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因素影响视阈下企业经营合同涉税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
2022-04-29顾瑞鹏陈静谢浩冉王晓倩李佳佳
顾瑞鹏 陈静 谢浩冉 王晓倩 李佳佳
摘要:随着大数据、信息化、智能化等技术在国家税收征管工作中的有效运用,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新趋势和新动向必然有所改变,企业在合同制定、管理及履约过程中的涉税风险越来越受到重视。针对企业合同涉税风险管理的现状开展调查,采取多维度、多因素分析方式,挖掘数据差异的根源,提出从制度化、信息化、证据化等角度构建防控机制的对策,以满足企业应对新环境和健康发展的新要求。
关键词:经营合同;风险管理;多因素分析;制度建设
0 引言
2021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我国税收管理从“发票控税”转为“数字控税”。新的税收征管体系给企业税收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企业经营合同与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存在较强的黏性和因应关系。但前期研究发现,经营合同存在涉税条款设计模糊、后续管理缺失、管理制度不健全、证据效力管理深度不够、管理模式落后等问题。可见,科学、有效地实施企业经营合同税收管理仍面临多方面的挑战。本文以企业税收风险管理为视角,设计“企业经营合同税收风险管理实施调查问卷”,根据问卷结果了解企业合同税收管理的现状,分析影响合同税收风险管理的影响因素和存在的问题,从而针对性地提出配套性政策建议,期望为企业财税管理工作提供有益的管理范式,提高企业税收管理的抗风险能力。
1 研究设计
1.1 指标设置
调查指标的设计必须能有效、准确地反映调查对象存在的特征和本质。由于企业经营合同税收风险管理的影响因素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特点,很多学者前期也开展了相应的研究。
自2016年国家全面实施“营改增”以来,国家税务总局“金税三期”工程已落地,减税降费、“放管服”、留存备查等一系列新的税收管理理念和举措不断推进,我国税收管理站上了一个新高点。加之大数据控税、信息化管税等有效手段的实施,企业涉税风险的后期管理力度不断加强,新一轮税务管理革新势在必行,对新环境下的企业健康发展也提出了新要求。国内很多学者也在研究和探索企业经营合同涉税风险课题,主要分为2个方向。
1.1.1 基于具体行业或业务种类的合同涉税管理研究
吕琳琳[1]从建筑施工企业合同角度对合同条款中的财税注意点进行分析;刘苗苗等[2]从国际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之一)工程项目合同角度提出了税收风险防范的建议;陈树国[3]从合同能源管理的角度探索能源管理经营模式中的合同涉税风险;陈钦和陈栋[4]基于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探析了业务合同的操作模式;田效先[5]从劳务派遣业务的角度分析合同风险的法律和税收问题等。从具体业务的角度探索合同涉税管理的优势在于更加精细化,能对接企业特定业务的特点和属性,具有较强的借鉴作用,但是未能综合考虑价值链上下游关系及企业内部其他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1.2 基于合同普遍性条款的涉税风险分析
梁红星和郑彦臣[6]、代利刚和胡有顺[7]、郭杰[8]、胡建雄[9]、路春霞[10]、雷盟和雷江林[11]等众多学者和专家基于合同涉税条款风险管理,对合同当事人、定价条款、发票条款、运输条款、违约条款、税费承担,以及其他相关约定的普遍模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风险存在的因素和正确规范的条款行文方法,具有较强的参考性和推广性。但是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更新,部分研究成果已经无法适应新政策环境,甚至会产生新的税收风险。
综上分析,前期研究都是基于特定业务和特定条款展开,未能从产生税收风险的原因、影响因素、企业自身业务适从性及内部合同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等角度开展更多维度的深度探讨。特别是未能从企业性质、企业规模、企业区域等主体因素,企业财务人员参与合同主观动因,以及财务人员业务能力角度进行讨论,而这些因素也会影响企业合同税收风险管理的成效,因此在设置调查指标时必然对其加以考量。
基于对上述文献的梳理,在进行问卷调查指标设置时,先期采用深度访谈和专家调查法对样本指标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进行认证。在进行全面调查前,针对性地选择8~10家不同行业的企业,对企业经营合同进行抽样分析,考察企业管理环境,对企业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和公司法务人员进行访谈,充分了解企业经营合同涉税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内外部影响因素,设置相关指标并形成调查问卷。问卷围绕调查对象基本情况、企业财务参与合同审核期待度、企业合同会审会签制度存在性、合同审核中财务人员的关注程度、经营合同审核专业救援情况、合同内容涉税风险的关注、合同涉税风险发生情况、合同涉税风险管理能力提升情况等维度展开调查。共设计12个问题,其中包含11个封闭题(10个单选,1个多选),1个开放题。
对问卷调查指标初步设计后,为考证指标的有效性和黏合度,采用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通过相关财税领域专家,包括理论界专家、财税中介服务机构及税务机关相关人员,对问卷指标进行独立、客观的认证,判断问卷调查指标对形成调查结果的相关性和科学性,为后期开展实际调查提供科学基础。
1.2 样本选择
调查样本需要从定性和定量2个角度进行选择,既要保障样本的覆盖面,又要保障样本的代表性和差异性。一般情况下,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制度建设、岗位提升计划等会受到多因素影响,包括企业经营规模的需求、企业性质及企业所在区域等[12]。经营规模较大的企业,涉及业务类型多,市场覆盖面广,需要不断强化内部管理和制度化建设。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受管理者思维、专业、成本等因素制约,企业负责人的主管意识往往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内部管理方式。同时,企业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文化及竞争形势对企业的科学发展也起到较为积极的作用[13]。因此,为有效保障调查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采取定向调查方式,分别从被调查企业的性质、经营规模、所在区域、所属行业4个维度开展调查。这4个维度与公司的管理理念、管理水平及执行力相关。
1.3 数据来源
通过“乐调查”调查平台形成网络调查问卷,面向全国各类企业财务负责人或财务主管定向开展了“企业经营合同税收风险管理调查”,共收到有效调查问卷506份,涵盖国内不
经营规模、地区、行业的企业,样本及数据均能充分反映企业经营合同涉税风险管理的社会现状,见表1。
2 调查结果分析
2.1 企业经营合同涉税风控制度及执行情况
2.1.1 企业财务参与合同审核期待度分析
在此项调查中,69.37%的企业财务人员认为“财务必须参与合同审核”,这也充分体现了业财融合的发展趋势。但在响应调查的506家企业中,也有33家企业的财务人员认为“财务没有必要参与合同审核”,占样本总数的6.52%,虽然比例较小,但是也足够说明,在当今会计转型的大环境中,“财务参与合同管理”的理念并没有在我国全部财务人员的思维中建立,需要引起企业管理者的关注。调查结果具体见表2。
2.1.2 企业合同会审会签制度存在性分析
虽然绝大多数企业财务人员认为,除法务工作者外,财务人员也应该参与合同审核,从源头防范税收风险的发生。但是在“企业合同会审会签制度存在性”调查中,受调查的506家企业中只有57.11%的企业“有规章制度,财务要参与合同会审会签”,从制度建设上保障了财务对合同审核的机制,29.25%的企业“没有相应制度,但老板有时会让财务审核合同”,这样会导致随机性加大,合同审核完全取决于企业高层的财税风险意识和主观性,未能建立制度保障。“财务从不参与合同审核”的被调查企业占总样本的13.64%,无论在制度上还是在意识上,都未能关注合同税收风险。调查结果具体见表3。
2.1.3 企业经营合同审核专业救援情况分析
企业财务人员虽然也是财税方面的专业人员,但往往受工作经历、专业水平等各方面的限制,对企业经营业务的风险识别及国家财税政策的理解、利用等方面存在一定缺陷,难以全面保障企业的财税风险控制。而税收专业救援可以在专业机构或专业人员的帮助下,从事前、事中和事后全程帮助企业识别、防范和化解风险。在调查中,只有24.90%的企业“经常”接受专业救援,54.35%的企业“偶尔”接受专业救援,“从不”接受专业救援的企业占比达20.75%。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一是专业财税救援的成本压力;二是“关系税”的陈旧思维在很多企业决策层依然存在。调查结果具体见表4。
2.2 企业财务人员对经营合同审核的关注点
企业经营合同的审核应从合同的可信性、可操作性、合法性和抗风险性等多个角度进行严格把关。法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对合同审核的切入点和角度也有所差别。财务部门更应从业务形成的税负成本、涉税风险、资金支付及占用等角度开展审核,以防范企业出现财税风险。在“财务参与合同审核,最应该注意的是什么”项目调查中,71.34%的财务人员认为,财务审核合同最应该关注的是“合同规定的业务是否涉及税收风险”,这也体现出业财税融合发展的新理念;14.23%的企业认为“合同规定的业务涉及的税款是多少”是财务人员审核合同时首要关注选项。从该选项数据可知,一定比例的企业对合同涉税审核仅仅停留在对税负高低的考量上,并未深层探析合同税收风险因素。另外,总样本中有1.78%的企业首选“合同规定的经营业务是否违背国家相关法规”选项,说明在现代企业发展中,部分企业财务人员已经逐渐突破岗位限制,从更广的角度对企业经营业务进行考量。调查结果具体见表5。
在针对合同涉税条款审核度调查中,调查问卷共提供合同主体条款、合同价格条款、合同运输条款、合同收付款条款、合同发票条款、违约金条款和合同税金承担条款7个选项,并要求受访企业从中选择最为关注的3项。经过数据分析发现,财务人员最为关注的合同涉税条款前3项分别为“合同发票条款”(67.98%)、“合同收付款条款”(56.72%)和“合同主体条款”(50.40%),这也充分说明企业财务人员最为关注的税收风险分别是“虚开发票”“纳税时间”“三流一致”的税收事项。另外,“合同税金承担条款”(48.81%)和“违约金条款”(33.40%)也值得企业财务人员关注。从调查数据的分布看,目前我国企业财务人员对合同涉税风险的关注点较为准确,识别度较高,也较为符合我国税务机关对合同涉税风险的稽查方向。调查结果具体见表6。
鉴于企业财务人员对经营合同涉税风险审核的关注点的分析,在“合同涉税风险发生情况”调查中,30.83%的受访企业表示“从未发生”与合同有关的税收风险,59.88%的受访企业表示“偶尔发生”与合同有关的税收风险,“经常发生”税收风险的企业占比达到9.29%。这些数据从侧面显示出目前企业税收风险发生的概率相对较高,说明企业应对税收风险的能力较弱。调查结果具体见表7。
2.3 企业财务人员合同涉税风险管理能力提升途径分析
针对目前企业合同税收风险发生较高的概率情况,在“合同涉税风险管理能力提升情况”调查中,“既参加过专业培训,又购买过专业书籍”的财务人员占总样本的38.14%,而“既没参加过专业培训,又没买过专业书籍”的财务人员达到总样本的24.51%。在国家新会计准则颁布实施、新财税政策不断出台的大背景下,知识更新应该成为财务工作者的常规事项,但是目前国内企业财务人员参加专业学习、提升涉税风险管理能力的机会并不多,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也不够。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一是目前企业培训成本相对较高,一般的财税培训每人每天也需要数千元,更不要说各种高端财税培训动辄数万元的培训支出了;二是财务人员工作强度大,涉及事项繁杂,没有足够的时间外出参加专业培训。调查结果具体见表8。
3 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得知,目前国内企业合同税收风险管理整体水平较高,管理层已经开始意识到财税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性,业财融合也在进一步实施之中,财务管理人员对合同审核的期待较高,对合同税收风险审核的切入点较为准确,对重要涉税风险事项的定位较好。在企业合同税收风险管理的效果上,各企业在各环节加强税收风险管控,使税收风险发生的整体概率有所下降,总体呈现较好的发展趋势。但是,企业在合同税收风险管理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3.1 企业合同税收风险管理制度内涵建设不强
虽然众多大中型企业已经逐步加强合同税收风险的制度化建设,但是由于未能理解企业税收风险与业务、流程之间存在的溯源关系,导致企业合同税收风险管理制度建设流于形式。合同会审、会签仅仅在程序上得到体现,企业各部门未能准确把控合同风险关注点,未能将合同风险管控与发票管理、流程管理、资金管理进行有效整合,导致合同税收风险管理制度内涵建设不强。
3.2 企业合同税收风险管理业财融合程度不高
合同会审会签制度不仅仅体现在“审”和“签”上,更应该注重“会”。调查发现,国内企业已经开始强化合同审核的信息化平台建设,开展合同审核网络化和电子化工作,但未能实现各部门对业务发生的批判机制和部门间业财融合机制的建设[14],业财信息未能真正在企业内部实现有效沟通和传递,导致企业合同税收风险管理业财融合程度不高。
3.3 企业合同重要条款税收风险认识深度不够
调查发现,财务人员对合同税收风险的审核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发票条款、资金往来条款和合同主体条款,虽然相对准确,但这也是财务岗位经常面临的业务事项,从侧面反映出非财业务未能被财务人员重视,对合同税收风险管理把握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同时,合同税收风险救援机制也未被重视,导致合同税收风险管理存在较大隐患。
3.4 企业合同税收风险佐证机制不够完善
合同的设计和执行往往会因内外部环境、主体双方地位的强弱、市场等因素的变化而改变,因此需要利用科学的证据链保障业务发生的合法性、真实性、相关性和合理性,强化企业合同税收风险管理的保障机制[15]。但目前国内财务人员对合同执行、业务发生过程中的证据核查意识显得较为薄弱,企业佐证机制建设不够完善,从而削弱了税企沟通的效果,难以保障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安全性。
4 优化企业合同税收风险管理的对策
为了有效强化税收风险管理,增强合同涉税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合同涉税管理水平,企业应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4.1 加强合同涉税管理的制度建设
企业合同涉税管理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依法、科学、合理制定相应的办法或制度[16]。企业构建符合自身发展的风险控制机制,应将合同涉税管理工作作为重要风控点,健全合同签订审查流程,将合同涉及的法务、业务和财务作为制度建设的主体,强化财务部门对合同的事前审查、事中监督和事后评估的控制机制,落实合同签订涉税审查责任。
4.2 构建合同涉税管理的业财融合架构
在大数据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企业的合同管理在不断与信息化建设协同发展的同时,更需要建立“业—财—法—税”的信息沟通机制,强化实现业财融合的途径建设。这样就能使合同管理工作得到控制,合同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显著提高[16]。部门间融合性的合同涉税管理一定会成为合同管理建设的新方向,同时也是保障合同涉税风险管理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17]。
4.3 增强合同重要条款的风险识别能力
合同是对未来经济业务的描述,会计处理是对经营过程的反映,财务工作者应认真审核和遵循业务发生的实质性原则,审视合同或协议中界定的经营活动,明确合同主体对应的权利和义务之间的关系[18];同时加强对合同中各条款内容的涉税风险控制,必要时启动税收风险救援机制,避免因合同条款理解或执行错误而带来税务风险。
4.4 强化合同涉税证据链条的管理意识
近年来,国家不断实施税收服务的“配送服务”,并加强了对涉税业务的“事后管理与监督”。企业在享受税收优惠时,将采用“自行判别、申报享受、相关资料留存备查”的方法。这要求企业自行准备享受税收优惠的有关资料,供税务机关核实。企业未能按照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留存备查资料,或者提供的留存备查资料存在弄虚作假情况的,税务机关将依法追缴其已享受的税收优惠,并按照税收征管法等相关规定处理。因此,在合同执行的过程中,财务工作者应注意对相关涉税证据的收集与整理,包括合同附件、首付款凭证、支出依据等,用涉税证据证明业务的发生。
5 结语
税务风险作为企业经济合同伴随的重要风险,必然会影响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企业需要充分了解经济合同中的税务风险产生的根源,建立合同涉税管理制度,搭建业财融合平台及风险控制机制,具体做好合同签约过程中的调研、分析及核查工作,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做好合同签订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过程化风险防范工作[19],有效降低税负,节省开支,为自身扩大生产经营、实现长远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吕琳琳.新税收政策下企业合同评审探讨[J].会计师,2021(1):45.
[2]刘苗苗,姚小秋,李惠平.国际EPC工程项目合同签订阶段税收风险防范[J].财务与会计,2019(17):5456.
[3]陈树国.合同能源管理涉税风险管控问题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9(3):110111.
[4]陈钦,陈栋.浅析PPP项目合同中涉税风险应对[J].北方经贸,2019(12):8688.
[5]田效先.关于劳务派遣行业税收管理现状的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1):100101.
[6]梁红星,郑彦臣.国际工程设备合同分拆税收风险初探[J].中国总会计师,2021(2):4043.
[7]代利刚,胡有顺.经济业务合同涉税问题的思考:基于风险防范与化解的视角[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3):5559.
[8]郭杰.合同涉税条款风险管理探析[J].财务与会计,2019(17).4850.
[9]胡建雄.全面“营改增”背景下合同涉税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J].全国流通经济,2019(8):128129.
[10]路春霞.企业合同涉税分析与防范[J].中国商论,2019(20):5960.
[11]雷盟,雷江林.非纳税义务人承担税收的合同条款效力探究[J].税务研究,2019(8):7376.
[12]孟高栋.论CFO的财务管理思维能力创新[J].财会月刊,2020(18):3438.
[13]房绍坤,柳佩莹.商业特许经营合同效力认定瑕疵及矫正思路[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2):110118.
[14]
克茨,沈小军.合同法中的风险分配[J].法治研究,2020(3):106117.
[15]王利明.《民法典》合同编的解释与适用论[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21,24(3):5.
[16]张艳江,梁俊娇.关于大企业税收管理制度的思考[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5(3):1925.
[17]张琴.基于财务云平台的合同管理内部控制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20(4):102105.
[18]梅日龙.基于合同管理的财务信息系统构建[J].全国流通经济,2021(4):3436.
[19]方思吟.国有企业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3):1617.
收稿日期:20211101
作者简介:
顾瑞鹏,男,1976年生,硕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财税风险管理。
陈静,女,1977年生,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企业行政管理。
谢浩冉,男,2001年生,专科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会计及税收管理。
王晓倩,女,1999年生,专科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会计及税收管理。
李佳佳,女,2000年生,本科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会计及税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