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段·四模块”模式下高中历史的探究

2022-04-02高欣欣

文理导航 2022年13期
关键词:问题情境

高欣欣

【摘  要】如何调整现有教学以适应学生的需求,并增强他们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我们教师首要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探索在启东“三段·四模块”的教学范式下,如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开展以时空节点为线索的问题情境创设的教学,从而打造具有特色的历史课堂。

【关键词】“三段·四模块”;问题情境;时空节点

一、“三段·四模块”教学模式的特点

“三段·四模块”是启东教育在总结前期课堂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形成的一种高效多元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四方面:(1)关注过程的高效率。注重课堂时间的合理分配。“三段”将课堂分为温故习新15分钟,释疑拓展20分钟,反馈提炼10分钟,这是一个环环相扣、逐步提升的过程。(2)关注方式的高效率。“四模块”指自学质疑模块、互动探究模块、精讲点拨模块和反馈纠正模块,将预习、点拨、练习有机结合。其中“自学质疑”模块阶段是教师站在学生“学”的角度,对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预设,以一系列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互动探究”模块阶段是学生带着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互动和探究。“精讲点拨”模块阶段主要解决互动探究中暴露出来的倾向性疑难问题,是教师引导学生寻找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反馈纠正”模块主要针对习题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矫正。(3)关注课堂的高效能。打破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融入“生本”理念和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关注学生主体,推动教学理念的转型。(4)关注质量的高效益。对学生而言,长期在该范式的训练下不仅能丰富自身的文化知识,更能培养自身的思维习惯,提升自身的思维品质。

二、“三新”背景下转变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一)新生源的需求

高中历史知识具有实践性、综合性、系统性、逻辑性、完整性和创新性等特点。初中阶段因历史分值在中考中所占比例不多,所以部分学校对历史的课程安排不多,故而教学任务比较紧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书、学生划书、复习背书就成为教学常态,忽视了对历史的内在关联展开深入探讨。长此以往,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不足,对历史的重视程度也日益下降,从而导致历史基础相当薄弱,有些常识性的知识都无法理清,对高中历史教学带来一定的阻力。不仅如此,在新高考、新课改的背景下,随着生源发生了变化,学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等诸多能力也呈下降趋势。因此,如何调整现有教学以适应新生源的需求,增强他们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我们教学首要解决的问题。

(二)新高考的要求

高考是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江蘇省一直是高考改革的先驱者和排头兵,短短十年便经历了五次改革,不断向深度发展。新高考改革方案对历史学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是算等级,但现在要以原始分值计入总分。这一变化不仅需要教师更新观念,而且对学生的历史学习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标准和要求,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成为今后教学的重点。

(三)新课标的推动

2017年教育部修订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学生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能进一步拓宽历史视野,发展历史思维,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同时也对历史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之前的教知识到更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人生态度的培养;由之前的三维目标到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宗旨就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各种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就离不开问题的设置与提出,问题情境教学在历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以《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经济部分为例,探究问题情境在我校历史课堂的创设情况。

三、探究问题情境的创设情况

(一)本课的地位及特点

本课在教材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上承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下启改革开放以后的巨大成就,本课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重要的历史转折点。本课从改革开放的开始——十一届三中全会,一直到21世纪初中国全面融入全球化,时间跨度近40年,这40年中国走完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的征程,创造了世界奇迹。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奇迹的?中国创造奇迹的深层原因是什么?这些都是上升到国家宏观制度层面的,对学生的分析力、思辨力要求较高。因此,基于本课教材的内容设计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从而提炼本课线索,升华主题。

(二)本课的设计灵感

笔者的爷爷与奶奶一起走过计划经济,也一起共享市场经济的盛况。他们就是活生生的历史素材,从他们的口述中,笔者也慢慢走进那个年代,徜徉于历史的长河中。在设计本课的过程中,笔者通过整理老人的口述史料,以老周与老成的生活为主线,划分为三个时间节点,通过在不同时间节点老周与老成在农村以及城市的生活回忆来探究经济体制改革的内涵和意义。同时从历史细节入手,从我校学情出发,设置有针对性、系列性、多样性的问题,通过社会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小事件”去透析“大时代”下国家宏观经济的“大政策”,在具体的课堂中践行“三段·四模块”教学范式。

(三)本课的重难点——定位时空顺序,创设问题情境

时间节点一:1964年老周与老成的农村生活

从材料中归纳提炼,设置生活化的问题,问题的设置不能突然拔高,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范围,应由浅入深,由直观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层层推进。

材料1:

工作单位:人民公社下的第七生产大队

户口:农村

劳动对象及方式:生产队集体土地、由生产队集体分配工作

劳动所得:国家征购后,归生产队集体所有

现金收入来源:集体劳动所得工分(年终由大队扣除集体开支后,用剩余收益统一计算,用工分兑换现金)

平均日工分:9工分

平均每工分所得:1工分可得0.03元

平均每月定额粮食:20斤

定额布票、定额粮本子:有钱无票无法购买(农村户口无粮票)

问题设计:

宏观把握:老周和老成当时生活在什么样的经济体制下?(计划经济体制)

深挖细节:

(1)在这段史料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字眼有哪些?(集体、工分和定额)

(2)集体通过什么方式计划定额?(各种票证)

(3)如果想获得现金收入,要通过什么方式?(赚取工分,用工分兑换,但兑换的现金数额很少)

(4)多干点农活能否获得相对多的现金收入?(理论上可以,但实际上是怎么样呢?)

材料2:

收成好的年份能有基本生活收入,要是遇上老天爷不赏脸,到年终,全家劳动了一年,不但没有一分钱过年,还欠了生产队的钱。

问题设计:当时的农民除了耕种集体土地外,还有第二条出路吗?

材料3:

那时候生产队里有队干部管着,所有农民就得准时上地干活,如果去晚了都要扣工分的。为了能稍微多分点粮食,那时候的农民都拼命地挣工分,农忙时节哪里都不敢去。

问题设计:农民有其他的经济来源吗?

材料4:

那时“割资本主义尾巴”,农民除了从集体劳动中分得劳动果实之外,其他收入微乎其微。有一年,我奶奶在房子前边的空地上种了一窝苦瓜,都被勒令拔掉了,还罚了5角钱。我家是贫农,没有因此挨斗。摆个小摊做生意不行吗?不行,那时候做买卖叫“投机倒把”,是法律绝对不允许的!

教师总结:由此可见,当时农民除了种地集体劳动,基本没有其他收入来源。时间一长,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这说明当时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严重下降,农业经济的发展遭到严重破坏。所以,解放农民,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迫在眉睫。

时间节点二:1980——1988年老周的城市生活

设问紧贴教材,让学生充分地吃透教材内容,深化對教材的具体认知,从教材结论中寻求答案。

1980年老周同志因父亲的关系,调职到上海钟表十九厂任会计。当时钟表厂是一个国营企业,隶属于市轻工业局。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销售,都由市轻工业局统一安排,企业没有自主权。手表属于“三大件”之一,销售很紧俏,必须凭票购买。

问题设计:

(1)“表厂”是个怎样的企业?由谁管理?(国营企业,市轻工业局)

(2)产品种类、生产、销售有何特点?(种类单一,市轻工业局统一计划,企业无自主权)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大量国外名表涌入国内,一下子就将国产的电子表挤出了竞争行列,那时我们厂还是在计划经济时代,整个企业缺乏活力,固守传统技术,没有创新,技术跟不上,所以发展非常缓慢。产品没有市场,工人工资和奖金很少,积极性不高。

问题设计:

结合教材内容,国外名表涌入中国的时代背景是什么?(经济特区的设立)

此时的钟表厂为何竞争不过国外企业?

假如你是钟表厂的领导层,你觉得应该如何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1988年国外的一家表业公司与钟表厂共同投资组建了合资民营企业。钟表厂由国营变成了有限公司,属于私营,所有制发生了变化。改革后的企业奖金大幅度提高,根据每个人对工厂的贡献发奖金,真正是按劳分配了。在销售和研发上也大不相同,以前的销售和研发全是国家计划,工厂没有自主权,现在是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企业的生存全靠在市场上去打拼,还有专门的人去做市场调查,成立研发部,研发新产品,种类繁多,企业的收益大幅度上升。

问题设计:

根据1988年钟表厂改革后的状况,结合教材内容,完成国有企业改革前后的变化表格。

教师总结: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改革真正释放了企业的活力,从深层次来看也昭示着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正在摸索中逐渐深入,由农村到城市,由对内到对外。那么中国的改革之路会这么一帆风顺地走下去吗?在改革的路上还有绊脚石吗?

时间节点三:1991年后五十一岁的老周与老成的私营店主生活

通过一场简单的辩论会,教师摆出反方观点,学生作为正方,阐述“为什么改革坚持了社会主义方向”,教师加以引导。在辩论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发挥学习的主体性。

总之,本课紧紧围绕“三段·四模块”的教学范式,从创设生活化情境入手,在充分尊重学情的基础上设计探究活动,凸显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从而提高历史课堂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马立城,凌志军.交锋: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实录[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

[2]张铸康.建国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理论发展之研究[D].银川:宁夏大学,2008.

[3]康健.1993—2003中国大变化(一)[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问题情境
多元化创设问题情境,激活生物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对策
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思考
高中生解决情境性化学问题的初步研究
情境教学法提升化学实验课程价值的探讨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