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儿童教育与文化传播的探索实践

2022-04-20王茜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2年1期
关键词:儿童教育探索实践文化传播

王茜

摘要:博物馆是一个可以学习传播文化的场域,并与社会共享教育资源。参观博物馆也成为现代家庭进行早期教育的重要选择之一。博物馆策划针对儿童的多元文化展览,设计系列儿童教育项目,拓展文化传播路径,使其从博物馆中获得更大的收获。

关键词:儿童教育;文化传播;探索实践

2006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将“博物馆与青少年”选定为当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呼吁博物馆认真对待儿童观众,并强调少年儿童对博物馆的重要性,指出“儿童观众在博物馆中的参观行为与针对儿童而设置的教育体验活动,是博物馆日常展出与体验活动设计中的关键”。之后,国际博协重新定义博物馆职能将社会教育位列首位。

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功能,参观博物馆已成为现代家庭进行早期教育的重要选择之一,这就促使博物馆策划开展儿童及其家庭参与的教育活动日益增多,同时家庭也对适合儿童的博物馆活动兴趣日增。以宁夏博物馆举办“龙行塞上——自贡恐龙科普展”及“魅力永恒的童话力量——安徒生童话进入中国百年纪念展”为例,探索儿童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文化传播路径。

一、思路与活动

儿童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主要通过感官(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探索周围环境,并用各种方式表达对世界的认知,天生就是主动的学习者,可塑性强,具备无限潜能。本期展览中遥远而神秘的恐龙,一亿年前地球的主宰,恰恰满足儿童先天的好奇心,喜欢接触未知事物,发现世界的秘密。安徒生,两百多年前童话国里的国王,亲切而美好,儿童可以在童话中大胆自由驰骋,享受快乐的境界。

充满想象力的主标题为活动开启了无限可能,“当恐龙遇上安徒生”让恐龙与安徒生美好邂逅。活动提前一个月在多家纸媒和多媒体上发布召集令,征集金点子、好主意的同时提前打造传播矩阵。

儿童能够通过多种“语言”,如肢体动作、语言、绘画、雕塑等来进行表达和沟通,探索世界。展览设计中首次将儿童作品纳入其中,提前组织儿童阅读安徒生童话、恐龙读物,和孩子们一起走进故事,与二百多年前童话王国里的国王和美丽公主相遇,踏过白垩纪和侏罗纪的森林、湖泊、平原和海滨,寻找遥远而神秘的恐龙。在与儿童共同阅读童话故事、恐龙读本后,每个孩子建立了自己的认知和想象,鼓励儿童在想象中遨游,用多元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认知。设立 “工作坊”,儿童自主使用材料进行自由的探索。孩子们创作了“拇指姑娘”、 “野天鹅”、“丑小鸭”、恐龙等绘画作品;用废旧报纸、玩具雕塑恐龙;拼贴城堡、花朵等不同风格的作品近百幅。精选出的作品参与到“魅力永恒的童话力量”展览中展示。

对儿童而言听故事、讲故事是最熟悉的游戏,对博物馆而言则是最完美的体验策略。故事仿佛一面镜子,当孩子听故事时,就像在照镜子,孩子幻想自己是其中一员,融入情绪,透过故事,产生共鸣,自然而然引导孩子认识自己。博物馆则可以围绕一个展览或其中的展品、物品为孩子讲述故事,并鼓励孩子创造和发挥想象力,成为踴跃的参与者。在展厅小会场,孩子们随意地围坐四周,听讲解员讲故事,并参与“我也会讲故事”活动中,他们的故事丰富多彩、各有千秋。

分享也是一种快乐的体验,作为儿童学习的伙伴,他们很愿意与教师、父母一起去发现事物、体会惊喜、享受快乐,T台展演则是很好的方式。儿童拿着自己的画作、彩绘恐龙蛋、恐龙模型在家人、教师、伙伴的关注下表演展示,共同分享学习的快乐。

二、启发和思考

近年来,博物馆儿童观众的数量迅速上涨,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家庭将博物馆视为社会教育空间,社会教育也成为中国博物馆评价的核心指标,博物馆不再是只重收藏和研究的机构,而是转为与社会共享教育资源。博物馆在儿童教育方面做什么?如何做?让文化传播路径更广。

展览支撑丰富化 博物馆是一个可以学习传播文化的场域,陈列展览是博物馆的表现载体,展览中独具一格的实物涉及历史、文学、艺术、美学、民俗、生物、物理、化学等内容,具有文化多元性和超时空、跨学科的特性。对于综合性博物馆而言,设立专门性的儿童展厅较难实现,但接洽一些不同国度、不同地区、不同门类,有针对性的高品质的临展,在展示设计中建立以儿童为展示与教育的思考核心,在有限的空间创意出无限的儿童持续学习的想象空间。

项目设计互动化 随着博物馆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博物馆儿童教育常态化、多元化,越来越多的博物馆认识到这里是启发儿童兴趣,观察探索学习的特殊场所,天然适合儿童。 博物馆在创设儿童专区、开展儿童教育项目或活动时,要设立便于儿童参与和分享的项目,更要创造机会,让儿童共同参与到项目的设计中来。要相信儿童是有力量的和完美的,并且充满很热切的期望和需要。博物馆要建立放手让儿童自己去想、去做的信心和习惯,给予儿童合作探索、自主创新、分享体验、自我建构的机会。通过儿童直接参与展览,直接体验完成教育学习,这才是博物馆教育和学习不可替代之处。

文化传播多维化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途径,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和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以实物展示和空间传播为特色的陈列展览,围绕馆藏与展览的拓展教育和研学活动,以电视频道、网络平台、短视频平台等为主的大众传媒,以及博物馆网站、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构建成博物馆文化传播多维体系,将为开拓延展博物馆儿童教育及文化传播提供更多可能性。

三、结语

当今,多数博物馆在儿童教育方面还存在不足,在展览主题定位和形式设计上缺乏新意和深度,课程安排缺乏系统性,教育活动的持续开发力度不够,文化传播单一,严重阻碍了博物馆教育职能的建设发展。可喜的是博物馆界以及更多的人认识到儿童教育是博物馆教育的重点,丰富的文化资源是让儿童喜欢甚至爱上博物馆的重要基础,体验与浸润式教育让博物馆教育深入人心,触及灵魂。新时代博物馆的社会角色和功能越来越多元化,相信包括儿童在内的观众都能从博物馆中获得更大的收获。

参考文献:

[1]刘卫华:《全球化趋势下博物馆发展的文化视野》,《中国博物馆》2016-11-15.

[2]姜天骄:《博物馆“上课”讲什么》,《经济日报》2018-03-25.

[3]毛若寒,赵桂玲:《博物馆新媒体传播工作的思维转向》,《文物之声》2021-12-01.

猜你喜欢

儿童教育探索实践文化传播
鲁迅儿童教育思想背景研究
“家用纺织品设计”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索实践
新时期校企有效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文化传播与艺术人才外语能力培养创新
油田服务单位混合用工条件下工会工作探索和实践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浅析《黄河晨报》对河东文化的传播
卢梭自然教育观及其对儿童教育的启迪
读《申报》女性广告,享文化传播之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