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向协同护理干预策略对早期乳腺癌患者ESCA、CD-RISC评分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2022-04-28李静孟丽丽

医药与保健 2022年3期
关键词:双向乳腺癌协同

李静,孟丽丽

(渑池县人民医院 胸外泌尿科,河南 三门峡 472400)

乳腺癌属临床常见病症,发病机制临床尚未明确,多认为与遗传、不良生活方式等有一定关联性,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部分患者可表现为乳房肿块、乳头溢液、乳晕异常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为临床针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常用治疗术式,虽能于一定程度改善病情,但术后患者易出现皮下积液、肩关节功能障碍、上肢活动受限等并发症,影响预后。故临床应予以此类患者重点照护,以提高预后。双向协同护理干预策略是一种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护理模式,强调护患间沟通,充分发挥患者主观能动性,尊重患者建议,双方协同制定护理方案,有助于后续落实护理干预措施,推进康复进程。但该护理模式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应用效果如何,临床相关报道较少,具有一定研究价值。基于此,本研究前瞻性选取本院9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旨在探究双向协同护理干预策略应用价值,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前瞻性选取渑池县人民医院9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各48例。其中观察组年龄33~57岁,平均年龄(45.70±3.86)岁;肿瘤分期:Ⅱ期28例,Ⅰ期20例;对照组年龄32~56岁,平均年龄(44.81±3.79)岁;肿瘤分期:Ⅱ期26例,Ⅰ期22例。本研究经医学伦理会批准,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

1.2 选例标准

纳入标准:(1)经体格检查、MRI、肿瘤标记物、免疫组化检查、穿刺病理检查等确诊为乳腺癌;(2)均为Ⅰ~Ⅱ期;(3)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4)符合手术及麻醉指征;(5)患者对护理方案知情,并自愿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1)认知、精神类疾病者;(2)合并免疫性疾病者;(3)合并器质性疾病等重症;(4)合并伴恶性肿瘤;(5)术前上肢功能不全;(6)中途退出者;(7)视听功能不全;(8)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1)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完成术前基础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初步评估,协助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工作。(2)护理人员口头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手术、麻醉方法、相关注意事项、术后并发症预防方法及处理方法、用药及饮食指导等。(3)术后严密监测其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基础生命体征,做好切口清洁、预防感染等工作,24h密切关注患者出现的特殊情况,及时汇报主治医师,遵医对症处理,依照具体情况予以合理康复训练指导,待患者出院时,建立随访计划,内容包括了解病情恢复情况、嘱定期复查等,通过电话形式进行,1次/2周。

观察组于以上基础上给予双向协同护理干预策略干预。

(1)组建小组,由主治医师1名、护士长1名、心理科护士1名、专科护士4名组成,由护士长担任组长,负责小组日常培训与考核相关工作,内容包括双向协同护理干预策略定义、流程、重点及要点、相关注意事项等,待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2)合作拟定护理干预方案: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以患者病情程度、治疗方式等实际情况为引入点进行交流,建立良好护患关系,通过沟通和指导患者完成问卷调查表,了解患者背景信息,协商合作拟定初步护理干预方案,此后,依照患者手术及病情改善情况对方案进行适当调整。

(3)协同实施:①健康教育:以PPT播放、短视频、“一对一”面谈等形式实施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疾病、手术、麻醉、护理等注意事项,结合患者背景信息,针对性进行讲解,同时小组制定《乳腺癌健康宣教手册》,发放于患者及其家属手中,帮助患者日常学习,以提高其对自身病症认知度。②心理干预:护理人员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方式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及内心真实感受,鼓励其表达心中顾虑,同时配合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对其心理状态进行科学评估,针对评分>70分者,尽可能满足其心理需求,肯定其在治疗中所做的努力;针对评分60~70分者,于上述基础上,教授其采用倾诉、写日志、运动等正确的宣泄方式,协助其宣泄焦虑、悲观或紧张等负面情绪,此外,还可采用冥想、音乐疗法、全身扫描放松训练等方式转移注意力;针对评分<60分者,于上述基础上开展专家讲座,由我院经验丰富的主治医师组织集中宣教,讲解乳腺癌手术切除治疗相关知识,重点强调手术安全性,并通过与患者握手、安慰等方式增强医患链接,给予正向心理暗示,此外,可向患者展示以往的成功案例,邀请恢复良好患者现身说法,分享心得体会、治疗经验,帮助其树立战胜“病魔”信心及勇气。要求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中,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帮助其了解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对于未完成护理方案要求的患者,进行一对一面谈,及时解决患者疑虑,直至患者接受并落实护理工作为止。③康复指导:a.抬高患肢,每天一次对其上肢进行按摩;b.指导患者取平卧位,对其背部、健侧胸部、腋下至腹股沟淋巴区、三角肌上方、耳后至侧颈部向锁骨淋巴区、上臂内侧至肘部外侧进行按摩,每天一次;c.教授患者上肢功能锻炼方法,先讲解健康锻炼的重要性和目的,然后结合图片、视频、亲身演示等形式进行锻炼指导,协助患者逐一完成动作练习,并详细观察患者训练方式,及时纠正不当体位,针对未完全掌握者,再次对其进行指导,直至其完全掌握为止。

(4)协同评价:护理人员每3 d对患者病情恢复进行详细评价,同时指导患者家属通过观察对患者情绪、心理、日常活动等方面的变化进行评价,根据恢复情况适当调整干预计划。

(5)建立随访计划:创建微信群,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添加,并邀请其家属入群,告知患者有任何疑虑均可于微信群提问,由护理人员记录并解答,此外,将上肢功能锻炼的视频发送于群内,要求护理人员对锻炼重点及要点进行详细解析,告知患者训练强度需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注意劳逸结合,另要求患者每日将训练视频发送于群内,由护理人员进行在线指导。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干预前、出院时心理弹性,采用CDRISC量表进行评分,共100分,涉及坚韧性、乐观性、力量3个方面,分值越低,心理状态越差。(2)比较两组干预前、出院时抑郁情况,采用汉密尔顿抑量表(HAMD)进行评估,量表涉及躯体、绝望、体重、睡眠、日夜变化、迟缓、认知障碍7个方面,24个项目,分值0~78分,评分越高,抑郁情况越严重。(3)比较两组干预前、出院时自护能力测量量表(ESCA)评分,分值为0~172分,分值越高自护能力越强。(4)比较两组干预前、出院时生存质量,采用乳腺癌生存质量量表(FACT-B)进行评估,量表共36个项目,评分0~144分,评分越高,生存质量越好。(5)比较两组护理工作满意度,以本院自制护理工作满意度问卷评估,问卷涉及护理时效性、护理效果、服务态度、护理专业技术共4个方面,满分100分,分为非常满意(>90分)、满意(90~80分)、不满意(<80分),满意率+非常满意率=满意度。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两组CD-RlSC、HAMD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CD-RISC、HAMD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出院时两组CD-RISC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观察组较对照组高;HAMD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两组CD-RlSC、HAMD评分比较(± s)

2.2 两组ESCA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ESCA、FACT-B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出院时两组ESCA、FACT-B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 两组ESCA评分比较(± s)

2.3 两组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工作满意度93.75%较对照组77.0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n(%)]

3 讨 论

乳腺癌属女性常见恶性肿瘤疾病,前期经过规范治疗临床治愈率较高,随着癌细胞转移,病情加重,患者多伴有四肢乏力、食欲不振、身体消瘦等症状,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临床针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多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可有效切除病灶,抑制疾病进展,但由于会对其生理特征造成较大损伤,进而易致使其术后产生自卑心理,影响其术后身体恢复。故临床需于术后重点予以患者科学、合理护理干预措施,以调节其心理状态。

现阶段,临床在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护理干预中常采用常规护理,多重视诊疗结果,局限于医疗效果相关护理工作,对患者内心情绪干预不足,缺乏个体化、人性化的干预措施,整体效果不理想。双向协同护理干预策略以责任制为实施护理工作的基础原则,重视医、护、患及家属的交互性,以患者为中心,共同商议制定护理方案,相较于常规护理,更能体现护理的专业化、人性化。本研究将双向协同护理应用于早期乳腺癌患者护理工作中,数据显示,观察组出院时CD-RISC、FACT-B、ESCA评分较对照组高,HAMD评分较对照组低,护理工作满意度93.75%较对照组77.0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由此可见,双向协同护理干预策略应用于早期乳腺癌患者可调节其心理状态,提高自护能力,改善生存质量,提升护理工作满意度。原因分析为双向协同护理干预策略强调护患间双向反馈,在制定干预措施、评估患者恢复情况等方面,由护患共同参与,充分体现对患者的重视,更利于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包括在日常护理交流中,护理人员积极引导建立融洽的沟通关系,可消除患者陌生感,加深信任感;另护理人员以CD-RISC量表对其心理状态进行量化评估,针对性予以心理疏导,如教授其正确宣泄负面情绪方法、对其进行正向心理暗示、邀请恢复良好患者现身说法等,采用不同方式对不同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充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进而有效调节其心理状态,且能合理利用医护资源,避免由于方式不当造成资源浪费;护理人员通过PPT播放、视频播放、“一对一”面谈等多样化形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不同的感官体验更易于被患者及其家属接受,增加其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度,从而促进患者观念转变,提高其对自身病症认知度,强化自我护理技能,在此基础上,患者有更高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对待康复训练方法,进一步提高锻炼效果,另外护理人员对其自主锻炼及康复情况定时进行双向反馈,既是监督也是鼓励,可有效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有助于患者将康复锻炼融入日常生活中,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不断的反馈沟通中,提升护患黏性,更利于加深患者对护理人员的认可,进而给予护理工作较高评价,对提高护理满意度产生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双向协同护理干预策略应用于早期乳腺癌患者可调节其心理状态,提高自护能力,提升护理工作满意度。

猜你喜欢

双向乳腺癌协同
双向度的成长与自我实现
绝经了,是否就离乳腺癌越来越远呢?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乳腺癌是吃出来的吗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胸大更容易得乳腺癌吗
别逗了,乳腺癌可不分男女老少!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一种软开关的交错并联Buck/Boost双向DC/DC变换器
一种工作频率可变的双向DC-DC变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