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的群文阅读分类指导策略

2022-04-02陶忠林

文理导航 2022年13期
关键词:群文文本文章

陶忠林

【摘  要】“1+X”群文阅读应该分类指导,如“平行类”群文阅读注重找“类似点”,重在求同;“补充类”群文阅读注重找“不同点”,重在求异;“解文类”群文阅读注重找“追问点”,重在“以文解文”。教师应该理清不同类型的特点再分类指导,学生阅读思考有了正确方向,思维锻造有了梯次序列,素养提升有了明确目标,从而真正实现由浅读到深读,由无效到有效,由“空读”到“实读”的华丽转身,更好地丰富学生的言语体验和精神世界。

【关键词】1+X;群文阅读;分类指导;平行类;补充类;解文类

新中考、新高考对学生的阅读提出了新的挑战——阅读范围的扩大,阅读程度的加深,阅读方向的倾向,阅读价值的重新定位……这种挑战既指向教师,也指向学生,与此相关的多个因子的融合与实施考验着师生,成为语文教改中的重要议题。从长远来看,那种仅仅拘囿于教材和满足于作文所需的阅读应该摈弃,那种浅层、无效、胡乱阅读的被动状况应该改变,那种过分窄化与僵化的阅读藩篱应该打破。新的课改视角下,我们应该重建阅读的新秩序和新框架,应该以一种更为有效、更能落实“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精气神投入到扎扎实实的阅读中。正是在这样的期待中,“1+X”群文阅读介入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成为广大师生所青睐的学习活动,成为语文课改中新的风向标,成为全面阅读工程中的重要部分。而这不仅是学生的精神世界得以丰富的需要,也是课改得以深入和纵深挺进的需要,更是新高考和未来高素养人才培养的需要。

“1+X”群文阅读中的“1”包含着两层意义:一是指课内教材中具有统领意义的一篇文章;二是指具有教学意蕴的典型议题。当“1”是前者时,“X”指与此相关的一组文章;当“1”是后者时,“X”指具有类似议题的一组文章。由此可见这里的“1”意蕴十足,这里的“X”不仅是数量上的叠加,还应该是阅读上的合力,更应该是关键的增量和思维上的助力。无论是“1”的确定,还是“X”的筛选,都是群文阅读中比较重要的一环。作为教师,应该很好地筛选“1”、确定“1”,灵活地根据“1”的多重指向选择群文,确定议题,以便更好地助力于学生精神世界的丰盈和阅读课堂的坚实。就功能而言,“1+X”群文阅读包括平行类、补充类和解文类。不论是哪一种类型,它们与单个文本的阅读都不是“替代与被替代的关系,而是互补发展的关系”。教师应该理清不同类型的特点从而分类指导,夯实学生阅读的关键行为,能够更好地打造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群文阅读理想课堂,更好地丰富学生的阅读生命和精神世界。

一、“平行类”群文阅读注重找“类似点”

所谓“平行类”是指“X”与“1”是并列的、平行的,彼此间没有隶属或补充关系,但其或写法、或思想、或情感等方面有“类似点”,或指相同写法的一组文章,或指相同主旨的一组文章,或指相同议题的一组文章。这个“类似点”其实就是议题,也就是“文眼”,这就是文本中最重要的东西。引领学生从一组“X”篇文章中找到“类似点”,加以涵咏、辨析与深思,从而更好地拓展学生的思维边界,更深地聚合学生的思维水平,真正达到“挈领而抖,百纹皆顺”的效果。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通过如此结构安排的单元较多,其基本涵盖了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而进行编排的大部分文章。这样的编排恰恰与“1+X”群文阅读的提法与要义不谋而合。关键就看师生能否很好地理解编者意图,能否最大限度地落实“双线”目标。学生应该在教师的引领下,学会找“类似点”,然后触类旁通,丰富阅读体验,加深阅读印象。

比如,“1”是《落花生》,“X”是《白楊》《梅花魂》《桃花心木》。细心的同学初读之后可能会得出结论:这是一组以“借物喻人”为写法的文章。既然“物”的品性能够体现“人”的品质,人与物有共同点,那么“物”所代表的象征意义就成为阅读中的关键行为。比如,花生不图虚名,朴实无华,其内核价值巨大,而做人也应该淡泊名利却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白杨与文章中的主人公都具有“坚强”之特点,都是在艰苦环境中仍然保持昂扬斗志和乐观姿态的典型代表;桃花心木能够“自己找水源”,与人学会自己生存的共同点成为文本的核心主旨,成为学生滋养心灵的活水……引领学生在思想和情感的更深处找“类似点”——都是借物喻人,在反复的阅读和比较中发现文本的多重意蕴,这正是“1+X”群文阅读中比较迷人而有意义的境界。

找“类似点”,意味着从许多篇文章中抽丝剥茧得出共性的结论,真正达到“一篇带多篇”的效果,真正演绎举一反三的精彩,以后在类似篇章的学习中,学生会不由自主地运用以前积累的经验进行学习,进而能够达到轻松愉快的效果。找“类似点”意味着师生必须站在一个整体高度去综合地把握一组文章的风格:X篇文章究竟在什么地方能够找到“共通线”,其写法又体现了什么样的“一致性”,由预设到生成,学生究竟把握了写法上的哪些精髓,这样的追问和实践促使学生更深地步入文本和作者心灵的深处,“沿径探源,窥斑见豹”,从而发现群文的精彩与博大,也收获到更多言语的芬芳、思想的深刻和情感的滋养。

二、“补充类”群文阅读注重找“不同点”

“补充类”,顾名思义就是互相补充的意思,或是情感层面上的补充,或是人生感悟方面的补充,又或是思想见地上的补充。补充阅读能够更好地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发现一个语言和思想的新天地,从而发现阅读中更美的风景。与上文中提到的“平行类”不一样,前者重在“求同”,而后者重在“求异”。“求同”和“求异”同样具有丰富的教学意蕴和教育价值,能够提高学生审辨思维的高度与深度。正是在“求异”中,学生见微知著的能力和批判质疑的勇气都能得到提升。在“求异”中,学生火眼金睛,窥斑见豹,在发现更多语言和思想真相的过程中锻造思维、开阔视野、纯化情感、醇厚道德。而这正是群文阅读中更加值得师生迈出建设性与创新性步伐的理想境界。

比如学完《渔家傲》后,可以补充阅读《饮酒》《赤壁》《春望》等文章。这些文本从表面上看没有联系,但从深里看却有内在联系,这些古诗都是“人生感悟与思考”方面的,这就是共同点。但是其抒发风格各有千秋,比如《渔家傲》突出了一个“奇”字,既体现爱国激情,又凸显思乡之情;《饮酒》突出了一个“闲”字,凸显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赤壁》突出了一个“怀”字,将怀古与自己的遭遇糅合在一起;《春望》突出了一个“忧”字,强烈地表达出“国破”之叹。这些都是人生感悟,由于人生经验和遭遇不同,呈现出的万千情态也是迥异的风格。而这样的“迥异”是经由群文阅读而被学生所捕捉到的,其具有丰富的教育意蕴和阅读价值。A966CE03-6294-4C5C-AEEA-9D9B1243428D

教师应该引领学生在不同的文本中最大限度地“求异”,多读一读,想一想,文章表面看似类同,但有没有不同点?不同作家的心路历程究竟蕴藏着怎样的触点?他们的真知灼见能给予我们不同的思考吗?不同的人生感悟和作家或诗人的生平经历有联系吗?如果是你,将会产生什么样的感慨?你们能否在“求异”的过程中积累诗歌的一般性规律,是否能够更好地丰富自己的人生感悟?通过巧设问题让学生明白,找“不同点”不是标新立异,而是对不同文章更细腻的理解和更全面的把握,是群文阅读中较深的境界。对学生而言,因为“求异”所打开的阅读版图愈清晰,学生愈能受到不一样的淬炼与锻造,体会到迥异的风格,因而为生命的丰富性与理解的多样性提供了样本,这正是群文阅读中比较深的境界。为此,我们要重构阅读的新框架和新方向,为学生的阅读体验搭建更大、更宽广的舞台。

三、“解文类”群文阅读注重找“追问点”

“解文类”,即“X”是对“1”的解释,旨在了解人、事、物的后续发展。一方面,后续阅读中的“解释说明”能够很好地为学生解惑,从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心,因此其教育意蕴和阅读价值不可或缺。基于课堂时间和整册教材编排意图的考虑,编者在编排时对原文有或多或少的删减,删减的部分并非没有价值,相反,或有深刻含义,或有前后照应的作用。另一方面,与文本相关的时代背景,个人生平等大量的阅读资料不可能全附在教材中,需要师生完成相关对接。教师要引领学生利用课末或课外时间去阅读被删减的那一部分,从而还原一个更全面的场景,再去解释原文的来龙去脉,这就成为“解文类”群文阅读出现的缘由。阅读被删减的文章时,不妨以“追问”的方式进行阅读,主人公的命运究竟如何?后续事情的发展有没有转机?事情是否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如此,学生就能读出新的思想感悟。

作为教师,不仅要引领学生阅读被删减的那一部分,同时也应该引领学生阅读更多与“1”有关的能够起到“解释说明”作用的文章,或由一篇文章到整本书进行拓展阅读,或阅读能够拓展故事情节的系列书籍,或阅读类似能够“以文解文”的文章,促使学生产生恍然大悟的丰富体验,真正实现言语和精神体验的作用,真正助力于学生的理解和阅读活动的丰富。“解文类”群文阅读还可以通过网络浏览电子书籍,这是一个更大的书的海洋,里面有专门的书评,有具体的内容梗概和相关的评论。其海量资源足够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阅读,引领学生深入进去,或静心阅读,或多元评价,或定向转载,或热烈分享,必将加深学生的阅读体验,拓展学生的阅读体验,丰富学生的言语、情感与思想世界。这样的“解文类”群文阅读如果能够做精、做细、做实,无疑会为学生阅读活动增加有趣的环节,进而促进学生阅读力、扩展力和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好的群文阅读推进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而这离不开教师细腻而具体的分类指导。对群文阅读的有序推进,对学生阅读新秩序的重建,对阅读方向的正确把握等意义重大。通过分类指导,学生阅读思考有了正确的方向,思维锻造有了梯次序列,素养提升有了明确目标。在此过程中,学生读了什么并不是最重要的,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阅读视野的扩展、精神世界的开阔和道德生命的丰盈,才是“1+X”群文阅读中更加理想的境界。同时,其间阅读教学的扎实、课改经验的丰富和全民阅读的推动,才是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有力体现。沿着这样的境界渐行渐深,学生必将有多重收获并作用于以后的学习和成长中。

【参考文献】

[1]倪文錦.群文阅读:阅读方式的革新[J].小学语文教学(会刊版),2015(7-8):6.

[2]王积忠.经典滋养,不是单轨道[J].中小学德育,2016(12):16.

[3]胡涛.群文阅读取精华 求同辨异拓思维[J].黑龙江教育,2020(9):16.

[4]姚远.有方向·出质量·上档次——小学群文阅读中的关注点、区别度与分寸感例谈[J].教师,2021(16):28.

[5]崔凤琦.群文阅读:“阅读策略”教学新路径[J].语文建设,2021(16):10-15.

(基金项目: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基于“1+X”的“平行类、补充类、解文类”群文阅读分类指导策略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0]GHB01049)A966CE03-6294-4C5C-AEEA-9D9B1243428D

猜你喜欢

群文文本文章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