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2016-10-09

考试周刊 2016年77期
关键词:校本作业教学有效性物理教学

吴寒平

摘 要: 作业是课程改革中不可或缺的关键领域,作业和教学、评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业如果出现问题,那么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而且会对学生学习兴趣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影响整个课程改革效果,甚至走向课程改革的反面。因此,作业问题的研究与探索是促进课程改革内涵发展不可回避的关键领域。本文对物理校本作业进行探索。

关键词: 物理教学 校本作业 教学有效性

作业对正在学习中的人来讲是再熟悉不过的事物,又是我们“熟悉的陌生人”。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贯穿整个学习活动的始终,是提高学生素质、反馈学习情况的第一手书面材料。

从教学现状来看,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却要做完全一样的作业,使得一部分学生对物理学习失去了兴趣。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过程中,老师们希望可以做到因材施教。在大力反对题海战术及无效作业的过程中,为学生设计多元化、多层次、趣味性的适合本校学生发展的作业,才能促使学生变得更加自觉、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这就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一、校本作业有效性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试图理解其经验的意义时构建出来的。建构主义主张将学习者置于复杂的、真实的、相关的环境中;培养学习者对知识建构过程的自我意识。对提高校本作业有效性的启示在于校本作业中可以安排一些贴近生活的,需要学生自己提炼信息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内涵是“人际关系智力是七种多元智力中的一种,对人的成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培养“对学习的自我管理能力”为目的的作业能够促进学生元认知能力提高。“元认知能力”在一些研究者看来是智力的本质所在,与学生学习成绩有较高的正相关。元认知能力的核心就是对认知活动的自我管理、调节能力。

由此得到的启示是:有些作业一定要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如常规的练习题。而有些作业则可以和同学合作,有助于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如一些实验的探究性研究方案设计,等等。

3.最近发展区理论:原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能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而且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以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些都是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由此得到的启示是:“有效作业”的设计必须遵循此原则,尊重学生个性,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知识能力要求制定不同发展的教学目标。比如,对物理校本作业中略有难度的题目要将其分解,实施分层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不同层次的成功经验,增强学习信心。

二、编制有效校本作业遵循的原则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编著的《教育评价》中,就作业设计量方面进行了讨论,发现作业时间量并不是该科成绩的良好的预测物。比利时的霍特雅特所做的一项研究做了精彩的论述,他报道了不同学生在同一时间内做同样作业时的巨大差异,并据此提出了“针对性”作业更有效。

1.编制作业要有指向性。编制者要能明确每节教学课的根本目的,在作业中体现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和技能的巩固,加深印象,发展和提高科学素养。这是作业有效的表现之一,学生能通过作业概括归纳知识,梳理成线,形成思维导图,促进知识建构。

2.编制作业要体现对学生能力培养。课堂教学符合学生思维发展规律,在课堂中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目标。其实作业设计要符合学生思维发展规律,作业也可以具有创造性的功能,如一些探究性实验可以改变条件,让学生能根据提供的器材设计新的方案。有效校本作业要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能力。

3.编制作业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要能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让作业更加生活化。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形成探索真理、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如学习“牛顿第三定律”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设计制作水火箭,这样学生的体验会更深刻。

三、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模式

1.以教学细目表为依据编制有效校本作业。教师设计作业时,首先要把握好课程标准,充分考虑作业任务与课程标准的内在联系,布置的作业应该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和操作化,要符合学习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做好每一章节的教学细目表,作为编制校本作业的直接、有效且目标明确的依据。在校本作业中体现每一个知识点,并进行编号,如1.1-3A表示第一章第一节第三个知识点及能力要求为A。这样让学生更加清楚地知道能掌握的程度,让作业更有效度。

2.分层次编制促进校本作业更加有效。校本作业要适合当时的“学情”,符合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别,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学习困难的学生,要求适当放低,抓住双基,注重解题规范。中等程度学生要注意提高解题方法和技巧,强调知识的应用理解。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应该拓宽眼界,增加学习的难度和深度。如对小球在竖直面上做圆周运动的模型,可以做这样的编制: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光滑圆环,半径为R,要使质量为m小球(可看作质点)沿环内侧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如过山车),重力加速度为g。那么,要求小球在最低点的速度V■至少为多大?这是容易题,若在此问的基础上改变条件,增加一问,如若在本题的基础上,使小球带正电荷q,在空间加一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E,小球依然可以在最高点不脱离圆轨道运动,求小球在最低点的最小速度V■。这样题目的难度就略有增加,适合中等学力的学生。如果在这基础上再改进一点,如使小球带正电荷q,在空间加一水平向右匀强电场E,则要让小球在圆轨道上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其最小速度是多少?这样难度的问题适合较高学力的学生。教学实践证明,设置不同层次的有针对性的作业可以有效促进不同学生的能力培养。

3.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校本作业更加有效。教师要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上课前认真备课,加强师生互动,让学生充分理解物理概念、规律、原理和方法等。通过学习为学生提供基本解题理论和方法,促进课后校本作业更加有效地完成。如鲁科版物理必修二第章圆周运动第一节对圆周运动的描述,可以用线速度,也可以用角速度。通过对线速度、角速度的定义,让学生体会物理研究的思想,展示出物理课堂探究的味道,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线速度、角速度。课堂上教师用自制教具帮助学生完成这样的学习任务,在竖直面板上安装一个皮带传动装置,两个圆盘甲乙半径不同,通过开关控制两个圆盘同时转动或停止,提出问题:在两个圆盘的外边沿分别取一个点(A、B),两个圆盘通过传动装置同时开始转动,如何比较A、B两点运动的快慢?让学生思考讨论,用比值定义法和类比法,得到比较A、B运动快慢的方法,从而给出线速度的定义,并用公式v=s/T表示规律。接着教师分别用两个线段标出圆心到A、B两点的半径,通过开关控制两个圆盘同时转动,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提出新的问题:还可以如何比较甲乙两个圆盘上A、B两点转动的快慢?让学生思考讨论,用比值定义法和类比法,得到比较甲乙两个圆盘运动快慢的方法,给出角速度的定义,并用公式ω=φ/T表示规律。通过这样的教学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充分理解线速度和角速度,更有效地完成课后的校本作业。

4.尝试与学生分享不同的解题方法,促进校本作业更加有效。当学生所学知识越来越多,能力越来越强时,我们不能只限于常规方法讲解,不利于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突破。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构建物理模型的意识,提高学生构建物理模型的能力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如在地月系统中分析地球和月球间的运动规律,可以根据提供的条件让学生从卫星模型角度分析,即月球绕地心做圆周运动;也可以从双星模型角度分析。因为从这两个角度出发分析的月亮的周期差别很小。同样一个物理情景,让学生构建不同的物理模型,让学生学会从新的角度认识事物的规律。对学生成长来讲是多么重要。

笔者在物理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关于促进校本作业的有效教学研究。让作业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作业具有拓展性、开放性和创造性,提高校本作业的广度和深度,体现出校本作业应有的价值,这是每一个物理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皮亚杰.皮亚杰教育论著选.

[2]霍华德·加德纳.智能的结构.

[3]教育家维果茨基.教育心理学.

猜你喜欢

校本作业教学有效性物理教学
关于初中数学校本作业的研究报告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解题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