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主要照顾者回授法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2-04-28刘盼
刘盼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 胸外科,河南 南阳 473058)
乳腺癌是一种女性常见恶性肿瘤,由于乳腺上皮组织细胞异常增殖致病,患病早期经治疗预后良好,若癌细胞扩散至临近组织,会造成多器官病变,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安全。临床常采用病灶切除法治疗,但产生的严重躯体变化,不仅给患者造成生理损伤,合并出现明显患侧上肢功能障碍,也会加重患者心理压力,降低锻炼依从性。而家庭主要照顾者在患者术后护理中占有重要地位,有长久陪伴和照顾的义务,其情绪状态、行为方式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术后恢复进展,因此临床可采用合适方式帮助主要照顾者发挥家庭护理优势,提高患者锻炼依从性。家庭主要照顾者回授法是以“知信行”为理论基础,通过对家庭主要照顾者实施干预,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疾病认知观,重视功能锻炼必要性,强化信念,影响行为,从而鼓励和引导患者主动配合疾病治疗,进行功能锻炼。本研究旨在探讨家庭主要照顾者回授法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62例,根据入院顺序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1例。
对照组年龄35~57岁,平均年龄(42.56±2.45)岁;肿瘤位置:左乳腺癌12例,右乳腺癌13例,双侧乳腺癌6例;接受手术方式:改良根治术12例,扩大根治术9例,保乳根治术10例;
观察组年龄36~58岁,平均年龄(42.89±2.37)岁;肿瘤位置:左乳腺癌14例,右乳腺癌12例,双侧乳腺癌5例;接受手术方式:改良根治术13例,扩大根治术10例,保乳根治术8例。两组患者年龄、肿瘤位置、手术方式等均衡可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经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为乳腺癌;(2)均需进行手术治疗;(3)患者及其家属知晓治疗方案,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2)已发生癌细胞扩散者;(3)交流功能障碍者;(4)合并免疫功能障碍者;(5)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家庭主要照顾者常规健康知识教育,出院时由护理人员口头讲解术后护理和康复锻炼的相关内容,嘱咐照顾者监督患者进行康复锻炼,3个月后复查。
观察组给予家庭主要照顾者回授法干预,3个月后复查。
(1)编撰健康知识手册。由主治医师、护士长、心理医师、康复医师各1名,护理人员6名,成立健康教育小组。护理人员辅助提出观点和意见,由护士长和康复医师负责编写健康知识手册,经主治医师、心理医师审阅、修订后应用于临床健康教育中。手册使用之前,小组成员进行模拟演练,结合手册内容进行疾病、治疗相关知识讲解,保持能熟练应用于日常护理中。手册内容:乳腺癌发病机制和影响因素,以帮助患者家属明确疾病特点;术后护理重点和注意事项,帮助患者家属自查并及时纠正日常生活的不当的行为;心理支持的方式和作用,帮助患者家属了解心理健康对病情好转的重要性;营养支持知识,为患者家属合理规划患者饮食结构,调节进食种类,保证营养均衡提供参考;康复锻炼,包括锻炼的目的、注意事项,具体锻炼方式、频率等。编撰要求:图文结合,语言简洁明了,避免大量专业性词汇,力求一目了然,便于理解。
(2)情绪疏导。家庭主要照顾者在患者治疗、恢复过程中也承受很大压力,易产生不良情绪。护理人员需对其悲伤等情绪给予理解,用温和的语言引导患者进行自我教育,明确自己的“照顾者”角色,告知照顾者乳腺癌术后恢复需要长期的过程,不能因为短期内患者症状无改善而产生内疚心理,同时指导照顾者可通过心理暗示法、运动、加强社交等方式排解压力。
(3)健康教育。患者入院时,为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发放健康知识手册,由责任护士于术前、术后、出院时向照顾者一对一讲解乳腺癌的相关内容,强调治疗的重要性、术后护理的注意事项、心理支持的重要性、康复锻炼的重要性等,以帮助其知晓疾病特点,明确后续护理的要点,了解心理支持和康复锻炼对术后恢复的重要性。讲解结束后,采用开放式提问方式对照顾者进行提问,注意交流方式,可适当给予提醒,引导其结合自己的理解复述健康知识,确保照顾者充分理解讲解的内容,尤其对康复锻炼的内容,需要照顾者准确掌握患肢功能锻炼技巧,不仅能自己演练,还能以合适的指令指导患者锻炼。通过提问的方式评估照顾者对关键内容、技能的掌握程度,对未完全掌握的照顾者,进行重复讲解,此阶段需注意沟通方式,可将责任归结于护理人员未讲解清楚,避免照顾者产生心理压力影响教育效果,确保照顾者掌握术后护理和功能锻炼的要点,能够在家里更好地指导和照顾患者。同时鼓励照顾者在日常交流中,患者心态平和的状态下向患者讲解疾病、护理、锻炼等知识。
(4)简化行为监督方式。指导家庭主要照顾者制定简易的康复锻炼表,表格需标明日期、每日锻炼内容(有无完成)以及完成情况(优、良、差),嘱照顾者督促患者每日进行功能锻炼,并对锻炼情况进行标注,3个月后携表格复查。出院前建立微信群,监督照顾者将患者每日的锻炼情况以视频的方式发到微信群,责任护理进行抽查,纠正不当体位,给出合理建议,并肯定患者的努力。
1.4 观察指标
(1)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干预3个月入院复查,统计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完全依从:每日严格按照锻炼计划完成锻炼内容;部分依从:能够基本完成锻炼计划,偶尔会遗忘未进行锻炼;不依从:抵抗锻炼计划,完全不锻炼。(2)肩关节活动情况。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复查时,采用圆盘量角器评测患者肩关节外旋、内旋、前屈、后伸活动度,活动度越高,表示肩关节恢复越好。(3)生活质量。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复查时,采用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量表(FACT-B)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量表涉及情感状况、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功能状况、附加关注共5个维度,36个条目,总分144分,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两组干预3个月后功能锻炼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有效率96.77%高于对照组7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3个月后功能锻炼依从性比较[n(%)]
2.2 两组干预3个月后肩关节活动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内旋、外旋、前屈、后伸活动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干预3个月观察组内旋、外旋、前屈、后伸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3个月后肩关节活动情况比较(± s)
2.3 两组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FACT-B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FACT-B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FACT-B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FACT-B评分比较(± s)
3 讨 论
近年来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女性恶性肿瘤中约占1/3,其发病率与激素、辐射、遗传等多种因素相关,目前手术治疗根治效果较好,但带来的躯体损伤往往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影响预后恢复,严重者甚至出现中长期抑郁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而家庭主要照顾者在术后护理、尤其是出院后的护理中承担着更多的照顾责任,在日常交流中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有助于减轻患者压力,且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锻炼对躯体功能恢复关系密切,家庭主要照顾者同样承担着指导和监督的责任。因此对家庭主要照顾者实施合理的干预措施,能帮助其释放心理压力,从而间接影响患者心理状态,对预后康复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常规护理中能考虑到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精神状况,并给予适当的处理措施,但往往忽略照顾者的感受,且缺少规范的健康教育。家庭主要照顾者回授法是通过对主要照顾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帮助其获得疾病及预后的相关知识,明确术后护理的重要性,深刻认识自己的责任和个人情绪状态对患者的影响,从而摆正态度,调整情绪,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思考,逐步形成信念,进而付诸行动,发挥家庭对患者的支持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肩关节活动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说明家庭主要照顾者回授法能够提高患者依从性,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原因可能是主要照顾者回授法以手册为辅,一对一讲解为主对主要照顾者进行详细、具体、反复地讲解和指导,能帮助其深刻认识患肢功能锻炼的对疾病恢复的重要性,同时结合功能锻炼中涉及的体位演练,能帮助其掌握锻炼要点,有助于规范、专业地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减少不当体位的损伤。另外通过对家庭主要照顾者的行为监督,可加强对患者每日功能锻炼的监督,由家属陪同并指导患者进行锻炼,氛围更轻松,患者接受度更高,依从性更好,还能通过共同参与锻炼,加强患者和家属的沟通,增加日常交流内容,交流和锻炼相融合,利于患者在枯燥的锻炼中获得愉悦感,从而提升锻炼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说明主要照顾者回授法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原因可能是主要照顾者回授法增加对家庭主要照顾者的心理护理,帮助其平复悲伤,释放不良情绪,更使之意识到自己的心理状态能对患者产生重要影响,进而提升其责任感,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改善自我情绪,并在日常生活中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主要照顾者回授法将照顾者纳入干预内容,鼓励家庭主要照顾者对患者传递健康知识,指导功能锻炼,实际上是加强患者和家庭的连接,可最大程度发挥家庭护理的作用,进而积极影响患者身心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家庭主要照顾者回授法干预可提高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促进患肢功能恢复,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