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资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教学的融合实践

2022-04-29房向阳

课堂内外·高中教研 2022年3期
关键词:实践微课

房向阳

摘  要: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地理学的归宿与地理高考的考查重点,但在教学中却普遍面临着教材案例体量较大、学生学习过程费时费力、知识学习偏记忆、知识迁移能力难以有效提升的现实问题。本文在区域可持续发展教学与微课资源的有机融合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将微课资源与微课理念引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旨在创新知识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与教学效率,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增强知识迁移能力。

关键词:微课;区域可持续发展;实践

一、当前区域可持续发展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一)案例本身的问题

区域可持续发展部分的教材所选取的案例普遍篇幅较长,知识体量较大,但知识间的逻辑联系相对偏弱,学习线索也不够明确。

(二)教师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

在日常教学和公开课教学中,教师普遍十分注重教材案例的系统分析与归纳,也会适当扩充新案例进行知识迁移,但限于高中教师接触的新资料十分有限,迁移效果并不显著。同时,由于案例所涉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并不十分紧密,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够浓厚,课堂教学氛围也往往较为低沉,教学难以产生理想效果。

(三)学生学习面临的问题

教材案例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材料,多数学生学习时的大部分精力集中在记忆、分析案例本身,学习用时虽长,但效率较低、效果不佳,在遇到新材料、新情境时,难以灵活运用、迁移所学知识,难以适应如今重视考查能力和地理核心素养的地理高考。

二、微课资源及其发展

微课资源是当前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和使用模式,具有时间短、内容充实、主题明确等优势。实践证明,微课资源对解决当前区域可持续发展教学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有较好的针对性,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区域可持续发展教学效率有着良好的效果。

三、区域可持续发展教学的融合实践

(一)案例选取说明

本文所述“荒漠化的防治”基于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2019年版)必修3第2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治”中使用的案例。

整个案例共用了10页篇幅,知识体量较大,学习周期较长,是将微课资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教学进行有机融合,提高教学效率的典型案例。

(二)融合实践中使用的微课资源

为提高学习效率与教学效率,笔者在课前借助录屏软件精心制作了“荒漠化的概念、实质、过程、表现及现状”的微课,并设置了一系列问题进行学习检测。

此外,笔者还从多个微课网站上下载了多部关于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成因的精品微课视频,并基于学生学情合成了一段知识讲解清晰、逻辑严谨、质量较高的关于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成因的微课视频,并搜集了两组关于荒漠化成因的典型例题作为辅助配套检测。

(三)融合实践过程

1. “荒漠化概念、实质、过程、表现及现状”与微课资源的融合实践过程。多媒体呈现人类面临的主要问题,指出一些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的地区在谋求可持续发展时首先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是科学处理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引出本节主题“荒漠化的防治”。课程开始后,首先对荒漠化与荒漠的字面意思进行必要的解释说明,强调荒漠化的过程性与趋势性(类比农业现代化、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等概念),然后,组织学生观看学习自制微课“荒漠化的概念、实质、过程、表现及现状”。完成微课的学习后,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讨论、交流,依托教材的图文介绍与微课的学习成果,梳理荒漠化的基础知识,在学案上尝试绘制荒漠化的思维导图。教师结合学生完成情况,进行针对性地说明与修正,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知识体系,并指导学生完成以下学习效果初步检测。

①荒漠化的主体是哪种自然环境要素?②荒漠化与荒漠的区别是什么?③荒漠化的实质是什么?④荒漠化在野外的直观体现是什么?假如你是一位正在野外进行科学考察的地理学家,如何判断当地的土地是否存在荒漠化现象?⑤荒漠化经常发生在哪些区域?自然条件较为优越的地区也会存在荒漠化现象吗?⑥发生在不同地区的荒漠化现象的具体表现有何不同?⑦目前人类社会关于荒漠化的成因有何共识?⑧荒漠化对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意味着什么?⑨近年来世界和中国的荒漠化发展现状如何?说明人类社会防治荒漠化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之后,由学生依托教材的图文介绍与微课学习成果,自主梳理荒漠化的基础知识,在学案上尝试绘制思维导图。教师结合学生完成情况,进行针对性地说明与修正,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和逻辑联系,明确荒漠化的概念、实质、过程、表现及现状。

2.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发生原因”与微课资源的融合实践过程。组织学生观看经剪辑合成的“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成因的精品微课视频”,学生在完成微课的学习后,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讨论、交流,依托教材的图文介绍与微课的学习成果,自主梳理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并完成学案上的2组关于荒漠化成因的典型例题作为辅助配套检测。教师结合学生完成情况,进行针对性地说明与修正,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知识体系,并指导学生完成以下学习效果初步检测。

①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仅表现为土地沙漠化吗,还表现在哪些方面?②我国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整体特征是什么?以什么景观为主?试联系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说明西北地区各自然要素间的联系。③西北地区主要的外力作用有哪些?对自然环境的塑造程度如何?④为什么说干旱是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潜在威胁?⑤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现象的主要自然原因是什么?为什么?⑥近年来西北地区荒漠化现象加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⑦近年来西北地区荒漠化现象加剧的直接原因有哪些?试举例说明。⑧在导致西北地区荒漠化加剧的直接原因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

之后,由学生依托教材的图文介绍与微课的学习成果,自主梳理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并完成学案上的两组关于荒漠化的高考真题作为辅助配套检测。教师结合学生完成情况,进行针对性地说明与修正,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和逻辑联系,明确荒漠化的一般成因。

3.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对策”与微课资源的融合实践过程。组织学生观看学习自制微课“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图文介绍,自主梳理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形成原因与防治措施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在学案上尝试画出思维导图。教师结合学生完成情况,进行针对性地说明与修正,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和逻辑联系,明确荒漠化防治的一般思路。之后,组织学生在限定时间内独立完成教材第20~21页与第24~25页活动题,检测学习效果。

课程结束后,要求学生在平时的练习或考试中,及时针对个人疑问重温微课,完善知识体系,修正知识间的逻辑关联,并注重发现、利用资料、试卷、网络、学术报纸杂志等各种渠道提供的新材料和新情境,对原有的知识体系和逻辑联系进行查漏补缺,不断训练知识迁移能力。

四、结语

在区域可持续发展教学中,顺应当今高考改革、课程改革、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潮流,注重精品微课资源的开发应用与微课理念的课堂融入,是引导学生更加高效、精准地整体把握区域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有效方法,针对性地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思路,构建区域可持续发展方向与发展措施的有效方式,也是帮助学生在地理高考中更加高效、精准、全面地答题,进一步增强“持续发展,人人有责,从我做起”的责任意识,将可持续发展思想转变为切实日常行为的重要途径,在实际地理课堂教学中应加以重视。

(责任编辑:胡甜甜)

参考文献:

[1]高俊昌.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3必修[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2]陈澄,樊杰.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实践微课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基于EduSoho的微课平台搭建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