣,相互配合,使每个单元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为我们进行大单元整体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一、了解习作单元的编写体例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因此,要进行习作单元的教学研究,课题组成员就先了解习作单元的编写体例,掌握其特点,摸清编者的意图,有针对性地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1.统编教材中“习作单元”的整体编排思路。统编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每一学期的教材中都专门设置了一个习作单元,旨在改变过去教材中读写结合训练点的零散状态,通过严谨的学理推演达成以读促写,提高学生习作水平这一根本目标。纵观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每个“习作单元”都是以培养学生的某一习作能力为主线,如:三年级上册主要是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三年级下册是让学生“展开大胆的想象”;四年级上册是指导学生把一件事情写清楚;四年级下册是“学习按浏览的顺序写景物”;五年级上册学习“运用说明方法介绍一种事物”;五年级下册则是“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把人物特点写具体”;六年级上册让学生“围绕中心意思写”;六年级下册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各年段的习作训练呈现出层层递进、螺旋上升式的训练体系,体现出整个小学阶段习作能力整体提升的目标趋势。
2.每个“习作单元”的内容组成。每个“习作单元”均由单元导语页、两篇精读课文、一个交流平台、一次初试身手、两篇习作例文和完成一次习作六个部分组成,各项内容之间环环相扣、相互衔接、有机整合、互为一体,均指向习作成果的呈现与习作能力的培养。通常都会在“单元导语页”中清晰地点明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通过两篇“精读课文”的阅读教学让学生从中学习到本单元要掌握的表达方法。借助“交流平台”交流归纳、提炼习作方法。然后在“初试身手”这一环节,让学生初步尝试运用所掌握的表达方法进行写作。两篇习作例文是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表达方法,最后通过完成本单元的习作,形成综合性学习成果。单元内容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总之,“习作单元”的整体训练贯穿始终,不仅有密度,更有层次,彼此关联,相互呼应,使得“习作单元”成为一个基本完整的训练系统,为我们进行单元整体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教学素材。
二、习作单元的教学策略
针对“习作单元”的特殊性,我们进行了“习作单元”的整体教学设计与实践尝试。现以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习作单元为例,谈一谈我们在“习作单元”整体教学中采用的策略:
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是学写说明文,教材按照习作单元体例的编排思路,整体且系统地设计了五个板块:两篇精读课文《太阳》和《松鼠》、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两篇习作例文《鲸》和《风向袋的制作》、习作《介绍一种事物》。学写简单的说明文,既是本单元学习的最终目标,也是构建整个单元所围绕的核心,还是单元教与学活动组织的线索。因此,本单元的教学需要遵循“向读学写”“读写融通”的单元编排逻辑与理念,突出习作教学相对独立的课程地位。设计有趣、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沉浸其中,使得说明文的写作知识在学生的言语结构中逐渐内化,在言语实践中慢慢活化,最终固化为学生的语言素养。
1.明晰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整体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明晰习作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习作单元的人文主题往往与本单元的习作相连,语文要素则清晰地呈现了本单元的习作要求和方法。所以,在教学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的习作单元时,我们先引导学生阅读本单元的导语页,在思想意识上先让学生明白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说明文以说明白为主。”即“清楚地介绍事物”,语文要素是:“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让学生带着明确的教学目标,进入本单元编排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太阳》的学习。
2.习得单元表达方法。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写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意思是好马是骑出来的,才干是练出来的。任何一项技能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经过反复实践操练,直至熟练才得以形成。学习语言文字也是同样的道理,也要经过认知—实践—运用,最后才能达到熟练掌握并迁移运用的程度。
教师在揭示课题《太阳》之后,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想一想: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太阳的特点?从课文中圈画出相关语句,反复读一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在学生自学之后,教师用填空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出示课文中描写太阳离我们“远”的语句:“其实,太阳离我们约有( )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 )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 )年。”学生在口头填写“一亿五千万千米”“三千五百年”“二十几年”这些数量词之后,教师不但让学生明白了太阳离我们“远”的特点,还认识了“列数字”“作比较”这两种说明方法。紧接着出示一个句子进行对比:“其实,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几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好多年。”通过对比朗读,让学生初步认知“列数字”“作比较”这两种说明方法,能够让人更清楚地介绍事物特点。在初步认知“列数字”“作比较”这两种说明方法之后,教师让学生在课文中去寻找“还有哪些句子用这两种说明方法”,这就是“实践”环节,学生找到句子“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并认识到该句也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这两种说明方法,同时明白了太阳的另一特点是“大”。紧接着教师出示两个句子让学生进行巩固性练习:“从人类的视角看地球,地球很大很大。地球的平均半径大约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000千米。它是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上亿万生物的家园。”“一个太阳=1300000个地球”。让学生学以致用,再次进行实操训练,加深对“列数字”“作比较”这两种说明方法的认识。紧接着教师问学生:“课文还介绍了太阳的什么特点?”学生找出句子“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又介绍学生认识两种新的说明方法“打比方”“举例子”,并拓展课外的阅读材料让学生明白太阳“热”的特点。
3.妙用单元的习作例文。在习作单元中往往会有两篇特殊的课文,它们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叫习作例文。顾名思义,习作例文即指导学生习作时用做范例的文章。教材的编者将这两篇文章安排在习作单元,其用意很明显,是想让这两篇例文为习作单元服务,让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时学有范例,让学生学习写作有“瓢”可仿。但在日常教学中,一些老师却忽略了这两篇习作例文的作用,没有领会编者的良苦用心。他们把这两篇习作例文仍然当作普通课文来教,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生字词,品词析句,感悟课文的主要内容,剖析人物的形象,揣摩人物的情感。个别老师甚至不教,只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那么,如何巧妙地用好这两篇习作例文,借助习作例文的“例子”作用,指导学生完成特殊的习作单元的学习任务呢?
(1)借助习作例文,巩固说明方法。在学习《太阳》一课时,学生交流完介绍太阳特点的相关语句,学习掌握了一些说明方法之后,教师马上出示习作例文《鲸》,让学生自由阅读,找一找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介绍了鲸的什么特点?借助习作例文,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先前学习的“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充分发挥了习作例文的“例子”作用,也遵循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为了夯实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在此基础上老师又出示有关月亮的资料让学生阅读:“月球和地球相距384400千米。步行到月球大约需要3200天。骑自行车到月球约要530天。坐飞机到月球要20天左右。49个月亮相当于一个地球。白天,月球表面的温度高达127℃;夜晚,其表面温度可降低到约-183℃。”并要求学生学习仿照着精读课文《太阳》和习作例文《鲸》中运用的说明方法来说一说月亮的特点,这样不但强化巩固了说明方法,还进行了说明方法的迁移运用,进一步落实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2)借助习作例文,赏析语言风格。歌德曾说过:“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仍然有相当多的老师还是在对一篇篇课文进行条分缕析,一直把教学重点放在“内容的理解与情感的感悟”上,很少去关注文本的表达“形式”。这种做法是极其错误的。因此,在教学第二篇精读课文《松鼠》一课时,教师先通过句与段的对比朗读,让学生明白习作时应采用客观严谨的数据,用词准确。而采用描述的语言则能突出松鼠的特点,语言形象生动,让人觉得活泼有趣,能激发阅读兴趣。紧接着教师采用填空的方式进行文与文的对比阅读:“《太阳》《松鼠》两篇课文在表达方法、语言风格方面一样吗?”让学生通过对比领悟到:在表达方法上,《太阳》主要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松鼠》主要是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在语言风格方面,《太阳》一文的语言比较(平实),《松鼠》一文的语言更(活泼)。通过这样“层层剥笋”的方式,让学生在对比阅读中不知不觉就挖掘到文字背后的秘密,解开文本的写作密码,学习到科普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不同的表达方法。
在教师引领学生充分认知感悟《太阳》《松鼠》的语言风格之后,教师立刻出示习作例文《鲸》让学生自由阅读,领略到《鲸》与《松鼠》一文的相似之处:运用了描述的方法和活泼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述鲸的外形、种类生活习性。紧接着出示《风向袋的制作》让学生阅读,引导学生发现此文与《太阳》一文的相似之处:语言精准、平实。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欣赏两篇习作例文的语言风格,就是在前面认知感悟《松鼠》和《太阳》一文的基础上不断地实践。习作例文再次给学生提供了课堂练习操作的素材,成为学生欣赏文本语言风格的脚本。
(3)借助习作例文,指导学生习作。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一个例子。习作例文就是我们指导学生习作的例子,我们一定要充分地借助这个例子来指导学生习作。
在教学中,教师先引领学生明确本单元的习作要求,引导学生审题,帮助学生梳理出写作时要注意的事项:①写清楚事物的特点;②恰当运用说明方法;③可以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紧接着教师耐心地引领学生明晰可以从哪些方面去选择描写对象,如写动物可以从样子、喜好、饮食、睡觉等方面去写;写植物可以从生长环境、叶子等方面去写;写物品可以从样子、类别、制作用法等方面去写;写美食可以从产地、由来、食材、做法等方面去写。
审题和确定描写对象还只是完成习作的前期准备工作。如何指导学生写出一篇好的习作来呢?为了让学生学有模板,教师就出示习作例文《鲸》和《风向袋的制作》让学生阅读。教师这样引导:如果你想介绍一种动物,就快速浏览习作例文《鲸》,看看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鲸的样子、喜好、饮食等方面的特点?如果你要写一种事物的制作,可以仿照《风向袋的制作》一文的方法去写。先写制作的原因,再写制作的步骤,最后写如何使用。因为前面已经对两篇习作例文《鲸》和《风向袋的制作》的说明方法已经做了详细的指导,所以在这里教师只要略微点明一下即可。为了让学生更清晰地掌握如何习作,教师还展示了两位学生列出的习作提纲范本《神奇的食肉动物》和《玩具布兜制作秘籍》供学生参考。因为前面有习作例文做铺垫,后面又有同学的习作提纲做样板,给学生搭建了恰当、合理的习作支架,所以学生完成这篇习作的提纲应该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提纲列出来了,学生习作时就会有方向,会很有条理,会严格按照要求去完成习作。
在学生完成习作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对习作进行二次修改。修改完之后在班级内举行一次“物品推销会”和“我来教你学制作”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思维、合作、沟通等多种能力,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奠定了基础。
无论是“习作单元”还是“策略单元”,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中高年段单元整体教学时,都要先了解单元的编写体例,明晰单元的教学目标,习得单元要求掌握的表达方法,巧妙地使用教材来教。只要教师围绕单元的核心目标,巧妙地将单元内的文本进行整合,严格遵循“认识—实践—迁移运用”这一学习规律,就能引导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和学习习惯,让学生的思维从低阶向高阶进发,从而真正实现语文的深度学习。
(基金项目:本文系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统编小学语文中高年段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的成果,课题编号:JH20201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