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化疼痛护理管理在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2022-04-28刘旭丽郭丽红

医药与保健 2022年3期
关键词:系统化肘关节肱骨

刘旭丽,郭丽红

(郑州市骨科医院 小儿骨科1,河南 郑州 450000)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是骨科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由于肱骨结构的复杂性,当发生骨折时,易出现不同程度的移位。GartlandⅢ型属于严重移位,患肢肿胀严重,伴有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和神经损伤,此类型的骨折需要切开复位,并进行内部固定治疗。该方法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感,由于儿童年龄较小,疼痛会使患儿哭闹影响后续康复治疗。常规的护理方式不能针对性的控制疼痛感,系统化疼痛护理管理对不同疼痛程度的患儿采取不同的镇痛方式,不同止痛方式可以联合使用,有效缓解患儿疼痛感,从而提高患儿治疗依从度,有利于患儿的恢复。本文旨在系统化疼痛护理管理应用于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对FLACC评分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210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106例,男56例,女50例;年龄6个月~12岁,平均(6.18±3.34)岁;对照组104例,男54例,女50例;年龄6个月~12岁,平均(5.96±3.41)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该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符合《实用骨科学》中对肱骨髁上骨折的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1)经X线等影像学诊断为肱骨髁上骨折;(2)患儿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3)患儿年龄均≤12岁;(4)患者均为GartlandⅢ型的(Ⅰ型:无移位,使用石膏或夹板固定即可达到治疗效果;Ⅱ型:有移位,一般采用手法复位,并进行外部固定;Ⅲ型:严重移位,患肢肿胀严重,伴有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和神经损伤,需要切开复位,并进行内固定。)(5)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给予相关配合。

排除标准:(1)中途退出治疗的;(2)患有心、肝、肾功能不全的;(3)有严重性认知障碍或精神类疾病的。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术后将患肢抬高,有助于患处消肿,对患儿家属进行用药指导,讲解患肢护理的护理注意事项,指导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功能训练,训练内容包括:抓握,屈伸,关节旋转等,针对患者术后出现的疼痛进行评估,选用按摩、心理疏导或药物进行有效镇痛。

观察组实施系统化疼痛护理管理,具体措施:

疼痛程度评估:采用儿童疼痛行为量表(FLACC)对患儿术后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

物理镇痛:轻中度患儿可先进行物理镇痛,轻度疼痛的患儿给予非药物性干预,将患肢抬高30°,并给予患肢温度控制,保持30~36℃,降低患肢的肿胀,同时可以通过转移其注意力以缓解疼痛带来的不适,如玩玩具、听音乐、看动画等;中度疼痛的患儿可通过对患肢进行冰敷,冰敷能够刺激毛细血管收缩,降低膜通透性降低神经传递速率起到镇痛的作用,当冰敷无法缓解疼痛时,可给予镇痛泵缓解疼痛。

药物镇痛:重度疼痛患儿在使用镇痛泵的同时可采取药物止痛,如吗啡、盐酸哌替淀等阿片类镇痛药物,同时应根据患儿的不良反应及疼痛改善情况进行调整。

心理干预镇痛:术前对患儿进行心理评估,了解患儿心理状态和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给予一定的心理疏导,缓解患儿恐惧、紧张等情绪,与患儿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患儿的配合度。同时对于轻度疼痛的患儿还可以进行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放松训练,在一个温度适宜、安静的环境中,患儿取一个舒适的仰卧,播放舒缓的音乐,在护理人员的引导下进入冥想状态进行放松,缓解患儿因患肢疼痛带来的不良情绪。

1.3 观察指标

1.3.1 疼痛程度

采用儿童疼痛行为量表(FLACC)对患儿术前、术后12h、24h、48h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量表包括面部表情、肘关节活动等项目,满分10分,分值越低表明患者疼痛程度越低(轻度:0~4分,中度:5~7分,重度:8~10分)。

1.3.2 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统计两组患儿肘关节功能康复时间,和护理一个月后肘关节活动度。

1.3.3 并发症发生情况

记录患者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如患处肿胀、肘外翻、活动受限及关节僵硬等。总发生率=(各并发症数/总例数)×100%。

1.3.4 训练依从度

根据患儿配合训练主动性及训练完成情况,对患儿训练依从度进行分级,完全依从,一般依从及不依从,完全依从:主动配合康复训练,并完成训练计划,一般依从:经提醒或劝说后进行康复训练,基本完成训练计划,不依从:经劝说后依旧不配合并拒绝进行康复训练,训练计划完成一半以下。训练依从度=(完全依从+一般依从)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术后FLACC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患儿FLAC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术后12 h、24 h、48 h,两组FLACC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术后FLACC评分比较(± s)

2.2 两组患儿肘关节功能康复时间、肘关节活动度比较

护理1个月后,观察组肘关节功能康复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肘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肘关节功能康复时间、肘关节活动度比较(± s)

2.3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护理一个月后,观察组发生患处肿胀4例、肘外翻2例、活动受限5例、关节僵硬3例,对照组发生患处肿胀7例、肘外翻5例、活动受限9例、关节僵硬6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21%,低于对照组的25.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具体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4 两组患儿训练依从度比较

观察组完全依从患儿60例、一般依从42例、不依从4例,对照组完全依从患儿31例、一般依从58例、不依从15例,观察组训练依从度为96.23%,低于对照组的8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具体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训练依从度比较[n(%)]

3 讨 论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通常表现为患肢肿胀、功能受损,需要进行手术有效复位治疗。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会对患儿造成各种不适,影响后续的康复治疗。采取有效的护理方式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对患儿的康复具有积极作用。系统化疼痛护理管理对不同疼痛程度的患儿采取不同的镇痛方式,有效缓解患儿疼痛感。目前对于该护理方式应用于肱骨髁上骨折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探究系统化疼痛护理管理对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术后疼痛的影响。

患儿年龄较小,对于疼痛忍受度较差,由于疼痛会造成患儿哭闹,影响后续康复治疗,本研究通过1个月的护理,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结果显示,术前两组患儿FLAC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 h、24 h、48 h,两组FLACC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FLACC评分低于对照组,表明两种护理方式对于缓解患儿疼痛均具有一定的效果,而系统化疼痛护理管理的效果更明显。分析原因为,系统化疼痛护理管理将患儿进行轻中重疼痛分级管理,根据不同的疼痛程度给予针对性的止痛方式,有效缓解患儿疼痛程度,效果更明显。护理1个月后,观察组肘关节功能康复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肘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观察组训练依从度为96.23%,低于对照组的85.58%,分析原因为,系统化疼痛护理中包含心理干预,有利于建立患儿与医护人员的信任度,能够有效缓解患儿不良情绪,降低患儿紧张、恐惧等情绪,由于患儿由疼痛、恐惧等造成患儿胡闹,不配合后续康复训练,从而延长康复时间,而疼痛减轻,恐惧、害怕等情绪的有效缓解,能够提高患儿功能训练依从度,因而有效缩短恢复时间,提高恢复效果。研究结果显示,护理过程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21%,低于对照组的25.96%,表明系统化疼痛护理管理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田亚明等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系统化疼痛护理管理够有效缓解患儿疼痛程度,明显缩短肘关节功能康复时间,扩大肘关节活动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提高患儿训练依从度,有利于患儿后康复治疗续治疗,值得临床借鉴。

猜你喜欢

系统化肘关节肱骨
坚持系统化思维 构建大安全格局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肘关节镜治疗肘关节僵硬手术技巧
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选择:保守治疗,切开复位还是肱骨头置换?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全肘关节置换的临床应用
肘关节术后医源性骨折伴僵硬
电视栏目系统化包装与宣传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进展
系统化工艺在商用车制造中的应用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