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B超引导下小切口置管冲洗持续负压引流治疗乳腺脓肿
2022-04-28赵建鹏张惠
赵建鹏,张惠
(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 乳腺甲状腺胸外科,河南 三门峡 472500)
乳腺脓肿(BA)常见于产后哺乳期女性,其产生和急性乳腺炎发病早期处理不当有关。对于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其在确诊之后,需要将脓肿切开,以往临床在对其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一般都是实行外科切开引流,而国内外有关研究表示,这种手术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机体带来严重创伤,再加上受到频繁换药的影响,患者的病程时间长,住院费用高,其在切口逐渐愈合后,会产生显著瘢痕,严重的甚至会使患者的乳房产生变形,进而对其美观性产生影响。因此为了能够减少瘢痕,提高美观性,选择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得益于微创医疗理念的兴起,以及相关精密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彩色B超引导下小切口置管冲洗持续负压引流术也被逐步应用于临床,并且因其具有创伤小、疼痛轻以及术后康复时间短等诸多优势而广受青睐。本文以34例乳腺脓肿患者为观察对象,主要针对彩色B超引导下小切口置管冲洗持续负压引流治疗的临床成效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4例乳腺脓肿患者选为此次实验研究的主要对象,病例资料收集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使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有17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年龄最高36岁,最低24岁,平均年龄为(28.56±1.31)岁;脓肿直径最长9.3 cm,最短2.2 cm,平均脓肿直径为(4.14±0.89) cm。观察组患者年龄最高38岁,最低23岁,平均年龄为(28.22±1.09)岁;脓肿直径最长9.5 cm,最短2.3 cm,平均脓肿直径为(4.18±0.93)cm。两组患者组间上述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通过诊断,所有患者均符合乳腺脓肿相关诊断标准;②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良好;③本次研究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均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排除妊娠期妇女;②排除存在严重精神障碍以及脏器功能不全患者;③排除存在严重脏器功能损伤以及临床资料不全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该组患者实行单纯切开引流术治疗。手术开始之前,要对患者实行抗感染治疗,在对患者实行局部浸润麻醉后,要以放射状切口的形式将脓肿部位切开,并进行排脓,排脓结束之后,要使用生理盐水和3%双氧水冲洗脓腔,直到没有脓性液体流出为止。脓腔使用油纱对其进行填塞加压包扎。手术之后,要按照患者的伤口渗液状况实行换药处理,使用抗生素进行消炎,在患者体温逐渐恢复正常之后的两小时则可以停止使用。
观察组:该组患者实行彩色B超引导下小切口置管冲洗持续负压引流治疗。手术之前使用广谱抗生素对患者实行防感染治疗,在对患者实行常规消毒之后,需要在彩色多普勒超声机的引导下对引流位置进行确定,使用利多卡因对患者实行浸润麻醉,做一切口到达脓腔,长度约为1厘米,之后将吸引头放到脓腔中,吸取脓液,并按照脓腔大小置入引流管,引流管远端部位要低于乳腺脓腔的最低位,缝合切口同时对引流管进行固定,将引流管和负压球相互连接,使用无菌生理盐水经引流管冲洗脓腔,每天一次,并且持续负压引流。之后按照脓液细菌培养药敏结果对患者施行抗生素消炎治疗,直到患者体温恢复正常之后即可停止使用。
1.4 观察指标
(1)临床相关指标:分析两组的换药次数、切口长度、愈合时间以及疼痛值评分,其中疼痛值评分以可视模拟评分法(VAS)作为评估工具进行打分,最高10分,表示难以忍受的剧烈痛苦;最低0分,表示无疼痛感;即得分越高疼痛程度越重。(2)临床疗效:结合相关文献以及患者的疼痛程度拟定:①显效:通过本次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疼痛症状恢复;②有效:通过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疼痛程度均有所好转;③无效:患者在治疗后,其临床症状以及疼痛情况并没有产生显著改善甚至更加严重。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3)术后并发症:统计两组术后发生乳瘘、切口感染、感觉障碍以及局部湿疹等并发症的患者例数,并计算其发生占比。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各项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换药次数、疼痛值评分低于对照组,切口长度及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各项指标比较(± s)
2.2 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有效率5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n(%)]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占比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占比比较[n(%)]
3 讨 论
乳腺脓肿一般是由于急性乳腺炎处理不当所引发的,对于哺乳期女性特别是初产妇来说,其经常会患有急性乳腺炎,急性乳腺炎是一种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在发病初始阶段,患者会产生乳房胀痛现象,并且其乳房局部还会产生红肿、发热等表现,如果患者的炎症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很容易继发高热、寒战以及白细胞(WBC)数量升高等现象,之后则会逐渐产生乳腺脓肿。如果不对患者的脓肿进行有效处理,则会造成脓肿破溃,进而形成窦道。脓肿还有可能会穿到乳房和胸肌之间,造成乳房脓肿,会进一步提高脓毒血症风险,不管是对婴儿哺乳还是产后身体恢复都会带来不利影响。临床在对乳腺脓肿所进行的治疗中,不仅要对乳房功能加以保障,还需要确保乳腺的美观性。最近几年,社会的迅猛发展变化以及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女性患者逐渐对乳房美观性进行了密切关注,临床在对乳腺脓肿所进行的处理中,一般都是实行切开引流术,但是这种和治疗方式有着术后愈合时间长、换药频率高以及切口疼痛等缺点和不足。其不但会提高患者痛苦、带来损伤,其瘢痕组织还会对乳腺的美观性产生影响,所以,探索出科学有效的治疗方式是当前临床研究的重点所在。
当前,国内外一些整形中心在对乳腺脓肿所进行的治疗中逐渐对小切口置管引流治疗加以应用,并且获得了非常显著的治疗成效。有学者表示,对于小脓肿以及多发脓肿而言,传统切开引流术并不能提高治疗效果,并且其很容易反复发作,而对其实行穿刺置管抽液对脓液进行引流,其不会对患者机体带来创伤,愈合时间短,疗效显著。但是尽管脓肿穿刺抽液治疗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但是依旧存在部分患者引流不彻底的现象,感染风险较高,会进一步提高脓肿复发率。临床研究表示,将引流管和负压球相互连接,使其形成负压吸引引流,能够促进脓液引流成效的进一步提高,并且在小切口实行引流管下负压引流,能够获得较为显著的引流成效,在彩色B超的引导下,能够对脓腔深度以及大小等进行密切观察,在置入引流管过程中能够对乳腺组织损伤进行有效避免。和传统治疗方式相比,在彩色B超的引导下,小切口置管负压引流能够降低换药频率、伤口愈合时间、减少切口长度,同时可以使患者的疼痛感得到有效缓解,提高继续哺乳率。彩色B超引导下小切口对患者乳房所致造成的伤害较小,能够对乳腺腺管损伤进行有效预防,疼痛感较小;彩色B超引导能够对脓液进行彻底性清除,同时还可以对置管位置以及深度进行确定;此外,引流管冲洗以及负压下引流能够有效降低脓腔中细菌数量,还可以对脱落组织进行及时清除,对于促进脓腔创面组织的尽快愈合是非常有利的;负压球有着简单便捷的优势,即使是患者自己也可以对负压球进行消毒和排液。可见,这种方式有着安全性高、简单便捷、创伤小以及疗效显著等优势,能够提高患者的乳房美观度,对于促进治疗成效以及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换药次数、切口长度、疼痛值评分以及愈合时间等各项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相对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这表明在乳腺脓肿患者的治疗中,彩色B超引导下小切口置管冲洗持续负压引流治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对于降低患者的愈合时间、减少换药频率以及缩短切口长度都是非常有利的,可以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这与上述研究看法也大致吻合。
此外,本研究通过对比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现观察组术后发生乳瘘、感觉障碍等并发症的患者占比较对照组也有所降低,说明彩色B超引导下小切口置管冲洗持续负压引流用于乳腺脓肿的处理安全性也较有保障,优于单纯切开引流术方法;但组间数据不具统计学意义,其原因可能与本研究所选择的样本量较少有关,为进一步明确彩色B超引导下小切口置管冲洗持续负压引流的应用安全性,今后仍有必要做进一步探索和研究,以更好地为临床乳腺脓肿的治疗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对于彩色B超引导下小切口置管冲洗持续负压引流,其能够有效提高乳腺脓肿患者的临床治疗成效,可以减少患者的换药频率、降低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并且一定程度上利于控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于促进患者的尽快恢复以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都是非常有利的,值得在临床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