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022-04-02罗培海

文理导航 2022年13期
关键词:文言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初中语文

罗培海

【摘  要】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传统文化,在其诞生之初便以其独特的魅力屹立于世界东方,成为世界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因此,在史料记载中不得不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为后世研究以及考察做了充分的史料证据。因此,对史料及典籍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尤其是对当代素质教育新课改逐渐深化进行的社会教育现状。我国教育部对文化发展以及文言文的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初中阶段对文言文的学习及作用与目的是意义非凡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一、初中文言文教学面临的现状

(一)教学主体接受能力有待提升

教育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初中生的教育教学正是为高中教学打下基础的关键时期。初中进行文言文的教育是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普及的基本步骤,只有提升初中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才能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掘起到更好的授业与解惑作用,这对当代教学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就目前初中生文言文教学能力来看,学生接受程度不高已经成为十分严重的问题,学生是否能做到课前自觉的预习,课上认真听教师讲解,课下及时复习,对初学生能否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世界四大文明流域中,中国文明一直延续至今,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之所以得以传承,未曾断流,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单音单节的汉字这一文化的传承,为中华文化的延续性提供了保障。有了史料的记载,文化得以传承,有了史料的记载,文化得以发展。换言之,对课上讲解而言,教师所讲解的重点实词与虚词是古代文言文需要学习的基本知识点。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初中文言文的表层含义,剖析其内在深层含义,那么初中生学习并且深入了解文言文将是十分困难的。当下,初中生不能够做到很好的自律学习致使学习的效率大打折扣,但是如果学生可以做到主动且规律的学习,那么效果则会大为不同。

例如,初中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九课《桃花源记》,作者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陶渊明。如果学生在课前进行了充分的课前预习,那么就可以对《桃花源记》所完成的时代背景产生非常明确的认识。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为混乱的时期,这一期间,百姓流离失所,食无求饱,居无求安。面对这样的生活环境,陶渊明对桃花源的向往也就显得合情合理,即便是放在当下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与向往,显得合情合理。但是,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做到课前预习,那么在课上就需要教师来进行讲解,这样课堂时间则会显得些许急迫。如果学生进行提前预习,这样既是对学生自我知识体系的扩充,也为课堂上课程的进行提供良好保障。

(二)教师无法充分活跃课堂氛围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孔老夫子就曾说过,教与学是相伴相生、共同成长的一个阶段。那么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在学习中互相鼓励,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这对当代初中生教育而言,或许是一个缺失的环节。初中生课堂大多为教师站在讲台进行讲解,学生认真听课,缺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必要交流,这样会抑制学生对古代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教育应该是百家争鸣,而不是一家独大。但是,就目前而言,众多教育理论并不能得到很好的实践,这需要教师群体的不断探索与实践。尤其是近几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大量提倡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代初中生而言,学好文言文无论是对提升个人综合素质还是为传统文化的发展,其意义都是深刻的。

以初中二年级下册第十二课《诗经二首》的教学为例。《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在诗经第一篇《关雎》的讲解时,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诗经》成书于两千多年前的先秦时期,这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而言是比较困难的事情,需要教师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讲授,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二、提升初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培育学生学习兴趣与自学能力

我们常说课堂学习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情,那么课前进行自学预习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进行课堂讲解之前,如果学生有过自学的这一过程,教师在课堂上无论是课堂进度还是讲课质量都会大大得到提升。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需要依靠教师不断的督促与学生自身观念的改变,多方努力下帮助初中生培养自学的良好习惯。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对提升课堂效率,提升文言文阅读水平与能力的意义是非凡的。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自然会提升文言文授课的有效性,课堂教学也会达到一个更加可观的效果。

例如,初中一年级的第十一课《论语十二章》一文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生在提前预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时,必然会理解为:一个人如果不理解我,但是我不生气,这样不也是一个君子吗?的确是这样。可是,如果我们放入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以及结合孔子之实际经历来说,孔子率弟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儒家思想时,并没有受诸侯国的礼遇相待,甚至累累如丧家之犬,被诸侯国所厌弃。所以在这里而言,孔子的个人遭遇其实是不幸的,甚至是可悲的,但是孔子没有改变自己的志向和方法,因此在这里应该翻译为:那些诸侯国君不理解并质疑我的志向,可是我却不生气,难道這样不算是君子吗?这样一来,学生通过自己的预习获得一层理解,通过教师讲解后,学生又得到了更深一层的内涵,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理解文言文背后的深层含义,以及文言文所带给人们的价值观。

(二)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活跃课题气氛

提升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其重要一环在于教师群体的选择上,只有尽量保证高素质的教师群体,才能达到课堂预期效果,使得学生掌握更多关于文言文的知识。就文言文学习这一方面而言,教师授予学生的不仅是课堂知识,更多的是学习方法与学习技能。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开端,所以一定要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为日后的文言文学习提供更好的理解与思考能力。

例如,在初中一年级下册第九课《木兰诗》一文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表演即小剧场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同时将《木兰诗》编排成情景剧,找学生分别来饰演木兰、父亲、兄弟以及可汗等人来进行表演,通过小剧场表演方式,增强学生对《木兰诗》的了解。其次通过文中提到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可以得到当时社会的经济信息,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相适应的经济政策,以及按照不同的经济发展方式所确定下来的政治体制。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热情,同时也使学生获得了更多关于文言文的知识。这样一举两得的方法,同样也可以使教师的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增强教师的教学综合素质。

(三)教师充分做好课前备课工作

初中文言文的阅读需要学生具有较为坚实的文字功底以及实词、虚词的理解能力,在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后也需要教师充分做好备课工作。教师在备课时梳理课程讲解过程,这对提升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与综合阅读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教师能够充分做好課前备课工作,通过自己的知识储备将知识体系梳理,然后运用更有利于让学生接受的方式进行讲解,那么所达到的效果则会事半功倍。对学生而言,教师如果能够运用比较凝炼简洁的方式进行阐释,那么也更有利于自己的知识理解与知识梳理。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升不仅需要教师进行备课工作,同时需要学生进行更多的知识累积,通过积累会对文言文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以及主旨大意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感性特质的阐发。

例如在初中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本《记承天寺夜游》正式讲解之前,我们需要对苏东坡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苏东坡此时被贬地方任职,苏东坡为人正直且文学才情非常高,在科举考试中取得天下第二名的优秀成绩。然而在苏东坡的科考中曾发生过一件趣事,当时主考官是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欧阳修在批阅试卷时看到一篇文章写得极佳,便认为这必定是自己的学生曾巩所作,内心暗喜,不能让自己的学生得到天下第一的名次,故而将此篇文章判作第二名,然而因为北宋的科举对试卷采取糊名法导致不能够得知这篇文章是谁所作,最终欧阳修看到苏轼所作的这篇文章,则言这个人的成就将来必然会高于我呀。虽然苏东坡没有取得天下第一的官方成绩,但是这也成为一段美谈。可是满腹才学与入世志意的苏东坡却因为种种原因不得朝廷的重用,后又因乌台诗案被贬官地方。苏东坡为人正直,其读书阅历十分丰富,不仅体现在为官上,更体现在治学为政上。苏东坡因为某些政治因素无奈被卷入新党旧党的争斗之中,被贬地方为官,但是苏轼在被贬的地方也能够怡然自得。《记承天寺夜游》这一篇文章充分阐释了此时苏东坡的复杂心境,感受到了此时苏东坡一种怡然自得、飘飘然的闲适恬淡之情,充分表现了苏东坡豪迈阔大的胸襟与气魄。而苏东坡写成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其在文学上的造诣与成就,也充分展示了其为人为学之兢兢业业。而苏东坡在被贬的地方不能够为官任职时也能够做到如此之旷达的心情则是学生在学习这篇文章所需要探讨的深刻本质,并不能仅仅理解为这是苏东坡和朋友一起赏月色的一篇游记,如此就不能够理解文言文内在情感的感发。

(四)学生增强课外阅读的深度与广度

孟子曾经说过,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那么就需要学生在阅读文言文之前有对相关知识的积累与了解。学生通过广泛阅读书籍来增强自己的文言文阅读素养,从而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内部所蕴含的思想情感,通过对实词、虚词。典故以及文言句法的理解,进行文言文的深层阅读,这对学生将来更好地深入文言文的阅读以及文言文的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广泛的阅读书籍,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更为全面的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够有更好的思考及深度阅读的体验,这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品德的修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结束语

面临当下教育体制的变革,素质教育与新课改的深刻进行,与此同时我们也在强调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言文教学是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近些年来,总书记大力强调复兴并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而文言文正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唯有将初中文言文学习好、继承好,才能为将来更好的发展提供基础。对此,提高初中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水平和课堂实践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陈鹏.浅谈初中文言文的课堂教学[J].文理导航.

[2]李晓舒.走出沉闷课堂感受古文神韵——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效率[J].教育教学论坛,2011(25).

[3]蓝秋燕.初中文言文课堂有效性的教学策略探究[J].柳州师专学报,2011,26(4).

猜你喜欢

文言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因“体”而读整体观照
畅游文言王国,感受古文神韵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